包括多个支撑部件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24987发布日期:2023-03-25 16:5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包括多个支撑部件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总体涉及鞋类,且更具体地涉及包括用于鞋类的多个支撑部件的鞋底,所述多个支撑部件支撑使用者的脚,同时提供在不平坦的地形上的平衡和稳定性。


背景技术:

2.跑步涉及人的腿和脚与下方表面(例如,地面)之间的能量传递,有助于推动人沿着小径、人行道、街道或其他路径前进。人能够产生的力量和人能够向前运动的速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在表面上正确施加力的能力会影响产生的能量和人能够运动的速度。具体地,人的腿和脚产生的推进力在慢跑或跑步时很重要。如果人脚没有被鞋子充分支撑且脚没有稳定的下推点,那么从人脚传递到地面以推动人前进的能量就会减少。
3.在户外跑步、且更具体地在小径上跑步涉及斜向上下以及不同的地形和天气条件。由于这些因素,跑步者在跑步时保持稳定、平衡和控制是很重要的。同样重要的是,跑步者的脚在遇到不同地形(例如,城市环境中的人行道、以及小径和更多乡村环境中的砾石和岩石)时得到充分支撑和缓冲。在这方面,在步行或跑步上坡或下坡时稳定性和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发生在人脚的后跟。当人上坡或下坡时,由于鞋的后跟区域接触不平坦的地形,后跟会变得不平衡和扭曲,并可能导致人受伤或跌倒。
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在步行、慢跑和跑步期间支撑和缓冲人脚的鞋类,以使人在沿着所有类型的地形运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和平衡。


技术实现要素:

5.本鞋类物品具有鞋底,所述鞋底具有外侧支撑部件、内侧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它们在下方表面上形成鞋底的三个接触区域,以在运动期间为使用者提供平衡和支撑。
6.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鞋类物品,所述鞋类物品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彼此独立并且在鞋底的底部表面上形成三角形接触区域的外侧支撑部件、内侧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
7.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鞋类物品的鞋底,所述鞋底包括中底,所述中底包括彼此独立并且在鞋底的底部表面上形成三角形接触区域的外侧支撑部件、内侧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外底被附接至所述外侧支撑部件、所述内侧支撑部件和所述前支撑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8.图1是鞋类的实施例的侧视图,所述鞋类包括本技术的包括多个支撑部件的鞋底。
9.图2是图1的鞋类的仰视图。
10.图3是图1的鞋类的后视图。
11.图4是图1的鞋类的分解透视图。
12.图5a是图4的鞋类的侧视图,以示出支撑板。
13.图5b是图4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14.图5c是图5b的支撑板的侧视图。
15.图6是大致沿图5a中的线6-6大体在指示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16.图7是大致沿图5a中的线7-7大体在指示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17.图8是大致沿图5a中的线8-8大体在指示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18.图9是大致沿图5a中的线9-9大体在指示的方向上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19.图10是图5a所示的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
20.图11是图5a所示的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
21.图12是图5a所示的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技术的涉及具有鞋底的鞋类物品或鞋子,所述鞋底具有与下方表面形成多个间隔开的接触或压力点以增强鞋子在不同表面和地形(例如,人行道或不平坦的小径表面)上的平衡和稳定性的支撑部件。更具体地,本技术的鞋所提供的增强的平衡和稳定性使人能够在步行、慢跑和跑步期间保持他们的平衡和步伐,同时还为人脚提供支撑和缓冲。
23.现在参考图1-图3,鞋类物品或鞋子20包括通常表示为22的、本技术的鞋底的实施例,鞋底22包括附接至鞋面26的中底24和外底28。中底24可以是由具有指定硬度值的材料制成或由具有相同或不同硬度值的不同材料制成的一体的、模制部件。例如,中底24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可以由具有大于中底的其他区域的硬度或硬度值的硬度或硬度值的材料制成,以增加在中底的指定区域中的稳定性和支撑或缓冲。如图1所示,外底28通过胶粘剂或模制方式附接至中底24的底部表面30,且由橡胶制成。外底28通常包括多个踏面部件32,所述踏面部件32被配置为在运动期间抓握下方表面、例如地面。应当理解,中底24和外底28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
24.如图2和图3所示,鞋底22包括外侧支撑部件34和内侧支撑部件36,外侧支撑部件34和内侧支撑部件36通过至少部分地形成在鞋底22的后跟区域38中的通道35彼此间隔开,通道35、外侧支撑部件和内侧支撑部件均至少部分地延伸至鞋底的中足区域40中。在所示实施例中,外侧支撑部件34和内侧支撑部件36均为由通道35隔开的独立支撑部件或支撑垫(pods)。此外,外侧支撑部件34和内侧支撑部件36均具有椭圆形的泪珠形状,并且从鞋底的后跟区域38朝向中足区域40地向外成角度。应当理解,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和大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均具有相对于鞋底的纵向轴线42形成十五(15)度角的纵向轴线34a和36a。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可以与纵向轴线42形成任何合适的角度,并且可以从鞋底22的后跟区域38朝向中足区域40地远离或朝向纵向轴线42延伸。还设想到,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的纵向轴线34a和36a可以平行于鞋底22的纵向轴线42。
25.在所示实施例中,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均通过模制方式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形成在中底24中,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从中底24的底部表面30延伸、即在中底24的底部表面30下方延伸。每个支撑部件34和36的厚度优选为30mm,但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厚度。此外,形成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的中底24的部分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厚度或不同的厚度。例如,外侧支撑部件34的厚度可以大于内侧支撑部件36的厚度,使得外侧支撑部件比内侧
支撑部件从中底24的底部表面30延伸更大的距离。替代地,内侧支撑部件36的厚度可以大于外侧支撑部件34的厚度,使得内侧支撑部件比外侧支撑部件从中底24的底部表面30延伸更大的距离。形成具有不同厚度的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可用于克服在行走或跑步期间使用者的脚的旋前或旋后或考虑不平坦的地形。如图2和图3所示,外底28的一部分附接至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的底部表面,以使支撑部件能够抓握下方表面。外底28的部分优选地由橡胶制成,但也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每个外底部分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可以是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的踏面部件32。
26.鞋底22的前足区域44包括前支撑部件46,前支撑部件46具有在图4中示出的外底部分48,在运动期间,外底部分48在鞋底22的底部表面50和下方表面之间形成前接触区域。前支撑部件46与在鞋底22的后端52的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协作,以形成三角形支撑区域(以虚线示出),所述三角形支撑区域具有与外侧支撑部件、内侧支撑部件和前支撑部件相关联的三个接触区域或压力区域54a、54b和54c。所述三个压力区域54a、54b和54c通过使得压力区域中的至少两个能够在运动期间的给定时间与下方支撑表面接触,而在通常平坦的地形或不平坦的地形上运动期间为使用者的脚提供增强的支撑、平衡和稳定性。例如,在后跟触地期间,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接触下方支撑表面,并且在不平坦的地形上,至少外侧支撑部件34和前支撑部件46、或内侧支撑部件36和前支撑部件46将与下方支撑表面接触。以这种方式,外侧和内侧支撑部件34和36以及前支撑部件46结合,以在运动期间为使用者提供相比于传统鞋类增强的平衡和稳定性,传统鞋类具有这样的外底,所述外底具有与下方支撑表面接触的、通常平坦或水平的底部表面或低轮廓的踏面。如图2所示,前支撑部件46由中底24的一部分和外底28的具有一个或多个踏面部件32的一部分形成。优选地,外底28的部分由橡胶制成,但也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外底部分48上的踏面部件32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或不同的形状。
27.参考图4-图9,鞋面26由针织材料形成,所述针织材料通过粘合剂、缝合或缝订或通过任何合适的附接方法附接至鞋底22的上表面56。应当理解,鞋面26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在所示实施例中,鞋底22的中底24具有形成凹入区域60的外围壁58。凹入区域60被配置为接收支撑板62和鞋床64。鞋床64具有倾斜部分66和弯曲部分68并且形成鞋面26的底部表面或内表面。鞋床64可以使用粘合剂附接至鞋面26、或将鞋床缝订至鞋面。当使用者的脚被插入鞋面26中时,鞋床64的上表面70支撑使用者的脚。在所示实施例中,鞋床64优选地由泡沫材料制成,但也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如图所示,鞋床从后跟区域72延伸至前足区域74、且更具体地鞋面26的脚趾区域76。
28.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62是从鞋底22的后跟区域38延伸至前足区域44的整体部件,并且具有支撑使用者的脚的后凸部63和前凹部65。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62优选地由碳纤维基材料制成,但也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此外,支撑板62具有1.0至2.0mm的厚度,但也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厚度。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板62沿支撑板的长度具有不同的厚度。还设想到,支撑板62可以被定位在鞋底22的后跟区域38、中足区域40或前足区域44中、或在这些区域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之间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支撑板62被模制至或嵌入鞋底22中。
29.参考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并且包括支撑板62a,支撑板62a从鞋底22的后跟区域38延伸至前足区域44并且对应于鞋面26的相同区域。支撑板62a优选地由金
属或碳纤维基材料制成,但也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或材料组合制成。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62具有后凹部78、中凸部80和前凹部82。支撑板62a的另一实施例如图5b所示,具有后凹部78的支撑板62a的后部83具有由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臂84和第二臂86形成的y形。第一臂84的端部和第二臂86的端部在支撑板62a的前部88的端部处相遇或结合在一起。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62a的前部88从鞋底22的中足区域40延伸至前足区域44。应当理解,支撑板62a、即后部83和前部88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和/或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大小或长度。
30.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62的宽度小于鞋底22的上表面56的宽度。以这种方式,支撑板62沿使用者的脚的中央区域或中间区域提供支撑。可以设想到,支撑板62的宽度可以等于鞋底22的上表面56的宽度,或者支撑板62沿着支撑板的长度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图5b示出了支撑板62沿支撑板的长度具有不同的宽度。在另一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支撑板被定位在鞋底22上以支撑使用者的脚,支撑板可以被定位成彼此相邻或彼此间隔开。
31.现在参考图10,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被示出并且总体上表示为90,并且支撑板90包括主体92,主体92具有前端94、后端96和在前端与后端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98。支撑板90的前端94具有前外侧臂100和前内侧臂102,前外侧臂100和前内侧臂102均从中间部分98朝向鞋底的前端延伸。前外侧臂100沿着鞋底的前足区域的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从前外侧臂100横向延伸到鞋底的脚趾区域中的脚趾部分104。前内侧臂102沿着鞋底的前足区域的内侧延伸,并且前内侧臂102的长度具有小于前外侧臂100的长度。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中间部分98的宽度小于支撑板90的前端94和后端96的宽度。应当理解,中间部分98的宽度可以与支撑板的前端94和/或后端96的宽度相同。如图所示,支撑板90的后端96包括后外侧臂106和后内侧臂108,后外侧臂106和后内侧臂108均相对于支撑板90的中间部分98成角度延伸。后外侧臂106朝向鞋底的后跟区域的外侧延伸,并且后内侧臂108朝向后跟区域的内侧延伸。
32.现在参考图11,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被示出并且总体上表示为110,并且支撑板110包括主体112,主体112具有前端114、后端116和在前端和后端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118。支撑板110的前端114具有前外侧臂120和前内侧臂122,前外侧臂120和前内侧臂122均从中间部分118朝向鞋底的前端延伸。前外侧臂120沿着鞋底的前足区域的外侧延伸并且具有从前外侧臂横向延伸到鞋底的脚趾区域中的脚趾部分123。前内侧臂122沿鞋底的前足区域的内侧延伸,并且前内侧臂122的长度小于前外侧臂120的长度。如所示实施例中所示,中间部分118的宽度小于支撑板110的前端114和后端116的宽度。应当理解,中间部分118的宽度可以与支撑板的前端114和/或后端116的宽度相同。支撑板110的后端116包括后外侧臂124和后内侧臂126,后外侧臂124和后内侧臂126均相对于支撑板110的中间部分118成角度延伸。如图11所示,后内侧臂126的长度大于后外侧臂124的长度。应当理解,后外侧臂124的长度可以大于后内侧臂126的长度、或者后外侧臂的长度和后内侧臂的长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0还包括位于支撑板的中足区域中的矩形通孔128。通孔128降低支撑板110的重量,同时增强支撑板在鞋底的中足区域中的柔性。应当理解,通孔128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或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还应当理解,支撑板110可以包括形成在支撑板中的多个通孔,以增强支撑板的柔性同时减少支撑板的整体重量。
33.图12示出了通常表示为130的支撑板的另一实施例,支撑板130类似于图10中所示的支撑板90,除了支撑板130包括形成在支撑板的中足区域中的通孔132且前端134包括多个指状部件136a、136b、136c和136d。应当理解,通孔13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并且支撑
板130可以具有如上所述的多个通孔。在所示实施例中,支撑板的前端134包括四个指状部件136a、136b、136c和136d,每个指状部件朝向鞋底的前端纵向延伸。应当理解,指状部件136a、136b、136c和136d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大小或形状。在该实施例中,指状部件136a、136b、136c、136d均具有相同的长度。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两个、三个或所有指状部件的长度不同于其他指状部件的长度。还应理解,支撑板的前端可具有两个或更多个指状部件。
34.虽然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鞋底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对其进行改变以及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更广泛的方面以及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