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380644发布日期:2023-03-08 05:35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织带魔术贴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魔术贴(hook&loop),又名粘扣带或吱啦扣(一拉吱啦响,有扣子的作用),是衣服上常用的一种连接辅料,产品广泛用于服装、鞋子、帽子、手套、皮包、沙发、车船、座垫、航空用品、雨披、窗帘、玩具、睡袋、体育运动器材、音响器材、医疗器械、帐篷、小轮车护套、各类军工产品、电子电线、充电器、陈列用具等。
3.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543287.7的专利,其在说明书中记载有“所述魔术贴,包括勾面和背面,所述背面包括基材层和第一粘胶层,其中,所述基材层包括一与所述勾面相对设置的粗糙面,所述第一粘胶层粘合连接在所述粗糙面上。所述魔术贴工件,包括载体和上述魔术贴,且所述魔术贴通过所述第一粘胶层与所述载体粘合连接,所述魔术贴的所述背面的部分或全部嵌入所述载体中”,上述专利所生产的魔术贴,虽然不会对载体和魔术贴材料造成损坏,但是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剥离强不佳,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4.综上所述,研发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仍是魔术贴技术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织带魔术贴,所述织带魔术贴包括基层和毛绒层,所述毛绒层位于基层的一面,所述基层由面层无纺布和编织层构成,所述编织层位于面层无纺布的一面,所述毛绒层位于编织层的另一面。
9.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编织层是由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网、热轧而成。
10.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所述毛绒层包括包芯纤维和氨纶纤维,所述包芯纤维通过在氨纶纤维上缠绕交织从而在氨纶纤维上形成循环的交织点,且包芯纤维在氨纶纤维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所述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出开设有缺口。
11.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2.(1)制备毛绒层:将氨纶纤维编织成网状,再将包芯纤维缠绕交织在氨纶纤维上,形成第一拱形状结构,取另一包芯纤维缠绕交织在该氨纶纤维上,形成位于第一拱形状结构内的第二拱形状结构,即在该氨纶纤维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并在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处剪切出缺口,完成毛绒层的制备;
13.(2)制备编织层: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再通过第一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编织层;
14.(3)制备基层:将编织层铺设于面层无纺布上,通过第二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基层;
15.(4)制备织带魔术贴:将毛绒层的氨纶纤维网状面铺于基层的编织层上,由缝合机将毛绒层缝合于基层上,再由高温辊进行热轧,使毛绒层和基层粘合,制得织带魔术贴。
16.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相邻所述双拱形状结构的间距为0.2-0.3mm。
17.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1)中,所述第一拱形状结构与第二拱形状结构的包芯纤维长度差为0.1-0.2mm。
18.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2)中,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时,共铺设4-5层。
19.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2)中,所述第一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60-170℃,机速为10-12m/min。
20.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3)中,所述第二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80-190℃,机速为14-15m/min。
21.本发明进一步的设置为:在步骤(4)中,所述高温辊的温度为60-70℃,高温辊的转速为20-22m/min。
22.(三)有益效果
2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4.1、该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织带魔术贴包括基层和毛绒层,毛绒层位于基层的一面,基层由面层无纺布和编织层构成,编织层位于面层无纺布的一面,所述毛绒层位于编织层的另一面,毛绒层由在该氨纶纤维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构成,并在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处剪切出缺口,所生产的织带魔术贴,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剥离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一种织带魔术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一种织带魔术贴中毛绒层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说明:
28.100、基层;101、面层无纺布;102、编织层;200、毛绒层;201、氨纶纤维;202、包芯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织带魔术贴及其生产方法,
30.实施例1:
3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织带魔术贴包括基层100和毛绒层200,毛绒层200位于基层100的一面,基层100由面层无纺布101和编织层102构成,编织层102位于面层无纺布101的一面,毛绒层200位于编织层102的另一面。
32.进一步的,编织层102是由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网、热轧而成。
33.进一步的,毛绒层200包括包芯纤维202和氨纶纤维201,包芯纤维202通过在氨纶
纤维201上缠绕交织从而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循环的交织点,且包芯纤维202在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出开设有缺口。
34.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5.(1)制备毛绒层200:将氨纶纤维201编织成网状,再将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第一拱形状结构,取另一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该氨纶纤维201上,形成位于第一拱形状结构内的第二拱形状结构,即在该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并在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处剪切出缺口,完成毛绒层200的制备。
36.进一步的,相邻双拱形状结构的间距为0.2mm。
37.进一步的,第一拱形状结构与第二拱形状结构的包芯纤维202长度差为0.1mm。
38.(2)制备编织层102: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再通过第一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编织层102。
39.进一步的,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时,共铺设4层。
40.进一步的,第一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60℃,机速为10m/min。
41.(3)制备基层100:将编织层102铺设于面层无纺布101上,通过第二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基层100。
42.进一步的,第二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80℃,机速为14-15m/min。
43.(4)制备织带魔术贴:将毛绒层200的氨纶纤维网状面铺于基层100的编织层102上,由缝合机将毛绒层200缝合于基层100上,再由高温辊进行热轧,使毛绒层200和基层100粘合,制得织带魔术贴。
44.进一步的,高温辊的温度为60℃,高温辊的转速为20m/min。
45.实施例2:
46.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织带魔术贴包括基层100和毛绒层200,毛绒层200位于基层100的一面,基层100由面层无纺布101和编织层102构成,编织层102位于面层无纺布101的一面,毛绒层200位于编织层102的另一面。
47.进一步的,编织层102是由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网、热轧而成。
48.进一步的,毛绒层200包括包芯纤维202和氨纶纤维201,包芯纤维202通过在氨纶纤维201上缠绕交织从而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循环的交织点,且包芯纤维202在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出开设有缺口。
49.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1)制备毛绒层200:将氨纶纤维201编织成网状,再将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第一拱形状结构,取另一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该氨纶纤维201上,形成位于第一拱形状结构内的第二拱形状结构,即在该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并在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处剪切出缺口,完成毛绒层200的制备。
51.进一步的,相邻双拱形状结构的间距为0.3mm。
52.进一步的,第一拱形状结构与第二拱形状结构的包芯纤维202长度差为0.2mm。
53.(2)制备编织层102: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再通过第一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编织层102。
54.进一步的,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时,共铺设5层。
55.进一步的,第一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65℃,机速为11m/min。
56.(3)制备基层100:将编织层102铺设于面层无纺布101上,通过第二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基层100。
57.进一步的,第二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85℃,机速为15m/min。
58.(4)制备织带魔术贴:将毛绒层200的氨纶纤维网状面铺于基层100的编织层102上,由缝合机将毛绒层200缝合于基层100上,再由高温辊进行热轧,使毛绒层200和基层100粘合,制得织带魔术贴。
59.进一步的,高温辊的温度为650℃,高温辊的转速为21m/min。
60.实施例3:
61.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织带魔术贴包括基层100和毛绒层200,毛绒层200位于基层100的一面,基层100由面层无纺布101和编织层102构成,编织层102位于面层无纺布101的一面,毛绒层200位于编织层102的另一面。
62.进一步的,编织层102是由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网、热轧而成。
63.进一步的,毛绒层200包括包芯纤维202和氨纶纤维201,包芯纤维202通过在氨纶纤维201上缠绕交织从而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循环的交织点,且包芯纤维202在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出开设有缺口。
64.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织带魔术贴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5.(1)制备毛绒层200:将氨纶纤维201编织成网状,再将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氨纶纤维201上,形成第一拱形状结构,取另一包芯纤维202缠绕交织在该氨纶纤维201上,形成位于第一拱形状结构内的第二拱形状结构,即在该氨纶纤维201上缠绕形成双拱形状结构,并在双拱形状结构的中心处剪切出缺口,完成毛绒层200的制备。
66.进一步的,相邻双拱形状结构的间距为0.3mm。
67.进一步的,第一拱形状结构与第二拱形状结构的包芯纤维202长度差为0.2mm。
68.(2)制备编织层102: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再通过第一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编织层102。
69.进一步的,将热塑性合成长纤维铺成为铺网时,共铺设5层。
70.进一步的,第一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70℃,机速为12m/min。
71.(3)制备基层100:将编织层102铺设于面层无纺布101上,通过第二热轧机进行热轧,冷却后形成基层100。
72.进一步的,第二热轧机的成型温度为190℃,机速为15m/min。
73.(4)制备织带魔术贴:将毛绒层200的氨纶纤维网状面铺于基层100的编织层102上,由缝合机将毛绒层200缝合于基层100上,再由高温辊进行热轧,使毛绒层200和基层100粘合,制得织带魔术贴。
74.进一步的,高温辊的温度为70℃,高温辊的转速为22m/min。
75.性能检测:
76.分别按照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方法制备织带魔术贴(分别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再取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543287.7的魔术贴(作为对照组)。
77.按照iso527-1996的检测标准对各组魔术贴进行拉伸性能检测,弯曲性能按iso178-2003测试标准,剥离强度采用gb/t2792-2014测试标准,相关数据记录于表1。
78.表1:各组魔术贴检测记录表
[0079][0080][0081]
由表1和图1-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实验1组、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剥离强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各实验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0.05),本发明所制备的织带魔术贴具有优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剥离强度。
[008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