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形针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9868发布日期:2022-08-06 01:44阅读:77来源:国知局
回形针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办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回形针座。


背景技术:

2.目前回形针是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办公用品,人们经常将回形针与其他的办公用品收纳到一起,由于回形针较小,使得使用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寻找回形针;为了方便使用回形针,人们经常将回形针放在敞开的收纳盒中或磁吸收纳座上,当人们不小心碰倒收纳盒时,回形针容易洒落;磁吸收纳座不仅使得回形针的存放数量较少,而且会出现回形针难以从磁吸收纳座上取下的情况。
3.但是,现有的回形针收纳装置存在以下缺陷:1、一些回形针收纳装置被碰倒时,回形针会洒落;2、一些回形针收纳装置不仅使得回形针的存放数量较少,而且会出现回形针难以从磁吸收纳座上取下的情况。
4.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回形针收纳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种使用方便,能吸附回形针,碰倒后回形针不会洒落,且便于取出回形针,并能提高回形针存放量的回形针座。
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回形针座,包括外壳以及磁铁,所述外壳的上端形成有用于收纳回形针的收纳区;所述磁铁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当所述磁铁向上滑动时,得以对所述收纳区内的所述回形针产生吸引力;当所述磁铁向下滑动时,所述磁铁对所述回形针的吸引力逐渐减小。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形针座还包括弹性件以及推动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迫使所述磁铁向上滑动;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贯穿设有滑槽,所述推动件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推动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磁铁上,所述推动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外壳外部。其优点是:通过上下推动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外壳外部的一端,得以控制所述磁铁的上下滑动;通过将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并迫使所述磁铁向上滑动,得以实现当通过所述推动件将所述磁铁滑动到所述外壳的底部后,松开所述推动件,所述磁铁得以自动回弹。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形针座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磁铁与所述推动件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连接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使得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形成用于夹紧所述磁铁的夹持区;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上夹板或者下夹板或者锁紧件上。其优点是:通过锁紧件将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连接,得以实现将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上夹板与所述下夹板之间;通过将所述推动件设置于所述上夹板或者下夹板或者锁紧件上,得以将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磁铁连接。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夹板向下凸出设有上安装座,所述下夹板向上凸出设有下
安装座;所述推动件上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上安装座与所述下安装座之间;所述锁紧件为螺钉,所述螺钉用于固定所述上安装座、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下安装座。其优点是:通过在所述上夹板上设置所述上安装座,所述下夹板上设置所述下安装座,所述推动件上设置所述连接块。所述锁紧件为螺钉,通过所述螺钉将所述上安装座、所述连接块以及所述下安装座连接;这既实现了所述推动件的安装,又实现了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安装固定。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上夹板和/或所述下夹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其优点是:通过将所述限位块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既实现所述固定件以及所述磁铁在所述外壳内部的上下滑动,又防止所述磁铁回弹时撞击到所述外壳上的所述收纳区。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下夹板向下凸出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外壳的内底部设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水平位移的限位区。其优点是:通过将弹性件(如螺旋弹簧、橡胶弹簧等)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环以及第二限位环连接,这既得以通过所述固定组件以及所述弹簧将所述磁铁与所述外壳连接,又防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固定组件和/或所述外壳之间发生错位移动,进而防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外壳之间发生刮擦,减小所述外壳受到的损伤,增加所述回形针座的使用寿命。当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时,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分别与所述螺旋弹簧两端的孔洞卡接;当所述弹性件为橡胶弹簧时,所述橡胶弹簧的两端需要开设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环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环卡接的孔洞。
12.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回形针座还包括用于储存所述回形针的收纳罐,所述收纳罐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外壳的底部贯穿设有用于取出所述收纳罐的通孔。其优点是:所述收纳罐用于收纳所述回形针,通过将所述收纳罐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收纳罐可以通过所述通孔取出;这既提高了所述回形针座的对所述回形针的存放量,又减小了所述回形针座的体积;当所述收纳罐从所述外壳内部拿出后,所述收纳罐内部的所述回形针不在受所述磁铁吸引力的影响,所述回形针得以轻易从所述收纳罐内部取出。
1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收纳罐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内,所述收纳罐的下端面上凸出设有旋转拨片。其优点是:通过将所述收纳罐的下端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内,既可以实现所述收纳罐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又降低的生产难度;通过在所述收纳罐的下端面上凸出设置所述旋转拨片,得以通过所述旋转拨片旋转所述收纳罐将所述收纳罐与所述外壳分离;当所述收纳罐螺纹连接于所述通孔时,所述旋转拨片位于所述通孔内,这使得所述回形针座得以平放在一平面(如桌面)上。
1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收纳罐包括罐体以及罐盖,所述罐体的上端或者下端设有开口,所述罐盖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其优点是:当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上端时,所述旋转拨片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面上,且所述罐体的下端与所述通孔端螺纹连接;当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罐体的下端时,所述旋转拨片设置于所述罐盖上,且所述罐盖与所述通孔端螺纹连接。
1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盖体,所述壳体的上端或者下端设有敞口,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敞口处。其优点是:通过将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敞
口处,得以通过将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分离,所述外壳得以打开,方便所述磁铁、所述固定件、所述推动件以及所述弹性件的安装,同时,便于更换所述回形针座损坏的零件。另外,当所述收纳罐与所述壳体分离时,一些小物件(如回形针、大头钉、图钉等)会通过所述通孔进入到所述外壳内,所述小物件受所述磁铁的引力影响和/或弹性件的阻拦难以从所述外壳内取出;通过将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分离,得以将所述外壳打开,将所述外壳内部的所述小物件取出。当所述敞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端时,所述收纳区设置于所述盖体上;当所述敞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时,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盖体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时,将所述回形针放置在所述外壳上端形成的所述收纳区内,并控制所述磁铁向上滑动,使所述磁铁对所述收纳区内的所述回形针产生吸引力,从而可以将所述回形针稳定的吸附在所述收纳区内,得以避免误碰时使所述收纳区内的所述回形针洒落;当需要取出所述回形针时,控制所述磁铁向下滑动,使得所述磁铁对所述回形针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更轻松地从所述收纳区内将所述回形针取出,使用更加方便。
17.(2)在设置有所述收纳罐时,可以通过所述收纳罐储存更多的所述回形针,提高了所述回形针的存放量;当所述收纳区内的所述回形针用完后,可以从所述收纳罐内取出所述回形针,及时向所述收纳区内进行补充。另外,由于所述收纳罐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合理利用了所述外壳内部多余的空间,故不会对所述回形针座的体积造成影响。此外,又由于所述收纳罐可以拆卸,并可以从所述通孔处取出,因此,在往所述收纳罐内装入所述回形针或者从所述收纳罐内取出所述回形针时,都可以先将所述收纳罐拆下,得以避免所述磁铁对装入所述回形针或者取出所述回形针造成干涉。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回形针座的立体图。
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回形针座的爆炸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推动件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回形针座的剖视图。
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罐体的立体图。
24.图中:1、外壳;11、壳体;12、盖体;13、收纳区;14、滑槽;15、通孔;16、第二限位环;17、限位槽;2、磁铁;3、弹性件;4、推动件;41、连接块;42、指孔;5、固定组件;51、上夹板;511、上安装座;512、限位块;52、下夹板;521、下安装座;522、第一限位环;53、锁紧件;6、收纳罐;61、罐体;62、罐盖;63、旋转拨片。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2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28.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9.参照图1-6,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回形针座,包括外壳1以及磁铁2,外壳1的上端形成有用于收纳回形针的收纳区13;磁铁2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当磁铁2向上滑动时,得以对收纳区13内的回形针产生吸引力;当磁铁2向下滑动时,磁铁2对回形针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使用时,将回形针放置在外壳1上端形成的收纳区13内,并控制磁铁2向上滑动,使磁铁2对收纳区13内的回形针产生吸引力,从而可以将回形针稳定的吸附在收纳区13内,得以避免误碰时使收纳区13内的回形针洒落;当需要取出回形针时,控制磁铁2向下滑动,使得磁铁2对回形针的吸引力逐渐减小,从而可以更轻松地从收纳区13内将回形针取出,使用更加方便。
30.参照图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回形针座还包括弹性件3以及推动件4;弹性件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并迫使磁铁2向上滑动;外壳1的侧壁上贯穿设有滑槽14,推动件4上下滑动连接于滑槽14内,推动件4的一端设置于磁铁2上,推动件4的另一端延伸至外壳1外部。通过上下推动推动件4位于外壳1外部的一端,得以控制磁铁2的上下滑动;通过将弹性件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并迫使磁铁2向上滑动,得以实现当通过推动件4将磁铁2滑动到外壳1的底部后,松开推动件4,磁铁2得以自动回弹。推动件4上设有指孔42,当需要将磁铁2向下滑动时,手指通过指孔42得以将推动件4向下按压,即可使磁铁2向下滑动;另外,可通过指孔42将回形针座悬挂在挂钩上或者系在绳子上,得以避免回形针座占用桌面空间。
31.参照图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回形针座还包括用于固定磁铁2与推动件4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包括上夹板51、下夹板52以及锁紧件53,锁紧件53用于连接上夹板51与下夹板52,使得上夹板51与下夹板52之间形成用于夹紧磁铁2的夹持区;推动件4设置于上夹板51或者下夹板52或者锁紧件53上。通过锁紧件53将上夹板51与下夹板52连接,得以实现将磁铁2固定在上夹板51与下夹板52之间;通过将推动件4设置于上夹板51或者下夹板52或者锁紧件53上,得以将推动件4与磁铁2连接。
32.参照图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夹板51向下凸出设有上安装座511,下夹板52向上凸出设有下安装座521;推动件4上设有连接块41,连接块41位于上安装座511与下安装座521之间;锁紧件53为螺钉,螺钉用于固定上安装座511、连接块41以及下安装座521。通过在上夹板51上设置上安装座511,下夹板52上设置下安装座521,推动件4上设置连接块41。锁紧件53为螺钉,通过螺钉将上安装座511、连接块41以及下安装座521连接;这既实现了推动件4的安装固定,又实现了上夹板51与下夹板52之间的安装固定。
33.参照图2以及图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限位槽17,上夹板51和/或下夹板52上设有限位块512,限位块512上下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7。通过将限位块512上下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7,既实现固定件以及磁铁2在外壳1内部的上下滑动,又防止磁
铁2回弹时撞击到外壳1上的收纳区13。
34.参照图2以及图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夹板52向下凸出设有第一限位环522,外壳1的内底部设有第二限位环16,第一限位环522以及第二限位环16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弹性件3水平位移的限位区。通过将弹性件3(如螺旋弹簧、橡胶弹簧等)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环522以及第二限位环16连接,这既使得通过固定组件5以及弹簧将磁铁2与外壳1连接,又防止弹性件3与固定组件5和/或外壳1之间发生错位移动,进而防止弹性件3与外壳1之间发生刮擦,减小外壳1受到的损伤,增加回形针座的使用寿命。当弹性件3为螺旋弹簧时,第一限位环522与第二限位环16分别与螺旋弹簧两端的孔洞卡接;当弹性件3为橡胶弹簧时,橡胶弹簧的两端需要开设用于与第一限位环522以及第二限位环16卡接的孔洞。
35.参照图2、图4以及图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回形针座还包括用于储存回形针的收纳罐6,收纳罐6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外壳1的底部贯穿设有用于取出收纳罐6的通孔15。收纳罐6用于收纳回形针,通过将收纳罐6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且收纳罐6可以通过通孔15取出;这既提高了回形针座的对回形针的存放量,又减小了回形针座的体积;当收纳罐6从外壳1内部拿出后,收纳罐6内部的回形针不在受磁铁2吸引力的影响,回形针得以轻易从收纳罐6内部取出。
36.参照图2、图4以及图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罐6的下端螺纹连接于通孔15内,收纳罐6的下端面上凸出设有旋转拨片63。通过将收纳罐6的下端螺纹连接于通孔15内,既可以实现收纳罐6与外壳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又降低的生产难度;通过在收纳罐6的下端面上凸出设置旋转拨片63,得以通过旋转拨片63旋转收纳罐6将收纳罐6与外壳1分离;当收纳罐6螺纹连接于通孔15时,旋转拨片63位于通孔15内,这使得回形针座得以平放在一平面(如桌面)上。
37.参照图2、图4以及图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罐6包括罐体61以及罐盖62,罐体61的上端或者下端设有开口,罐盖62可拆卸地设置于开口处。当开口设置于罐体61的上端时,旋转拨片63设置于罐体61的下端面上,且罐体61的下端与通孔15端螺纹连接;当开口设置于罐体61的下端时,旋转拨片63设置于罐盖62上,且罐盖62与通孔15端螺纹连接。
38.参照图1-2以及图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壳体11以及盖体12,壳体11的上端或者下端设有敞口,盖体12可拆卸地设置于敞口处。通过将盖体12可拆卸地设置于敞口处,得以通过将盖体12与壳体11分离,外壳1得以打开,方便磁铁2、固定组件5、推动件4以及弹性件3的安装,同时,有利于更换回形针座损坏的零件。另外,当收纳罐6与壳体11分离时,一些小物件(如回形针、大头钉、图钉等)会通过通孔15进入到外壳1内,小物件受磁铁2的引力影响和/或弹性件3的阻拦难以从外壳1内取出;通过将盖体12与壳体11分离,得以将外壳1打开,将外壳1内部的小物件取出。另外,当敞口设置于壳体11的上端时,收纳区13设置于盖体12上;当敞口设置于壳体11的下端时,通孔15设置于盖体12上。
39.综上所述,该回形针座使用方便,能吸附回形针,碰倒后回形针不会洒落,且便于取出回形针,并能提高回形针存放量。
40.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