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4020发布日期:2022-06-07 19:4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作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证,属于办公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佩戴的工作证,大多为挂脖式,使用挂绳将工作证明挂于颈上,使工作证明置于胸前,但是此类工作证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挂绳长期对脖颈产生负重,时间长,颈椎会感到不适,尤其是夏天,大多数人们衣着轻便,脖颈处与挂绳直接接触,长时间会产生湿疹和过敏的现象,且不够卫生。
3.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工作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挂脖式工作证长期对脖颈产生负重,颈椎会感到不适和过敏现象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工作证,包括前侧扣件、后侧扣件、连接绳、弹力绳和信息铭牌,前侧扣件设置在衣物布料的前侧,后侧扣件设置在衣物布料的后侧,后侧扣件与前侧扣件卡装连接,且所述后侧扣件与安装槽之间留有间隙,衣物布料卡在间隙处,连接绳一端与前侧扣件连接,连接绳另一端与后侧扣件连接,弹力绳一端与前侧扣件连接,弹力绳另一端与信息铭牌连接。
7.优选的:所述前侧扣件包括外壳体、活动连接件和环形磁铁,所述外壳体后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环形磁铁,后侧扣件安装在安装槽内,且与环形磁铁建立磁性连接,所述外壳体前侧加工有矩形通孔,活动连接件前侧为连接柱,活动连接件后侧为矩形限位块,连接柱前侧与弹力绳建立固定连接,矩形限位块通过矩形通孔进入到外壳体内部,并且矩形限位块四周端部与环形磁铁内侧壁滑动贴合。
8.优选的:所述后侧扣件包括后侧扣件本体和连接磁铁,后侧扣件本体前侧嵌装有连接磁铁,后侧扣件本体后侧具有旋拧把手,旋拧把手与连接绳建立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后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挡板,上下两端的挡板之间形成锁紧孔,后侧扣件本体通过锁紧孔进入到安装槽内部。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证,摒弃了传统挂脖式工作证,将工作证固定于外侧衣物的胸前,仅对衣服产生负重,大大降低了颈椎的负担,佩戴使用起来更加舒适;
1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证,前侧扣件和后侧扣件通过连接绳连接的设置,避免了由于扣件自身体积较小容易丢失的现象,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13.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证,弹力绳和活动连接件的设置,使信息铭牌可以灵活拉伸和摘除安装,便于佩戴者出入门禁和刷卡,信息铭牌还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定制成不
同的规格,灵活性更强;
1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证,仅对最外侧衣物布料进行接触,使用起来更加卫生,大大降低了过敏的风险;
1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证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拆装方便、组装牢固、成本低廉,可长期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是一种工作证的立体图;
17.图2是一种工作证的侧视图;
18.图3是前侧扣件和后侧扣件的配合安装图;
19.图4是一种工作证的使用状态图;
20.图5是图4的a-a剖面图;
21.图6是图4的b-b剖面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外壳体的立体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后侧扣件的立体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活动连接件的立体图;
25.图中1-前侧扣件,2-后侧扣件,3-连接绳,4-弹力绳,5-信息铭牌,11-外壳体,12-活动连接件,13-环形磁铁,14-安装槽,15-矩形通孔,16-连接柱,17-矩形限位块,21-后侧扣件本体,22-连接磁铁,23-旋拧把手,141-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7.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28.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工作证,包括前侧扣件1、后侧扣件2、连接绳3、弹力绳4和信息铭牌5,前侧扣件1设置在衣物布料的前侧,后侧扣件2设置在衣物布料的后侧,后侧扣件2与前侧扣件1卡装连接,且所述后侧扣件2与安装槽14之间留有间隙,衣物布料卡在间隙处,连接绳3一端与前侧扣件1连接,连接绳3另一端与后侧扣件2连接,弹力绳4一端与前侧扣件1连接,弹力绳4另一端与信息铭牌5连接。
29.所述前侧扣件1包括外壳体11、活动连接件12和环形磁铁13,所述外壳体11后侧开设有安装槽14,安装槽14内设置有环形磁铁13,后侧扣件2安装在安装槽14内,且与环形磁铁13建立磁性连接,所述外壳体11前侧加工有矩形通孔15,活动连接件12前侧为连接柱16,
活动连接件12后侧为矩形限位块17,连接柱16前侧与弹力绳4建立固定连接,矩形限位块17通过矩形通孔15进入到外壳体11内部,并且矩形限位块17四周端部与环形磁铁13内侧壁滑动贴合。
30.所述后侧扣件2包括后侧扣件本体21和连接磁铁22,后侧扣件本体21前侧嵌装有连接磁铁22,后侧扣件本体21后侧具有旋拧把手23,旋拧把手23与连接绳3建立连接。
31.所述安装槽14后侧的上下两端设置有挡板141,上下两端的挡板141之间形成锁紧孔,后侧扣件本体21通过锁紧孔进入到安装槽14内部。
32.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33.步骤1,将前侧扣件1的外壳体11置于胸前领口下方布料的前侧,后侧扣件2置于胸前领口下方布料的后侧,同时连接绳3跨过领口;
34.步骤2,将后侧扣件本体21横向设置,从锁紧孔到安装槽14内部,环形磁铁13和连接磁铁22贴合;
35.步骤3,手动旋拧旋拧把手23,使后侧扣件本体21竖向设置,同时实现后侧扣件本体21与挡板141的卡装限位;
36.步骤4,通过上述步骤,使布料牢固的卡装在前侧扣件1和后侧扣件2之间;
37.步骤5,手持连接有信息铭牌5的活动连接件12,将矩形限位块17竖直设置,矩形限位块17通过矩形通孔15进入到外壳体11内部后,旋转活动连接件12,使矩形限位块17横向设置,卡装在外壳体11内部,以实现信息铭牌5与前侧扣件1相对固定安装。
3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9.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41.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
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43.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排列组合的数学知识穷尽所有可能,因此本发明不再对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进行一一说明,但应该理解为排列组合后的技术方案已经被本发明所公开。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