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7220发布日期:2022-09-27 20:3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


背景技术:

2.如图1、2所示,现有的针织袜鞋一般包含有一3d袜状针织鞋面1、一固设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内并具有一穿入口201的鞋状内套2,及一固设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底侧的鞋底3。
3.该3d袜状针织鞋面1一般是由弹性纱编织而成,其整体的弹性虽佳,但是,同时也变得更包脚,该3d袜状针织鞋面1会紧密地包住使用者的脚趾,让使用者的脚趾受到较多的束缚,没有适当的活动伸展空间。
4.此外,由于该3d袜状针织鞋面1在该鞋状内套2的穿入口201的前、后方向上与左、右方向上均具有弹性,欠缺拘束性,因此,在穿着活动时,使用者的足部有时即会发生意外脱出该鞋状内套2的穿入口201的脱脚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先前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的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
6.于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包含鞋面单元、鞋状内套单元、接着层,及鞋底。
7.所述鞋面单元包括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内部空间的鞋面织物片,所述鞋面织物片是单件一体式,并具有鞋面主体,及被所述鞋面主体围绕并与所述鞋面主体一体连接的鞋舌体,所述鞋舌体具有环带部,及从所述环带部朝前凸出的舌形部,所述环带部具有鞋口周缘,所述内部空间形成由所述环带部所围绕出的入鞋口,所述鞋舌体具有大于所述鞋面主体的弹性。
8.所述鞋状内套单元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并包括鞋状内套,所述鞋状内套具有位于外侧的透湿防水层,所述鞋状内套界定出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所述穿着空间形成与所述入鞋口连通的穿入口。
9.所述接着层固接于所述鞋面单元的内表面与所述鞋状内套单元的外表面之间。
10.所述鞋底固设于所述鞋面单元的底部。
11.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状内套包括车缝在所述环带部的顶连接端部,所述鞋状内套的顶连接端部是反折至所述穿着空间之外。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面单元还包括两块鞋眼片,及鞋带,所述鞋眼片车缝于所述鞋面织物片的鞋面主体并位于所述鞋舌体的舌形部的两侧,每一鞋眼片具有数个鞋带穿孔,所述鞋带能拆卸地穿设于所述鞋眼片的鞋带穿孔。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面织物片的鞋面主体的材质是不具弹性的纱线,所述鞋面织物片的鞋舌体的材质是弹性纱。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面织物片的鞋面主体包括主面部,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所述主面部的两侧并与所述主面部一体连接的侧翼部,所述主面部具有前外凸弧缘、两个互相对称的后端对接缘,及两个互相对称且分别与所述后端对接缘连接的后连接缘,所述前外凸弧缘相反于所述鞋口周缘,每一侧翼部具有侧边对接缘、连接于所述侧边对接缘与所述前外凸弧缘之间的前弧形缘,及连接于所述侧边对接缘与对应的后连接缘之间的后弧形缘,所述后端对接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侧翼部的侧边对接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侧翼部的前弧形缘与所述前外凸弧缘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侧翼部的后弧形缘分别与所述后连接缘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鞋舌体的环带部还具有两个与所述鞋口周缘连接并分别对应于所述后端对接缘的侧端缘,所述侧端缘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
15.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面单元还包括后跟提带,及后跟补强片,所述后跟提带对应于所述侧端缘与所述后端对接缘,而车缝在所述鞋舌体的环带部与所述鞋面主体的主面部,所述后跟补强片车缝在所述鞋面主体的主面部并对称于所述后端对接缘。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状内套还具有里布层、表布层,及设置于所述里布层与所述表布层之间的支撑层,所述透湿防水层固设于所述表布层的外表面。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状内套单元还包括防水组,所述鞋状内套是由一块内套裁片车缝制成,所述防水组具有数条防水条,所述防水条固接于所述透湿防水层的外表面,以覆盖所述鞋状内套的车缝处。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还包含黏合层,所述黏合层固接于所述鞋面单元的底部与所述鞋底的顶部之间。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所述鞋舌体具有拨水性。
20.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鞋面单元的鞋面织物片利用所述鞋舌体具有大于所述鞋面主体的弹性的设计,可在完全包覆使用者的足部的情形下,让所述鞋面主体不会直接束住使用者的脚趾,而在鞋尖处提供使用者的脚趾适当的活动伸展空间,如此,本实用新型在穿着时即不会因为太包脚,而紧密地束住使用者的脚趾,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脚趾所受到的束缚感。此外,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鞋舌体具有大于所述鞋面主体的弹性的设计,所述鞋舌体可让所述鞋面单元在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穿入口的前后方向上保持弹性,所述鞋面主体则可让所述鞋面单元在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穿入口的左右方向上产生拘束性,如此,当使用者在穿着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时,即可利用双手前后拉开所述鞋舌体的环带部,扩大所述鞋面单元的内部空间的入鞋口在前后方向上的开口宽度,而增加入鞋角度,以便于使用者将足部穿入所述鞋面单元的内部空间的入鞋口,而在使用者将足部经由所述鞋面单元的内部空间的入鞋口穿入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过程中,所述鞋舌体的舌形部的弹性也可让使用者更容易地将足部完全套入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内,此后,弹性小于所述鞋舌体的所述鞋面主体可在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穿入口的左右方向上对使用者的足部产生拘束性,以防止使用者的足部在穿着活动时意外地脱出所述鞋状内套的穿着空间的穿入口,如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在穿着时好入脚,而且不会轻易发生意外脱脚的问题。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一种针织袜鞋的一立体外观图;
22.图2是该针织袜鞋的一分解立体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外观图;
24.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分解立体图;
25.图5是该实施例的一鞋面单元的一鞋面织物片的一立体图;
26.图6是一类似于图5的立体图,说明该鞋面单元的两块鞋眼片车缝在该鞋面织物片上;
27.图7是该鞋面织物片弯折并被初步车缝成该鞋面单元的雏型的一立体示意图;
28.图8是一类似图7的立体示意图,说明该鞋面织物片完成车缝;
29.图9是该实施例的一组合剖视图;
30.图10是沿着图9中的线
ⅹ‑ⅹ
所截取的一剖视图;
31.图11是图9的一不完整的部分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33.参阅图3、4、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100的一实施例,该透湿防水鞋100包含一鞋面单元10、一鞋状内套单元20、一接着层30(见图11)、一鞋底40,及一黏合层50(见图11)。
34.该鞋面单元10包括一界定出一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内部空间60的鞋面织物片11、两块鞋眼片12、一鞋带13、一后跟提带14,及一后跟补强片15。
35.该鞋面织物片11是单件一体式,并具有一鞋面主体16,及一被该鞋面主体16围绕并与该鞋面主体16一体连接的鞋舌体17。在本实施例中,该鞋面主体16与该鞋舌体17是编织成一体。
36.该鞋面主体16包括一主面部18,及两个对称地设置于该主面部18的两侧并与该主面部18一体连接的侧翼部19,该主面部18具有一前外凸弧缘181、两个互相对称的后端对接缘182,及两个互相对称且分别与所述后端对接缘182连接的后连接缘183,每一侧翼部19具有一侧边对接缘191、一连接于该侧边对接缘191与该前外凸弧缘181之间的前弧形缘192,及一连接于该侧边对接缘191与对应的后连接缘183之间的后弧形缘193,在本实施例中,该鞋面主体16的材质是不具弹性的纱线,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且,该鞋面主体16具有拨水性。
37.该鞋舌体17具有一环带部171,及一从该环带部171朝前凸出的舌形部172,该环带部171具有一鞋口周缘173,及两个与该鞋口周缘173连接并分别对应于所述后端对接缘182的侧端缘174,该前外凸弧缘181相反于该鞋口周缘173。该鞋舌体17具有大于该鞋面主体16的弹性,在本实施例中,该鞋舌体17的材质是弹性纱,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且,该鞋舌体17具有拨水性。
38.如图4、5、6所示,所述鞋眼片12车缝于该鞋面织物片11的鞋面主体16并位于该鞋舌体17的舌形部172的两侧,每一鞋眼片12具有数个鞋带穿孔121,该鞋带13(见图3)能拆卸地穿设于所述鞋眼片12的鞋带穿孔121。
39.如图6、7、8所示,当要将该鞋面织物片11车缝成为立体形状时,该鞋面主体16的主面部18的后端对接缘182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该鞋舌体17的环带部171的侧端缘174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侧端缘174与所述后端对接缘182是利用同一道车缝线车缝在一起。
40.所述侧翼部19的侧边对接缘191互相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侧翼部19的前弧形缘192与该前外凸弧缘181对接并车缝在一起,所述侧翼部19的后弧形缘193分别与所述后连接缘183对接并车缝在一起。
41.在此情形下,该鞋面织物片11界定出该内部空间60,该内部空间60形成一由该环带部171所围绕出的入鞋口61。
42.如图7、8、9所示,该后跟提带14对应于所述侧端缘174与所述后端对接缘182,而车缝在该鞋舌体17的环带部171与该鞋面主体16的主面部18,该后跟补强片15车缝在该鞋面主体16的主面部18并对称于所述后端对接缘182。
43.如图9、10、11所示,该鞋状内套单元20设置于该内部空间60内,并包括一鞋状内套21,及一防水组22(见图4)。
44.该鞋状内套21包括一车缝在该环带部171的顶连接端部211。
45.该鞋状内套21并具有一里布层212、一表布层213、一设置于该里布层212与该表布层213之间的支撑层214,及一固设于该表布层213的外表面而位于外侧的透湿防水层215。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层214是一种编织于该里布层212与该表布层213之间的直立绒层,但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变化例中,该支撑层214也可以是一种泡绵层。
46.该鞋状内套21界定出一顶端呈开放状且底端呈封闭状的穿着空间24,该穿着空间24形成一与该入鞋口61连通的穿入口241,在本实施例中,该鞋状内套21的顶连接端部211是反折至该穿着空间24之外,并利用一车缝线25车缝在该环带部171。
47.在本实施例中,该鞋状内套21是由一块内套裁片23(见图4)车缝制成,该防水组22具有数条防水条221(见图4),所述防水条221固接于该透湿防水层215的外表面,以覆盖该鞋状内套21的车缝处。
48.该接着层30固接于该鞋面单元10的内表面与该鞋状内套单元20的外表面之间,使该鞋面单元10与该鞋状内套单元20紧密贴合,在本实施例中,该接着层30的材质是热熔胶,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
49.该鞋底40固设于该鞋面单元10的底部。
50.该黏合层50固接于该鞋面单元10的底部与该鞋底40的顶部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黏合层50的材质是接着剂,此为现有技术中的已知材料。
51.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再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归纳如下:
52.一、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的鞋面单元10的鞋面织物片11利用不具弹性的鞋面主体16搭配具弹性的鞋舌体17的设计,可在完全包覆使用者的足部的情形下,让该鞋面主体16不会直接束住使用者的脚趾,而在鞋尖处提供使用者的脚趾适当的活动伸展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在穿着时不会因为太包脚,而紧密地束住使用者的脚趾,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脚趾所受到的束缚感。
53.二、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的鞋面单元10的鞋面织物片11利用不具弹性的鞋面主体16搭配具弹性的鞋舌体17的设计,该鞋舌体17可让该鞋面单元10在该鞋状内套21的
穿着空间24的穿入口241的前后方向上保持弹性,该鞋面主体16则可让该鞋面单元10在该鞋状内套21的穿着空间24的穿入口241的左右方向上产生拘束性,如此,当使用者在穿着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时,即可利用双手前后拉开该鞋舌体17的环带部171,扩大该鞋面单元10的内部空间60的入鞋口61在前后方向上的开口宽度,而增加入鞋角度,以便于使用者将足部穿入该鞋面单元10的内部空间60的入鞋口61,而在使用者将足部经由该鞋面单元10的内部空间60的入鞋口61穿入该鞋状内套21的穿着空间24的过程中,该鞋舌体17的舌形部172的弹性也可让使用者更容易地将足部完全套入该鞋状内套21的穿着空间24内,此后,不具弹性的该鞋面主体16可在该鞋状内套21的穿着空间24的穿入口241的左右方向上对使用者的足部产生拘束性,以防止使用者的足部在穿着活动时意外地脱出该鞋状内套21的穿着空间24的穿入口24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不但在穿着时好入脚,而且不会轻易发生意外脱脚的问题。
54.三、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的鞋状内套21的顶连接端部211是反折至该穿着空间24之外,并利用该车缝线25车缝在该鞋舌体17的环带部171从内部看来,该车缝线25会隐藏在该鞋状内套21与该鞋舌体17之间,如此,不但可简化本实用新型透湿防水鞋100内部的车缝痕迹,增加质感,且可有效避免该车缝线25在穿着过程中被磨损。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异弹性鞋面的透湿防水鞋,不但可有效减少使用者的脚趾所受到的束缚感,并可在穿着时好入脚,且不会发生意外脱脚的问题,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56.以上所述者,只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