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83384发布日期:2022-11-15 19:3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拉链而言,其包括有两根链带(即左侧链带、右侧链带),左侧链带、右侧链带的内侧边缘分别设置有链牙,在通过拉链成型机制备连续拉链带的过程中,左侧链带的链牙与右侧链带的链牙相啮合,且整个拉链带设置有依次间隔布置的定寸口,该定寸口即为拉链带没有链牙的部位。
3.在通过拉链生产设备制备拉链的过程中,连续拉链带经剪断后形成拉链带半成品;对于尼龙拉链而言,在拉链带半成品完成穿拉头工序后,还需要进行上止或者下止注塑成型工序。
4.在现有技术中,尼龙拉链的拉链带穿头作业、止部注塑工序为两个分开独立的工序,且拉链带穿头作业、止部注塑工序分别通过独立设备完成,作业效率低且存在稳定可靠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该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拉链带穿头、注塑止部组合作业。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应用于拉链带穿头、拉链止部成型设备,该设备包括有机架,机架装设有前后直线往复运动的悬臂对夹输送组件,在悬臂对夹输送组件的前后输送路径上布置前后相间隔的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和拉链止部成型设备;
8.所述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包括可带拉头向上运动的拉头装夹治具和拉头压块,该拉头压块固定位于所述拉头装夹治具的上方,该拉头压块通过向后延伸的悬臂梁结构固定安装。
9.其中,所述悬臂梁结构向后延伸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拉链止部成型设备。
10.其中,所述悬臂梁结构向后延伸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所述拉链止部成型设备的固定模座上。
11.其中,在所述拉头压块与所述拉链止部成型设备之间设有辅助输送组件。
12.其中,所述辅助输送组件安装于所述悬臂梁结构上。
13.其中,所述辅助输送组件包括有装设于所述机架的底部安装架,底部安装架的上端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底部输送轮,底部安装架对应底部输送轮装设有输送驱动电机,输送驱动电机与底部输送轮驱动连接;
14.辅助输送组件还包括有通过枢轴铰装于所述悬臂梁结构的活动摆臂,活动摆臂的自由端部通过转轴安装有辅助压轮;悬臂梁结构对应活动摆臂装设有摆臂驱动机构,摆臂
驱动机构与活动摆臂驱动连接。
15.其中,所述摆臂驱动机构包括装设于所述悬臂梁结构且水平动作的摆臂驱动气缸,摆臂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连设有活动推杆,活动推杆的末端部与所述活动摆臂之间装设有中间连杆,中间连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枢轴与相应侧的活动推杆末端部、活动摆臂中部铰接。
16.其中,所述悬臂梁结构对应所述活动推杆装设有推杆导向块,推杆导向块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推杆导向孔,活动推杆嵌插于推杆导向块的推块导向孔内。
17.其中,所述输送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主动同步带轮,所述底部输送轮设置有从动同步带轮,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之间绕装有传动同步带。
18.其中,所述悬臂对夹输送组件包括有装设于机架且前后水平动作的输送驱动线性模组,输送驱动线性模组的驱动端装设有水平活动座,水平活动座装设有呈弓形形状的弓形悬臂,弓形悬臂包括有悬臂中间部、设置于悬臂中间部的左端部且朝后凸出延伸的悬臂左侧安装部、设置于悬臂中间部的右端部且朝后凸出延伸的悬臂右侧安装部,悬臂左侧安装部装设有左侧链带夹持机构,悬臂右侧安装部装设有右侧链带夹持机构;
19.所述左侧链带夹持机构包括有装设于所述悬臂左侧安装部且左右水平动作的左侧驱动气缸,左侧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装设有左侧气爪安装座,左侧气爪安装座装设有左侧链带夹持气爪;
20.所述右侧链带夹持机构包括有装设于所述悬臂右侧安装部且左右水平动作的右侧驱动气缸,右侧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装设有右侧气爪安装座,右侧气爪安装座装设有右侧链带夹持气爪。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应用于拉链带穿头、拉链止部成型设备,该设备包括有机架,机架装设有前后直线往复运动的悬臂对夹输送组件,在悬臂对夹输送组件的前后输送路径上布置前后相间隔的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和拉链止部成型设备;所述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包括可带拉头向上运动的拉头装夹治具和拉头压块,该拉头压块固定位于所述拉头装夹治具的上方,该拉头压块通过向后延伸的悬臂梁结构固定安装。工作时,悬臂对夹输送组件拉动拉链带半成品依次经过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拉链止部成型设备位置,并依次完成穿头、止部注塑作业;其中,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的拉头装夹治具与拉头压块相配合以实现对拉头进行定位压紧。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拉链带穿头、注塑止部组合作业。
附图说明
22.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摆臂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对夹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29.1——机架
ꢀꢀꢀꢀꢀꢀꢀꢀꢀꢀꢀꢀꢀꢀꢀꢀꢀꢀ
2——悬臂对夹输送组件
30.21——输送驱动线性模组
ꢀꢀꢀꢀꢀ
22——水平活动座
31.23——弓形悬臂
ꢀꢀꢀꢀꢀꢀꢀꢀꢀꢀꢀꢀꢀ
231——悬臂中间部
32.232——悬臂左侧安装部
ꢀꢀꢀꢀꢀꢀ
233——悬臂右侧安装部
33.24——左侧链带夹持机构
ꢀꢀꢀꢀꢀ
241——左侧驱动气缸
34.242——左侧气爪安装座
ꢀꢀꢀꢀꢀꢀ
243——左侧链带夹持气爪
35.25——右侧链带夹持机构
ꢀꢀꢀꢀꢀ
251——右侧驱动气缸
36.252——右侧气爪安装座
ꢀꢀꢀꢀꢀꢀ
253——右侧链带夹持气爪
37.3——拉链止部成型设备
ꢀꢀꢀꢀꢀꢀ
4——拉头装夹治具
38.5——拉头压块
ꢀꢀꢀꢀꢀꢀꢀꢀꢀꢀꢀꢀꢀꢀ
6——悬臂梁结构
39.7——辅助输送组件
ꢀꢀꢀꢀꢀꢀꢀꢀꢀꢀ
71——底部安装架
40.72——底部输送轮
ꢀꢀꢀꢀꢀꢀꢀꢀꢀꢀꢀ
73——从动同步带轮
41.74——输送驱动电机
ꢀꢀꢀꢀꢀꢀꢀꢀꢀ
75——活动摆臂
42.76——摆臂驱动机构
ꢀꢀꢀꢀꢀꢀꢀꢀꢀ
761——摆臂驱动气缸
43.762——活动推杆
ꢀꢀꢀꢀꢀꢀꢀꢀꢀꢀꢀꢀ
763——中间连杆
44.764——枢轴
ꢀꢀꢀꢀꢀꢀꢀꢀꢀꢀꢀꢀꢀꢀꢀꢀ
765——推杆导向块
45.7651——推杆导向孔
ꢀꢀꢀꢀꢀꢀꢀꢀꢀ
77——辅助压轮。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47.如图1所示,一种拉链穿头位固定结构,应用于拉链带穿头、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该设备包括有机架1,机架1装设有前后直线往复运动的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在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的前后输送路径上布置前后相间隔的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和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
48.需解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4用于注塑成型尼龙拉链带的止部结构,该止部结构可以为尼龙拉链带的上止结构,也可以为尼龙拉链带的下止结构;还有就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4而言,其包括有开闭动作的动模部分、定模部分,动模部分通过相应的升降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并实现升降动作,进而驱动动模部分实现开模、合模动作。
49.其中,如图1至图4所示,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包括可带拉头向上运动的拉头装夹治具4和拉头压块5,该拉头压块5固定位于拉头装夹治具4的上方,该拉头压块5通过向后延伸的悬臂梁结构6固定安装。
50.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连续拉链带经相应的切断装置切断而形成拉链带半成品,工作时,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拉动拉链带半成品依次经过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位置;其中,当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拉动拉链带半成品经过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位置时,拉链带半成品完成穿头作业,即将拉链拉头穿入至拉链带半成品;当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拉动拉链带半成品经过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位置时,拉链带半成品被送入至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的注塑位置且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的动模部分、定模部分合模后,此时拉链带半成品被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的动模部分、定模部分夹住,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将相应的拉
链带松开,且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复位至初始位置。
51.需强调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拉头穿头位固定结构而言,在将拉链拉头定位于穿头位置时,拉头装夹治具4带拉头向上运动;待拉头上移到位后,拉头压块5将拉头压紧固定,以避免在穿头时拉头出现移位的问题。
52.需解释的是,悬臂梁结构6向后延伸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进一步优选的,悬臂梁结构6向后延伸的端部固定安装于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的固定模座上。
53.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性好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拉链带穿头、注塑止部组合作业。
5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在拉头压块5与拉链止部成型设备3之间设有辅助输送组件7;进一步优选的,辅助输送组件7安装于悬臂梁结构6上。
55.具体的:辅助输送组件7包括有装设于机架1的底部安装架71,底部安装架71的上端部通过转轴安装有底部输送轮72,底部安装架71对应底部输送轮72装设有输送驱动电机74,输送驱动电机74与底部输送轮72驱动连接;辅助输送组件7还包括有通过枢轴764铰装于悬臂梁结构6的活动摆臂75,活动摆臂75的自由端部通过转轴安装有辅助压轮77;悬臂梁结构6对应活动摆臂75装设有摆臂驱动机构76,摆臂驱动机构76与活动摆臂75驱动连接。
56.进一步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输送驱动电机74可以采用以下方式与底部输送轮72驱动连接,具体的:输送驱动电机74的动力输出轴装设有主动同步带轮,底部输送轮72设置有从动同步带轮73,主动同步带轮与从动同步带轮73之间绕装有传动同步带。
57.对于长度较长的拉链带半成品,在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实现拉链带半成品移送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辅助输送组件7来辅助拉链带移送。
58.在辅助输送组件7实现拉链带移送辅助的过程中,输送驱动电机74驱动底部输送轮72转动,摆臂驱动机构76驱动活动摆臂75的自由端部朝下摆动,并使得辅助压轮77朝下抵压底部输送轮72;由于拉链带会通过底部输送轮72与辅助压轮77之间,转动的底部输送轮72与辅助压轮77相配合即可实现拉链带移送辅助。
5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4所示,摆臂驱动机构76包括装设于悬臂梁结构6且水平动作的摆臂驱动气缸761,摆臂驱动气缸761的活塞杆外延端部连设有活动推杆762,活动推杆762的末端部与活动摆臂75之间装设有中间连杆763,中间连杆763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枢轴764与相应侧的活动推杆762末端部、活动摆臂75中部铰接。
60.其中,为保证摆臂驱动气缸761驱动活动推杆762稳定可靠地前后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导向结构设计,具体的:悬臂梁结构6对应活动推杆762装设有推杆导向块765,推杆导向块765开设有前后完全贯穿的推杆导向孔7651,活动推杆762嵌插于推杆导向块765的推块导向孔内。
6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包括有装设于机架1且前后水平动作的输送驱动线性模组21,输送驱动线性模组21的驱动端装设有水平活动座22,水平活动座22装设有呈弓形形状的弓形悬臂23,弓形悬臂23包括有悬臂中间部231、设置于悬臂中间部231的左端部且朝后凸出延伸的悬臂左侧安装部232、设置于悬臂中间部231的右端部且朝后凸出延伸的悬臂右侧安装部233,悬臂左侧安装部232装设有左侧链带夹持机构24,悬臂右侧安装部233装设有右侧链带夹持机构25。
62.具体的,左侧链带夹持机构24包括有装设于悬臂左侧安装部232且左右水平动作
的左侧驱动气缸241,左侧驱动气缸241的驱动端装设有左侧气爪安装座242,左侧气爪安装座242装设有左侧链带夹持气爪243。
63.同样的,右侧链带夹持机构25包括有装设于悬臂右侧安装部233且左右水平动作的右侧驱动气缸251,右侧驱动气缸251的驱动端装设有右侧气爪安装座252,右侧气爪安装座252装设有右侧链带夹持气爪253。
64.在本实用新型的悬臂对夹输送组件2实现拉链带半成品夹持输送的过程中,连续拉链带经相应的切断装置切断而形成拉链带半成品,工作时,左侧链带夹持气爪243夹持拉链带半成品的左侧链带,右侧链带夹持气爪253夹持拉链带半成品的右侧链带;待左侧链带夹持气爪243、右侧链带夹持气爪253夹持相应侧的左侧链带、右侧链带后,左侧驱动气缸241驱动左侧气爪安装座242、左侧链带夹持气爪243朝左侧移动,右侧驱动气缸251驱动右侧气爪安装座252、右侧链带夹持气爪253朝右侧移动,进而实现拉链带半成品的链牙穿头位置分开;待左侧驱动气缸241、右侧驱动气缸251动作到位后,输送驱动线性模组21驱动水平活动座22、弓形悬臂23移动。
65.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弓形悬臂23而言,其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具体的:悬臂中间部231、悬臂左侧安装部232、悬臂右侧安装部233为一体结构,且悬臂左侧安装部232螺装紧固于水平活动座22的上端部。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弓形悬臂23还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设计,即:悬臂左侧安装部232、悬臂右侧安装部233可通过螺装方式安装于悬臂中间部231相应侧的左端部、右端部。
66.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