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98200发布日期:2023-02-07 17:2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头带技术领域(ipc国际分类号a41d20/00),具体涉及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


背景技术:

2.人们随着岁数增加,脸部肌肉不可避免出现松弛、变形等不良变化,出于提升自己给予他人第一印象、提升自己颜值等需要,人们对普通美容的需求不断增长。目前,简便美容手法(松弛按摩、微电流电疗经络贴片等)针对脸部肌肉,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恢复脸部皮肤及其底下肌肉的年轻状的效果。进行该类简便美容手法前,佩戴者通常需要先使用其自己的手或其他现有装置为佩戴者做脸部肌肉进行微调新位置并固定的操作,有利于增强后续美容手法的开展。不同于面部手术,简便美容手法并不需要太精准的脸部肌肉定位,而是更依赖调整的灵活性、过程中的牢靠性以及佩戴舒适性。如果佩戴者使用自己的手进行简易定位,虽然有近似效果,但会花费大量精力、增加无谓的大量劳动。而如果使用现有技术进行定位,则现有技术各自有较大的缺陷,影响美容手法的进行。
3.申请号为 cn202110131765.9的专利申请《面部提拉装置》存在较大缺陷,即是弹力带缺少对所连接的贴条高低的定位与灵活调节,导致对目标肌肉定位工作的效率明显降低,且缺少向下方调整的功能,同时在坐姿、躺姿或各种姿势变换时定位的牢靠性也不理想。
4.申请号为cn202021365682.3的专利《分区式可调面部提升贴》也存在较大缺陷,即是脸部肌肉通过柔性绳将脸部肌肉各自往左右两边牵拉,会降低对目标肌肉上移定位、向上拉升的效果,同时缺少向下方调整的功能,而如果调节扣置于头部左或右边其中一侧、则进一步影响各提升绳的推拉方向的正确性,面部受到带有张力的牵引绳的挤压也降低舒适性,同样牵拉绳的柔性也导致该技术方案也缺少定位的牢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解决现有技术在脸部肌肉美容手法前对脸部肌肉先行的定位不够快速便捷、不够舒适、不够牢靠的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包括头戴用具主体,若干牵引带、所述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头戴用具主体上,与所述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的黏胶面;所述头戴用具主体包括头箍,所述头箍戴在人体头部,佩戴走向为从头部前半部分、沿头部两边绕到头部后半部分。
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箍包括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头箍的孔径。
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箍与所述牵引带之间设置第一连接构造,所述第一连接构造为以下构造中的一种或多种:一体化熔融,磁性吸合体,钉子,绑绳,缝合,钩
子,滑槽,夹子,卡扣,拉链,螺纹紧固件,黏胶,魔术贴,插头-孔洞,套圈设置于所述牵引带一端且所述套圈套在所述头箍相应部位。
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戴用具主体包括加固连接件,所述加固连接件包括至少两条弹力带,各所述弹力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头箍连接,各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或者,所述加固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头箍连接;所述加固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其对所述弹力带或者对所述连接端的作用力大小。
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牵引带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普通胶带,所述普通胶带附带所述黏胶面。
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箍的内侧面设置若干增大摩擦力的凸起点。
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调节装置或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旋钮、旋钮圆心上的螺丝、硬质矩形压筒、压紧滑片、硬质矩形压筒中部的螺孔、调节装置的滑槽、腔体;所述压紧滑片从所述腔体内装配到所述滑槽上;所述螺丝在所述螺孔内旋进或旋出。
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头箍下方的左右两侧相应位置装设耳朵缓冲垫。
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黏胶面选用现有技术、且选用标准剥离强度在70-450n/m之间、标准持粘性下滑值不大于2.5mm的现有材质。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所述头戴用具通过采用戴在头部的头箍、若干牵引带、黏胶等必要技术特征并巧妙地相互组合、共同作用,发挥了头箍的调节力方向灵活、力量大小灵活,作用稳定,坐姿、躺姿或姿势变换等不同人体状态下定位也均牢靠,头箍对头部压强低、头箍对耳朵压强低,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少脸部肌肉高低定位的方向灵活与力度灵活,坐姿、躺姿或姿势变换等状态下定位不够牢靠的缺陷,从而获得提高佩戴者的操作效率和较高的佩戴舒适性、定位精度也满足简便美容手法需要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在前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在后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在正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或第二调节装置在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二在前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三在前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四在前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五在前轴测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头戴用具主体;
27.101:头箍;
28.102:第一调节装置;
29.103:头箍松紧度调节抽头;
30.104:凸起点;
31.105:加固连接件;
32.1051:弹力带;
33.1052:加固连接件的连接端;
34.1053:第二调节装置;
35.106:较高摩擦系数的内侧面;
36.2:牵引带;
37.3:黏胶面;
38.4:牵引带一端的套圈;
39.5:第一连接构造;
40.501:第一连接构造的第一配套部分;
41.502:第一连接构造的第二配套部分;
42.6:普通胶带
43.7:耳朵缓冲垫
44.8:旋钮;
45.801:螺丝;
46.9:硬质矩形压筒;
47.901:压紧滑片;
48.902:螺孔;
49.903:调节装置的滑槽;
50.904: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一般而言,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一般意图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被解释为“至少具有”,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等)。
5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54.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调整脸部肌肉位置的头戴用具,包括
头戴用具主体1,若干牵引带2、所述牵引带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头戴用具主体1上,以及与所述牵引带2另一端连接的黏胶面3;所述头戴用具主体1包括头箍101;仅作为示意,所述头箍101为开放式片状,主材质为弹性材料;所述头箍101戴在人体头部的佩戴走向为从头部前半部分,沿头部两边绕到头部后半部分;仅作为示意,所述牵引带2的一端与所述头箍101的位于头部前半部分的相应部位通过熔融一体进行连接,所述牵引带2的另一端连接普通胶带6,所述普通胶带6附带所述黏胶面3,所述黏胶面3贴附于脸部肌肉;所述头箍101设置有第一调节装置102,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02通过调节抽头103的长短来调节所述头箍101的孔径;所述头戴用具主体1还装设有加固连接件105,所述加固连接件105包括两条弹力带1051,各所述弹力带105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头箍101连接,各所述弹力带1051的另一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加固连接件105还包括第二调节装置1053,所述第二调节装置1053用于连接所述弹力带1051并调节所述加固连接件105对所述头箍101的拉力大小;所述头箍101的内侧面设置若干增大摩擦力的凸起点104;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02包括旋钮8、旋钮旋钮8圆心上的螺丝801、硬质矩形压筒9、压紧滑片901、螺孔902、调节装置的滑槽903、腔体904,所述压紧滑片901从所述腔体904内装配到所述调节装置的滑槽903上,所述螺丝801在所述螺孔902内旋进或旋出,压紧或松开所述头箍101的抽头103。
55.本实施例的特色优点:该所述头戴用具戴在人体头部,通过包含所述头箍101,所述头戴用具取得了常见头箍所特有的调节力方向灵活大小灵活、作用稳定、坐姿躺姿或姿势变换等不同人体状态下定位较为牢靠、对头部压强低等优点;设置所述加固连接件105,同时所述头箍101内侧面设置若干高摩擦凸起点104,均进一步增加该所述头戴用具戴在人体头部的牢靠度,凸起点104也能增加所述头箍101的透气性;所述牵引带2与所述头箍101通过熔融一体进行连接,使得生产成型较为快捷;所述头箍101设置第一调节装置102,通过调整所述头箍松紧度调节抽头103的长短,继而调节所述头箍101的孔径及其在人头上的佩戴松紧度,增加头箍101对不同头围的适应性;所述牵引带2的另一端连接附带有所述黏胶面3的普通胶带6,使得所述黏胶面3的获取较为容易。
56.实施例二,参考图1-图5,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头箍101为封闭环状,主材质选择柔性弹力材料;作为示例的,所述第一连接构造5的第一配套部分501是魔术贴的其中一面零件,所述头箍101前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构造5的第二配套部分502是魔术贴的另一面零件,并用之与所述牵引带2连接;所述头戴用具主体1省略所述加固连接件105;所述头箍101的内侧面106的材料选用现有技术、且为静摩擦系数达到0.042以上的较高摩擦现有材料;所述头戴用具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所述牵引带2直接连接所述黏胶面3。
57.本实施例的特色优点:所述牵引带2与所述头箍101的连接通过魔术贴进行,进一步增加所述头戴装置的调整灵活度;选用弹性封闭环状,所述头箍101的内侧面106的材料选用较高摩擦现有材质,省略所述加固连接件105,能在不明显损失佩戴牢靠度的前提下明显获得头戴用具主体1的轻便性、调整灵活性;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则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58.实施例三,参考图1-图4、图6,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作为示例的,所述头箍101与所述牵引带2之间设置的第一连接构造5为卡扣,通过卡扣的所述第一配套部分501与所述第二配套部分502进行连接;所述头箍101的内侧面106的材料选用现有技术、且为静摩擦系数达到0.042以上的较高摩擦现有材料;所述头戴
用具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所述牵引带2直接连接所述黏胶面3。
59.本实施例的特色优点:所述牵引带2与所述头箍101的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构造5进行,同样能增加所述头戴装置的调整灵活度;所述头箍101内侧面选用高摩擦材质,提高了佩戴牢靠度;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60.实施例四,参考图1-图4、图7,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造5为设置于所述牵引带2一端的套圈并且套圈套在所述头箍101在头部前半部分的相应部位;所述头戴用具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所述牵引带2直接连接所述黏胶面3。
61.本实施例的特色优点:所述牵引带2与所述头箍101的连接通过所述套圈4进行,降低构造复杂度,同样也能保证所述头戴装置的调整灵活度;省略所述普通胶带6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62.实施例五,参考图1-图4、图8,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三相同的情况,其区别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造5的所述第一配套部分501是设置于所述牵引带2一端的牵引带滑槽,所述第二配套部分502是设置于所述头箍101在头部前半部分相应部位的螺丝紧固件,所述牵引带滑槽与所述螺丝紧固件进行连接,所述头箍101下方相应位置装设耳朵缓冲垫7,所述黏胶面3选用现有技术、且选用标准剥离强度在70-450n/m之间、标准持粘性下滑值不大于2.5mm的现有材质。
63.本实施例的特色优点:所述牵引带2与所述头箍101的连接通过所述牵引带滑槽与所述螺丝紧固件进行,能进一步增加所述牵引带2的调整灵活度;所述头箍101下方的左右两侧相应位置装设耳朵缓冲垫7,有利于降低头箍101对耳朵的压强;所述黏胶面3选用现有技术、且选用具有适当标准剥离强度、适当的标准持粘性下滑值的现有材质,有利于美容工作结束后不困难地撕下所述黏胶面3、减少在该步骤时佩戴者脸部的撕扯力度和痛苦程度,同时另一方面也保证使用过程中所述黏胶面3的贴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