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行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1466发布日期:2022-11-29 23:1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骑行手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骑行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骑行手套。


背景技术:

2.在自行车或摩托车骑行运动中,对于骑行人员的人身安全而言,骑行装备是不可缺少的。骑行手套作为骑行装备中的一种,可穿戴在骑行人员的手部,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现有的骑行手套具有吸汗、防滑、透气等特点,能很好地保护骑手的手掌及腕关节。
3.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骑行手套,基本是按照一定规格制造的,可是,每个骑手的手部尺寸各异,购买回来的骑行手套,在穿上后仍与手部存在一定的间隙,无法与手部完好贴合,使得骑手使用骑行手套时产生强烈的不适感,从而对骑行运动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行手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骑行手套,包括:
7.手套本体,其具有手背部,所述手背部的外表面和手背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设有气口,所述气口靠近所述手背部的外表面设置;
8.气门嘴,其与所述手套本体连接,所述气门嘴位于所述手背部的上方,所述气门嘴具有充气进口和充气出口,所述充气出口与所述气口连通。
9.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骑手穿上该骑行手套后,可以使用充气装置对手套本体上的气门嘴充入气体,促使气体流进手套本体内的气囊,让气囊不断变大;由于气囊位于手套本体的手背部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在气囊不断变大时,手背部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增大,致使手背部的内表面能与骑手的手背相抵接,很好的填充骑手的手背与手套本体之间的空隙,让手套本体能与骑手的手掌和手背完好贴合,可防止手套本体相对手部松动,进而避免骑手在使用骑行手套时产生不适感,而且,气囊设在骑手的手背上方,能避免骑手的手部因气囊而无法很好地握住车把;气门嘴固定在手套本体上,可防止气门嘴在骑手快速骑行时出现晃动甚至击打手部,从而提升骑行手套的使用舒适感。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套本体设有防护壳,所述手套本体具有多个掌指关节部,所述防护壳设在所述手背部的上表面,且靠近所述掌指关节部设置。在手背部的上表面设置防护壳,防护壳靠近掌指关节部布置,能够为手背部提供防护作用,防止气囊因受到硬性撞击而受损。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壳设有凸部,所述凸部设有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掌指关节部相对应。防护壳对应多个掌指关节部设置多个凸部,促使防护壳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安全抵御冲击力,为手部提供优良的安全防护作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门嘴设有气嘴帽,所述气嘴帽覆盖于所述充气进口,并与气门嘴螺纹连接。气嘴帽的设置,用于保护气门嘴的充气进口,避免气门嘴的充气进口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泄漏,造成气囊在骑行手套使用过程中缩小;气嘴帽通过螺纹结构与气门嘴可拆连接,方便骑手快速拆装气嘴帽。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套本体具有手指部,所述手套本体设有防护胶条,所述防护胶条设在所述手指部的上表面。防护胶条设在手指部的上表面,能够为骑手的手指提供保护作用,而且,防护胶条能随骑手的手指弯折而变形。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护胶条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所述防护胶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手套本体基本具有透气特点,防护胶条设置透气孔,促使骑行手套的手指部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套本体设有小鱼际防护垫。小鱼际防护垫的设置,为骑手的小鱼际提供保护作用以免擦伤。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套本体具有手腕部,所述手套本体设有腕带,所述腕带的一端与所述手腕部连接,所述腕带的另一端绕所述手腕部的腕口布置,并与所述手腕部可拆连接。手腕部设置腕带,以根据骑手的手腕大小调整手腕部的腕口,促使骑行手套与骑手的手部紧紧连接。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套本体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凸点。防滑凸点设置在手套本体的下表面,能增强骑行手套与车把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骑行手套的防滑效果。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背部的外表面和手背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凸部上下相对设置,所述气囊避让所述支撑部设置。由于防护壳的凸部具有高的抗冲击性,在防护壳的凸部受冲击时,容易导致气囊受损甚至破裂,因此,设置支撑部,以承受凸部所受的冲击作用,且气囊绕开支撑部设置,以好好保护气囊。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骑行手套的结构主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骑行手套的结构后视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骑行手套的俯向剖面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骑行手套在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标记如下:100、手套本体;110、手腕部;120、气门嘴; 130、手背部;140、防护壳;141、凸部;150、防护胶条;160、气囊;161、气口;162、第一充气空间;163、第二充气空间;164、避让区;165、第三充气空间;166、第四充气空间;170、腕带;180、小鱼际防护垫;200、手捏式充气筒;300、手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
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x方向是由骑行手套的后侧指向前侧,y 方向是由骑行手套的左侧指向右侧。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参照图1至图4,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骑行手套举出若干实施例。
31.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骑行手套,可供骑行人员使用,穿戴在骑行人员的手部,为自行车或摩托车骑手提供手部防护功能。骑行手套为一对,分别与骑手的左手和右手相对应。下面将以穿戴在右手上的骑行手套为例进行说明。
32.骑行手套的结构包括手套本体100和气门嘴120。
33.手套本体100具有手背部130。在骑行人员穿戴该手套本体100 后,手背部130位于骑行人员的手背的上方,能够为手背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理解的是,手套本体100可以为现有结构的骑行手套,包括半指型手套和全指型手套,手套本体100由现有的透气材料如网格布、凯夫拉面料等制成,具有透气舒适的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手套本体100的结构和制作材料。
34.手套本体100的下表面设有防滑凸点,手套本体100的下表面指的是手套本体100与车把接触的表面,手套本体100的下表面设有带防滑凸点的硅胶层,硅胶层的下表面往下凸起形成防滑凸点,防滑凸点设有多个。如此设计,能增强骑行手套与车把之间的摩擦作用,提高骑行手套的防滑效果,促使带上该骑行手套的骑手能够牢固抓握车把,起到很好的防止滑脱的作用。
35.如图1所示,手套本体100具有手指部,手指部的数量为五个,分别为大拇指部、食指部、中指部、无名指部和小指部,分别与骑手的五根手指相对应。手套本体100设有防护胶条150,防护胶条150 可以由橡胶、硅胶等制成,能弯曲变形,防护胶条150对应设在手指部的上表面,能够为骑手的手指提供保护作用,而且,防护胶条150 能随骑手的手指弯折而变形。在本实施例中,防护胶条150可以设置在四个手指部,分别对应保护骑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防护胶条150的长度方向与手指部的长度方向一致。防护胶条150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36.进一步的,防护胶条150设有透气孔,透气孔设有多个,透气孔贯穿防护胶条15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手套本体100具有透气特点,防护胶条150设置透气孔,促使骑行手套
的手指部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
37.如图2所示,手套本体100设有小鱼际防护垫180。在骑手穿戴该骑行手套后,小鱼际防护垫180对应于骑手的小鱼际位置,能够为骑手的小鱼际提供保护作用以免擦伤。可以理解的是,小鱼际防护垫 180可以由tpu(也即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材料通过注塑工艺制成,并可以通过胶黏、缝制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手套本体100上。小鱼际防护垫180的形状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38.手套本体100具有手腕部110,手腕部110位于手背部130的后侧。手套本体100设有腕带170,腕带170的一端与手腕部110连接固定,如通过缝制工艺实现连接;腕带170的另一端绕手腕部110的腕口布置,并与手腕部110可拆连接。
39.具体的,手腕部110设有开口结构,开口结构位于手腕部110靠近大拇指部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结构位于手腕部110的右侧,如图1所示。开口结构自手腕部110的腕口往前延伸设置。开口结构位于大拇指部的后侧。手腕部110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开口结构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位于手腕部110的上表面,第二连接部位于手腕部110的下表面。腕带170的一端可以通过缝制方式实现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固定,腕带170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实现其与第二连接部可拆连接。魔术贴包括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魔术贴毛面和魔术贴勾面中的一个可以设在腕带170上,另一个设在手腕部110的下表面。
40.如此设计,可以根据骑手的手腕大小调整手腕部110的腕口,促使骑行手套与骑手的手部紧紧连接。
41.值得注意的是,手套本体100设有气囊160。气囊160位于手背部130的外表面和手背部13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手背部 130与皮肤接触的表面为内表面,手背部130远离皮肤的表面为外表面。由于设置了气囊160,骑行手套的手背部130具有三层结构,分别为外层、中层和内层,其中,中层为气囊160,内层和外层可以由透气材料制作而成,如网格布、针织布或涤纶布料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2.如图3所示,气囊160内里中空形成气腔,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气体。气囊160设有气口161,气口161连通于气腔,气口161靠近手背部130的外表面设置,气体能经气口161进出气腔。
43.气门嘴120与手套本体100连接固定,气门嘴120位于手背部 130的上方,并与气口161上下相对。气门嘴120具有充气进口和充气出口,充气出口与气口161连通。气门嘴120的设置,用于给气囊 160充气和放气,而且,在充气后能够维持气囊160的密封状态。气门嘴120基本由气门嘴体和气门芯组成。可以理解的是,气门嘴120 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气门嘴120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此处不展开描述气门嘴120的结构。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气门嘴120设有气嘴帽,气嘴帽覆盖于充气进口,而且,气嘴帽设有内螺纹结构,气门嘴120设有外螺纹结构,通过外螺纹结构和内螺纹结构连接,实现气嘴帽与气门嘴120可拆连接。气嘴帽的设置,用于保护气门嘴120的充气进口,避免气门嘴 120的充气进口因外力作用而发生泄漏,造成气囊160在骑行手套使用过程中缩小。
45.在骑手穿上该骑行手套后,可以使用充气装置如手捏式充气筒 200,连接于手套本体100上的气门嘴120,骑手的手部300按压手捏式充气筒200,以通过气门嘴120给手套本体100内的气囊160充入气体,让气囊160不断变大;由于气囊160位于手套本体100的手背部
13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在气囊160不断变大时,手背部 130的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的间距增大,致使手背部130的内表面能与骑手的手背相抵接,很好的填充骑手的手背与手套本体100之间的空隙,让手套本体100能与骑手的手掌和手背完好贴合,可防止手套本体100相对骑手的手部松动,进而避免骑手在使用骑行手套时产生不适感。
46.而且,气囊160设在骑手的手背上方,不会对骑手的手指和手掌配合抓握车把造成影响,从而避免骑手的手部因气囊160而无法很好地握住车把。气门嘴120固定在手套本体100上,可防止气门嘴120 在骑手快速骑行时出现晃动甚至击打手部,从而提升骑行手套的使用舒适感。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手套本体100设有防护壳 140。防护壳140可以由碳纤材料或tpu材料等制成。
48.手套本体100具有多个掌指关节部,与骑手的多个掌指关节相对应。防护壳140设在手背部130的上表面,且靠近掌指关节部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壳140位于掌指关节部的后侧。在防护壳140的边沿可以设置由硅胶或橡胶制成的胶垫,通过将胶垫缝制在手套本体 100上,实现防护壳140固定在手套本体100上。
49.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壳140设有凸部141。凸部141设有多个,多个凸部141分别与多个掌指关节部相对应。具体的,防护壳140的上表面往上凸起形成多个凸部141,凸部141与防护壳140一体成型,且采用圆滑过渡的结构设计。
50.设置带凸部141的防护壳140,不仅能防止气囊160因受到硬性撞击而受损,而且,防护壳140在受到冲击时能够安全抵御冲击力,为手背部130提供防护作用。
51.如图1和图3所示,手背部130的外表面和手背部130的内表面之间设有支撑部。支撑部将手背部130的外层和内层连接起来。支撑部可以由布料制成,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支撑部与凸部141上下相对设置,支撑部位于凸部141的下方。而且,气囊160避让支撑部设置。
52.在本实施例中,气囊160的气腔可以划分为第一充气空间162、第二充气空间163、第三充气空间165和第四充气空间166,气口161 位于第一充气空间162,第一充气空间162、第二充气空间163、第三充气空间165和第四充气空间166从后往前间隔设置,而且,第一充气空间162与第二充气空间163之间设置气路,第二充气空间163 与第三充气空间165之间设置气路,第三充气空间165与第四充气空间166之间设置气路,第二充气空间163与第四充气空间166之间设置气路,气体经气路流动至各个充气空间。图3中虚线箭头代表的是气体流动方向。
5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充气空间162、第二充气空间163、第三充气空间165和第四充气空间166可以连成一大片。
54.第三充气空间165设有避让区164。避让区164的设置,促使支撑部能穿过第三充气空间165,将手背部130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可以呈椭圆形,其面积大于或等于凸部 141的水平投影面积。
55.由于防护壳140的凸部141具有高的抗冲击性,在凸部141受冲击时,容易导致气囊160受损甚至破裂,因此,设置支撑部,以承受凸部141所受的冲击作用,且气囊160绕开支撑部设置,以好好保护气囊160。
56.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
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