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03538发布日期:2022-12-10 05:5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拉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


背景技术:

2.隐形拉头由于安装后外露面积小,而且安装该类型拉头的拉链其链牙不外露,有利于提升产品的美观度,而且使得产品的造型设计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在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610105490.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拉链用拉头和拉链,通过设置一对爪部紧紧地抓固橡胶拉牌的转轴,以此实现任意悬停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不管采用何种加工技术(如拉链加工中最常用的铆接)实现爪部对拉牌转轴的抓固效果,由于拉牌和爪部是直接接触,加工时设备离拉牌的距离极近,可能造成拉牌表面存在加工痕迹(例如压痕、划痕等),不利于将拉头应用于对产品外观较为严格的高端产品中,而且拉头本身就是一种微小零件,爪部作为拉头的一部分体积更小,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包括拉链头主体和拉牌,所述拉链头主体包括基底部,所述基底部的顶面中部一侧设有导柱,所述基底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侧挡部和右侧挡部,左侧挡部和右侧挡部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所述左侧挡部、右侧挡部合围形成的空间在所述导柱的分隔下形成y型的合链通道,所述合链通道的开口朝上;所述拉牌包括设于前端用于与拉链头主体连接的转动轴;
7.还包括一安装在导柱顶部的端压件,端压件前端为受压部,后端为施压部;所述导柱顶部对应所述受压部的位置设有铆压部,所述铆压部对所述端压件前端的受压部形成铆压固定;
8.所述拉牌的转动轴被夹于所述端压件后端的施压部和导柱之间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牌的转动轴在施压部的压迫下,与施压部、导柱相接触并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使所述拉牌可转动至任意角度悬停。
9.优选地,所述导柱的顶部设有开放的、用于放置所述拉牌的转动轴的定位槽,所述端压件的施压部在所述定位槽的开放端与其合围形成连接孔,所述拉牌的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牌的转动轴与连接孔的孔壁相接触并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使所述拉牌可转动至任意角度悬停。
10.优选地,所述定位槽为下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端压件的施压部为一折弯臂,所述折弯臂在所述定位槽的开放端与其合围形成所述连接孔。
11.优选地,所述折弯臂作为所述端压件的端部结构,所述导柱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
的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所述折弯臂横跨所述定位槽的开放端合围形成所述连接孔,所述折弯臂的端部插入所述插槽。
12.优选地,所述导柱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压件槽,所述端压件的受压部安置在所述压件槽内,所述端压件的左、右位移受所述压件槽限制,所述压件槽的槽口两侧设有所述铆压部。
13.优选地,所述压件槽内设有阻挡凸起,所述端压件设有适配所述阻挡凸起的卡口,所述卡口卡于所述阻挡凸起,所述端压件在所述压件槽内的滑动受所述阻挡凸起限制。
14.优选地,所述阻挡凸起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口的高度,所述端压件的受压部放入所述压件槽但未进行铆压前,所述阻挡凸起将所述端压件拱起,所述端压件的底面不与压件槽的槽底接触。
15.优选地,所述导柱的顶面设有一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的槽底往上凸出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下凹形成定位槽;
16.所述凸台将所述下凹槽分隔成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为所述压件槽,所述下槽体设为插槽。
17.优选地,折弯臂作为所述端压件的后端,所述铆压部仅铆压所述端压件的中部,所述端压件放入所述压件槽但未进行铆压前,所述端压件的前端外表面低于所述压件槽的槽口。
18.优选地,折弯臂作为所述端压件的后端,所述铆压部铆压所述端压件的前端和中部。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0.首先,所述端压件的设置不仅使所述拉牌实现了任意悬停的效果,还使铆压设备进行铆压时不与所述拉牌接触,而是铆压所述端压件,避免在所述拉牌上造成加工痕迹(例如压痕、划痕等),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对产品外观较为严格的高端产品中;
21.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计为铆压紧固所述端压件,而不是铆压紧固所述拉牌,因此,可设置相对较大的铆压部,方便铆压加工且不易断裂;
22.最后,所述端压件仅铆压位于前端的受压部,使位于后端的所述施压部不锁死,使所述施压部具有小幅度的弹性变形效果,可以适配更多转动轴的尺寸。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已铆压);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未铆压);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未铆压且省略拉牌);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头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压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9.图7为图6的a-a方向剖视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未铆压);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五(已铆压)。
32.标记说明:
33.拉链头主体1,导柱101,基底部102,左侧挡部103,右侧挡部104,铆压部105,定位槽106,插槽107,压件槽108,阻挡凸起109;
34.拉牌2;
35.端压件3,折弯臂301,卡口302。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8.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任意悬停拉牌的隐形拉头,包括拉链头主体1和拉牌2。
39.所述拉链头主体1包括基底部102,所述基底部102的顶面中部一侧设有导柱101,所述基底部102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左侧挡部103和右侧挡部104,左侧挡部103和右侧挡部104的顶端向内侧延伸,所述左侧挡部103、右侧挡部104合围形成的空间在所述导柱101的分隔下形成y型的合链通道,所述合链通道的开口朝上供链牙卡入。
40.所述拉牌包括设于前端用于与拉链头主体连接的转动轴。
41.本实施例还包括一安装在导柱101顶部的端压件3,端压件3前端为受压部,后端为施压部;所述导柱101顶部对应所述受压部的位置设有铆压部105,所述铆压部105对所述端压件3前端的受压部形成铆压固定;
42.所述拉牌2的转动轴被夹于所述端压件3后端的施压部和导柱101之间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牌2的转动轴在施压部的压迫下,与施压部、导柱101相接触并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使所述拉牌2可转动至任意角度悬停。
43.首先,所述端压件3的设置不仅使所述拉牌2实现了任意悬停的效果,还使铆压设备进行铆压时不与所述拉牌2接触,而是铆压所述端压件3,避免在所述拉牌2上造成加工痕迹(例如压痕、划痕等),有利于将本实施例应用于对产品外观较为严格的高端产品中;
44.其次,由于本实施例是铆压紧固所述端压件3,而不是直接铆压紧固所述拉牌2,因此,可设置相对较大的铆压部105,方便铆压加工且不易断裂;
45.最后,所述端压件3仅铆压位于前端的受压部,使位于后端的所述施压部不锁死,使所述施压部具有小幅度的弹性变形效果,可以适配更多转动轴的尺寸。
46.具体地,所述拉牌2可以是硬性材料,也可以是柔性材料。当所述拉牌2为硬性材料时,应控制所述拉牌2和端压件3、导柱101之间为过渡配合,即无外力作用下所述拉牌2可任意悬停,有外力作用则所述拉牌2可发生转动。考虑到实现硬性材料的过渡配合需要较为精准的生产尺寸要求,因此,所述拉牌2优选柔性的、可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如橡胶等),本实施例的拉牌2为树脂拉牌。采用柔性材料的所述拉牌2在保证可转动的情况下,对所述端压
件3压紧力度的限定具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范围,可降低本实施例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47.具体地,所述端压件3为刚性金属,与拉链头主体1分体设置使其后端不锁死,具有小幅度的弹性变形效果。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柱101的顶部设有开放的、用于放置所述拉牌2的转动轴的定位槽106,方便铆压前定位所述拉牌2,所述端压件3的施压部在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与其合围形成连接孔,所述拉牌2的转动轴安装于所述连接孔形成转动连接,所述拉牌2的转动轴与连接孔的孔壁相接触并存在摩擦力,该摩擦力使所述拉牌2可转动至任意角度悬停。
49.具体地,所述定位槽106为下凹的弧形结构,所述端压件3的施压部为一折弯臂301,所述折弯臂301在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与其合围形成所述连接孔,可以增大所述拉牌2与定位槽106、端压件3的接触面积以实现悬停效果,同时有利于所述拉牌2产生转动。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臂301作为所述端压件3的端部结构,在实际生产中,所述折弯臂301可以生产成端部正好与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相接,进而合围形成所述连接孔,但考虑到经过铆压后所述端压件3可能发生轻微变形,即所述折弯臂301可能轻微上翘,长期对拉牌2的拉扯也可能导致折弯臂301上翘,进而导致所述折弯臂301的端部与定位槽106的开放端之间存在缝隙,影响折弯臂301对端压件3的夹固效果,因此,所述导柱101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插槽107,所述插槽107位于所述定位槽106的一侧,所述折弯臂301横跨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合围形成所述连接孔,所述折弯臂301的端部插入所述插槽107,该设计保证所述折弯臂301具有足够的长度,即使轻微上翘仍然与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保持合围状态,由于不需要与所述定位槽106的开放端相接,因此,生产精度要求也有一定程度地下降,而且所述插槽107的设计能够阻止所述折弯臂301发生上翘等变形,减缓拉牌2的长期拉扯对端压件3夹固效果的影响。
5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柱101的顶部设有向下凹陷形成的压件槽108,所述端压件3的受压部安置在所述压件槽108内,所述端压件3的左、右位移受所述压件槽108限制,所述压件槽108的槽口两侧设有所述铆压部105,主要作用是定位所述端压件3,避免所述端压件3在铆压时跑位,减少所述端压件3的外凸于所述拉链头主体1表面的作用,使本实施例的外表更加平整简洁。
52.更具体地,所述导柱101的顶面设有一下凹槽,所述下凹槽的槽底往上凸出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下凹形成定位槽106,所述凸台将所述下凹槽分隔成上槽体和下槽体,所述上槽体为所述压件槽108,所述下槽体设为插槽107,结构精简,方便生产加工。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件槽108内设有阻挡凸起109,所述端压件3设有适配所述阻挡凸起109的卡口302,所述卡口302卡于所述阻挡凸起109,所述端压件3在所述压件槽108内的滑动受所述阻挡凸起109限制,进一步定位所述端压件3,保证所述端压件3在铆压时不会跑位,同时,拉扯所述拉牌2时,所述折弯臂301和所述定位槽106容易发生碰撞受力,随着使用时长的增加,长期的碰撞可能会导致所述折弯臂301变形,所述阻挡凸起109可以分担拉扯的作用力,避免所述折弯臂301多次碰撞可能导致的形变问题。
54.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挡凸起109的高度大于所述卡口302的高度,所述端压件3的受压部放入所述压件槽108但未进行铆压前,所述阻挡凸起109将所述端压件3拱起,所述端压件3的底面不与压件槽108的槽底接触,为铆压后所述端压件3的铆压部位可能
产生向下的变形预留弹性空间,避免所述端压件3与槽底发生碰撞。
55.参照图1至图7,所述铆压部105可以设计为仅铆压所述端压件3的中部,所述折弯臂301作为所述端压件3的后端,需要注意的是,铆压端压件3的中部可能导致端压件3的前端轻微上翘,因此,所述端压件3放入所述压件槽108但未进行铆压前,所述端压件3的前端外表面低于所述压件槽108的槽口(如图7所示),为端压件3的前端可能发生的上翘预留高度,避免端压件3的前端外凸于拉链头主体1的表面。
56.更具体地,设计为仅铆压所述端压件3的中部的所述铆压部105,其宽度设计为前宽后窄,对所述端压件3形成前紧后松的压紧效果,以此协同配合所述施压部具有小幅度弹性变形的效果。
57.参照图8和图9,所述铆压部105也可以设计为铆压所述端压件3的前端和中部,所述折弯臂301作为所述端压件3的后端,该设计铆压面积较大,不易断裂,固定效果可靠,同时可避免上述的端压件3前端轻微上翘问题。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链头主体1包括基底部102,所述基底部102的顶面中部一侧上凸形成导柱101,所述导柱101的顶部设有大于导柱101主体宽度且带尖端的顶部,所述基底部102的左、右两侧先上凸形成侧壁,侧壁的顶端再往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形成顶部,形成对称的左侧挡部103和右侧挡部104,所述导柱101的尖端插入所述左侧挡部103和右侧挡部104之间,所述左侧挡部103、右侧挡部104和导柱101合围形成y型的合链通道。
59.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