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便携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2443发布日期:2023-03-29 14:3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温便携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控温便携电热杯。


背景技术:

2.随时随地喝上热水是很多人的需求,现有的便携电热水杯通过电源加热杯内液体,加热时,电热水杯内气压增大,为防止电热水杯内压力过大而造成电热水杯炸裂,往往在电热水杯的杯盖上设有透气孔,以平衡杯内和杯外的气压。但是,便携电热水杯内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会部分溅射出便携电热水杯,其影响了便携电热水杯加热水时的安全性,而且,便携电热水杯内的部分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排出杯外,造成便携电热水杯的水量损失减少。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其具有可关盖烧水、加热速率快且加热均匀和感温安全组件体积小的优点。
4.一种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包括杯座、连接在所述杯座上的杯体和盖设在所述杯体顶部开口处的杯盖,所述杯座内设置有电控组件,所述杯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的厚膜发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外盖、内盖、顶盖和上盖,所述内盖位于所述上盖内,用于螺纹连接所述杯体;所述内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透气部,所述第一透气部上设置有透气膜;所述顶盖位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内盖之间,所述顶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气部;所述上盖卡接在所述外盖上,所述上盖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露出所述第二透气部。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在杯盖上的排气孔上设有透气膜,使得在排出杯内空气以平衡气压的同时减少水分散失,实现了关盖烧水;感温安全组件集成了具有干烧保护功能的热敏弹片和顶杆,以及具有过热熔断保护功能的熔断柱,使用更安全;且感温安全组件将各组件集中设置在支架内,体积小,更具有便携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气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包括长条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或圆心通孔或弧线形通孔或波浪线形通孔或异形通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透气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包括长条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或圆心通孔或弧线形通孔或波浪线形通孔或异形通孔中的至少一种。
7.进一步地,所述上盖通过多个卡接组件卡接在所述外盖上,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块的第二卡块,多个所述第一卡块沿所述上盖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盖的外壁上,多个所述第二卡块沿所述外盖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盖的内壁上。
8.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外壁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槽,多个所述第一卡块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导向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内盖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透气膜的安装槽,所述第一透气
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杯体包括外杯和套设在所述外杯内的内杯,且所述内杯的内径小于所述外杯的内径,所述厚膜发热盘设置在所述内杯内。
11.进一步地,所述厚膜发热盘包括导热基板、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底面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发热电阻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电阻上的第二绝缘层;所述发热电阻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的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第二绝缘层暴露出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
12.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杯体内的感温安全组件,所述感温安全组件包括支架、压板、顶杆、第一静触片、第二静触片、第一动触片和第二动触片,所述压板、所述顶杆、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所述第一动触片和所述第二动触片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动触片包括用于抵接第一静触片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触点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动触片包括用于抵接第二静触片的第三连接端和用于所述第二触点的第四连接端;所述压板具有用于连接地线的地线接线端;所述压板顶部设置有热敏弹片,所述热敏弹片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绝缘层接触;所述顶杆包括用于抵接所述热敏弹片的第一抵接端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五连接端。
13.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安全组件还包括熔断柱,所述熔断柱包括用于抵接所述压板的第二抵接端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片的第六连接端。
14.进一步地,所述电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杯座内的控制件和电源插孔、以及设置在所述杯体内的温度感应器,所述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插孔相对应的电源插口,所述电源插孔、所述第一静触片、所述第二静触片和所述温度感应器的连接端均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厚膜发热盘后伸入所述内杯内,所述感温器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1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施例中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的纵向剖面图;
17.图2为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的爆炸图;
18.图3为杯盖的爆炸图;
19.图4为杯盖的纵剖面图;
20.图5为杯体、提手和厚膜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分隔板、控制件和杯座的爆炸图;
22.图7为厚膜发热盘、感温安全组件和分隔板的爆炸图;
23.图8为厚膜发热盘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感温安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感温安全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感温安全组件中部分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示例说明:1、杯座;11、挡盖;2、杯体;21、外杯;22、内杯;3、杯盖;31、内盖;311、第一透气部;312、安装槽;313、第三卡块;32、顶盖;32a、凸缘;321、第二透气部;33、上盖;331、上盖板;332、外壁;332a、止口;332b、导向槽;333、第一卡块;34、外盖;341、第二卡
块;35、透气膜;4、厚膜发热盘;41、导热基板;411、螺纹孔;42、第一绝缘层;43、发热电阻;431、第一触点;432、第二触点;44、第二绝缘层;5、感温安全组件;51、支架;52、第一静触片;53、第二静触片;54、第一动触片;541、第一连接端;542、第二连接端;55、第二动触片;551、第三连接端;552、第四连接端;56、压板;561、地线接线端;562、热敏弹片;57、顶杆;571、第一抵接端;572、第五连接端;58、熔断柱;581、第二抵接端;582、第六连接端;6、电控组件;61、控制件;611、控制按钮;612、显示屏;62、电源插孔;63、温度感应器;7、提手;8、分隔板;8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1.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其包括杯座1,连接在杯座1上的杯体2和盖设在杯体2顶部开口处的杯盖3,杯座1内设置有电控组件6,杯体2内设置有与电控组件6电连接的厚膜发热盘4和感温安全组件5。
32.参照图3和图4,所述杯盖3包括外盖34、内盖31、顶盖32和上盖33,所述内盖31用于螺纹连接所述杯体2、且位于所述上盖33内,所述内盖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透气部311,所述第一透气部311上设置有透气膜35;所述顶盖32位于所述上盖33与所述内盖31之间,所述顶盖3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气部321;所述上盖33卡接在所述外盖34上,所述上盖3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露出所述第二透气部32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气部311和所述第二透气部321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通气通道,该通气通道可以连通所述杯体2内部和所述杯体2外部,以确保所述杯体2的内外气压保持一致,以避免通过厚膜发热盘4加热位于所述杯体2内的水时产生的水蒸气导致所述杯体2内的气压过大。
33.由于所述透气膜35具有防止水分子穿透、而空气分子可穿透的功能,因此,在所述第一透气部311上设置所述透气膜35不仅可以避免位于所述杯体2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溅射出所述杯体2,实现关杯烧水的同时提高加热时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避免所述杯体2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流出所述杯体2,造成杯体2内的水量流失。
34.参照图3,所述第一透气部3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包括长条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或圆形通孔或弧线形通孔或波浪线形通孔或异形通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透气孔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35.参照图3,所述第二透气部3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包括长条形通孔或方形通孔或圆心通孔或弧线形通孔或波浪线形通孔或异形通孔中的至少
一种,所述第二透气孔的形状和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36.参照图3,为了便于所述透气膜35的安装,所述内盖3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透气膜35的安装槽312,所述第一透气部311设置在所述安装槽312内,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盖31的顶部连接有一圆环,该圆环与所述内盖31形成所述安装槽312。
37.参照图3,所述上盖33通过多个卡接组件卡接在所述外盖34上,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块333和用于卡接所述第一卡块333的第二卡块341,多个所述第一卡块333沿所述上盖33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上盖33的外壁332上,多个所述第二卡块341沿所述外盖34的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外盖34的内壁上;而且,为了便于所述第一卡块333和所述第二卡块341的卡接,所述上盖33的外壁332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导向槽332b,多个所述第一卡块333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导向槽332b内。
38.参阅图3,所述上盖33包括上盖板331和从上盖板331下端面的边缘向下延伸的外壁332,上盖板331和外壁332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一体成型。在外壁332上沿周向均匀地设置有多个止口332a,而内盖31的外侧也在周向上对应地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块313;所述顶盖32的外缘设置有凸缘32a。
39.组装所述杯盖3时,首先,将内盖31、顶盖32和上盖33从下至上依次放置;然后,向下按压上盖33,使第三卡块313与止口332a卡接,以将内盖31固定在上盖33内,同时凸缘32a被固定于内盖31和上盖板331之间,以完成内盖31、顶盖32和上盖33的组装;最后,将所述第二卡块341与所述导向槽332b对齐,并向下按压所述上盖33,使得所述第一卡块333和所述第二卡块341卡接即完成了所述上盖33和所述外盖34的卡接,以此完成所述杯盖3的组装。
40.参照图5,杯体2包括外杯21和套设在外杯21内的内杯22,内杯22的外径小于外杯21的内径,从而使得外杯21与内杯22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对该间隙进行抽真空处理,可以降低内杯22与外杯21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所述内杯22内水的热量散失,提高杯体2的保温效果。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外杯21和内杯22材质均为不锈钢,且外杯21的顶端与所述内杯22的顶端固定连接,外杯21的底端与内杯22的底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方式可以为一体成型或无缝焊接,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41.参照图2和图5,为了便于所述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的携带,所述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杯体2顶部的提手7,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提手7套设在所述外杯21的杯口上。而且,为了便于所述杯体2与所述杯盖3的连接,所述外杯21的顶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内盖3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螺纹连接所述外螺纹的内螺纹。
42.为了便于所述厚膜发热盘4和感温安全组件5的安装,所述可控温便携式电热杯还包括设置与所述杯座1与所述杯体2之间的分隔板8,所述厚膜发热盘4和所述感温安全组件5连接在分隔板8的顶面上,所述电控组件6连接在分隔板8的底面上。
43.参阅图8,所述厚膜发热盘4包括导热基板41、设置在所述导热基板41底面上的第一绝缘层42、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2上的发热电阻43以及设置在所述发热电阻43上的第二绝缘层44;所述发热电阻43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控组件6的第一触点431和第二触点432,所述第二绝缘层44暴露出所述第一触点431和第二触点432,所述发热电阻43通过所述第一触点431和所述第二触点432与所述电控组件6电连接,当所述第一触点431与所述第二触点432与所述电控组件6电连接后,所述电控组件6和所述发热电阻43将形成一加热回路,该加热回路将会导致发热电阻43发热,进而通过发热的所述加热电阻对位于所述杯体2的
水进行加热。
44.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7和图8,所述分隔板8的底面设置有至少一个螺钉81,导热基板41的底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螺纹连接螺钉81的螺纹孔411,且螺钉81的数量和螺纹孔411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导热基板41的材质为导热性能强的材料,如金属等,其可以提高导热基板41的导热效率;所述第一绝缘层42和所述第二绝缘层44的材质为陶瓷,且所述第一绝缘层42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所述导热基板41的底面上,所述第二绝缘层44通过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2的底面上;所述发热电阻43以曲线形式均匀连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2上,其可以增加所述发热电阻43与第一绝缘层42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使得位于所述杯体2内的水可以均匀受热,在本实施例中,发热电阻43材质为银、钯等金属。
45.参阅图9和图10,感温安全组件5包括支架51、第一静触片52、第二静触片53、第一动触片54、第二动触片55、压板56和顶杆57;所述支架51通过至少一个螺钉81连接在分隔板8上。
46.所述第一动触片54包括用于抵接第一静触片52的第一连接端541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触点431的第二连接端542,所述第二动触片55包括用于抵接第二静触片53的第三连接端551和用于所述第二触点432的第四连接端55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541设置在所述支架51内、并与所述第一静触片52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静触片5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51后与所述控制件6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542伸出所述支架51后与所述第一触点431抵接;所述第三连接端551设置在所述支架51内、并与所述第二静触片53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静触片53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支架51后与所述控制件61电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端552伸出所述支架51后与所述第二触点432抵接,此时,所述控制件61、所述第一静触片52、所述第一动触片54、所述发热电阻43、所述第二动触片55和所述第二静触片53形成所述加热回路,通过该加热回路对所述发热电阻43进行加热。
47.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压板56具有用于连接地线的地线接线端561;所述压板56顶部设置有热敏弹片562,所述热敏弹片562的顶面与所述第二绝缘层44接触;所述顶杆57包括用于抵接所述热敏弹片562的第一抵接端571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541的第五连接端572。由于所述第一动触片54为金属材质的片状结构,其第一连接端541具有弹性,当所述顶杆57被固定于第一连接端541与所述热敏弹片562之间时,所述第一连接端541将会受到所述热敏弹片562和顶杆57向下的作用力;当所述热敏弹片562受热而发生形变时,所述热敏弹片562对顶杆57的抵接作用消失,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端541受到的作用力消失,此时所述第一连接端541将会向上弹起,使其与所述第一静触片52分离,以将所述加热回路断开,避免所述发热电阻43继续加热,防止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出现干烧现象。
48.为了避免所述热敏弹片562失效而使所述发热电阻43继续加热,所述感温安全组件5还包括熔断柱58,熔断柱58包括用于抵接所述压板56的第二抵接端581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动触片55的第六连接端582。由于所述第二动触片55为金属材质的片状结构,其第三连接端551具有弹性,当所述熔断柱58被固定于第三连接端551与所述压板56之间时,所述压板56将通过所述熔断柱58对所述第三连接端551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当所述熔断柱58受热熔断后,所述第三连接端551受到的作用力将消失,所述第三连接端551将向上弹起,使其与所述第二静触片53分离,以将所述加热回路断开,避免所述热敏弹片562失效后所述发热
电阻43继续加热,防止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出现干烧现象。而且,本实施例的可控温便携电热杯通过热敏弹片562和熔断柱58的双重作用,实现了对可控温便携电热杯的双重干烧保护,避免了可控温便携电热杯出现干烧现象,提高了可控温便携电热杯使用时的安全性。
49.参阅图1、图6和图7,所述电控组件6包括设置在所述杯座1内的控制件61和电源插孔62、以及设置在所述杯体2内的温度感应器63,所述杯座1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插孔62相对应的电源插口,通过该电源插接口可以使得控制件61可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而且为了避免外部灰尘等通过该电源插口进入所述电源插孔62内,该电源插口活动设置有挡盖11,该挡盖11可以盖设在电源插口上或从电源插口上取出;所述电源插孔62、所述第一静触片52、所述第二静触片53和所述温度感应器63均与所述控制件61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6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绝缘层42上,在本实施例中,此一端设有螺纹,通过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感应器6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厚膜发热盘4后伸入所述内杯22内,从而通过所述温度感应器63可以检测所述内杯22内的水温、并将检测到的水温传输至所述控制件61。
50.而且,控制件61上具有一操作显示区,该操作显示区上设置有多个控制按钮611和显示屏612,多个控制按钮611用于设定开启或停止加热、以及加热温度等,该显示屏612用于显示加热信息,且所述杯座1上设置有与该操作显示区相对应的透明显示区(图未示),通过该透明显示区可以直接观察到显示屏612显示的信息等。
5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