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3422发布日期:2023-03-22 08:1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收纳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纳包。


背景技术:

2.储物装置主要用于盛装衣服、棉被等日常物品和个人物品。当前,通常采用固定形状的储物装置,这种储物装置不便于随身携带,并且储物装置通常具有固定的收容空间,也不便于使用人员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和提取,存在收纳操作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包,用以解决现有固定形状的储物装置存在随身携带不便,不便于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操作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纳包,包括:可形变面料和牵引绳;
5.所述可形变面料沿周向设有多个穿绳孔;所述牵引绳呈环状,并沿所述可形变面料的周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各个所述穿绳孔中;所述可形变面料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
6.在所述可形变面料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可形变面料呈平面状,所述牵引绳位于所述可形变面料所在的平面;
7.在所述可形变面料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形下,所述可形变面料的周边可在所述牵引绳的牵引下相互靠拢,使得所述可形变面料围成收纳腔。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可形变面料包括收纳区和收紧区;所述收紧区和所述收纳区连接,所述收紧区沿所述收纳区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多个穿绳孔沿所述收纳区的周向顺次设于所述收紧区。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在所述可形变面料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收纳区和所述收紧区共面;
10.在所述可形变面料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形下,所述收紧区相靠拢以形成束口,所述收纳区围成所述收纳腔,所述束口和所述收纳腔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可形变面料的表面设有标识层,所述多个穿绳孔围绕所述标识层所在的区域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可形变面料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13.所述标识层包括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所述第一标识层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标识层设于所述第二表面。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第一标识层的表面积和所述第二标识层的表面积相异;和/或,所述第一标识层和所述第二标识层的标识形状相异。
1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收纳包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和相邻的两个所述穿绳孔之间所述牵引绳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提手设有引导部,所述牵引绳可移动地
设于所述引导部。
1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引导部包括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所述提手的轴向设于所述提手内,所述牵引绳穿设于所述中心孔中。
1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牵引绳具有首端和尾端,所述首端和所述尾端相连,并隐藏于所述提手内。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多个穿绳孔当中任意相邻的两者可组成第一穿绳孔组、第二穿绳孔组、第三穿绳孔组和第四穿绳孔组;所述第一穿绳孔组和所述第三穿绳孔组对应位置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穿绳孔组和所述第四穿绳孔组对应位置间的连线相交;
20.所述第一穿绳孔组、所述第二穿绳孔组、所述第三穿绳孔组和所述第四穿绳孔组当中至少一者所对应的所述牵引绳和所述提手连接。
2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收纳包,所述可形变面料包括柔性面料或可形变的硬质面料;和/或,所述可形变面料呈片状,所述可形变面料的面形包括圆形或正多边形。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通过在可形变面料上沿周向设置多个穿绳孔,将环状的牵引绳可移动地穿设于各个穿绳孔中,便于通过牵引绳对可形变面料的周边施加牵引,以改变可形变面料的形态,使得可形变面料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以及将收纳的目标物品取出。
23.与此同时,由于收纳包所采用的可形变面料和牵引绳均为可形变的结构,使得收纳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体的形状,便于使用人员随身携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在可形变面料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在可形变面料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在可形变面料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在可形变面料处于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9.附图标记:
30.1、可形变面料;2、牵引绳;3、提手;101、收纳区;102、收紧区;11、穿绳孔;12、标识层;111、第一穿绳孔组;112、第二穿绳孔组;113、第三穿绳孔组;114、第四穿绳孔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下面结合图1至图4,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纳包进行详细地说明。
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收纳包,包括:可形变面料1和牵引绳2。
34.可形变面料1沿周向设有多个穿绳孔11;牵引绳2呈环状,并沿可形变面料1的周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各个穿绳孔11中。
35.可形变面料1具有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其中,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可形变面料1呈平面状,牵引绳2位于可形变面料1所在的平面;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形下,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可在牵引绳2的牵引下相互靠拢,使得可形变面料1围成收纳腔。
36.可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采用柔性材料制成,以便可形变面料1的形态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改变形态。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呈片状,可形变面料1的面形包括圆形或正多边形。例如,可形变面料1的面形具体可以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
37.在可形变面料1的面形呈圆形或正多边形的情形下,可形变面料1具有中心位置,可将多个穿绳孔11相对于可形变面料1上的中心位置呈圆周排布,且多个穿绳孔11彼此间隔设置。当然,无论可形变面料1的面形是否为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均可将多个穿绳孔11沿着可形变面料1的周缘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变面料1包括柔性面料或可形变的硬质面料。可选地,在可形变面料1选用柔性面料的情形下,柔性面料可以为布料、塑料膜或纸张当中的任意一种。当然,柔性面料也可为其它类型,不再一一列举。
39.其中,本实施例可在柔性面料上设置加强结构,以在确保柔性面料具有形变特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柔性面料的结构强度,确保柔性面料的使用寿命。
40.在可形变面料1选用可形变的硬质面料的情形下,可形变的硬质面料可采用多个硬质薄片,多个硬质薄片可活动地相互拼贴以组成可形变面料1。
41.当然,可形变面料1也可包括多个硬质薄片和多个软质薄片,通过将多个硬质薄片和多个软质薄片相拼贴,也可组成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以使得拼贴得到的可形变面料1能够根据使用人员的需求在牵引绳2的牵引下进行形状变换。
42.与此同时,为了便于通过牵引绳2改变可形变面料1的形态,应确保牵引绳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可形变面料1上的各个穿绳孔11移动。因而,本实施例可设置穿绳孔11的直径大于牵引绳2的最大直径,并设置穿绳孔11的孔型和牵引绳2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其中,牵引绳2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4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牵引绳2呈环状,并沿可形变面料1的周向可移动地穿设于各个穿绳孔11中,使用人员对任意两个相邻的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施加牵引力,可使得两个相邻的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的长度伸长,使得可形变面料1上的其它部位的两个相邻的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的长度缩短,从而基于牵引绳2的牵引力,可实现控制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相互靠拢,以使得可形变面料1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纳状态。
44.与此同时,基于上述设计,使用人员可基于牵引绳2可采用拎、背、挎的方式对可形变面料1中收纳的目标物品进行携带,实现了对收纳包的携带方式的多样化,且携带操作简单便捷。
45.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可形变面料1上沿周向设置多个穿绳孔11,将环状的牵引绳2可移动地穿设于各个穿绳孔11中,便于通过牵引绳2对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施加牵引,以改变可形变面料1的形态,使得可形变面料1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使用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以及将收纳的目标物品取出。
46.在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时,可先控制可形变面料1处于展开状态,将目标物品放置于可形变面料1上,再控制可形变面料1处于收纳状态,以实现将目标物品收纳于可形变面料1所围成收纳腔中;反之,在将收纳目标物品取出时,可控制可形变面料1从收纳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用人员即可直接取出可形变面料1上放置的目标物品,其操作简单便捷,无需额外的操作。
47.与此同时,由于收纳包所采用的可形变面料1和牵引绳2均为可形变的结构,使得收纳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整体的形状,便于使用人员随身携带。
4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包括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收紧区102和收纳区101连接,收紧区102沿收纳区101的周向延伸设置。其中,收紧区102沿收纳区101的周向延伸呈环状,多个穿绳孔11沿收纳区101的周向顺次设于收紧区102。
49.如此,本实施例通过将可形变面料1设置为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便于通过牵引绳2对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施加牵引,以控制可形变面料1在展开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50.其中,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形下,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共面;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形下,收紧区102相靠拢以形成束口,收纳区101围成收纳腔,束口和收纳腔连通。
51.在此应指出的是,为了便于通过收纳区101所围成收纳腔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本实施例的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可采用相同的柔性材质,但是,收纳区101的厚度大于收紧区102的厚度。或者,本实施例的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可采用不同的柔性材质,但是,收纳区101所对应材质的硬度大于收紧区102所对应材质的硬度。
52.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形变面料1的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也可采用相同的柔性材质制成,并可设置收纳区101和收紧区102具有相同的厚度。
5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收纳包的美观性,或者在确保收纳包的收纳功能的基础上,也可为收纳包增加附属功能,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设置标识层12,多个穿绳孔11围绕标识层12所在的区域设置。
54.在一个示例中,标识层12可以为设置有标识图案的薄膜,可以采用粘贴的方式将标识层12附着于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
55.在一个示例中,标识层12可以为设置有标识图案的涂层,可以采用喷涂的方式将标识层12附着于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
56.在一个示例中,标识层12可以为设置有标识图案的绣制层,可以采用单面绣制或双面绣制的方式将标识层12附着于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
57.当然,还可以通过嵌入式结构或通过魔术贴粘接等方式将标识层12附着于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58.与此同时,本实施例的标识层12可以为标识人物特征的人物图形标识,也可以为标识风景特征的风景图形标识,还可以为标识棋盘特征的棋盘图形标识等,对此也不做具
体限定。当然,本实施例也可在标识层12设置镂空结构,以使得标识层12形成为不同的图形标识。
59.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类收纳方式对棋盘和棋子进行收纳,第一类是使用独立的容器收纳棋盘和棋子,第二类是将可对折的棋盘作为收纳容器,以对棋子进行收纳,这两种收纳方式的使用过程均存在收纳操作繁琐,且携带使用不便的问题。
60.如此,在一个应用实例中,可将标识层12设置为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标识棋盘特征的棋盘图形标识,以解决不便于对棋盘和棋子进行收纳和随身携带的问题。
61.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可在可形变面料1的表面集成棋盘图形标识,基于收纳包便于携带,以及便于对目标物品进行收纳操作的特性,可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展开状态时,直接将可形变面料1表面设置的棋盘图形标识作为棋盘使用,无需在对弈时对棋盘进行铺设,而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收纳状态时,可通过可形变面料1同时对棋盘和棋子的收纳,提高了收纳效率和使用流畅性,也可防止棋盘在使用中出现丢失的情形。
62.在此应指出的是,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具体可以为跳棋棋盘、象棋棋盘、围棋棋盘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6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背设置。
64.标识层12包括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第一标识层设于第一表面,第二标识层设于第二表面。
65.具体地,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求,在可形变面料1的第一表面设置第一标识层,在可形变面料1的第二表面设置第二标识层,以增强收纳包的美观性,或者在确保收纳包的收纳功能的基础上,也可为收纳包增加附属功能。例如,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均可以为上述人物图形标识、风景图形标识和棋盘图形标识当中的任一种,当然,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也可为其它类型的标识,对此不做一一列举。
66.其中,在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为棋盘图形标识的情形下,本实施例可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分别设置为不同类型的棋盘图形标识,从而在对弈人员进行对弈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棋盘进行对弈,提高了收纳包的通用性,便于对弈人员进行对弈操作。
67.可选地,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一标识层的表面积和第二标识层的表面积相异;例如,在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均为棋盘图形标识的情形下,可将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设置为相同类型的棋盘图形标识,但是,第一标识层所标识的面积和第二标识层所标识的面积不同,可方便不同年龄段的人员采用不同大小的棋子对弈。
6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设置第一标识层的表面积和第二标识层的表面积相同,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69.可选地,为了满足使用人员多样化的需求,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的标识形状相异。例如,可设置第一标识层为人物图形标识,第二标识层为风景图形标识;或者,设置第一标识层为人物图形标识,第二标识层为棋盘图形标识;或者设置第一标识层为风景图形标识,第二标识层为棋盘图形标识,对此不做一一列举。
70.当然,为了满足对弈人员不同的对弈需求,本实施例也可设置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均为棋盘图形标识,但是,第一标识层和第二标识层所对应的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
不同。
71.例如,第一标识层对应的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为跳棋棋盘,第二标识层对应的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为围棋棋盘;或者,第一标识层对应的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为中国象棋棋盘,第二标识层对应的棋盘图形标识的类型为国际象棋棋盘。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便于实现收纳包的随身携带,本实施例的收纳包还包括提手3,提手3和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连接。
73.可选地,本实施例可直接将提手3和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通过粘胶粘接为一体。
74.可选地,在牵引绳2具有首端和尾端的情形下,本实施例也可将牵引绳2的首端和提手3的一端连接,将牵引绳2的尾端和提手3的另一端连接,以在确保牵引绳2呈环状的同时,实现将提手3和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连接。
75.可选地,本实施例也可在提手3上设置引导部,以将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可移动地设于引导部。
76.在一个示例中,引导部可以为凹槽,凹槽设置于提手3的侧面,并沿提手3的轴向延伸,可将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可移动地设于凹槽中。
77.在一个示例中,引导部也可以为中心孔;中心孔沿提手3的轴向设于提手3内,可将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牵引绳2可移动地穿设于中心孔中。
78.其中,本实施例可设置提手3的轴向长度小于或等于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在可形变面料1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孔距。
79.在实际应用中,如图2所示,在可形变面料1的第一表面朝上设置,并对目标物品(棋子)进行收纳的情形下,使用人员可手持提手3,并对与提手3相对的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施加牵引力,以使得与提手3相对的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逐渐伸长,其他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会逐渐缩短,使得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在牵引绳2的牵引下相互靠拢,直至可形变面料1的第一表面围成收纳腔,以实现对目标物品的收纳。
80.如图4所示,在可形变面料1的第二表面朝上设置,并对目标物品(棋子)进行收纳的情形下,使用人员可手持提手3,并对与提手3相对的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施加牵引力,以使得与提手3相对的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逐渐伸长,其他相邻的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会逐渐缩短,使得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在牵引绳2的牵引下相互靠拢,直至可形变面料1的第二表面围成收纳腔,以实现对目标物品的收纳。
81.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牵引绳2具有首端和尾端,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并隐藏于提手3内。例如,在提手3内设置有中心孔的情形下,可以将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的部位隐藏于中心孔中。
82.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将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可使得牵引绳2形成环状,从而对任意两个穿绳孔11之间的牵引绳2施加牵引力,均可基于牵引绳2的牵引力控制可形变面料1的周边相互靠拢,以使得可形变面料1达到收纳状态。
83.由于在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并形成连接结时,连接结的直径通常大于穿绳孔11的直径,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结限定于提手3的中心孔中,可使得使用人员在操作中只对提手3所对应的牵引绳2进行牵引,从而确保牵引绳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穿绳孔11移动,
以便通过牵引绳2控制改变可形变面料1的形态。
84.当然,在牵引绳2上的连接结的直径小于穿绳孔11的直径的情形下,本实施例不限于将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的部位隐藏于提手3内,可将牵引绳2的首端和尾端相连接的部位与提手3分离设置,只需在对可形变面料1进行收纳时,确保连接结能够顺畅地穿过穿绳孔11即可。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多个穿绳孔11当中任意相邻的两者可组成第一穿绳孔组111、第二穿绳孔组112、第三穿绳孔组113和第四穿绳孔组114;第一穿绳孔组111和第三穿绳孔组113对应位置间的连线与第二穿绳孔组112和第四穿绳孔组114对应位置间的连线相交。
86.在此,本实施例可设置第一穿绳孔组111、第二穿绳孔组112、第三穿绳孔组113和第四穿绳孔组114当中至少一者所对应的牵引绳2和提手3连接。
87.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提手3可设置两个,可将经过第一穿绳孔组111的牵引绳2穿设于其中一个提手3的中心孔中,以及将经过第三穿绳孔组113的牵引绳2穿设于另一个提手3的中心孔中。
88.在一个示例中,本实施例的可形变面料1可设置为矩形,第一穿绳孔组111、第二穿绳孔组112、第三穿绳孔组113和第四穿绳孔组114分设于可形变面料1的四角部位。由于第一穿绳孔组111和第三穿绳孔组113对应位置间的连线与第二穿绳孔组112和第四穿绳孔组114对应位置间的连线相交,则在通过两个提手3同时对牵引绳2进行牵引时,可使得可形变面料1在牵引绳2的牵引下,可形变面料1的四边均自动对折,且可形变面料1的四角自动靠拢,以使得可形变面料1快速围成用于收纳目标物品的收纳腔。
89.进一步地,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穿绳孔组111和第三穿绳孔组113所对应的牵引绳2一一配置提手3,既可以基于两个提手3提高对可形变面料1的收纳速度,也可尽可能地减小提手3和可形变面料1之间牵引绳2的长度,以便于使用人员对收纳包进行携带,还可确保通过两个提手3对可形变面料1内收纳的目标物品携带的稳定性。
90.由上可知,相比于现有的采用固定结构的收纳盒或可改变形态的棋盘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在收纳包上集成棋盘标识,并在采用该收纳包进行棋子的收纳时,可取得如下有益效果:
91.(1)便捷性,能精简对弈开始前的准备步骤和对弈结束后的收纳环节,提升使用上的便捷性和体验上的流畅性。
92.(2)成本低,仅使用一张几何形的可形变面料,即可实现双面棋盘和收纳功能,工艺简单可行性高,成本低。
93.(3)高效性,对于使用人员而言,能够精简对弈前后的琐碎环节,充分发挥可形变面料的可塑性,结合牵引绳的牵引方式进行收纳,节约时间更高效;与此同时,对于生产者而言,简单基础的生产工艺更加节约人力,且良品率更高。
94.在此应指出的是,本实施例的收纳包所收纳的目标物品不限于棋子,也可以为文具、电子设备、化妆品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9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