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尤其是涉及一种透气内衣。
背景技术:
1、内衣是以舒适透气为主,但是现有技术中,内衣一般均设置有下扒层,下扒层用多层布料对内衣的侧部面层的下部进行包裹封边,并使用车缝线对下扒层与内衣面层之间进行车缝连接。
2、当穿戴时,内衣的侧部面层的弹性较大,极易进行频繁的拉伸变形,下扒层的无弹布层,弹性较小,极易在人体的皮肤上形成勒痕,而且内衣的侧部受力不均,经常长时间穿着极易发生不可逆变形损坏。
3、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内衣的侧部面层与下扒层之间车缝连接,受力不均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内衣,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衣的侧部面层与下扒层之间车缝连接,受力不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气内衣,包括侧翼层、下扒层和连接层,所述下扒层层叠包裹设置在所述侧翼层的周向边缘位置处,所述连接层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扒层和所述侧翼层之间,所述下扒层、所述侧翼层和所述连接层的弹性回复率相同或相近。
4、进一步地,所述侧翼层包括侧比部、后比部和鸡心部,所述侧比部和所述后比部成组设置,且所述侧比部和所述后比部在所述鸡心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侧比部、所述后比部和所述鸡心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黏合薄膜,所述黏合薄膜层叠设置在所述下扒层和所述侧翼层的整个连接面上。
6、进一步地,所述黏合薄膜内渗至所述下扒层的内侧,以及内渗至所述侧翼层的两侧,以形成过渡层。
7、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层的厚度占所述下扒层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8、进一步地,所述侧翼层为弹性网纱材质。
9、进一步地,所述下扒层为随意裁弹性面料。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扒层层叠对称设置在所述侧翼层的内外两侧。
1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气内衣,通过将下扒层层叠包裹设置在侧翼层的周向边缘位置处,连接层固定连接在下扒层和侧翼层之间,下扒层、侧翼层和连接层的弹性回复率相同或相近,当透气内衣穿戴时,下扒层通过连接层层叠设置在侧翼层的周向边缘,下扒层、侧翼层和连接层能够进行相同或相近的形变,能够使层叠设置的下扒层、侧翼层以及连接层之间的受力以及变形更加均匀,避免了在某一点位的过度拉扯变形,而且下扒层、侧翼层和连接层的弹性回复率相同或相近,当穿戴过程中,人体活动时,侧部面层的下扒层部位以及侧翼层的面部部位也能够进行相同或相近的变形,与人体的表面更加服帖,即内衣的侧部面层整体进行均匀地拉伸或回缩,拉伸受力以及各处的拉伸频率也更加均匀,更具整体性,保证了下扒层、侧翼层和连接层配合结构的物理特性变化的整体性,整片侧翼不会因某一部分长期使用而发生不可逆的形变,导致影响穿着体验,更加有利于内衣的侧部形状的保持,同时也减少赘肉的勒出,更易于形成无痕效果。
1.一种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侧翼层(1)、下扒层(2)和连接层(3),所述下扒层(2)层叠包裹设置在所述侧翼层(1)的周向边缘位置处,所述连接层(3)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扒层(2)和所述侧翼层(1)之间,所述下扒层(2)、所述侧翼层(1)和所述连接层(3)的弹性回复率相同或相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层(1)包括侧比部(4)、后比部(5)和鸡心部(6),所述侧比部(4)和所述后比部(5)成组设置,且所述侧比部(4)和所述后比部(5)在所述鸡心部(6)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所述侧比部(4)、所述后比部(5)和所述鸡心部(6)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3)为黏合薄膜,所述黏合薄膜层叠设置在所述下扒层(2)和所述侧翼层(1)的整个连接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薄膜内渗至所述下扒层(2)的内侧,以及内渗至所述侧翼层(1)的两侧,以形成过渡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层的厚度占所述下扒层(2)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层(1)为弹性网纱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扒层(2)为随意裁弹性面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扒层(2)层叠对称设置在所述侧翼层(1)的内外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