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制件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6209发布日期:2023-07-12 19:37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制件和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鞋底制件和鞋子。


背景技术:

1、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通常会选择在运动鞋的鞋底对应人体跖骨的部分增加支撑件,从而提高鞋底在该部分的抗弯折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弹跳能力。然而在正常走路状态下,位于鞋底对应人体跖骨部分的支撑件会导致穿着的舒适感下降。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鞋底,其通过在鞋底上设置容置支撑件的通道,然后通过电机驱动与支撑件啮合的齿轮进而控制支撑件的位置,从而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控制支撑件位于不同的位置。然而采用电机和齿轮驱动支撑件对于生产制造而言较为不便,并且由于人体脚部出汗或外部液体的浸入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鞋底制件和鞋子。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但实施例不限于下述方案:

3、第一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鞋底制件,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包括:本体,其设有沿所述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通道;支撑件,其沿所述本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并位于所述通道内,其适于沿所述本体的前后方向运动;拖曳组件,其包括第一拖曳件和第二拖曳件,所述第一拖曳件一端固接于所述支撑件的前端,所述第二拖曳件一端固接于所述支撑件的后端;操作组件,其活动连接于所述本体,其包括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固接于所述第一拖曳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操作件固接于所述第二拖曳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适于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适于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拖曳件和所述第二拖曳件分别适于缠绕于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从而带动所述支撑件运动以调整所述支撑件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被固定于所述本体从而无法被操作以使所述支撑件停靠于其当前位置。

4、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操作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本体。

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二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第一槽和第二槽,当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分别脱离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当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位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内并均通过非回转面与所述本体止转配合。

6、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三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均设有缠绕部和止转部,所述第一拖曳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拖曳件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的缠绕部和所述第二操作件的缠绕部;当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分别插接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时,所述第一操作件和所述第二操作件的止转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的槽壁通过非回转面止转配合。

7、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操作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其位于所述本体对应于人体第一跖趾关节的位置。

8、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操作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其位于所述本体对应于人体足跟靠近于足内侧纵弓的位置。

9、第七技术方案基于第六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操作件在所述第二状态时,其距离所述本体对应于人体足跟位置的距离为2cm。

10、第八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所述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所述本体的左右方向布设,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拖曳组件的数量与所述通道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11、第九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适于在所述通道内运动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支撑件的前端越过所述本体对应人体跖骨的位置,当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支撑件的前端位于所述本体对应人体跖骨的位置的后方。

12、第十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鞋子,在该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包括鞋面和如技术方案1-9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制件,所述鞋面固接于所述鞋底制件。

13、由上述对本发明及其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优选实施例由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从而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支撑件在鞋底的位置是通过电机进行驱动调整的,因此当外部液体进入或人体脚部出汗时有漏电风险,并且对于加工制造而言成本也较高,同时较难加工制造。而在第一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拖曳件和第二拖曳件的一端分别固接于支撑件的前后端,且第一拖曳件和第二拖曳件的另一端则分别固接于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并且当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位于第一状态时其可以被操作使得第一拖曳件和第二拖曳件分别缠绕于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从而可以调整支撑件的位置。而当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位于第二状态时其均被止转固接于本体,因而无法被操作从而使支撑件停靠于其当前位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并不采用电机而是采用人工手动调整的方式来调整支撑件的位置,故不存在安全隐患,并且其机械结构也较为简单因此便于制造的同时降低成本。

15、第二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使操作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本体,使得操作组件可从本体上拆下进而便于操作。

16、第三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插接的方式使得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可拆卸连接于本体,便于实现。

17、第四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上设置缠绕部和止转部,并使得第一拖曳件的另一端和第二拖曳件的另一端分别固接于第一操作件的缠绕部和第二操作件的缠绕部,再使得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插接于第一槽和第二槽时通过止转部和本体止转配合,从而避免第一拖曳件和第二拖曳件影响第一操作件和第二操作件与本体的止转配合,确保支撑件能够停靠于其当前位置。

18、由于本体通常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以达到减震效果,而操作组件固接于本体上时可能会对本体的减震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对人体足部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第五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操作件在第二状态时,其位于本体对应于人体第一跖趾关节的位置,由于人体第一跖趾关节并非人体足部的主要受力部分,因此第二操作件在第二状态时位于前述位置可以减小其对人体足部的不利影响。而在第六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操作件在第二状态时,其位于本体对应于人体足跟靠近于足内侧纵弓的位置,由于人体脚部底面并非平面,而是在足内侧纵弓处会朝向人体凹陷,因此足内侧纵弓并非紧贴于鞋底,因此把第二操作件在第二状态时设置于前述位置能够降低其对人体足部的不利影响。

19、鞋底为了贴合人体脚部,通常会在足内侧纵弓处向内凹陷,因此在第七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操作件在第二状态时,其距离本体对应于人体足跟位置的距离为2cm,在能够保证第六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前提下,便于鞋底在足内侧纵弓处向内凹陷以贴合人体脚部。

20、第八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通道并沿本体的左右方向布设,且使得支撑件和拖曳组件的数量与通道件相同且一一对应,确保支撑件的支撑效果。

21、第九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支撑件在第一位置时能够增加鞋子穿着者的弹跳能力,而支撑件在第二位置时则不会影响正常行走状态下鞋子的舒适感。

22、第十技术方案及其相关实施例中,由于其采用了第一至第九任一技术方案,因此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