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及其塑料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6422发布日期:2024-05-17 13:01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及其塑料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拉链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及其塑料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1、拉锁是由两条带上各有一排金属齿或塑料齿组成的扣件,用于连接开口的边缘(如衣服或袋口),有一滑动件可将两排齿拉入联锁位置使开口封闭,用来缝在衣服、口袋或皮包等上面。也叫拉链;拉链广泛应用于服装等相关领域,其灵活的结构,便捷的使用方法为使用者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由于拉链包括链牙和拉头,使用时必须通过拉头来使链牙之间相互啮合,而常规拉头的结构为通常会在其上表面上设置有挂耳,进而在挂耳上设置拉手来拉动拉头,总而言之,不管拉手材质为金属、塑料、或者柔性的抽绳,均需要通过挂耳来进行连接,而挂耳的设置一方面需要保证与拉头紧密配合,另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不会使用其他材料进行复合拼接,通常直接采用模具进行一体成型出来。而挂耳这个结构的存在,在多数应用场景下不会对使用造成影响,但是在一部分特定场景下,则会让使用者饱受困扰,如婴儿贴身服饰,当婴儿穿着过程中宝妈经常会因为婴儿莫名的啼哭而手忙脚乱,怎么处理都找不到原因,结果正是因为挂耳的凸起硌到婴儿柔嫩的皮肤,导致婴儿产生疼痛感,所以会发生啼哭,而且在婴儿感受到难受而来回扭动时,摩擦更加剧烈,疼痛感进一步增加,故长时间啼哭不止;再如当服饰中含有带挂耳的拉链时,容易在坐着的时候划伤高档真皮家居的表面以及容易衣物之间发生缠绕现象,如毛衣缠绕到裤子上的拉链挂耳......诸如此类不便还有很多且不可避免,故针对此类情况亟需针对拉头结构进行改进。

2、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80104204.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拉头,拉头主体具有第一主体部件、和组装于第一主体部件的第二主体部件,第一主体部件具有下翼板或上翼板、连结柱、形成上翼板或下翼板的一部分的第一分割基座部、和形成拉片安装部的一部分的第一分割柱部,第二主体部件具有与第一分割基座部一起形成上翼板或下翼板的第二分割基座部、和与第一分割柱部卡合而与第一分割柱部一起形成拉片安装部的第二分割柱部。由此,在组装拉头主体时能够容易地在拉头主体上安装拉片。上述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内容同样存在因为拉头上设置有挂耳而容易导致前文所提及的种种不便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及其塑料成型工艺,解决了现有拉链产品的拉头上均设置有用于拉动拉头的挂耳,但在部分使用情况下十分不便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包括拉头本体和与所述拉头本体活动连接的拉动部,所述拉动部用于拉动拉头本体进而控制拉链的开合,所述拉头本体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拉动部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拉头本体相连接;

3、所述拉头本体包括一体成型地连接顶板、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顶板下表面的第一拉合板和第二拉合板、设置于所述连接顶板下表面的中心线上的支撑柱,所述第一拉合板和所述第二拉合板均与所述连接顶板的下表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拉合板上设置有第一稳固板,所述第二拉合板上设置有第二稳固板,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第三稳固板,所述第一拉合板、所述第二拉合板和所述支撑柱三者共同形成用于啮合链条的v形通道,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支撑柱,所述连接孔的两个孔沿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所述第一卡置部和所述第二卡置部相互对称,所述第一卡置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卡置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

4、所述拉动部穿设于所述连接孔中,所述拉动部包括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和中间连接绳,所述中间连接绳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头,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头为球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头的直径相同且大于所述连接孔的孔径。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固板、所述第二稳固板均向所述连接顶板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折,所述第一稳固板、所述第二稳固板和所述第三稳固板均平行于所述连接顶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稳固板、所述第二稳固板和所述第三稳固板的板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置部和所述第二卡置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相同,均大于所述中间连接绳的宽度。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中间连接绳位置的锥形凸起。

8、一种超平面拉链拉头的塑料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s1、按照6:4的重量比分别拾取聚碳酸酯粒子和abs树脂粒子,进而加入11.5wt%的纳米氧化铝,混合均匀后于95-120摄氏度下干燥2-4h,得到混合原料;

10、s2、将注塑装置中的注塑料筒加热至225摄氏度-325摄氏度,同时将注塑装置中的热流道加热至50摄氏度-70摄氏度,将注塑模具加热至70摄氏度-90摄氏度,再将混合原料添加到注塑料筒中加热形成熔融状态的熔料,将熔料通过热流道引导进入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型;

11、s3、对注塑模具进行保压处理,保压时间为0.5秒-1.5秒;

12、s4、降温冷却;通过内置于所述注塑模具中的冷却装置对成型后的拉头进行冷却,冷却成型时间为8秒-10秒,此时注塑模具还留有余温,余温的温度值在40摄氏度-55摄氏度,趁热脱模,而后放置在冷却架上冷却至常温,得到拉头;

13、s5、将拉头完全浸入氢氧化钠和磷酸钠混合溶液中浸泡5分钟-10分钟,浸泡结束后用去离子水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3分钟-5分钟,再用乙醇溶液冲洗5分钟-10分钟后用热风风机进行热风干燥备用;

14、s6、按每升水中3克磷酸、2克草酸、1克钨酸钠、1.5克丙二醇丁醚和1.0-1.5毫升质量分数为20%聚四氟乙烯乳液配制混合酸电解液,将经过s5处理后的拉头完全浸入混合酸电解液中,于120v的电压下室温高压复合阳极氧化1小时-2小时,使拉头表面的纳米氧化铝与聚四氟乙烯反应生成均匀的复合氧化膜,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热风机干燥,循环三次,制得成品拉头。

15、进一步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为硬质模具,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第一成型凹槽,所述下模具为柔性模具,通过内部充气来形成预设形态,所述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二成型凹槽,所述第一成型凹槽和所述第二成型凹槽相互配合形成拉头成型模腔,所述第一成型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填充熔料的进料口,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内置于所述上模具内的第一冷却装置和内置于所述下模具内的第二冷却装置。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为硬性冷却管,所述硬性冷却管紧贴于所述上模具内靠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面,所述第二冷却装置为柔性冷却软管,所述柔性冷却软管紧贴于所述下模具内靠近所述上模具的一侧面。

17、进一步的,所述硬性冷却管内设置有辅助脱模水路,所述辅助脱模水路包括若干个头尾相连的振动单元,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动腔室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振动腔室左右两端的连接入口和连接出口,所述连接入口和下一个振动单元的连接出口相互贯通连接,所述振动腔室为球形腔室,所述振动腔室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振动摆臂,所述振动腔室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振动摆臂,所述第一振动摆臂和所述第二振动摆臂均倾斜于竖直面设置,所述第一振动摆臂和所述第二振动摆臂均为弹性摆臂。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振动摆臂和所述第二振动摆臂与竖直面之间夹角均为25°-35°,所述第一振动摆臂和所述第二振动摆臂的倾斜方向相反。

19、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冷却软管内集成设置有振动棒。

20、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发明所提出的拉链拉头相较于现有市面上已经出现的拉链拉头,其最大的益处在于通过对其结构进行改良使其能够很好的避免了常规拉链拉头因为设置有挂耳而容易导致硌到皮肤和缠绕到其他衣物的问题,具体改进在于:通过将常规拉头上凸出的挂耳集成设置在拉头的端部,进而保证拉头的上下两端面均为平整,不会在拉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皮肤造成不适,同时不会因为有挂耳的存在而导致对其他衣物的缠绕;常规拉链的拉头均设置有挂耳的结构,如果是双面穿的拉头结构,则是在拉头的上下两端面均设置有挂耳结构来固定拉动部,进而通过拉动拉动部来实现对拉头的往复拉扯,但因为有挂耳的存在,当衣物为贴身衣物时,挂耳就会硌到使用者的皮肤,且由于挂耳的结构边角较为尖锐,十分容易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尤其是婴儿的贴身衣物,婴儿的皮肤十分娇嫩,尖锐的挂耳容易对婴儿皮肤造成安全隐患,并且当挂耳顶住婴儿皮肤时,明显的不适感会令婴儿啼哭,并且为了消除不适感会使婴儿来回摆动,而来回摆动的动作则会使挂耳与婴儿皮肤发生摩擦,造成二次伤害,不仅是婴儿,即使是成年人穿着的贴身衣物上带有这类常规的拉头,当拉头位置正好处于人体关节部位,当拉头受到外部冲击时,会第一时间对人体造成明显的疼痛感,就是因为挂耳体积小且尖锐,而本发明中通过结构上的改进,保证了拉头上下两端面均为平整,在使用过程中与拉链融为一体,既不会对人体产生不适感,同时不会与其他衣物发生缠绕现象,通过在连接孔的两个孔沿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能够实现对拉动部的初步固定,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拉动部来回摆动发生自身缠绕;同时第一卡置部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卡置部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凹槽,能够进一步对拉动部进行限位,保证了在通过拉动部进行来回拉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并且拉动部包括有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和连接两者的中间连接绳,当使用拉动部对拉链拉头进行来回拉动时,可以同时握住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也可以仅握住第一连接端头或者是第二连接端头进行使用,因为拉动部的结构中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的直径均大于连接孔的孔径,故不论采用何种使用方式,拉动部均不会从连接孔处脱落,并且当仅拉住第一连接部或者仅拉住第二连接部进行使用时,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还可以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提供容置空间,使其不会往外凸出。

22、2、第一稳固板、第二稳固板均向连接顶板的中心轴线方向弯折,如此结构设计能够保证通过第二稳固板和第二稳固板将链条紧紧固定住,一方面提升的拉头拉合过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保证了拉头在拉合过程中不会与链条发生脱落情况,而之所以将第一稳固板、第二稳固板与第三稳固板均设置为平行于所述连接顶板的下表面且三者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目的就是能够保证其平整性,确保拉动过程中,拉头不会与衣物发生缠绕。

23、3、通过将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在竖直方向上的深度相同,且均大于所述中间连接绳的宽度,目的是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中间连接绳不会凸出于第一卡置部和第二卡置部,进而不会造成凸起而导致硌到使用者进而造成不适。

24、4、通过在连接孔内设置有锥形凸起,锥形凸起由于设置在连接孔内,所以其设置并不会对使用者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同时锥形凸起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扎进中间连接绳中,对其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使用者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拉动部的位置,在确定位置后进行拉动,中间连接绳会自然受力而扎进锥形凸起内并被锥形凸起卡置固定,不会产生滑动,而当需要调整位置时,也仅需要松动中间连接绳和锥形凸起的连接,进而重新调整位置并进行固定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25、5、本发明中关于拉链拉头的塑料成型工艺中,通过在聚碳酸酯和abs树脂中加入纳米氧化铝注塑成型成拉链拉头,能够有效增强拉链拉头的拉伸强度、韧性和抗冲击强度,满足其来回拉动的使用需求,同时能够在拉链拉头表面上形成均匀致密的四氟乙烯和碳酸钙的复合涂层,复合涂层具备耐腐蚀,膜层硬度更高,保证了其能够抵抗汗水的侵蚀,同时具备防止粘附汗水、灰尘等污渍,避免细菌滋生,提高拉链拉头使用的卫生。

26、6、本发明中拉链拉头的塑料成型工艺中所采用的注塑模具,其相较于常规的塑料成型模具而言更加能够适应对于拉链拉头等细小且结构较为复杂的零部件的塑料成型作业,并且配套使用独特的冷却装置,能够在零部件塑料成型作业完成后在进行冷却作业时同步进行脱模辅助,具体在于:本发明中的注塑模具中的上模具为硬质模具,下模具采用柔性模具,硬质模具和柔性模具相互结合的方式能够避免在成型复杂零部件时需要用到多个模具进行成型作业,而采用柔性模具即可在脱模过程中通过对柔性模具泄气处理使得其体积缩小进而脱离零部件实现脱模,而之所以没有采用完全柔性模具进行注塑成型是因为柔硬结合的方式能够为拉链拉头的成型提供稳定性,通过硬质模具来为其提供稳定性,通过柔性模具来保证其复杂部位的灵活脱模,提升了整体生产的效率。

27、7、通过在注塑模具中设置有第一冷却装置和第二冷却装置,其中第一冷却装置内设置有辅助脱模水路,辅助脱模水路的结构设计能够让冷却液在经过辅助脱模水路的过程中产生自身振动,进而将振动传导至上模具整体,而上模具为硬质模具,通过冷却过程的同步辅助振动能够提升脱模的效率,具体振动原理在于当冷却液快速流经每一个振动腔室时,第一振动摆臂和第二振动摆臂会在液体冲击下发生摆动,且第一振动摆臂和第二振动摆臂均倾斜于竖直面设置,且二者倾斜方向相反,能够在摆动过程中产生联动效果,即流经第一振动摆臂的冷却液在波动第一振动摆臂后由于第一振动摆臂的反作用力其流向也会发生改变进而流向指向第二振动摆臂,能够产生一个作用力的叠加,而同理,流经第二振动摆臂的冷却液也同样会在第二振动摆臂的作用下改变流向指向第一振动摆臂,二者相互协同作用能够产生共振使得产生的振动最大化,同时在冷却液在此处发生相互冲击融合并混流,一定程度也可以提升冷却液的流动性,提升冷却效率。

28、8、通过在柔性冷却软管内集成设置有振动棒,振动棒的作用同第一振动臂和第二第二振动臂相同,均是为了使模具本体产生振动进而方便脱模,不同点在于其作用机理为振动棒直接通过电机驱动,自身产生振动后将振动传递至冷却液中,进而在通过冷却液将振动传导至柔性模具中,配合塑料成型后头型模具消气脱模的作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