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滴塑手套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41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物滴塑手套及其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滴塑手套及其生产工艺与设备。
织物手套在手心面涂上一层橡胶或树脂以抗磨、隔热的产品已在国际范围的劳动生产部门获得广泛应用,但存在不防滑,不透气,服手性差等缺点,且难以制成美感较强的产品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近年来,已出现用滴塑代替涂层的改进产品,一般采用先在坯布上滴上耐磨耐热的树脂或橡胶制成滴塑布料,然后裁剪缝制成手套的工艺方法。用这种方法制得的手套既耐磨又透气且服手还美观。但这种工艺方法,无法按手套实际使用情况,在不同部位设置规格、密度不同的塑滴,而且还显然不适用于在已成型手套,例如生产部门使用量最大的棉纱手套上的滴塑加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要提供一种塑滴规格、密度按需设置的滴塑手套及在成型手套上进行操作的滴塑工艺及设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含糊状聚乙烯树脂(P.V.C)100±25%,硬脂酸锌(Znst)为1,硬脂酸钙(Cast)为4,环异大豆油(ESO)为8,钛白粉(TiO)为2,轻质碳酸钙(CaCO)为20-4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O.P)为90±25%,并按需掺入颜料,粘度为12000-30000的塑浆,放入专用滴塑机,在175-150℃下对手套进行上塑、塑化、烘干操作,冷却即得所需的具有以下表面结构的滴塑手套手套背面无塑滴,手心面哈口部有一与哈口吻合的月牙形块状塑滴,手指头部分有与指头罗纹部大小匹配的块状塑滴,其余部分有均匀分布的半园球形小塑滴。
本发明滴塑专用滴塑设备,包括位于中心部位的工件传动机构,按顺序布置于其周边并处于同一环形外壳内的滴塑机构,塑化烘干机构及冷却机构,外壳的内径与工件传动机构的直径相当,宽度和工件模板的长度相匹配,其内环壁下部有恰好能使手套模板伸入转圈的环形间隙,工件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立轴转轮上的转盘,转盘周边每隔24°沿径向固定一手指向外的手套模板;滴塑机构包括野仓糜谑惫斓郎系目梢宰魃舷略硕乃芙颥其底部钻有内外贯通的许多滴塑孔,框内置一受两只气缸控制可转动特定角度的塑浆刮刀,塑浆框的下部有一控制其作上下运动的气缸通过托架与其垂直相连,托架与塑浆框底部之间靠近工件传动机构的一侧,留有允许手套模板通过的间隙;塑化烘干机构,热源置于手套模板通道的上方,有热反射板覆盖其上,按工件手套模板旋转前进方向热量逐渐减低;冷却机构,为在环状外壳上开的数自然通风孔。
本发明滴塑手套的生产工艺方法,将预先配制好的塑浆注入滴塑框内,在手套模板上套上手套,启动转盘,使手套模板对准滴塑框底部,通过气缸将转盘托起,使手套与滴塑框接触,再启动另二气缸,使刮浆刀来回刮动,将塑浆挤滴在手套上,然后,再调节气缸,使刮浆刀和转盘复原,并转动转盘,手套即随模进入塑化烘干机构进行塑化烘干处理,最后冷却,即得成品滴塑手套,周而复始重复同样操作,产品的生产就连结不断得以进行下去。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越性滴塑手套,特别是在劳动生产中使用最广的棉纱滴塑手套,不仅由于手心部分由涂耐磨层改为滴塑而且由于手心手指最易磨损部分按设计增加了塑滴的密度和粒度从而使本发明手套比现有滴塑手套有高得多的耐磨性。本滴塑工艺不仅适用于缝制成型手套上的滴塑,而且还适用于纱织手套的滴塑。本工艺专用设备,不仅实现了自动化连续化生产,还可以按设计需要任意调节滴塑密度分布,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通过以下附图和实施例得到进一步说明
1.专用设备部分

图1是本发明的滴塑手套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滴塑设备正视图,图3是本发明滴塑设备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滴塑机构正视图,图5是本发明工件传送机构正视图,图6是本发明工件传送机构A-A面剖视图,图面编号1.外壳,10-内壁,11-间隙2-滴塑机构,20-气缸,21-刮刀,22-气缸,23-轨道,24-气缸25-滴塑框,26-托架,27-滴塑孔,28-间隙,3工件传动机构,30-立轴,31-转轮,32-离合器,33-气缸,34-转盘,35-手套模板,36-气缸4-塑化烘干机构,40-反射板,41-热源,42-隔热板,5-冷却机构,50-通风孔实施例1位于中心的工件传动机构3转盘34的直径为3米,转盘34周边每隔24°沿径向固定一手指向外的手套模板35;滴塑机构2、塑化烘干机构4和冷却机构5按顺序置于同一环状箱体外壳1内,外壳1的内径与工件传动机构3的直径相当,外壳1的宽度和手套模板35的长度相匹配,其内环壁10下部有恰好能使手套模板35伸入转圈的环形间隙11;滴塑机构2包括一安置于平行轨道23上的可以作上下运动的塑浆框25,其底部钻有内外贯通的许多滴塑孔27,框25内置一受气缸20、22控制可转动特定角度的塑浆刮刀21,塑浆框25的下部有一控制其作上下运动的气缸24通过托架26与其垂直相连,托架26与塑浆框25底部之间靠近工件传动机构3的一侧,留有允许手套模板35通过的间隙28;立轴30自上而下以次固定一转轮31、离合器32及连接一气缸36,离合器32一侧连接并使其旋转24°的气缸33;塑化烘干机构4,热源41置于手套模板35通道的上方,有热反射板40覆盖其上,热量按手套模板35旋转前进方向逐渐减低;冷却机沟,为在环状外壳上开的自然通风孔50。
将含糊状树脂聚氯乙烯(P.V.C),硬脂酸锌(Znst),硬脂酸钙(Cast),环异大豆油(ESO),钛白粉(TiO),轻质碳酸钙(CaCO),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O,P)为10014822090,粘度为12000-30000的塑浆,注入滴塑设备的滴塑框内,在工件模板上套上手套,启动转盘,使工件模板对准滴塑框底部,通过气缸将转盘托起,此时手套即与滴塑框接触,再启动另二气缸,使刮浆刀来回刮动,将塑浆挤滴在手套上,然后,再通过调节气缸,使刮浆刀和转盘复原,并转动转盘,手套即随模进入塑化烘干机构进行塑化烘干处理,冷却,即得成品滴塑手套,取下,再套上底坯手套重复前面操作,这样,周而复始,就可连续完成滴塑手套的生产。
实施例2,浆液配方组成中,糊状树脂聚氯乙烯(P.V.C)为125,其余组成物及含量操作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除浆液配方中聚氯乙烯含量为75外,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除浆液配方中邻酸二甲酸二丁脂含量为65外,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5,除浆液配方中邻酸二甲酸二丁脂含量为115外,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6,除浆液配方中聚氯乙烯含量为75、邻酸二甲酸二丁脂含量为115外,其余同实施例1。
按上述浆料及工艺制得的滴塑手套,掌心面上粘结的树脂颗粒,粒度大小为厚1.3毫米,底面直径3.0毫米,指头部分厚1.3毫米,底面相当于指头罗纹部分大小约1-2平方厘米。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滴塑手套,掌心面有耐磨塑粒粘结其上,其特征在于指头部分和手心哈口部分塑粒密度最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滴塑手套,其特征在于,手指头部分的塑粒为块状,手心哈口部分为月牙形。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物滴塑手套的专用生产设备,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工件传动机构3,按顺序布置于其周边并处于同一环形外壳内1的滴塑机构2,塑化烘干机构4和冷却机构5,工件传动机构3包括一固定于立轴30转轮31上的转盘34,转盘34周边每隔24°按径向固定一手指向外的手套模板35;滴塑机构2包括一安置于平行轨道23上的可以作上下运动的塑浆框25,其底部钻有内外贯通的许多滴塑孔27,框27内置一受气缸20、22控制可转动特定角度的塑浆刮刀21,塑浆框25的下部有一控制其作上下运动的气缸24通过托架26与其垂直相连,托架26与塑浆框25底部之间靠近工件传动机构3一侧,留有允许手套模板35通过的间隙28;立轴自上而下依次固定一转轮31、离合器32及连接一气缸36,离合器32一侧连接并使其旋转24°的气缸33;塑化烘干机构4,热源41位于转盘34的上方,上覆热反射板40,按工件前进方向热量逐渐降低,冷却机构5为开在环形外壳1上数个自然通风孔50。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织物滴塑手套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专用滴塑设备在已成型的底坯手套的掌心面,将预制好的塑浆滴在已成型的底坯手套的掌心面上,在150-180℃下进行塑化,烘干,最后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套织物滴塑用的塑浆料,其特征在于,组成为糊状聚乙烯树脂(P.V.C)∶硬脂酸锌(Znst)∶硬脂酸钙(Cast)∶环异大豆油(ESO)∶钛白粉(TiO)∶轻质碳酸钙(CaCO)∶邻苯二甲酸二丁脂(D.O.P)=100±25%14822090,其粘度为12000-300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滴塑手套及其生产工艺与设备,其特点是掌心面粘有耐磨塑粒,且手指头和手心哈口部分密度最高;生产手套的专用设备,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工件传动机构和布置于其周边并处于同一环形外壳内的塑化烘干、冷却机构组成,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磨塑粒由聚乙烯树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环异大豆油、轻质碳酸钙、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由上述设备、工艺配方制得的本发明手套不仅透气、服手,而且耐磨度高。
文档编号A41D19/04GK1056403SQ9010285
公开日1991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1990年5月16日
发明者刘冠中, 芮鸿初, 翁孙浩 申请人:刘冠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