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808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尤指一种组配容易,结合紧固之控制按钮构造。
习用的伞骨下端均设有一弹节A设于伞握把B之中管C中,于伞握把B侧端设有一按钮孔D,供按钮E置入,藉按钮E下压,以控制弹节A之按压动作,如


图11至
图14所示,习用之按钮孔D配合按钮E之形状设计,供按钮E置入。按钮E之外侧设计成阶状,使按钮E置入按钮孔D后,以伞握把B的壁面顶住按钮E,避免按钮E脱出。因此,如
图13及
图14所示,当按钮E下压时,仍需靠伞握把B的壁面卡掣,避免按钮E脱出或歪斜,乃是伞握把B的壁面厚度甚小,所以使用中,如有磨损或偏差,则形成该处之损处。虽然这是目前按钮E的一个缺点。但是,目前对于该按钮E机构的设计,存在更大的问题在于欲组合伞骨时,必须先将按钮E由内置入伞握把B的按钮孔D,然后再组合中管C,弹节A等元件于伞握把B中。由于伞握把B的开口不大,所以欲将按钮E从伞握把B内部组合,比较麻烦。在者,由于组合伞骨时,必须先装上按钮E,所以在伞骨组合完毕,再组合伞布时,常会误触按钮E,造成组合不便。甚至对于自动伞而言,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如误触按钮E,将使伞骨马上伸长,种种困难对于制造者,十分困扰。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按钮E,可以独立地选定在适当时候在装入伞骨之伞握把处,乃业者所极欲解决者。
是,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包含一按钮由伞握把外部装入按钮孔中,以方便装配,且可于任何适当时机从事组合作业,本实用新型是按钮设有结合部,使按钮易于置入按钮孔而不脱出,结合于伞骨之伞握把中。
本实用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其中该按钮之结合部为相对之夹脚,每一夹脚内侧之未端形成斜形部,斜形部旁为夹持阶部,故按钮由伞握把外按钮孔压入时,其夹脚以斜形部滑过中管,并以夹持阶部顶位中管,而将中管保持于两夹脚中,来控制中管内部弹节之动作。
本实用新型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其中该按钮之结合部可为一适当个数之夹脚,该夹脚外侧设有斜形部与夹持阶部,其斜形部是用在按钮由伞握把外按钮孔压入时,按钮易靠斜形部滑入按钮孔内配合,其夹持阶部是与伞握把内侧壁面预设之阶部相卡掣,使按钮置入按钮孔后,得安置于伞握把中,且藉按钮本体底部抵住弹节之突片,以控制弹节之动作。
在此须特别说明的是按钮的形状可依设计者设计各种不同之形状,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形状,而本发明之按钮的结合部,可依各形状的配合于适当位置设有适当个数之夹脚与按钮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之其他目的及优点,在以下以较常用之方形按钮为实施例来做进一步具体之说明,且本实用新型之构造,适用于各种自动之伞具,更显示本实用新型之实用性十足。
图1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剖示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之按钮置入按钮孔中。
图3系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剖示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之按钮置入按钮孔后,包容中管并与弹节之突片接触。
图4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5至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按钮由伞外置入按钮孔中,依序表示按钮置入之动作位置图。
图8系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9及
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按钮由伞握把外置入按钮孔中,分别表示按钮置入之动作位置图。
图11系习用伞骨之按钮及伞握把组合之剖示图。
图12系习用伞骨之按钮及伞握把之分解图。
图13及
图14系剖示图,显示习用按钮之按压动作。
请先参考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之伞骨弹节控制按钮系包含一按钮10,该按钮10之按钮本体11内侧延伸一对相对之夹脚12,伞骨之伞握把20侧边设一按钮孔21供按钮10嵌入,夹脚12伸入伞握把20中,伞握把20预先组合中管22,中管22内设有弹节23,弹节23之突片24朝向按钮孔21。每一夹脚12上设有一结合部。于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于夹脚12末端,具有一斜形部13,斜形部13旁为一夹持阶部14,因此,按钮10之夹脚12伸入按钮孔21后,予以压入,即可以斜面部13滑过中管22,并以夹持阶部14及按钮本体11之内侧底部夹持中管于两夹脚12之间的空间内,且按钮本体11之内侧底部抵住弹节23之突片24。当按钮10下压,将突片24向内压,以控制开伞。当放开按钮10,藉弹节23之回复力将按钮10回复原状。
图4至7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按钮10之两侧设有相对之夹脚12,当按钮10置入按钮孔21中时,以按钮本体11之底部15抵住突片24。结合部之各夹脚12之外侧设有一斜形部13以及一夹持阶部14,伞握把20在按钮孔21之壁面设有一壁面阶部25,当按钮10由外压入按钮孔21时,斜形部13可顺着按钮孔21之壁面滑入至按钮本体11之底部抵住突片24且夹持阶部14与壁面阶部25相卡掣,以防止按钮10脱出且得控制弹节23之按压。
图8至
图10显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近似于前述第二实施例,只是原第二实施例中之夹脚12为直立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之按钮10系从伞握把20之外侧压入,所以不必要求一定要先组合,如果在制造中发现按钮10有不良品时,即使在组合后仍可简易更换。甚至,为了使组合方便,可在所有伞具元件均组合后,再装配按钮10,即使于运送终点再装设按钮亦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已克服习用构造之缺陷,并已达到预期之功效,故深具实用性。而且,本实用新型之构造为前所未见,乃具新颖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符合新型专利之法定要件,拿依法具文申请之。
权利要求1.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按钮,该按钮之结合部设有适当之夹脚,该夹脚设有斜形部与夹持阶部,按钮可由伞接把外置入伞握把预设之按钮孔中,以结合部与伞握把之按钮孔或中管相夹持,使按钮易配入伞握把而不脱出,来控制中管内弹节之按压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之结合部具有相对之夹脚,每一夹脚之内侧末端为斜形部,斜形部旁为夹持阶部,该夹脚伸入按钮孔,压入时以斜形部滑过中管,再藉夹脚阶部将中管包容于两夹脚之间,并以按钮本体之内侧底部抵住弹节之突片,以操作弹节之按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之结合部依需要设有一个以上之夹脚,该夹脚于外侧面设有斜形部及夹持阶部,并于伞握把之按钮孔壁面设有相配合之壁面阶部,藉按钮之夹脚及按钮本体伸入伞握把之按钮孔中,以夹脚之夹持阶部与伞握把之壁面阶部相卡掣而结合,并以按钮本体抵住弹节之突片,控制弹节之按压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一种伞骨弹节控制按钮之改良构造,系包含一按钮,从伞握把外部嵌入伞握把之按钮孔中,该按钮之结合部设有相对或适当个数之夹脚,该夹脚上设有斜形部与夹持阶部与伞握把或中管与弹节结合,使按钮安置于按钮孔中,并以按钮本体之底部与弹节之突片相抵,来操作弹节之按压动作。
文档编号A45B25/16GK2066672SQ90209048
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9日
发明者刘福田 申请人:刘福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