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衣硬挺用衬头及其具体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956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衣硬挺用衬头及其具体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外衣硬挺的,用非织织物与合成复丝线和纬纱线组成的复合物衬头,并涉及复合物在外衣中的具体应用。
在衣服前片区域中使用的衬头,用于使外衣如夹克及上装等挺括。衬头(interfacing)在衣服前片的面衬的反面加热固定,方式为所谓的整块衬垫,用对衬头上的热熔粘合剂点加压及加热的方法固定。另外还有小片衬头,加在该整块衬头的胸,肩,肩区及袖笼部分上,在各该区域中产生分等级提高的挺硬效果,目的在于使衣服的外形与着衣者个人体形之间,产生流线性的稳定尺寸平衡。该增加的衬头常称为底片衬头,其中包含有弹性纬纱的织物,使其在纬线方向上有增高的抗弯强度。通常在边侧切断边缘上有粘合剂网或粘合剂带,在有整块衬头的衣料裁片上加热固定。
底衬衬片的其余部分,松动放在衣服的整块衬头上。在该底衬衬头片上,还可再增加尺寸分等的更小的衬头片,作肩,袖笼及肩区的底衬,仅在肩区的底衬上,常用大针脚(broad stitches)吊线(pick stitch)缝合。肩,袖笼及肩区的该补充底衬,加在底衬衬头片与肩区底衬之间。由于衬头片的触感相当硬,故又常用蓬松膨胀松软毡,非织织物,或针织织物垫覆盖,通过热熔粘合剂的热固定点与之连接。
一般而言,设有这种衬头的衣服,有最佳化的挺硬,但在制造衬头片,衬头片定位及吊整齐线脚等方面,要求高制造费用及材料费用,并需非常细心加工。上述衬头片互相叠放,软片覆盖的定位,精确度达到毫米,用高价的缝纫加工缝合,形成完全的衬片,形状与肩区的颈线一致,使肩胛骨周围有足够的自由度,与袖笼的曲线相符,保证胸部上有美观的弧线。国际时装的趋势,倾向于较窄的紧身轮廓,因此服装的缝制要求有特别明快的线条。因此,在服装成批生产中,尤其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在零售业中,顾客试装时,预期更改尺寸的次数增多,衬料间硬衬的最佳化流行类型的结构复杂,困难尤其多,并且价格高,常使想购买的人放弃购买。
为使守全的衬头片的结构简化,以降低生产及材料成本,加工时减少对工人注意力的极高要求,低质衣服的衬头片,现正逐步用可用胶粘在面料上的热固型衬头作全部或局部取代。热固定衬头尺寸与一般的非热固定的衬头片相同,也在整块衬头上,在胸部,肩,肩区及袖笼区域中固定。这样做的缺点是在衣服的各该区域中,产生紧实,板结,不蓬松的手感。经常在穿着时,以及以后的清洁过程后,产生难看的收缩,面料外侧上形成明显的波浪形,可见的皱折不能或不易熨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一出一种制造价兼而易于使用的衬头,可节省工作,尤其可用于在肩,肩区及袖笼等区域中补充加挺(stiffening)提供的效果,从质量角度看,至少与用若干缝合衬头片制造的补充加挺件(stiffener),并加覆用膨体软毡,非织造织物,或针织织物片,有相同的最佳效果,而在制造过程中,不要求相同的细心程度,如衣服修改必不可免,则可使修改工作简化,并降低费用。
在本发明中,该目的的达到,通过用一个非织造织物,合成复丝线经编针织物与纬线的复合物制作的衬头,复合物特点如下a)松弛接合的非织造织物,其纤维支数为1-5分特,重量等级为30-150克/米2,b)经编针织物的经线支数为20-80分特,经线密度为40-70线/10厘米,纤维支数1-3.5分特,c)加在经编针织物各横针列之间的弹性纬线,纱线支数为300-2000分特,纬线密度为70-135线/10厘米,纬线的纤维比例,占重量的50%以上,纤维支数7-1000分特。
该衬头的抗弯强度根据德国工程标准DIN53362测定,在纬线方向上为5-120磅/厘米2,可用作外衣的肩,袖笼部分和/或肩区的底衬衬头片,或补充加挺件,并可用作垫肩的组件,还可用于在衣袖(上端)挂肩的圆弧部上对衣袖加挺。
用非织造织物,合成复丝线经编针织物,和纬线制造的复合物,从英国专利GB-1,378,261号已知其其他用途。热固整块衬头形式的这种复合材料的使用,在欧洲专利EP0,119,754号中有说明。该专利中,将压紧的非织造织物与经编针织物及纬线接合,在编入的纬线的另侧上,涂布粘合剂的格栅状涂层。这种衬头不适用作在胸部及肩区有适当质地特征的补充加挺件。这和在整块衬头上附加热固的热固衬头有相同的缺点。而且没有上面放有非织织物或针织物的软垫能提供的柔性,并且目的在于放在衣服衬里侧上的松动结合的经线倾向于移动,在穿着及清洁时,在衣服上造成波浪表面的外观。
作为比较,仅本发明的衬头,用作底面衬头片,或与一般底衬衬头片结合时,可完全取代用上面覆盖用毡或非织造织物或针织物制造的软膨体垫的若干衬头片制作的补充加挺件的本文文首提及的最佳化质地,按本发明制作完全衬片,比用若干传统衬头片及衬片覆盖物制作完全衬片的方法合理很多。
用作肩,袖笼和/或肩区仅有的底衬的本发明衬头,与用作衣服前片的胸,肩,袖笼及肩区加挺的传统底衬衬片,可用行距3-7厘米的平行针行连接,针脚距离约1.0-2.5厘米,针行和衬头的经线方向倾斜约45°。这样,针行应大致互相平行,本发明衬头的纬线侧应与底衬衬头片接触,而有织物的一侧是外侧,其贴靠完成的衣服的衬里侧。和往常一般,针行可用“之”字形针脚。
本发明的衬头应连同传统的底衬衬头片裁剪,并与之连接,方式为在完成的衣服中,衬头的经线,应与连接在颈线上的肩区起点和衣服袖笼最低点的斜连接线平行。
然而为进一步简化工作,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衬头的纬线侧上,布置热熔粘合剂的格栅形涂层,以便在面料上热固定。为防产生不易服贴的硬手感,建议增加很多格栅,与正常的热固定衬头相似。
经证明本发明的衬头特别适合作热固定衬头,衬头上涂布热熔粘合剂点的大致平行的行列,热熔粘合剂点之间的距离约0.5-1.5厘米,点行的行距约2.5-4厘米,点行与衬头经线方向约倾斜45°。该衬头可以衬头片的形式,在底衬衬头片上热固,方式为底衬衬头片的经线方向与点行方向平行。因为热熔粘合剂的涂层在纬线侧上,故完成衣服的非织造织物侧朝向衬里侧。在该安排中,在补充加挺件中可取得一种完全的非不服贴的膨体手感,同时,在两者间取得充分的粘接,而粘合剂点不易察觉。
本发明的衬头的裁剪后在传统底衬衬头片上热固定,应使得完成衣服的衬头的经线,与将颈线上的肩区起点与袖笼最低点连接的斜线平行。在将底衬衬头片连接时,无论用吊线针脚或用热固定,本发明的衬头可取代两个衬头片,和毡,或非织造织物或针织织物的覆盖层。包括有传统底衬衬头片和本发明衬头片的完全衬头片,可用一般的手段连接,通过粘合剂条或网,在底衬衬头片的侧向裁剪边缘上,与在衣服材料裁片上热固的整块衬头加热固定。可将粘合剂的一个窄条,加在卜头的折叠线附近,另一粘合剂窄条可放在袖笼的剪切弧线上。
将本发明的衬头与整块的衬头同时使用有利,整块衬头用非织造织物热固定软衬头制作,其中可有经编针织物,一个与之结合的松动粘合的非织造织物,热熔粘合剂涂层,和附加结合的纬线,点状涂层在纬线侧上。造成手感的徐缓增减,和完全衬头片与底衬衬头片侧缘的紧固粘合。
夹在本发明的衬头中的非织造织物,可以是针刺非织造织物,喷水投纬粘合非织造织物,或点状粘合非织造织物。也可以用两个或多个重量等级相同或不同的喷水投纬粘合非织造织物,和/或点头粘合非织造织物,通过针刺形成。也可以用针刺,点状粘合,或喷水投纬粘合等的非织造织物加薄泡沫层的复合材料。如用点状粘合非织造织物,则合成纤维的比例应不少于75%。如单纯使用针刺非织造织物或喷水粘合非织造织物,则纤维中可含有粘胶短纤维或棉。非织造织物的纤维支数应为1-5分特,加入的非织造织物的重量在30-150克/米2之间。制造非织造织物和纬线的复合材料的经编针织物,经线支数约20-80分特,经线密度为约40-70线/10厘米,标准纤维支数为1-3.5分特,最好有不偏斜开口编链组织(non-offset open pillar stitch),或最好有闭合编链组织(closed pillar stitch),每一编链针与下一编链针连接,而不与织物编线连接。然而也可选择偏斜编链针,或特里科经编针,或平纹组织。或特里科经编针与不偏斜编链针的结合。如属这种情况,编链针与针织物的编线连接。
纬线通过经编针织物的针列,与非织造织物连接,纤维支数约300-2000分特,有一致或差异在7-60分特之间的纤维支数,密度比较高的纬线,密度在70-130线/10厘米之间,其中可含单纤维,或复丝纤维,或短纤维。可表现为单捻纱,双捻纱或包线。但也可以是有芯线的纱,包覆诸如马毛的短纤维,与包纱结合,或在其芯线上包覆短纤维。纤维材料可以是合成纤维,天然纤维,或诸如人造丝,加光纱,山羊毛,马毛,聚酯或聚酰胺纤维等的人造纤维。弹性比例应超过重量的50%。
至今,有技术方面的理由,应避免在每一针列中编入纬线,并用70-135线/10厘米的相当高的纬线密度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纬线的选定密度越高,出要求在非织造织物的复合材料中有越多的非织造织物,针脚倾向于与纬纱在横向上联锁,在用拉舍尔非织造经编机上制作复合材料时,造成严重的宽度减小。出乎意料的是,通过在针织机的附近,保持非织造织物在横向上均匀拉紧,便可使宽度减小大为消除,为此,举例而言,在针织机的附近,安装罗拉式织物扩幅机,将织物在尽可能大的宽度上夹紧。唯有通过创造这种或相似的技术设备,生产纬线密度相当大的针织物,才可能为之在纬线方向上提供抗弯强度,以保证衣服的胸肩,袖笼区域和/或肩区,保持令人满意的形状。还可以在非织造织物中随针列编入弹性纬线,以消灭纬线的移动。
本发明的衬头的抗弯强度,应按DIN53362规定测定,在纬线方向上应在5.0至120磅/厘米2之间,在经线方向上应在0.6至4磅/厘米2之间,以保证衣服的胸、肩、袖笼等部分和肩区,有令人满意的形状。
还可以用诸如镰刀形状的相同衬头,在衣袖上端的圆弧形区域中作衣袖的加挺及加垫。这样使用时,举例而言,将衬头放置在衣袖上端圆形区域中热固定的镰刀形衬头的上面,衬头最好用非织造织物(最好针刺固定在泡沫片上),合成线经编针织物,和加在经编针织物的针脚中的软纬线等的柔软复合材料制作,有热熔粘合剂点状涂层布置在纬线侧上,也切成镰刀形状,缝在衣袖上端的切割边缘上,圆形区域在衣袖的上端,方式为在衣袖上端的圆形区的裁切边缘上的纬线,与完成的衣服的衣袖上端的圆形区的接缝,约倾斜65-90°,而与肩的起点上的接缝上部,约倾斜0-35°。
将衬头这样缝制后,衣袖上端的接近肩的起点的圆形区的上部的衬头迅速下垂,可保证将衬头整齐缝接,不致随衣袖上端的圆形区起皱折。
在衣袖上端圆形区作该简单加衬,与过去比较,过去则要求作相当复杂的工作。一般使用若干层不同材料。因此,举例而言,将衣袖上端的圆形区,在相应的热固衬头裁片上加热固定,然后在上面加用针刺法在非织造织物上固定的泡沫材料,其上加衬垫,填满衣袖上端圆形区的宽度,最后在衣袖上端圆形区的前后方侧向放置小衬头片,从而使袖筒(sleeve roll)产生悦目的弧形。在本发明的衬头上加工,可用简单得多的方式,起到相同的作用。
最后,还可能使用本发明的衬头作外衣垫肩的一个部分。当前的垫肩一般有泡沫芯,上面加一层衬垫,和针刺覆盖片。这种衬垫为软垫,逐渐疲劳。本发明的衬头特别适用于代替覆盖片和衬垫层,以保证正确肩线永远固定。
附图示本发明衬头的两个实施例,衬头在双排钮上衣前片,和袖笼口切边上的附加方法,详细叙述如下

图1为在双排钮男上衣前片的整块衬头上的本发明的衬头的俯视图;
图2为衬头第一个实施例前侧一个部分的大比例视图;
图3示出该实施例反面的一部分;
图4为沿图3中线Ⅳ-Ⅳ的剖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衬头第二个实施例前侧的一个部分;
图6示出该实施例反面的一部分;
图7示出经编针织物纵针列的可能织造结构;
图8示出经编针织物纵针列的另一可能的织造结构;
图9示出有衬头片插在袖笼中的外衣衣袖的拆卸示意图。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男式双排钮上衣前部的面料1裁片中,设有整块的衬头2,通过在该衬头上按最适当的格栅形式排列的诸如点状的热熔粘合剂涂层,热固在面料1的裁片上。面料1和整块衬头2有开口3,供缝口袋,有省线4,将上衣前片定形。在上衣前片的上胸部及肩部,将底衬衬头片5放在整块衬头2上,其两侧剪切边,用粘合剂条6,与整块衬头2加热固定,一侧接近上衣卜头8的折线7,另侧接近袖笼9的剪切弧线。该底衬衬头片的经线方向10大致平行于上衣卜头8的折线7伸展,而纬线方向11大致与之垂直。
又在该底衬衬头片5上,加另一衬头片12,作补充加挺件,与底衬衬头片5,用吊线脚(手缝线脚)13连接。然而也可以作其他方式的连接通过沿吊线脚行路伸展的热熔粘合剂点连接。这样,便将该衬头片12放在底衬衬头片5的上面,方式为衬头片的经线,与肩区15在上衣颈线上的起点,与上衣袖笼16最低点之间的斜连接线14平行,纬线与线条17垂直。
图2及3示出本发明衬头第一个实施例的前侧及后侧的一部分,其非织造织物19,通过经编针织物的针脚21,与纬线20连接,方式为将纬线放在针脚21(回线(stitches)侧)的前侧上。应将互相叠摞的针脚在开放编链针或闭合编链针中连接,形成纵行针(stitch wale)22。图7示出不偏斜开放编链针经编针织物一部分的分解示意图,而图8所示的经编针织物的纵行针脚,为闭合不偏斜编链针。
图5及6示本发明衬头第二个实施例前侧及后侧的各部分,非织造织物24通过经编针织物的针脚26与纬线25连接,方式为将纬线加在针脚的反面(针脚底面)。这里也一样,经编针织物的纵行针列27,可以有开放不偏斜编链针,如图7所示,或有闭合不偏斜编链针,如图8所示。
图9示出用作补充加挺件的本发明的衬头,形式为所谓的衣袖镰形片28,夹在外衣衣袖30的袖笼29中。
实例1将宽约2米的点式粘合非织造织物,在水平方向上从一般的非织造拉舍尔经编机,沿纬线送入针织机,织物的重量等级为30克/厘米,非织造纤维支数1.2分特,非织造纤维组成为70%的聚酰胺和30%的聚酯短纤维。同时非织造拉舍尔经编机的梳带,可供支数为44分特、每一经线有33根纤维的复丝经线通过。经线材料为聚酯。经线密度为每10厘米47经线。通过用梳栉引导经线,并用复合针穿过非织造织物,将非织造织物用单线圈形成过程与针脚连接。形成不偏斜闭合编链针。于是可通过一个辅纬装置,将纬线引入,编入各针列中。纬线密度及针数为每10厘米80线,即80针。纬线材料可含聚酰胺40%,粘胶短纤维60%,纱线支数1100分特,或用弹性纬线,含聚酯19%,粘胶短纤维30%及动物毛发51%,纱线支数为1250分特。
为避免非织造织物宽度的严重缩减,可利用安装在针织机附近的罗拉式布幅扩张器,将非织造织物在横向上张紧,斜置控制辊宽度约300毫米。
将从非织造拉舍尔经编机送出的复合材料卷绕,然后用含纤维素交联剂(cellulose cross-linking agent)的浸渍液进行热洗涤,浸轧,干燥,并在185℃下交联,并热定形。在整理干燥器的进口上填充,将纬线密度提高到每10厘米85线。
用以作垫肩及底衬衬头片。
实例2与实例1的实施方案相同,而有差别如下使用的非织造织物的重量级为40克/米2。纱线材料的纱线支数为1250分特,含聚酯19%,粘胶短纤维30%,动物毛发51%;或用另一种700分特的10初生丝(capillaries)的上光复丝纱制的纬线,上面覆盖133分特的棉线。在原料中,纬线密度为120线/10厘米,整理并热定形后,则为130线/10厘米。
上述衬头用作附加硬挺件。
实例3与实例1中的实施例相同,而有下述差别使用重量级为30克/米的非织造织物,与重量为35克/米2的1.8毫米薄聚氨基甲酸乙酯泡沫层用针刺法接合。
用作袖肩垫。
权利要求
1.用于使外衣硬挺的,由非织造织物,合成复丝纤维编针织物及纬线组成的复合物衬头,其特征在于复合物包括a)一个纤维支数为1-5分特、重量等级30-150克/米2松驰结合的非织造织物(19),b)一个经编针织织物,经线支数为20-80分特,经线密度为40-70线/10厘米,纤维支数为1-3.5分特,c)弹性纬线(20),加在经编针织物的各针列中,其纱线支数为300-2000分特,纬线密度为70-130线/10厘米,纤维比例占重量50%以上,纤维支数为7-1000分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复合物中含针刺非织造织物或喷水投纬粘合非织造织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复合物中含有的点状粘合非织造织物,含合成纤维比例超过7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复合物中含有的非织造织物,互相间用针刺连接,点状粘合,和/或喷水投纬粘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复合物中含有的针刺非织织物,点状粘合非织造织物,或喷水投纬粘合非织造织物与泡沫片的连接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经编针织物(21)具有不偏斜编链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经编针织物(21)具有偏斜编链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纬线(20)中含有用人造丝,山羊毛,马尾或合成纤维制作的弹性短纤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纬线(20)中含有单丝或复丝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纬线方向上的抗弯强度,按德国工业标准DIN53362测定,为5.0到120磅/厘米2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在纬线侧上涂有按格栅状排列的热熔粘合剂的点。
12.如权利要求1及11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排列成行的热熔粘合剂的点在上面平行布置,点(18)间距约0.5-1.5厘米,行距约2.5-4厘米,与纬线倾斜约30°至60°,最好约45°,放在衬头的纬线侧。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与作为肩,袖笼和/或肩区底衬形式的补充衬头片的底衬衬片连接,以对衣服的胸、肩、袖笼和/或肩区作加挺,其特征在于衬头(12)的纬线侧与底衬衬片(5)的纬线侧依靠,用大致平行的针行(13)吊线缝合,针行与经线方向(10)倾斜30°至60°,最好为45°,缝针大致与底衬衬片的经线方向平行,缝行中的针脚间距约1.0至2.5厘米,针行行距约3至7厘米。
14.如权利要求1及11所述之衬头,与作为肩,袖笼和/或肩区底衬形式的补充衬头片的底衬衬片连接,以对衣服的胸,肩,袖笼和/或肩区作加挺,其特征在于通过热熔粘合剂涂层,将衬头(12)在底衬衬片(5)上热固定,底衬衬片的经线大致与热熔粘合剂复合材料中的衬头的热熔粘合剂点行平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之衬头,其与底衬衬片连接,底衬衬片的裁切边缘,与在外衣一部分上热固定的整块衬头连接,其特征在于与一底衬衬片(5)合成的复合物的结构布置使得外衣的经线与颈线上的肩区(15)的起点与外衣袖笼(16)的最低点的连接斜线(14)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衬头,其有一个在衣袖上端圆弧区中作外衣衣袖镰刀形加挺件的补充衬片,在加热固定于衣袖材料上的相应底衬衬片裁片上固定,其特征是将裁成镰刀形(28)的衬片放在底衬头上,其衣袖上端圆弧区的剪切边缘,与衣袖上端的圆弧区缝合,使衣袖上端圆弧区的衬头片边区中的纬线与衣服衣袖上端的圆弧区的接缝约倾斜65°至90°,与外衣肩起点上的接缝上部倾斜约0至35°。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之衬头,其特征是其底衬有非织造织物,合成线经编针织物,和加在经编针织物的线脚中的软纬线的复合材料;有热熔粘合剂的点状涂层加在纬线侧上。
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之衬头,可用作加挺衣服部分的底衬衬片。
19.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之衬头,可用作衣服的补充加挺片。
20.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之衬头,可用作垫肩的构件。
21.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一项或多项所述之衬头,可用于加挺衣袖上端的圆弧区。
全文摘要
一种由非织造织物,合成复丝线经编针织物及纬线组成的复合物衬头。其内有松弛结合的非织造织物,其纤维支数为1至5分特,重量等级为30至150克/米
文档编号A41D31/02GK1066967SQ9210366
公开日1992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1日
发明者J·库夫纳, A·福格特 申请人:库夫纳制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