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鞋跟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76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换鞋跟的鞋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般鞋类。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关于鞋子结构,其整个后跟可很容易地取下,并可再装上具有不同型式、颜色、高度、宽度或其它特征的后跟。
在鞋类领域中,特别是女鞋,要求既可经济利用并又具色彩多姿的特点。例如家常穿着时,希望鞋子具有平底后跟,而较正式的穿着则需要高跟鞋。此外,视场合改变鞋跟的形式亦有所需求。鞋子的形式亦与穿着者所欲参加的活动有关;若要多走路,则低而宽的鞋跟较为舒服,而若欲参加晚宴等活动,那么高窄而优雅的鞋跟才能令人满意。
假如不因鞋跟的大小、高度、外形或风格所限制,则一双鞋子可以适用于许多场合,但为了应付各种场合,购买及维护多双鞋子是相当昂贵的。
因此已认为置换鞋子的跟部,可经济地减少鞋子的费用。更具体地说,无需一大堆鞋子,只要置换具有所需外观和/或舒适特点的鞋跟即可,因为换新鞋跟远较换新鞋子便宜。
虽然已知一些可置换的鞋跟,但仍有改进其结构的需求。例如一些可置换鞋跟有数个相对于核心元件的小元件组,因此在制造上较为困难。相同地,持续地改进穿着者的感觉,亦有需求,鞋跟为鞋子的整体组件,由于制造时松度的耐受性或因穿着引起的松动。因此,必须容忍置换后跟的相对移动。此外,由于鞋跟对鞋底的作用力方向改变,因此会发生偏斜,令穿着者感到不舒适。
因此,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改进的鞋子结构,其中后跟或其部分可容易地取下及更换,使鞋底的风格发生变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风格、高度、厚度和其它特征可容易地更改的鞋子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为一种鞋子,其跟部可不用特别的器具即可在短时间内取下及更换。
根据本发明制成的鞋子包括已知的鞋帮(Shoe upper),它具有底板(sole)部分及于鞋跟处以非圆形头固着于底板的朝外突出的鞋栓(PiN)。经由跟芯纵向延伸者为一鞋栓的接纳孔,以及位于鞋跟顶部围绕该孔的凹槽(recess),该凹槽的尺寸可接受由鞋帮突出的非圆形头,使跟部可送入鞋栓和鞋帮中,与凹腔相配合。非圆形结构可防止跟部与鞋帮间的相对转动。鞋跟中有闩锁与鞋栓相扣,除非使用者适当地移动闩锁,否则鞋跟不会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上述的目的藉通过一种胶囊锁实现,该锁装置于鞋帮或鞋子的跟部。该锁包括锁元件的垫圈,它沿位于匣室内部中的板的较低表面偏斜地安装,并以锐角延伸,垫圈元件的孔与鞋栓元件对准时,其大小足以令鞋帮的鞋栓通过该孔;当该孔不与鞋栓元件对准时,包含扣住该鞋栓。
根据本说明的鞋子的优点为鞋跟可容易而迅速地取下,并以另一鞋跟取代,而且易于制造,使穿着者感到鞋跟确实地固着于鞋帮上,并且不会分离或相对地移动。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的目的与优点可参考以下图说及具体实施例而更深入地理解,其中,

图1为一双女鞋的透视图,其中显示跟部与鞋帮二者分开;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女鞋的剖面图,它垂直地取自底板及鞋跟部分;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女鞋的剖面图,它垂直地取自底板及鞋跟部分;
图4为图3所示鞋子的跟部的正视图;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5线5-5截取的剖面图;图7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的剖面图;图8为沿图7线8-8截取的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整体鞋子的透视图;图10为图9所示鞋子的跟部的部分剖面图,显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图11为图10所示具体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图12为图10所示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显示脱离状态下的锁扣元件;以及图13为图10具体实施例的胶囊锁的匣室组件的透视图,它部分取去以示出详细结构。
各图中相同的标号在各个图中指示类似的元件,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女鞋鞋帮10如图1所示。鞋帮10包括底板12以及底表面14,鞋跟16可固装于其上。鞋栓18适宜地架装于鞋帮10的表面14上,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鞋栓为圆柱状的轴心。鞋栓18由非圆形的头部或元件20向外延伸。鞋跟16的外形相当传统,且与鞋帮的风格相统一。
鞋跟16的顶部有一与头部20相同外形的腔室22,朝腔室22基部方向向下延伸者为一鞋栓接纳孔24,其直径稍大于鞋栓18的直径。腔室22的尺寸使元件20密合地相接。因此,鞋跟16可装置于鞋栓18上,而头部20将鞋跟16准确而坚固地装置于底板12上。
现参考图2,结合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描述底板12的构造以及将鞋跟16连接至鞋帮10的衔接装置的组合。底板12包括多层组件,包括皮革薄层26、纸板层28、钢弧板30以及叠于弧板30下的另一皮革层32。底板12结构为外皮革底板层12,它由鞋跟16的前缘34延伸至鞋的指部(未显示)。由前缘34向后延伸至鞋帮10的后跟部分为织物层36。
一般的鞋跟包括模型塑胶芯38,其外部周围表面以皮革、专用皮革或其他适当的天然或合成织物覆盖,以40表示。鞋跟10的底部为橡胶、塑胶、钢铁或皮革层42,包括跟垫。
如图2清楚显示,鞋栓18有整体或形的加大螺钉部分44,它反向陷于层28中,而该螺纹与经由头部元件20所形成的孔的螺纹相符。在此种类型中,头部元件20与栓18坚固地架装于底板12的下表面上。
亦如图2所示,头元件20密接于腔室22中,而鞋栓18向下延伸入鞋跟16模制塑胶芯38所形成的孔24中。
有一可脱离的闩锁机构将鞋跟固锁于其位。如图2所示,另二个直径较小的孔46亦朝下近乎平行于孔24进入塑胶芯38中。孔46扣住一个压缩弹簧48,弹簧48与脱除或闩锁50共同作用,其较佳地由弹簧钢形成,且它于孔管52中横越孔46和24的纵轴。闩锁50具有一个孔,它稍大于鞋栓18的外直径。因此,当偏置弹簧48促使闩锁50不与鞋栓18垂直对准时,限定该孔的周边与鞋栓18相啮合,使鞋跟16不能由鞋栓18中自由脱出。然而,只要将闩锁50朝弹簧48的作用力方向压下,使闩锁50与鞋栓18垂直对准,那么鞋跟16即可很容易地由鞋帮中自由脱出。
在图3所示出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头部元件20以鞋栓18固着于鞋帮上。鞋栓18的上端具有整体成形的法兰(Flange)54,而沿法兰54模制的为塑胶头元件20,衬垫26下的螺钉56和58朝下通过底板层28、30、32和36,并通过包含头20区块上所形成的钻孔,再通过鞋栓18法兰部分54的类似钻孔。
图3的锁扣机构与图2相当类似,但图3的锁扣结构另包括准确的滑道60,它较佳地由塑胶模制而成,且与鞋跟16的前面17上形成的引道62相吻合。滑道60的切口64接受闩锁50的前端。如图4所示,滑道60的前表面为锯齿状,以利使用者用手指操作。
在图5所示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固定于底板12底部的头部区块20包括三个水平管孔118、120和122(参见图6)以及向上延伸的轴杆124。环状三脚台126环绕轴杆124,它具有轴射方向的指闩128和130以及启动杆132。向内朝接受区块元件20的腔室22侧壁形成者为螺旋槽沟134。当如图6所示将启动杆132由原位反时针方面转动时,它接受指闩128和130。指闩128和130与接受腔室22区块侧壁中的螺旋槽沟相啮合,促使鞋跟16紧密地连接于鞋底板12上。
图7和8描述另一具体实施例,它具有正向锁扣可由鞋底板2取下鞋跟16的机构。该鞋包括位于栓或杆18上端的塑胶或金属的非圆形区块20。区块20能以任何适当的方法固着于鞋底板12上,如上文所示的方法。杆18与孔24相吻合,并穿入鞋跟16的芯38中。加大头20和鞋栓18间的交点处为向内延伸的环状切口136。由弹簧材料制成的C形环138与环形切口136相啮合。在松弛的情况下,C形环138沿栓18的凹槽贴合,但向外延伸至孔24上,而于其中栓18与鞋跟16的区块移除处相吻合。与跟芯38中形成的孔管140相密合者为位于栓144端部的柱棒142,它由鞋跟16的前缘横向朝外突出。如图8所示,当使用者对栓144施以向内力时,柱棒142与C形环138相接使环的内直径达到C形环138离开切口136和杆18的点,随后使鞋跟16轻易地由区块20和鞋栓18上自由滑出。
简略地参考图9至图13,它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特别请参考图9和图10,该等实施例亦包括具有表面14的底板12。鞋跟16则接连于底板上。鞋栓组合架装于表面14上,包括由头部20朝外延伸的圆柱轴或栓元件18。可主动脱离的闩锁机构将鞋跟16连接至鞋帮10上。
在此具体实施例中,闩锁机构为单一组件的形式,胶囊锁200插入芯件38的孔24中。胶囊锁200通常包括底杯202,底杯包括中空的另一圆柱部分204,它具有封闭的底部以及开口的顶部。圆柱部分204的内直径稍大于栓元件18的外直径。底杯202另包括L形环状部分206,它与底杯202连成一体,并由其轴向延伸而出,且因而由圆柱部分204的开口顶部轴向而平行地伸出。环状部分206包括另一上方部207(如图13所示)以及第二部分208,另一部分具有长方形截面,而第二部分具有上表面209,它由圆柱部分204的外表面向外轴向伸出,第二部分亦具有长方形截面。圆柱部分204上有一体成形且由其外表面轴向朝外延伸的定位壳(BOSS)210,它以和轴向突出第二部分208相同的程度向外突出,定位壳210由圆柱部分204的底部延伸至顶部。
包胶锁200另包括可接受内部204大小的压缩弹簧48,它亦用以接受鞋栓18。压缩弹簧48的长度至少大于圆柱部分704的高度。包胶锁200亦包括多个垫圈212,它具有稍大于鞋栓18的孔,较佳地设置三个垫圈212。垫圈212的圆形外周的外直径大于圆柱部分204的直径。而鞋栓18通过这些孔。
包胶锁200包括闩或锁元件50,较佳地由弹簧钢制成,锁50包括平而圆的垫圈元件214,其圆形外围的外直径大于圆柱部分204的直径,且较佳地约等于垫圈212的外径。垫圈214和垫圈212一样,具有稍大于鞋栓18外直径的直径。锁元件50另包括扁平的颈元件216,它与垫圈元件214整体沿其外直径轴向延伸而出,且与垫圈元件214在相同的表面上。操作柄218由颈216整体由其外侧接近轴向地向下伸出,柄218的轴长于圆柱部分204的轴高。
包胶锁200另包括上插销222,它包括圆柱形管部分224,该部分外直径约等于轴向延伸部分208的外直径。圆柱形管部分224的内表面直径约等于圆柱部分204的外表面直径,而大于垫圈212和垫圈元件214的外直径。一圆形凹槽226在圆柱部分224的内表面中形成,它以和轴向延伸部分207密合的尺寸由其底部延伸而出。切口228在圆柱部分224的底部中形成,其尺寸可为位于底杯上表面209上的壳210部分滑动地接受。如图12所示,当组装后,延伸部分207压入凹槽226内,而壳210为切口228所扣接,圆柱部分224的底部紧接表面207。具有平行上和下表面和孔232的垫板230整体地位于圆柱部分224的内表面中,且以相对于圆柱部分224的轴约75°的锐角突出。孔232平行于圆柱部分224的轴突出。孔管234由圆柱部分224的底部轴向延伸至板230的下表面,其外围位于圆柱部分224底部的最大空间处。孔管234的宽度稍大于锁元件50滑动接受颈元件216的宽度,以便轴向滑动。切口228和壳210较佳地以约90°从孔管234周围隔开。
在组合关连性方面,上插销222滑动式地为底杯202所接受,特别部分207压入与凹槽226密合,壳210为切口228所扣接,而部分204的上表面209与部分224的下表面密合以形成限定内部的匣室。虽然插销222可藉任何适当的技术(诸如用粘合剂)固着于底杯202中,但较佳地以切口228扣接壳210以提供上插销222对底杯202的单一定向。垫圈212和垫圈元件214位于匣室的内部,且夹于板230下表面和弹簧48之间。由于弹簧48的弹性,垫圈元件214偏斜而突出,且与板230的下表面平行。垫圈212与垫圈元件214和板230平行,且位于弹簧48和垫圈元件214中间。由于板230下表面的角度,垫圈元件214与表面232齐平时,不与圆柱部分224的内表面和轴垂直对准。但以手动操作锁元件50的柄218时,垫圈元件214可沿板230以相对于孔管234以及相对于板230的下表面的最小轴向直径厚度转动,使垫圈元件214可与圆柱部分224的内表面和轴垂直对准。
现参考图10和11说明鞋栓18及其有关栓组件。头部20包括从上至下圆柱部分240,其直径大于栓18的直径。圆柱部分240的轴长约等于圆柱224的轴长,因此可滑接于包胶锁200的匣室内套中。圆柱部分240与栓元件18大致同心,且包括一平低的突出表面242,它相对于栓18以锐角伸出,并相当于板230的上表面角度。部分240的上表面与上部分的下表面连成一体,包括平截圆锥截面244,而部分240大致与栓18同心。截面224的上表面为非圆形的截面,放大截面246的上、下表面平行,且以非垂直的角度与栓18隔开。截面244的上表面与放大截面246的下表面形成一体。如图11和12所示,头部20的放大截面246包括第一和第二孔管或凹槽248(在其中形成),而栓18位于第一和第二凹槽248中间,并与其平行。凹槽248的深度为由截面246的周围边缘沿截面244上表面共同扩大,且包括第一和第二部分。截面244的另一部分以平行于栓18轴的侧壁所形成,第二部分则以由另一部分平行侧壁间延伸而形成。头部分20的放大截面246则包括位于栓18轴后或与轴分隔开的准确形成的对准耳250。
如图2和图3所示,鞋栓18和头部20可彼此固定及/或与底部12的表面14牢固地接合。最佳的方法为如图10及11所示地以嵌入截面246的螺帽252固定。螺帽252与截面246和头部20的上表面隔开。螺然256由截面246的上表面穿过孔254,并旋入螺帽252中。螺钉256的头陷入底部12中,类似于图2中的螺钉部分44。如图10所示,孔254与栓18的轴成150°左右的钝角,孔254的轴与栓18的轴隔开,使该二轴不致于头部20内交错,因此该二轴并不对准成一线。所以螺钉256的头不会相对于底板14偏斜而令穿着者脚底感到不适。以线上安排或与栓18整体形成会引起上述的不适感,如图2所示。为避免头部20沿螺钉256发生不希望的转动,可用固定钉257或类似的扣定器穿过底部12而至头部20,但为底部衬垫26盖住。
如图10所示,鞋跟16芯件38中的腔室22,具有与截面244和246相同的形状,而孔24具有足够大的直径以接受包胶锁200。特别是孔24包括下圆柱部259以及上圆柱部258,前者具有可接受部分204的大小与形状,后者则具有可滑动地接纳底杯部分208和上插销222的大小与形状。包胶锁200以适当的方法留存于孔24中,诸如嵌入芯件38中或使用可插入孔24但可防止松脱的倒钩。壳210提供包胶锁200的单一定向,且因锁匣为非对称性,故亦可防止其相对转动。腔室22包括部分260(大小及形状可滑动地接纳截面244),并另包括大小及形状可滑动地接纳截面246的上部262。
藉本包胶锁200的设计,可先以标准尺寸预组合以符合所有的鞋子尺寸。此外,因为无需精密的通路和凹槽,形成芯件38的复杂性将大为降低。又因本设计,已将组装大大地简化,而且如图2所示,垂直孔46和加装弹簧48亦可以省略。
由腔室22上部262的基部向上延伸并与部分262的侧壁整体成形者为第一和第二壳或对准耳246,其大小及形状相当于头部20的凹槽248,或能为其滑动式地接纳。耳264的大小及形状使其能以预先决定的空间与凹槽248相密接。凹槽268亦于部分262中形成,以预先决定的空间滑动式地接纳对准耳250。此外,腔室22的尺寸使头部20以预先决定的空间密合于其中。
由鞋跟16外表面伸出的通道266与包胶锁200共同扩张以接纳位于上插销222和柄218外的颈元件216,且容许锁元件50的移动。可提供夹套或类似的盖子(未显示)以覆盖柄218(位于通道266中)的部分,以防止或降低柄218穿透被覆40。
在使用时,选择所欲的鞋10和鞋跟16,以孔24和腔室22将栓18和头部20适当地定位,并分别将耳264、250的凹槽248和268对准。此外,鞋跟16与底杯202和上插销222所形成匣室的轴平行,使栓18可通过板230的孔232、垫圈元件214和垫圈212的孔,并进入弹簧48线圈的中心。当栓18插入时,垫圈元件214将朝弹簧的偏移移动,它与栓18垂直对准,使栓18可通过垫圈元件214的孔。当头部20滑动地接入腔室22而由其底部突出时,鞋跟16朝插入方向的进一步移动即不会发生。由于垫圈元件214扣接栓18以防止其间的相对移动,因此可防止鞋跟的反向或轴向方向的移动。因此鞋跟16可快速、准确而且牢固地装置于鞋帮10上。
当穿着者穿着本发明的鞋10时,可确保鞋跟和鞋帮舒适而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且如上述可防止其相对移动。由于头部20无空隙地密接于腔室22之内,头部圆柱部分240突出表面242的锐角和包胶锁200中板230上表面的吻合配对形状,以及耳240与250与凹槽248和268的相配,因此,亦可防止相对的转动与并进。耳264和250以及凹槽248和268亦可提供额外的支撑,以防止偏斜或其它三度空间的转动。
当欲取下鞋跟时,用手将柄218推动使垫圈元件214位于与栓18垂直的位置,使栓18可抽出,并通过垫圈元件214的孔。依此方法,鞋跟可无需使用任何工具或额外附件即可迅速而轻易地取下。
虽然已经以当今的较佳特定具体实施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鞋10的基本结构,但熟知此技术者很明显地可对其作各种改变及延伸,例如(并非作限制的用)已说明栓18和头部20可接于鞋帮10和鞋跟16(如含吻合的腔室22),但栓18和头部10连接于鞋跟16且于鞋帮10中具有腔室22仍属于本发明范围之内。相同地,亦可使用其它各种相配组件的形态。因此,本发明范围由以下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而非经选择而特别描述的较佳具体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换鞋跟的鞋子,具有鞋帮及连接至鞋帮的鞋跟,其特征在于,(a)一个牢固地装置于鞋帮或鞋跟的栓,该栓的位置接近于鞋跟和鞋帮接合的位置,且朝外延伸出;(b)一个用以接纳该栓元件而位于鞋跟或鞋帮另一方的内孔;(c)可手动操作的闩锁装置,它可脱离地将该栓元件锁于该内孔中,该闩锁装置含具有厚度及可通过开口的锁扣元件以及可操作该锁扣元件的突出操作杆,该开口位于该内孔中,且其中可容纳该栓元件;(d)一条由该内孔横向该鞋跟或鞋帮另一外侧的横向孔管,该孔管容纳该突出操作杆,且该突出操作杆由鞋子的外侧操作;(e)令鞋帮与鞋跟对准并可防止具间的相对转动的调准装置;以及(f)令该锁扣元件偏出该栓元件的偏斜装置,以防止鞋跟和鞋帮间相对移动而分离,而施力于突出操作杆上可解开该偏斜装置,使锁扣元件松开而允许该栓元件抽出,使鞋跟与鞋帮分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锁扣元件大抵为平面且由弹簧金属组成;而其中该偏斜装置用以将该锁扣元件偏出垂直对准的栓元件,以防止鞋跟与鞋帮间相对移动而分开,施力于该突出操作杆时可令锁扣元件的位置与该栓元件垂直对齐,因而使鞋跟由鞋帮的分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它另含一个头部,该头部具有不对称的三度空间形状,且于接近鞋与鞋帮连结处安装于鞋帮上,而该栓元件由该头部向外伸出;以及一个位于该鞋跟上表面上腔室,它具有基本吻合该头部形状的腔室定形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鞋帮具有指部和后部,且其中该调准装置包括由该头部或该腔室的一表面外突出的调准毂以及位于该头部或该腔室另一方的孔管,其结构可用以接纳该调准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调准毂以鞋后部方向安装于该头部上,且该栓元件位于调准毂和鞋指部中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毂位于该腔室中,而该孔管位于该头部中;且其中该调准装置另含一第二毂,它于该腔室的表面向外伸出,而与第一毂的直径方向相反,而第二孔管位于该头部中,且与第一孔管的直径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调准装置另包括一个第三毂,其以鞋后部的方向装设于该头部,而且还包括一个第三孔管,该孔管位于腔室表面上以容纳该第三毂,而该栓元件在该调准毂和该鞋指部中间。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鞋另包括嵌入并与该头部上表面隔开的螺帽以及一个在该头部上面由螺帽延伸至该上表面的孔;以及在该该头部孔内的螺钉,它旋入该螺帽中;该栓元件由该头部以相对于该头部孔的角度方向朝外突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它另含一个装设于鞋帮的头部,且具有一紧接的表面;以及一个位于鞋跟中的腔室,该腔室具有一上表面,其大小及形状可接纳该头部,而该上表面紧接该头部的邻接表面;该栓元件由该头部以相对于该邻接表面的角度朝外突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头部包括低圆柱部分,其直径大于该栓元件的直径,该邻接表面形成低圆柱部分的端部;以及其中该鞋跟包括一个凹腔,其形状和大小可接纳该低圆柱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它另包括一包胶锁,该包胶锁含一个具有内孔并定出中心轴的长匣室;一片装设于该内孔的板,它具有相对于该匣室轴以一角度伸出的下表面,且它包括大小足以令栓元件穿过的开口,该匣室内孔和该板下表面形成匣室内部;该闩锁元件包括一个垫圈元件,该垫圈元件位于该匣室内部低于该板下表面处,当该垫圈元件实质上垂直于栓元件时,该元件所具的开口的大小可容许在其内滑动,而当该垫圈元件与该栓元件成锐角时,它可扣住该栓元件;该偏斜装置,其中该偏斜元件位于该匣室内部使该垫圈元件朝该下表面偏斜;以及该突出操作杆,其中该突出操作杆为将垫圈元件朝向该板下表面移动以抵抗该偏斜装置的偏斜度,使该板孔几乎垂直于该栓元件而对准。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板具有一上表面,该上表面与其上的匣室孔形成一个外腔;而其中该鞋另包括一个头部,该头部具有一个大小与形状可滑动地为该外腔所接纳的下部分,该头部的下部分具有邻接于该板上表面的邻接表面,而该栓元件由该头部的下部分朝外突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板上表面与该邻接表面以锐角相对于该匣室轴伸出。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装置还包括一条在匣室中形成的匣室孔管,它与该匣室内部相通;以及一根位于该匣室内部外侧的柄,且包括经由该匣室孔管延伸并固定于该垫圈元件上的颈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匣室包括用以将该匣室导入鞋帮和鞋跟的另一方中的导引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匣室包括与该板轴向隔开的底杯,而其中该偏斜装置包括一线圈形压缩弹簧,其大小为可容纳于该底杯中,且它又能容纳该栓元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匣室包括一个具有管形部分的上插销,且该管形部分具有一内表面,而该板位于该管形部分的内表面上;且其中该底杯经施压与该管形部分密合而形成该匣室。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该上插销包括将该管形部分导入该底杯的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它另包括它接近于鞋跟与鞋帮结合处装设有一个具有不对称三度空间形状的头部,该栓元件由该头部向外伸出;以及一个位于鞋跟上表面且具有腔室的表面的腔室,该腔室约略与该头部的形状吻合;以及其中该调准装置包括由该头部或该腔室的一表面向外突出的调准毂,且包括于该头部或该腔室另一方中的孔管,该孔管的位置与构形足以接纳该调准毂。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鞋子,其特征在于,它另包括它于接近于鞋跟与鞋帮结合处装设有一个具有不对称三度空间形状的头部,该栓元件由该头部向外伸出;一个位于鞋跟上表面且具有形成腔室的表面的腔室,该腔气基本略与该头部的形状相吻合;一个嵌入且与该头部上表面隔开的螺帽;一个位于头部且由该螺帽延伸至该上表面的孔;以及一个装置于鞋帮上的螺钉,它伸入该头部孔中,并旋入该螺帽中;该栓元件由该头部以对该头部以对该头部的孔或角度的方向朝外伸出。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鞋帮以及可取下及更换的鞋跟的鞋子。该鞋子的鞋帮具有底板,而向外突出的轴或栓连接于该底板上。鞋跟的芯具有一内孔,它可适宜地容纳该栓,一种闩锁机构以防止鞋跟由鞋帮上意外地松脱,且提供一个调准元件以及一个对准的凹槽以防止鞋帮和鞋跟间之转动。
文档编号A43B21/34GK1110538SQ94115839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3日
发明者察维卡·Y·戈登堡 申请人:察维卡·Y·戈登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