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中底/外底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631070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中底/外底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中底/外底的加工方法,特别是涉及鞋中底/外底加工法组成一种方法,来代替传统方法,压制和模塑插入中底/外底的缓冲件,在热压机模制过程中同时进行,上述缓冲件在模压后单独粘接和模制。
在这种加工条件下,本发明不仅明显减少了加工工序,而且还防止缓冲件性能的降低。
通常,鞋中底/外底是运动鞋底部一个组成部分,大部分用一管形缓冲件插到后面,以便吸收来自足跟的冲击。
按照图2,中底/外底传统加工方法如下中底/外底传统加工方法包括如下顺序工序a)通过用乙基乙烯乙酸酯模压制成多孔泡沫材料10的工序;b)用底件修平机和裁断机将上述多孔泡沫材料10裁断,这样成型为中底形状的工序;c)缓冲件12插入上述多孔泡沫材料10上构成的缓冲件插孔11,这样裁断,随后与外盖13粘接和压合的工序;以及d)取出最终产品的工序,即多孔泡沫材料10插入缓冲件12,在热压机模制下预成型,然后冷却的工序。
然而,人们公认,传统的中底/外底加工方法有一些缺点,具体表现在a)裁成类似中底形状的多孔泡沫材料10在模制缓冲件12时,用高温模压,所以上述缓冲件12受到热辐射影响,因而降低本身性能(例如,防震,缓冲,排斥弹性,舒适等),使得上述缓冲件更难起到应有作用,和b)在模压过程中,由于发生破裂和粘接不良而导致浪费大量时间和与再加工有关的原材料,因而要增加加工工序,产量也就降低。
所以,为了避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推出一种中底/外底加工法,即中底/外底插入一个缓冲件,以便不受热辐射影响,在该方法中,裁成中底形状的多孔泡沫材料用热压机模制,插入缓冲件的孔同时模制,多孔泡沫材料和上述缓冲件一起与鞋粘合。这样加工时,上述缓冲件足以起到应有作用,不会降低本身性能,也可避免由于两道工序-模压工序和插缓冲件工序完全分开而引起破裂和粘接不良的现象。
本发明为中底/外底加工法,其特点在于有以下工序a)第一压制工序,即乙烯树脂通过模压获得软质多孔泡沫材料;b)裁断工序,即上述多孔泡沫材料用底件修平机和裁断机削平成一定厚度和尺码,并裁成类似中底形状;c)高温压制工序,即裁成上述形状的,多孔泡沫材料装入金属模中,再用热压机在130℃~160℃下模制10~30分钟,形成中底/外底,同时形成与缓冲件形状和尺码相适合的缓冲件插孔;d)再压工序,即上述多孔泡沫材料在型模中10℃~30℃下,冷却10~30分钟,脱模制成中底;以及e)插入缓冲件工序,即与制鞋有关的底件加工,缓冲件插入如上述按中底/外底缓冲件形状形成的孔内,并同时使用底层粘合剂,然后在其上部放置外盖粘接压合。
特别是上述外盖为高物理性能的多孔塑料板构成,或注射成型为低比重0.15~0.35G/cm3和低硬度。
另外,上述外盖底面有一凸起部分,以便与缓冲件上面的弯头填密接合。


图1为简化图,表示本发明加工法。
图2为简化图,表示传统的加工法。
图1为流程图,表示本发明的中底/外底加工方法。
本发明中底/外底加工方法主要包括四道工序,即第一压制工序,裁断工序,热压工序,再压工序和插入缓冲件工序。
第一压制工序是在中底/外底的原材料-树脂内加入一些添加剂,如交联剂或发泡剂。
型板用上述树脂混合物加工并装入金属模。然后,将上述材料高温、高压压制10~30分钟,使交联剂或发泡剂溶化。如果上述金属模按预期顺序脱开,并迅速发生膨胀,则产生的软质多孔泡沫材料10具有独立的泡沫结构。
裁断工序是从第一压制工序成型的多孔泡沫材料10用底件切片修平机和裁断机整平成一定厚度和尺码,并裁成类似中底形状。于是,获得的多孔泡沫材料10具有类似中底的尺码和形状。
高温压制工序是通过上述裁断工序裁成中底形状的多孔泡沫材料10装入型模14,至少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产品模型,接合填密。上述接合填密材料在130℃~160℃下用热压机模制10~30分钟。然后,多孔泡沫材料10初步裁成类似中底形状,再准确模制成中底/外底形状,特别是这样按上述形状模制的中底/外底后跟与插入缓冲件的孔同时一起模制。
再压工序是上述热压工序完成后,连续接合填密状态的半熔化中底/外底预型件,在10℃~30℃下,冷却大约10~30分钟,然后,脱开金属模上下两部分,产生具有缓冲件插孔的中底/外底。
插入缓冲件工序是缓冲件12插入缓冲件插孔11,按照上述再压工序,形成中底/外底后跟部分,再用底层涂料和粘合剂同时粘合。为了盖住缓冲件12,粘接和压合一个外盖13,完成插入缓冲件的工作。结果是装有缓冲件12的中底/外底最终产品有效制成。
上述缓冲件可包括气袋,六硅酸三钙石,凝胶和扭力条,考虑到每种形状规定的一些特征,可以使用适合鞋特点的缓冲件。
因此,上述插入缓冲件工序可结合制鞋设计的底件加工同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粘接过程的其他单独工序不再需要,从而使插入工序更加简化。
特别是上述外盖13底面有一凸起面,以便与缓冲件上面的弯头填密接合,采用外盖13后,缓冲件12和外盖13形成整体结构,因而,缓冲件的插入部分最终状态可进一步固化。
同时,由于上述外盖13是用与中底/外底加工法相似方法加工,可将上述中底/外底不同感觉减少到最低程度,所以缓冲件更加显出本身性能。
换言之,用如下方法加工上述外盖13更有效,即树脂混合一些添加剂后,把上述混合树脂直接装入金属模,进行注射模塑,或用另外的方法,即多孔塑料板这样裁断,进行模压。用上述方法这样成型的外盖13由具有高物理性能的多孔塑料板构成,或注射成型,具有低比重0.15~0.35G/cm3和低硬度,可把缓冲件12弹性功能传到足跟。
所以,本发明的中底/外底加工法具有以下优点a)由于插入缓冲件工序,热辐射容易退化,与高温压制工序分开进行,放上述缓冲件决不会受任何热辐射影响。因而其性能(例如,防震,缓冲,排斥弹性,舒适等)不会降低。
b)由于上述缓冲件在底件加工过程中同时插入,所以插入工序可有效完成,不用增加任何工序。
如上所述,本发明推出一种中底/外底加工方法,即缓冲件插入工序完全与热压工序分开,而且上述缓冲件可在底件加工过程中同时插入。
本发明在这方面的优点是,即使加工工序进一步减少,但缓冲件性能仍表现为100%。
权利要求
1.鞋中底/外底加工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以下工序a)第一压制工序,即乙烯树脂通过模压获得软质多孔泡沫材料;b)裁断工序,即上述多孔泡沫材料用底件切片机和裁断机剖开成一定厚度和尺码,并裁成类似中底形状;c)高温压制工序,这样裁成上述形状的上述多孔泡沫材料装入金属模中,再用热压机在130℃~160℃下模制10~30分钟,形成中底/外底,同时形成与缓冲件形状和尺码相适合的缓冲件插孔;d)再压工序,即上述多孔泡沫材料在型模中10℃~30℃温度下冷却约10~30分钟,脱模制成中底;以及e)插入缓冲件工序,即与制鞋有关的底件加工,缓冲件插入如上按中底/外底缓冲件形状形成的孔内,并同时使用底层粘合剂,然后在其上部放置外盖粘接压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中底/外底加工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盖由具有高物理性能的多孔塑料板构成,或注射成型使之具有0.15~0.35G/cm3的低比重和低硬度。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鞋中底/外底加工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外盖底面有一凸起面,以便与缓冲件上面的弯头填密接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底/外底加工法,该方法包括:在多孔泡沫材料裁成鞋形形状并用热压机模制时,同时构成插孔,以便插入缓冲件;用这样一种方法,在底件加工过程中,同时插入上述缓冲件,上述缓冲件可插入中底/外底,因而不受热辐射的影响。采用这种方法加工,上述缓冲件充分显示其性能,并可防止插入缓冲件工序与模压工序完全分开引起的破裂和粘接不良现象。
文档编号A43D25/20GK1172622SQ9711151
公开日1998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1日
发明者梁章植 申请人:成信新素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