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单一阶段内生产整件带体部和腿的针织服装的方法和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1402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单一阶段内生产整件带体部和腿的针织服装的方法和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针织方法和一种新的针织机器用来生产具有一个体部或短裤部和一双腿的针织服装,例如紧身衣裤、儿童护腿套裤和类似产品。本发明还涉及用这个方法生产的产品。
背景技术
生产上述型式针织服装的传统方法包括首先在圆形针织机上先后生产出两个管状物品,其次将它们送到一台机器上切割并缝合在一起,在连接区带上制出成品服装的体部或短裤部。
这个方法长而复杂,它需要半成品材料移动通过一台以上的机器,包括大量人工并产生切余,致使已被针织的纱线浪费掉。
因此曾设计过在单一针织操作中针织紧身裤和类似物品的系统。这类技术的例子曾在下列专利中说明过US-A-5,020,340、US-A-5,127,240、US-A-5,226,297。比较新的生产系统曾在WO95/00689(PCT/IT94/00087、WO95/01473(PCT/IT94/00099)中说明。但这些系统都非常复杂。
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能在单一生产操作中生产出具有一个体部和两条连接在所说体部上的腿的针织服装的一种方法和一种机器,该方法和机器与迄今已知的方法和机器相比,较为简单、可靠并容易操作。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上述型式产品的生产方法和机器,该方法和机器快而可靠并能生产出外观漂亮的产品。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生产出成品或近乎成品(具有腿和体部)的针织机,它有较少的运动零件,因此具有较低的惯性。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方法和机器,该方法和机器能生产出非常牢固的上述型式的产品。
本发明再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机器,它能生产出紧身衣裤或类似产品而两条腿的头端已经被封闭,不再需要在另一个分开的工步内予以封闭。
本发明还有另外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针织方法和一种针织机器,该方法和机器所生产的产品能用同一纱线无间断地制出两条腿和体部。
本行业的行家在阅读下面的说明后当可对本发明的上述这些和其它一些目的和优点有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概述按照本发明的在一次不间断的操作中制出具有体部和一双腿的整个服装或产品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在织针紧靠排列的两个织袜针筒上从腿的下端开始,同时并且平行地生产服装的两条腿;以及b)在插置在所说两个针筒之间的两个直线针床上生产一个体部的闭合区带,并利用针筒和直线针床的联合作用完成所说体部。
在操作的第二步骤内,已在第一工步内采用的纱线可以是继续使用的唯一纱线,或者,按照操作者的选择,可将其他纱线添加进去或取而代之。
该方法是通过具有两台圆形(或圆筒形)织袜机特征的元件和具有一台直线针织机特征的元件的创新的结合使用来完成的;其中前两台最初独自进行工作,然后再与后一台的动作结合共同协作。
这样做显然有不少优点,包括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将具有给定质量的纱线用其他具有不同质量的纱线来更换(例如为了采用与两腿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三角形布料或短裤部时);消除切余;及消除讨厌的接缝,使服装穿着更舒适、外观更好看。
实施上述方法的机器在本质上是一种组合,它包括在两侧有两个平行而互相靠近的针织针筒,每一个针筒都有许多织针和操作织针的元件;而在所说两个针筒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有两个互相紧挨的线型的形成织物的针床,每一个针床有它自己的织针和操作织针的元件。
如同在已知的方法中那样,旋转的针筒从脚端开始,制造服装的两条腿,其时直线针床暂时不起作用。一旦两条腿完成,针筒停止旋转,其织针的操作元件开始代替它旋转,这时不需间断机器的操作,两个靠近裤裆的直线针床就可使用供到其横向越过的织针上的一条或多条纱线,紧接着通过直线针床的织针操作元件和针筒的织针操作元件的往复运动,便可制出由多个织物区带通过合适的链接连结起来的体部。在这步骤中直线针床生产体部的中央或中间区带,而两侧的区带是在两个针筒的圆形针床上针织而成的。
两个直线针床可分别布置在两个平行的平面内,在那种情况下,裤裆的闭合可用曲线的织针来制出,这种技术本身已为人所知。但部分由于节省空间的理由,在一高度有效的实施例中,两个针床被倾斜成“V”形而使“V”形的顶尖向下。
每一针筒设有多个导纱器,它们能够环绕所说针筒承载的针床运动。这些导纱器独立于针筒的织针操作元件,因此在产品的生产周期中,它们能够实施各种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或者直线针床被供以曾被供给针筒的圆形针床用来针织出双腿的同一纱线,在那种情况下至少有一些属于针筒的导纱器必须也能沿着直线针床移动;或者每一直线针床至少有一个另外的导纱器能够沿着直线针床走动而独立于直线针床的织针操作元件的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效的实施例中,每一针筒还有一根与它同轴并且位在其上的管子,在其下端有一面向直线针床的纵向槽。在形成服装的体部时,服装的双腿被气动地向上吸引到所说两根管子内,而这一双腿在体部被逐渐成形时又通过管子的两条槽将该体部织物向上拉引。这里补充一点,在两个直线针床之间还设有一个气动吸引装置。每一根管子下缘的位置差不多与织物在针筒上形成时的区域齐平,为的是在形成体部的阶段中正确导引正在形成的线圈,并确保这些线圈在没有从织针上脱开之前不往上升高,在该阶段内,产品被向上而不是被向下拉长。
对于织物成形元件的驱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有效的做法是设置两个电机的驱动机构一个电机机构驱动两个针筒并轮流驱动其织针操作元件,而第二电机驱动机构驱动直线针床的织针操作元件。但完全可能使每一组织针操作三角(针织业俗称三角-译者)和每一个针筒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机驱动机构。例如,可用两台电动机来转动针筒(或者为了同一目的,采用单台电动机和某些合适的驱动联动机构),用一台或两台电动机来转动属于针筒的凸轮箱(针织业俗称三角座-译者),及用一台或两台电动机来操作滑架或带动直线针床的操作三角。
如果需要,采用合适的配置也可使用单一中央电机驱动机构。
如果希望服装的一双腿具有脚部,而不带接缝并且在制造脚部的操作和随后的构成服装其余部分的工步之间没有间断,那么只要在制造双腿时就把其头部制出予以封闭即可,这时可采用下列已知方法中的一种,例如那些在下列专利中说明过的方法WO95/31595、WO95/34702、PCT/IT96/00102(1995.05.24的意大利专利申请F195A000116、PCT/IT96/00139(1995.07.14的意大利专利申请F195A000165)。这些文件的内容在本说明中被引用。
按照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用机器可包括如下的组合两个侧边的单元、两个在中间的直线针床以及在制造体部时用来控制的装置、一个或多个导纱器可沿着一条由所说两个针筒和所说两个直线针床限定的闭合路径运动。
采用这种配置,在形成体部时,导纱器可以总是在同一方向沿着闭合路径运动而可不必倒转方向。也可能在形成体部时,使两个或多个导纱器沿着所说闭合路径作往复运动,或者部分作往复运动,部分作连续运动。如果导纱器被驱动沿着闭合路径作往复运动,那么可有效地采用单个导纱器使它沿着一条具有两个半圆环绕着两个针筒和其中一个直线针床的路径的一段运动。
导纱器沿着闭合路径的运动对形成体部的部分或全部阶段来说最好是连续运动。
按照本发明的机器、方法和产品的其他特性和实施例将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指出,该说明示出本发明的能实施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并归纳成权利要求。附图的简要说明在阅读下面的说明和附图后当可对本发明有清楚的了解。


图1示出该机器在沿着两个针筒的轴线切开的垂直平面上的剖面图2示出图1中沿Ⅱ-Ⅱ线切开的剖面;图3A和3B示出图1中的两个放大的区域,即形成织物的区域和含有属于直线针床的滑架的控制元件的区域;图4、5和6分别为图3B中在Ⅳ-Ⅳ、Ⅴ-Ⅴ和Ⅵ-Ⅵ上的横剖面;图7为图3B中沿Ⅶ-Ⅶ看去的部分平面图;图8为图1中在Ⅷ-Ⅷ上的横剖面,其中可见该机器的导纱器的细节;图9为图8的部分放大视图;图10为示出导纱器、两个针筒的圆形针床和两个中间的直线针床的简化的平面图;图11A-11T示出在一种可能的操作方法中机器的各个接续的工步,其中体部是用与双腿相同的纱线制成的;图12用图解并放大地示出用图11A-11T所示的工作方法成形的体部的针织区域;图13图解地示出按照本发明生产的紧身衣裤;图14A-14F详细地示出在图11A-11T所示的方法中纱线从直线针床移动到圆形针床上的方式;图15图解地示出针织完成时产品在机器内的外形;
图16A-16P示出在另一种可能的操作方法中机器的各个接续的工步,其中体部是用添加的纱线或与双腿所用纱线不同的纱线制出的;图17用图解并放大地示出按照图16A-16P所示的操作方法成形的体部的织物形成区域;图18示出导纱器驱动装置的一个不同的实施例的细节;图19A-19E示出在图18所示实施例中导纱器运动的五个接续工步;图20为控制图18和19的导纱器的装置的角运动的图解;图21和22示出导纱器控制装置所占据的各个接续的角位置;图23示出双机用的导纱器的一种布置;图24概略地示出在一含有针筒轴线的垂直平面上通过机器的针筒得到的横剖面;图25为与图24的横剖面的平面成直角的直立平面上的一个局部剖面,其中示出直线针床的元件;图26为图25的放大视图;图27为在其上载运导纱器的链条的概略平面图;图28为在图27中的Ⅴ-Ⅴ上的剖视图;图29为在其上载运导纱器的链条的放大视图;图30和31示出针筒沉降片及其相关操作元件的运动;图32示出直线针床之上的区域在与所说针床成直角的直立平面上的剖面;图32A为在图32中的ⅨA-ⅨA上的局部剖面;图33示出在两个不同的实施例中为了制出体部而使三角和导纱器沿着闭合路径移动的一种方法;图34示出直线针床和圆形针床的连结部的放大图;图35示出用来使纱线从直线针床转移到圆形针床的机构的放大图;图36概略地示出在按照本发明的机器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以及图37示出在直线针床和圆形针床之间来回所产生的链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机器结构概括地说,本机器包括两个侧边工作单元1和3,每一单元各有一个织物成形针筒1C和3C,该针筒,属于基本上为传统的型式,其有多个针槽,在图8中可看到的织针5能在槽内滑动。还可看到挺针片7,两个针筒1C、3C的三角座1F和3F,在其上布置着操作挺针片7和织针5用的三角。如从下面的说明将可知道,每一针筒的三角座有四个供纱器,即四组织针操作三角。这些供纱器组在图11中的A1-A8处概略地指出,以后还要涉及。
每一针筒1C、3C有一沉降片圆环1A、3A。两个工作单元1和3都有与通常用来生产袜子的圆形针织机类似的结构并完成相仿的功能。
在两个侧边工作单元1和3之间为一中间单元11,它由两个短而倾斜的针床11A、11B(图2)构成,其上设有各自的针槽用来接纳并导引织针13和挺针片15(图8)。每一针床11A、11B各有一个装有电子选择器的滑架17A、17B,载有织针和挺针片用的操作三角,可沿针床作直线往复运动。两个直线针床11A、11B具有狭V字的几何形状,其顶点位在底部,并被对称地布置在含有针筒1C、3C轴线的平面的两侧。
如图2和8所示,中间单元11实际上是一台短的上下倒置的直线针织机,其中针织品是在两个针床互相接近的织物成形区内产生出来的,并在织物成形区之上在所说两个针床之间形成的中间空间V内长大。
如同将在下面较详细地说明的那样,两个侧边单元1、3同时制成产品的两条腿,而且这两个侧边单元还与中间单元11结合制出体部。
在所示实施例中,三个单元1、3和11被两个分别用于针筒和直线针床的电机驱动机构21和22驱动,但也可能用一中央电机驱动机构或用多个独立的电机驱动机构来驱动。
传动轴25通过联轴节24和衬里段26与电动机21的输出轴23连接。传动轴25也能作轴向运动如双箭头f25所示,其目的将在后面说明。为这个运动设有一个拨叉或其他控制元件,在图中概略地用27指出。有两个齿轮29和31键装在轴25上,它们被用来将运动传递给三角座1F、3F或针筒1C、3C,取决于该机器在当时处在其周期中的哪一个阶段。
在图1所示的位置上,齿轮29与支承在轴承35、37上的环齿轮33啮合,在该环齿轮的上端固紧着三角座1F和位于连接到针筒1C的圆环1A上的沉降片操作三角。环齿轮33还与一个完全相同而支承在轴承41和43上的第二环齿轮39直接啮合,该环齿轮39控制着三角座3F和连接到针筒3C的沉降片操作三角的运动。采用这种方法,当齿轮29与环齿轮33啮合时,三角座1F和3F便可按相反方向同步旋转。
第二电机驱动机构22驱动一根驱动轴47,其上键装着小齿轮48,该小齿轮与键装在传动轴53上的环齿轮51啮合。在传动轴53的顶端固定着一个圆盘55,其上载有一个插在槽59(图4和7)内的偏心辊57,而该槽是在一个沿着导槽63且平行于含有针筒1C、3C轴线的平面而移动的滑块61上制出的。
滑块61被一对拉杆62A、62B固紧在一对滑鞋63A、63B上,而该滑鞋沿着导向件64A、64B走动并被固紧到滑架17A、17B上,在滑架上载有中间单元11的驱动织针和挺针片的三角。
在形成体部时,齿轮29与环齿轮33啮合,这样传动轴25的转动便可使三角座1F、3F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其时两个针筒1C、3C固定不动,齿轮31脱离啮合。在这种状态下,电动机21交替在两个方向转动,使三角座1F和3F摆动,其理由将在后面较详细地说明。同时电动机22的转动驱动滑架17A、17B使它们交替在两个方向上运动。
形成服装腿的另一个可能的操作状态为,传动轴25从图1所示位置沿轴向往下移动,为的是使齿轮29从环齿轮33上脱离啮合,而使齿轮31与第一侧边单元1上的针筒1C连结成为整体的环齿轮71啮合。环齿轮71的旋转运动通过一个中间惰轮(未示出),被传递到一个与环齿轮71完全相同并键装到针筒3C上的环齿轮73。因此在这种状态下,传动轴25的转动被传递到两个在相同方向上转动的针筒1C、3C上,其时三角座1F、3F固定不动,电机驱动机构22脱离啮合,因此滑架17A、17B固定不动。
在机器的顶部设有一个结构75,其上载有两根与针筒1C、3C同轴的管子77、79,每一根管子在其面向中间单元11的一侧各有一条纵长槽77F、79F和脚部77A、79A。采用这两根管子如同下面将要说明的那样,是为了在产品通过机器操作的各个阶段而被成形时将产品保持在正确位置上。这两根管子77、79能用驱动器81使它们垂直地移动,如图中的双箭头f77所示。
在针筒1C、3C的底下设有公知型式的装置85,以便用来在垂直方向调节针筒1C、3C的位置,从而调节所要制造服装的长度。关于调节的方法和目的,由于本行业的行家都知道,这里不再说明。
两个直线针床11A、11B被这样安装使它们能够略微摆动来修改它们之间形成的角度,使服装产品的较厚的部分能通过它们之间。为此目的,如从图4、5和6具体可见,每一针床11A、11B与各自的横向件91A、91B连成一个整体,相应的导向件64A、64B也与横向件连成整体。两个横向件91A、91B在其每一端各被几对板93A、95A和93B、95B支承着,这些板分别在97A、97B、99A和99B被铰接在两个侧壁101和103的外侧上。每一块板93A、93B、95A、95B在104A、104B和106A、106B还分别铰接着连杆105A、105B、107A、107B。每一所说连杆又各安装在一个偏心轮(就连杆105A、105B而言为109A、109B)上,而该偏心轮分别被固定在平行于针床11A、11B而运转的轴111A、111B上。两根轴111A、111B在相反的方向环绕其各自轴线的摆动(由未被示出的驱动器产生)可使针床11A、11B环绕枢轴97A、99A、97B、99B作相应摆动。
如在下面将要较详细地说明的那样,所说机器可用数目可变的导纱器工作,导纱器的数目取决于用来形成体部的方法。下面将说明该机器所可配装的全部导纱器,但应知道,按照所采用的操作模式,有些导纱器可被省略或不起作用。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机器对每一针筒1C、3C有四个供纱器,因此每一针筒有四个导纱器。两个直线针床11A、11B还设有四个导纱器。当采用的方法为用与形成产品双腿相同的纱线来形成体部时,这后面四个导纱器可被省掉。这十二个导纱器都可独立于供纱器而运动。
现在开始,先说明服侍两个针筒1C和3C的八个导纱器。这些导纱器将分别用针筒1C用的G1、G2、G3、G4和针筒3C用的G5、G6、G7、G8来代表。在图10中这些导纱器被示出在休止位置或极限位置上,每两个导纱器被叠置在一起。而在图8中它们被示出在退缩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是导纱器在沿着圆形针床运动时占有的,以后将会更明白。
G10、G11、G12和G13为直线针床11A、11B用的导纱器。更具体点说,导纱器G10、G11与针床11B有关,而导纱器G12、G13与针床11A有关。在图10中这最后四个导纱器处在它们各自的针床端的休止位置或极限位置。
每一导纱器G1-G8被它自己的滑架载运。下导纱器G2、G4、G6、G8被滑架121载运,而上导纱器G1、G3、G5和G7被滑架123载运。滑架121可沿着导轨走动,导轨由有关的几对圆柱杆125和一个与它们平行而安装的齿条126构成。滑架123可沿着另一导轨走动,该导轨由类似的圆柱杆127和平行安装的齿条129构成。各该滑架121、123以及导纱器沿着其各自导轨的运动是由装在每一滑架上的驱动器提供的,该驱动器驱动各自的与齿条126和129啮合的小齿轮。连接到滑架121的小齿轮用131标出,连接到滑架123的小齿轮用133标出,而驱动器分别用135和137标出。这些驱动器因此可产生平行于含有针筒1C、3C轴线的平面并垂直于这些轴线的导纱器的运动。
每一滑架121、123还设有分别用139、141标出的第二驱动器,该驱动器在一个与驱动器135、137所产生的运动方向成直角并垂直于针筒1C、3C轴线的方向上控制着相关导纱器的运动。在各该滑架121、123内支承着螺帽,在螺帽内啮合着螺杆143、145,转动相关的螺杆143、145,便可产生运动。螺杆的自由端被连接到燕尾式导轨147、149上,在其上安装着相关导纱器的支承151、153。驱动器135、137和139、141所赋予的运动的合成运动使每一个导纱器都能跟随其各自的针筒1C、3C的圆形针床沿着半圆周运动。
导纱器G10-G13以类似的方式安装,只是沿着一条平行于其各自针床11A、11B的直线路径进行往复运动。它们分别被沿着导轨156、157走动的滑架154、155载运。其沿着导轨的直线运动是由齿条159、161和小齿轮162、163啮合在一起的系统产生的,由驱动器165和167转动小齿轮162、163。
本机器在工作区域的侧边设有四个导纱器库并概略地在171、172、173和174四处指出,这些库使工作的导纱器能用类似机床中自动更换工具那样的自动系统进行更换。燕尾连接装置147、149使更换容易进行。形成织物的方法以上说明了本机器的结构元件,下面将就两种操作方法进行说明,但应知道其他织物成形程序只要遵循本发明所根据的原理也可在本机器上实施。
在工作周期的第一阶段内,用传统的方法生产出产品的两条腿,其时针筒1C、3C连续旋转。采用本文引言部分所列举的专利公报中说明的一种系统,并形成本发明描述的整体部件,两条腿可从封闭的头端开始。其次,在方法的第二阶段,针筒1C、3C上的圆形针床与直线针床11A、11B联合工作来生产出产品的体部。在这阶段中,生产过程可按照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
图11A-11T概略地示出按照第一种工作方法时织物成形元件的运动。
图11A所示为极限位置,在说明单一元件的运动时为了方便起见,该位置将被采取作为起始点。直线针床11A、11B被假定为已完成所谓裤裆即体部两条腿之间的最下部的闭合,所用方式为使织针横向穿越,这种技术基本上为本文的引言部分内所涉及的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
图11A示出在针筒1C上工作的导纱器G1、G2、G3、G4和在针筒3C上工作的导纱器G5、G6、G7和G8。导纱器G10-G13未被示出,这些导纱器在本情况下未被使用,因为体部的中心部是用导纱器G1、G3、G6、G8所发放的纱线制成的,这将在下面说明。A1、A2、A3和A4概略地指出三角座1F的四个供纱器,即控制针筒1C的织针升降的四组三角。A5、A6、A7、A8类似地指出与针筒3C有关的三角座3F的供纱器。A9和A14分别概略地指出针床11A和11B用的由滑架17A、17B载运的供纱器。
仍旧参阅图11A,在此所示时刻,供纱器A1-A9、A14都是在其运动路径的初始位置,看了随后的各图可以知道,该路径是一条往复的路径。图上用小圆圈示出的导纱器G1-G8同样处在其各自路径的起始位置上,这些位置与含有针筒1C和3C以P-P指出的中间平面上的各有关针床接近。
如所公知,在针织管状产品时左手捻和右手捻纱线被交替使用以资形成不同的线圈横列。这些纱线常被称为S捻(左手捻或顺手捻)和Z捻(右手捻或反手捻)纱线。为了清晰起见,图11A在括号内为每一个导纱器G1-G8示出该导纱器所供纱线的捻转形式。在工业中人们还知道可用具有不同技术特性或结构特性的纱线来替代相反捻转的纱线,例如可交替使用“Lycra”(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和“Nylon”纱线。在本说明和权利要求的行文中,词语“具有不同特性的成对纱线”应被理解为对S捻和Z捻交替使用的任何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
图11B示出供纱器A1-A8以及载运它们的三角座1F、3F的运动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就载运供纱器A1-A4的三角座1F的旋转而言为顺时针方向(箭头f1),而就载运供纱器A5-A8的三角座3F的旋转而言为逆时针方向(箭头f3)。在这阶段中,供纱器A9和A14仍固定不动,而其他供纱器A1-A8均开始运动。它们从图11A所示位置先是经过一条不工作的路径,然后终止在含有针筒1C、3C轴线而用P-P标出的平面之外。在这位置它们开始在相应的圆形半针床的织针上工作,它们的运动被导纱器追随着。在图11B中供纱器A1走过其环绕圆形下半针床的有效路径的大约三分之二(如图中所画),而曾升、降的织针被从中间平面P-P上的位置连同供纱器A1一起运动的导纱器G1重新供以纱线。如前所述,作为赋予每一导纱器G1-G8双重运动(平行于和垂直于平面P-P)的效果是导纱器尖头的运动可遵循针床的圆形路线进行。供纱器A2走过其被导纱器G2追随的自己的有效路径的大约三分之一。供纱器A3和A4分别连同导纱器G3和G4环绕针筒1C的圆形上半针床运动。在针筒3C上的情况为上述情况的镜象,供纱器A5和A6连同导纱器G5和G6在圆形下半针床上工作,而供纱器A7和A8连同导纱器G7和G8环绕圆形上半针床运动。运动一直继续到抵达图11D的状态在这里,供纱器A3和A8走完其路径的有效部分并开始环绕下半针床运动,由于其导纱器G3和G8曾大致停止在中间平面P-P上,没有形成线圈。供纱器A1和A6类似地完成其有效路径开始环绕上半针床运动,由于导纱器G1和G6曾大致停止在平面P-P上,没有形成线圈。针筒1C上的供纱器A2和A4及针筒3C上的供纱器A5和A7仍处在其环绕相关半针床的有效路径的中间位置上。
在这一点上,滑架17A、17B连同其有关的供纱器A9和A14完成一个从右到左的运动(图11E)。沿着这个路径,供纱器A9不起作用,而供纱器A14用导纱器G8所供纱线沿着直线针床11B形成一列线圈,其时导纱器G8沿着直线针床从图11D的位置运动到图11E的位置。
接下来从图11E的状态转到图11F的状态,滑架17A、17B的反向运动使供纱器A9和A14返回到其初始位置。在这运动中,虽然供纱器A9仍旧不起作用,但供纱器A14却用导纱器G3发放的纱线沿着针床11B形成第二列线圈。导纱器G3和G8的纱线具有相反的捻转(G3为S捻,G8为Z捻),因此在针床11B上两个接续列的线圈是由具有交替捻转的纱线形成的。由于上述在图11D-11F内的两次运动,导纱器G3和G8的纱线就分别从针筒1C和3C的圆形针床走到直线针床11B。这一点容易安排,只要确保各该导纱器的端头在圆形针床和直线针床之间运动时略微经过直线针床11B的织针平面即可。
从图11F所示位置,供纱器A9和A14完成一个从右到左的不工作的动程(图11G),接下来是另一个从左到右的动程(完成在图11H所示最终位置上),其时供纱器A14用导纱器G8发放的纱线沿着针床11B形成一列线圈,而供纱器A9再一次完成不工作的动程。在接下来的从右到左的动程(从图11H运动到图11I)中,导纱器G3跟随供纱器A14从针筒3C运动到1C沿着针床11B形成一排线圈,而供纱器A9仍然不起作用。
因此在持续进行从图11D到图11I的工步时,就已使用导纱器G3和G8发放的纱线在直线针床11B上形成四个线圈横列,而在针床11A上没有线圈形成。
从图11I转到图11J,供纱器A2、A4环绕针筒1C,供纱器A5、A7环绕针筒3C,各自完成其有效路径,而导纱器中每一个都达到与图11A所示初始位置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
在这一点上,三角座1F、3F以及其供纱器A1-A8的运动倒转供纱器A1-A4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供纱器A5-A8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其各自的针筒旋转。在图11K中,供纱器A2用导纱器G1发放的纱线开始在针筒1C的下半针床上形成线圈,而供纱器A4已开始在上半针床上形成线圈。供纱器A1和A3大致抵达平面P-P,从该平面它们将开始其有效路径。针筒3C的情况为上述情况的镜象,供纱器A5已开始用导纱器G6发放的纱线在下半针床上形成线圈,而供纱器A7开始用导纱器G8发放的纱线在上半针床上形成其自己的线圈横列。供纱器A6、A8正在完成其不工作的动程为的是从它们通过平面P-P的时刻起开始形成线圈。
在图11L中,所有八个供纱器A1-A8都在其各自的针床上工作。很容易证实纱线是这样发放的,即在每一个半针床上线圈横列都是用Z捻和S捻纱线交替形成的。
在图11M中,在针筒1C上,供纱器A4和A2已走到超过其实际有效动程的端点之外,其各自的导纱器G3和G1大致在中间平面上固定不动,而在针筒3C上,供纱器A7和A5将要完成其有效动程,在动程的端点导纱器G8和G6将被留在中间平面上,这从下一个图11N可以看到。
在从图11M转到图11N时,供纱器A9和A14也有从左到右的运动。这时供纱器A14完成一个不工作的动程,而供纱器A9使用导纱器G1发放的纱线沿着直线针床11A形成一列线圈,导纱器G1从针筒1C的圆形针床运动到直线针床11A并跟随供纱器A9的运动抵达图11N所示的位置。
在此之后,为了到达图11P的状态,供纱器A9和A14走过一个从右向左的动程供纱器A14走过一个不工作的动程,而供纱器A9使用导纱器G6发放的纱线沿着针床11A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导纱器G6因此从右方运动到左方。在此之后(运动到图11Q的状态),供纱器A9和A14都进行了一个从右到左的不工作动程,然后(从图11Q转到图11R)又进行一个从左到右的动程,其时供纱器A9使用来自导纱器G1的纱线沿着针床11A形成第三线圈横列,而供纱器A14完成一个不工作的动程。这样导纱器G1就返回到图11M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接下来运动到图11S所示的状态时,供纱器A9、A14从左方返回到右方,供纱器A14有一不工作的动程,而供纱器A9使用导纱器G6发放的纱线形成第四线圈横列,这样导纱器G6就返回到图11N所示的初始位置。
接下来供纱器A1-A8的旋转重新开始(图11T),织物成形元件(供纱器A1-A8和导纱器G1-G8)都返回到图11A的原始位置以便开始新的周期。操作本身周期性地重复进行一直到体部完成为止,其间可包括任意选择的利用已知技术构造的弹性背带。
图13图解地示出用这种织物成形操作制出的产品。L1和L2为两条腿,C为体部。体部基本上被生产成六个区带或部分,分别由针筒1C、3C的四个半针床(即每个半针床由半针筒的织针构成)和两个直线针床形成。C1和C2分别为在针筒1C的两个半针床上生产的部分;C3和C4分别为在针筒3C的两个半针床上生产的部分;而C5和C6分别为直线针床11A和11B形成的部分。B1-B6指出上述六个部分的划分线。应该指出沿着线B1和B4制造各该部分C1、C2和C3、C4之间的连接时每条纱线不只要导送到特定的半针床上而且还要导送到邻近的半针床的开头几个织针上。例如由导纱器G1发放的纱线还要导送到针筒1C的上半针床极左边的开头少数几个织针上(比较图11C、11D)。
纱线从圆形针床送到直线针床不会产生具体问题。但要将该纱线重新送回,需要给有关的导纱器增添一个导引元件,该元件能完成图14A-14F所示的功能,在该图中示出一个通用的导纱器G如何将其通用的纱线F从直线针床11B送到半圆形针床1C上,针床用其各自的织针画出。在图14A中导纱器将其纱线发放给直线针床的织针。在图14B中导纱器的位置移到直线针床11A和针筒1C的圆形针床之间,并在这两针床之间移动(图14C)。在这一点上当导纱器G往回运动时(图14D),有一个属于通用导纱器G的导引元件G’暂时留在图14C中到达的位置上;元件G和G’都向上运动到圆形针床1C,然后导纱器G继续其环绕这个圆形针床1C的路程(图141F),这样便使圆形针床的织针能够抓住通过导引元件G’发放的纱线F,该导引元件G’随后跟随导纱器G并返回到其边上。
图12示出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针织织物的一部分。C1、C3和C5仍分别指出在针筒1C和3C的圆形半针床上和在直线针床11A上生产的体部的各部分。图中示出的区带已被缩减为三个线圈横列,但应知道实际形成织物的线圈横列数要比这多得多。在图12中概略画出的线圈横列用来示出各条纱线交织组成各个区带的路径。纱线用字母F指出。后面跟随一个与发放该纱线的导纱器相应的数字(例如纱线F1是由导纱器G1发放出来的等等)。为了清晰起见,Z捻纱线用黑色表示而S捻纱线用白色表示。从这图上可看到,虽然部分C1-C4是由正面织物形成的,但部分C5和C6却是由反面织物形成的。这一点构成本发明的机器所生产的产品的一个特点,其中体部的中央部分C5和C6是由直线针床生产的,而体部的两个侧边部是由圆形针床生产的,因此成为相反的形态。
在形成体部C时在机器内的产品所采取的位置在图15中图解地示出。在前一阶段用针筒1C和3C的织针5形成的双腿L1和L2被向上吸入到真空管子77和79内。两管的下端位在一个平面的附近,在该平面上织物在针筒1C、3C上被形成。有一对脚或突出部77A和79A从两根管子77和79向直线针床伸出为的是将展开的织物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上。由直线针床11A和11B成形的体部的中间部分C5和C6被向上吸引到两根管子77和79之间的中间区带内。沿着两根管子77和79的两条槽77F和79F使展开体部的织物能向上移动以便能被针筒1C和3C上的织针5及针床11A、11B的织针13正确地形成。其时双腿L1、L2从织针5的平面向下生长,而体部的中心部C5和C6从针床11A、11B向上生长,因此成为反面的织物。
图16A-16P示出采用本发明的机器形成织物的第二种方法。在这些图中,与图11A-11T同样,标号A1-A8指环绕两个针筒1C和3C的八个供纱器(供纱器A1-A4供针筒1C,供纱器A5-A8供针筒3C)。G1-G4指属于针筒1C的导纱器,G5-G8为属于针筒3C的导纱器。A9和A14为属于直线针床11A、11B的供纱器,而G10-G13为四个另外的属于两个直线针床的导纱器导纱器G12、G13(分别具有S捻和Z捻纱线)用于针床11A,而导纱器G10、G11(具有S捻和Z捻纱线)用于针床11B。
图16A所示为极限位置,该位置在传统上被采取作为在下面一系列图中说明的工作周期的初始时刻,在工作周期中每一个针床部上将形成四个接续的线圈横列。在图16A的状态(基本上相应于图11A的状态)中属于两个针筒1C、3C的三角座1F、3F分别开始按顺时针向(箭头f1)和逆时针向(箭头f3)转动。供纱器A1-A8初始经过动程的一个不工作的部分,将它们每一个都带到标有P-P的中间平面附近。供纱器A1、A3和A6、A8先走到中间平面之外,开始其有效动程,在该动程中它们用相关的导纱器G1、G3、G6、G8发放的纱线沿着相应的圆形半针床形成线圈,这个状态在图16B中示出,供纱器A9和A14暂时静止。
当继续转动时(图16C),供纱器A2、A4、A5、A7也都开始用导纱器G2、G4、G5和G7发放的纱线形成各自的线圈横列。其时供纱器A9、A14进行从左到右的动程(图16D中的箭头f11),它们分别用导纱器G11和G13发放的纱线沿着针床11A、11B形成一列线圈横列。在图16D中,导纱器G11位在导纱器G10之上。图16E示出直线针床的导纱器达到的最终位置,其时针筒的供纱器继续转动。
图16F示出供纱器A9、A14的从右到左的反向动程的开始。在该动程中,供纱器A9使用跟随着从右到左运动的导纱器G12所发放的纱线沿着针床11A形成一个线圈横列。与此类似,供纱器A14使用从右向左走动的导纱器G10的纱线沿着针床11B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图16G示出中间供纱器A9、A14在这个动程的端点达到的最终位置。供纱器A1-A8继续走它们自己的路径。在图16G中,供纱器A6和A8完成其动程的有效部分,而其相关的导纱器G6和G8大致停止在中间平面P-P上与它们在图16A中曾占有的位置在直径方向上相对。当继续转动时(图16H),其余的供纱器A1-A5、A7也都到达中间平面并终止其有效动程,留下导纱器停止在它们在图16A中曾有位置的在直径上相对的地方。每一供纱器A1-A8在反转其运动之前进行一个另外的不工作的动程以便使它停止工作。
在图16H和图16I之间,供纱器A1-A8反转其运动,方向如箭头f1、f3所示。供纱器A9和A14暂时保持静止。供纱器A9、A14接连进行一个从左到右的不工作的动程和一个从右到左的有效动程,其时它们用导纱器G13发放的纱线沿针床11A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并用导纱器G11发放的纱线沿针床11B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因此在图16I中,导纱器G10-G13都在直线针床和针筒1C之间。
在图16J中可看到,在这个操作阶段中各个供纱器A1-A8使用与以前阶段不同的纱线来形成各自的线圈横列,例如供纱器A1用导纱器G2发放的纱线来形成线圈等等。如同结合图11A-11T说明的方法那样,在本例中导纱器G1-G4和G5-G8发放交替为Z捻和S捻的纱线,使在操作周期结束时每一个圆形半针床上都形成四个具有交替为S捻和Z捻纱线的线圈横列。
图16J还示出供纱器A9和A14的从左到右的下一个动程的开始。它们使用导纱器G10和G12的纱线分别沿着针床11A和11B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图16K的位置上,供纱器A9和A14完成其动程,从这个位置继续前进,它们到达图16L的动程终端位置,其时导纱器G10、G12在针筒3C端的停止工作位置,而导纱器G11和G13则在针筒1C端。
在图16M中,供纱器A9和A14进行一个从右到左的不工作的动程,到达图16N的位置,而供纱器A1-A8继续转动到图16P的位置。在这位置所有供纱器和导纱器都恢复到图16A中所示的初始位置。
在图16A-16P中每一个导纱器都被示出带有其具体的纱线。导纱器G10-G13向侧边位置运动时使其发放的纱线与导纱器G1-G8发放的纱线交叉,从而使在直线针床11A、11B上形成的织物的部分连结到在四个圆形的半针床上形成的部分上。
图17示出用这个方法生产的产品的一部分。有关图12提出的几点在这里同样适用。F10和F11为由导纱器G10和G11发放的纱线,它们形成中间的背部C6。F3和F4为由导纱器G3和G4发放的纱线用来形成部分C2,而F7、F8为由导纱器G7和G8发放的纱线用来形成部分C4。
上述后一方法比前一方法具有的优点是,它可用与侧边部分不同的纱线来形成体部的中央部分。这意味着例如,裤裆部分可用不同的纱线来制造。具有摆动横梁的实施例在图18到23中示出移动导纱器的一种不同的方法。
在这个实施例中,属于两个针筒1C和3C的导纱器被装在两对对置的横梁201、203和205、207上。图18中的剖面示出四对叠置的横梁,因为这个实施例有可能具有许多对的横梁以便用来在织物成形过程的各个阶段选用许多不同的纱线。但在本说明的其余部分中只提到两对横梁,应该知道,采用更多的叠置对(总是一个偶数)时,工作方法基本上还是相同,只是许多对的横梁和相应的导纱器能被用作一个替代方案而已。
图19A-19E均为平面图,这些图示出当为服装的体部C而形成四个接续的线圈横列时两对横梁的各个接续位置。在图19A中,只有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对置的横梁可以看到,因为第二对的横梁是在下面和上面,因此是看不到的。在图19B和图19D中可看到各对横梁互相分离的情况。
两对中的两个横梁201、203和205、207被装在各自的双摇臂209、211上,而该双摇臂被铰接在共同的心轴X1、X2上。四个横梁和四个双摇臂共同形成四个四杆链。
导纱器按图10中采用的系统编号。导纱器G1和G5装在横梁207上,导纱器G2和G6装在横梁203上,导纱器G3和G7装在横梁205上,还有导纱器G4和G8装在横梁201上。为了简化图面,针筒的供纱器被省略,但应知道它们是往复的并且与导纱器G1-G8的运动同步,如同在图16A-16P中所说明的状态那样。在图19A中,导纱器被成对地叠置在一起,在这图中这种情况用双标号指出。
与以前的实施例不同,两个直线针床11A、11B各有两个标号为A9’、A9″和A14’、A14″的供纱器,而不是只有一个。两对供纱器的运动相反,就这意义说,它们同时以往复的方式和相反的方向进行运动。两个直线针床也设有导纱器G10-G13,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以在直线针织机中常见的相同方式由供纱器A9’、A9″、A14’、A14″带动运动,其顺序将在下面说明。
参阅图19A-19E,先说明形成体部的动作顺序,至于操作横梁的机构将在稍后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涉及被限定的角运动时,这些运动应被理解为只是大概的和指示性的,因此并不是限制性的,除非另外说明。
在图19A的状态下,导纱器都处在与图16A的位置对应的极限位置上。双摇臂209和211开始转动,两者的相对角位移为90°,即当摇臂211在逆时针方向上的角运动为180°时(图19B),摇臂209在同一方向上的角运动只有90°。在图19B的位置上,导纱器G1、G3、G5和G7分别以其各自的纱线环绕其各自的圆形半针床形成线圈的整个横列,而导纱器G2、G4、G6和G8以其各自的纱线只形成约一半的线圈横列。同时在直线针床11A、11B上通过供纱器A9’和A14″利用来自导纱器G11和G12的纱线形成线圈横列,而导纱器G10和G13仍在将纱线发放给供纱器A9″和A14’,这两者还没有完成其动程。
其次,在图19C中,横梁205、207仍旧在图19B的位置,而在图19B中落后于它们90°角的横梁201、203现在完成第一个180°动程,因此导纱器G2、G4、G6和G8的纱线完成其各自的线圈横列。同时导纱器G10和G13及其相关的供纱器A9″和A14’也都完成其动程。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在每一个圆形半针床上各形成了两个线圈横列,而沿着每一个直线针床也各形成两个线圈横列。这些线圈横列在图19C中用短划线和链线示出。
在这时刻,摇臂209和211的转动方向被反转。在图19D中,横梁205和207在与上一动程相反的方向上进行了180°的动程,因而再一次处于图19A的初始位置,而横梁201、203滞后90°。因此由导纱器G1、G3、G5和G7发放的纱线分别环绕其各自的圆形半针床产生一个完整的线圈横列,而导纱器G2、G4、G6和G8仍在运动中,进行了大约一半的动程,以其纱线形成了大约一半的线圈横列。供纱器A9’、A9″、A14’、A14″及其各个导纱器G10-G13在与已说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进行其动程;导纱器G11和G12已到达其动程端点,而导纱器G10和G13仍在一个中间位置。在图19E中,这些织物成形元件都回到了图19A中示出的周期开始位置。
从图19A-19E示出的演变可以知道,摇臂209、211的两个180°的动程给出横梁201-207的两个动程,从而形成四个线圈横列,其沿着两个直线针床11A、11B并环绕由两个针筒1C、3C形成的四个圆形半针床。由于在导纱器内装有两种不同的纱(例如分别为S捻和Z捻),因此线圈横列交替由S和Z纱形成。
人们将会发现上述方案特别有利之处在于它可大大简化了导纱器的操作机构。其时导纱器G10-G13可象通常的直线针织机那样被驱动,而属于两个针筒的导纱器G1-G8则可同步地被四个双摇臂209、211驱动。所有的运动,包括双摇臂的和载有供纱器A9’、A9″、A14’、A14″的滑架的运动,都可从载有针筒1C和3C的供纱器的三角座的运动导出。由于供纱器A9’、A9″和供纱器A14’、A14″被同步驱动,但相位相反,因此有可能用两个滑架连结到如一条环绕两个带轮运行的皮带上来得到这个异相运动,而不是将两个滑架17A、17B连结成一整体或者用其他方法在同一方向上驱动。
现在结合图18、20和21说明控制双摇臂209、211以及横梁201-207的同步运动的可能用的机构。在这个说明性的实施例中,运动从轴25导出,为此将一小齿轮221键装在轴的上端,并使它与键装在一被侧块227支承的空心轴225上的环齿轮223啮合。空心轴225终止在一个圆筒形的轴套部229内,该轴套部支承两个小活塞231、233,该两活塞的水平轴线在一含有轴225轴线的垂直平面内上下对齐。这两个活塞231、233被两个螺旋压缩弹簧偏心地推动,使它们通过两个相关的滚轮235、237抵压在相关摆动凸轮的内表面上,凸轮的形状可从图21和22看到。与上活塞231关联的两个凸轮241、243(图21A)形成一个圆筒形状的工作的内表面,该内表面被划分成为两个具有不同伸展度的部分,两个凸轮并不相同。更具体点说,凸轮241的圆周伸展度约为270°,而凸轮243的圆周伸展度约为90°。241X和243X为两个凸轮241、243用的两个垂直的枢轴销。凸轮的摆动由没有示出的驱动器控制。从图21A-21D可知,凸轮241、243的摆动产生活塞231的径向运动。
有两个叠置的圆盘245、247与圆筒形的轴套部229同轴,其中第一个圆盘与轴249成为整体,该轴通过一个适当的键连接,可转动双摇臂211,因此可使横梁205、207摆动,而第二个圆盘247与空心轴251成为整体,该空心轴通过一个键系统,可转动双摇臂209,从而可使横梁201、203摆动。内轴249连结到一个选择器253上,该选择器能使轴249和空心轴251沿轴向移动,使它们能与连接到不同的横梁和挟带不同型式纱线的导纱器的不同的摇臂接合。
圆盘245含有两个切向的凹槽245A、245B,相互离开135°,圆周伸展度约为45°。两个切向凹槽245A、245B与活塞231联合作用将一个暂时的机械的抗扭连杆设置在轴套部229和圆盘245之间以资将驱动轴25的转动传送到轴249上,从而到摇臂211上。
与此相似,形成一个圆筒形工作表面的两个凸轮261和263被布置在活塞233的周围。所说凸轮可环绕两个垂直的枢轴销261X、263X旋转,这两枢轴销偏离轴销241X、243X 90°。凸轮261、263完全相同。圆盘247有两凹槽247A、247B设在两个相对侧,其圆周伸展度略大于90°。这两凹槽与活塞233联合作用可暂时将空心轴251抗扭地耦合到圆筒形轴套229上,从而将旋转运动传送给摇臂209。
图21A-21D示出凸轮241、243、活塞231和圆盘245在整个工作周期内的运动,在该周期内横梁201-207和摇臂209、211实行图19A-19E中描述的运动。图21A对应于图19A中横梁的位置。活塞231位在凹槽245B内。轴225以及圆筒形轴套229的逆时针向转动在45°以后的下一个45°就不再被传送到轴249上,因为这是凹槽245B的伸展角限度。在这个45°转动的末端,活塞231对接在凹槽245B的端表面上,并带动圆盘245和它一起转到图21B所示位置,使圆盘245(从而使连结在其上的轴249和双摇臂211)转动一个180°的角度。这一点对应于从图19A转到图19B所包含的180°旋转运动。对圆筒形轴套229接下来的135°转动,圆盘245保持静止,因为活塞231在径向上脱开。在图21C中,轴225从而轴套229完成了一个360°的转动,现在它们的运动要倒转了,这是由于轴25从而连同针筒1C和3C的供纱器的转动方向倒转的结果(针筒1C和3C在本实施例中是按相同的方向转动的)。当圆筒形轴套229从而连同活塞231到达图21C所示的位置时,凸轮241、243绕枢旋转到初始位置从而将活塞推到凹槽245A内。接下来轴套229转动45°,其时与圆盘245没有机械连接,这样摇臂211就仍旧保持静止,一直要到活塞231对接在凹槽245A的端表面上,才开始推动圆盘245与它一起进行旋转运动。圆盘245的这个转动继续到180°,达到图21D所示位置,在该位置凸轮绕枢旋转使活塞231产生一个径向离心运动,从而使圆盘245与圆筒形轴套229脱开连接(圆盘停止)。轴套229继续转动一直到完成360°动程为止,那就是说返回到图21A所示位置,其时凸轮241、243的运动和摆动被倒转。
双摇臂209和211被连接到合适的制动装置210(图18)上,该装置可在恰当的时刻制止双摇臂的运动,使其惯性不会将它们带到位于其下的圆盘245、247的运动之外。
图22A-22D示出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内活塞233、凸轮261、263和圆盘247所占的各个位置。为了便于说明,图22A-22D示出的时刻与在对应的图21A-21D中示出的时刻偏差90°。例如,图22A所示出的状态为轴套229已从图21A中所示的周期的初始时刻转过其动程的第一个90°。从角动程的开始算起,对于轴225和轴套229的第一个135°的转动,圆盘247保持静止。在这时刻活塞233对接在凹槽247B的端面上,并开始带动圆盘247与它一起转动到图22B所示位置,即经过180°。在这种状态下,与图22A比,凹槽245A、245B具有被交换的位置。凸轮绕枢转动使活塞233从凹槽245B内退出,并使圆筒形轴套229完成其角动程的最后45°(位置未示出),而关联的摇臂保持不动。在此时刻轴225和圆筒形轴套229倒转其旋转方向。图22C示出该系统在反方向转动90°后的状态。凸轮261、263已返回到它们在向心的径向推动活塞233的位置。从旋转方向倒转的位置算起,在转动135°以后,活塞233再一次与凹槽247B的端面接触,并且由于圆筒形轴套229继续转动,圆盘247再一次被转动一直到达到图22D的状态为止,其时凸轮261、263绕枢旋转使活塞离开凹槽247B。进一步转动45°可使该系统回复到其初始状态,以便进行新的周期。
图20为一图解阐明各元件的角动程。X轴线为轴225和圆筒形轴套229的转动角,而Y轴线为圆筒形轴套229、圆盘245和圆盘247的转动角。标号f1、f2、f3用来辨认这三个与轴225、圆盘245和圆盘247有关的图解。
上述方案有助于构造多台机器以便同时制出多个产品。图23示出的设计具有两对针筒1C、3C和1C’、3C’及两对直线针床11和11’。在这种情况下每一横梁载有四个导纱器。两个机器部1C、3C、11和1C’、3C’、11’的运动是同步的。图24到36的实施例概括地说,本机器包括两个侧边工作单元501、503,每一单元具有一个基本上为传统型式的织物成形针筒501C、503C,具有针槽,织针505能在其内滑动。507为挺针片(具体见图30),而501F和503F为两个针筒501C、503C的三角座,其上载有织针505的挺针片507的运动控制三角。
每一针筒501C、503C都有一个沉降片用的圆环501A、503A。两个工作单元501、503都有相似结构并完成与一用来生产水龙带的普通的圆形针织机的针筒的功能相似的功能。
位在两个侧边工作单元501和503之间为一中间单元511,该单元由两个短而倾斜的针床511A、511B(见图25)构成,每一针床具有自己的针槽512以便容纳并导引织针513和挺针片,后者将在以后较详细地说明。每一针床511A、511B设有一个带电子选择器的滑架517A、517B,使该滑架沿着各自的针床在一条直线上往复运动并载有织针和挺针片的控制三角。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被排列成倒V字状,顶点位在最高处,而且是对称地排列在含有针筒501C、503C轴线的平面的两侧。
如同下面将要说明的那样,两个针筒501、503先形成产品的双腿,然后这两个针筒与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联合在一起形成产品的体部。
每一个针筒都由一条公用的皮带521(在图24中只部分示出)使它旋转,该皮带环绕两个分别连接到两个针筒501C、503C上的带轮523A、523B运动。525为将针筒501C、503C支承在机器的固定结构526上的轴承。527为凸轮箱501F、503F的轴承。
三角座501F、503F通过各自的皮带(未示出)被转动,该皮带环绕与三角座本身成为整体的皮带轮528。三角座与针筒各有独立的电机驱动机构,因此能或是转动针筒而使三角座静止,或是转动三角座而使针筒静止。
装在结构526上还有两条导轨531,其中一条可在图25中见到,另外一条与此对称而位在机器的中间平面的另一侧,两条导轨都与直线针床511A、511B平行。在每一导轨531上运行着一个滑块533,该滑块与另一条垂直于导轨531的导轨535成为整体,与滑块533成为整体的还有一块含有针槽的板537,该具体直线针床的织针513的操作挺针片能在针槽内滑动,这将在后面较详细地说明。
板537还支承着一台电动机539和一个与齿条543啮合的小齿轮541,该齿条与滑架517A或517B成为整体。这样电动机539的转动就可使相关的滑架517A或517B沿着导轨535滑动,从而可操作相应直线针床的织针513。
板537相对于机器的固定结构526的位置能通过一根调节心轴547来调节,该心轴通过一对伞齿轮549和另一对伞齿轮551转动一个螺帽553,而在螺帽内啮合着一个与板537成为整体的螺纹销555。心轴547延伸通过该机器,然后利用一个与549、551对称的伞齿轮对装置,作用到另一直线针床511B的板537上。转动心轴547就能修正两块板537的位置,使它们沿着各自的导轨531移动。这样便有了可以用来调节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之间距离的装置,因此产品的较厚部分,例如增加弹性的背带便能移动通过,如果需要这样做的话。
现在结合图25和26较详细地说明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和沉降片的操作元件的配置。在图25中示出的是在板537的单个针槽563内滑动的挺针片561。与在传统的机器内发生的情况不同,挺针片561不是直接作用在织针513的针踵上,而是作用在杆565上由该杆通过摇臂567(具体见放大的图26)将运动传递到织针513上,摇臂中的每一臂都枢支在板537上的567A处并且分别在567B和567C连接到相关杆565和相关织针513上。杆565具有突部或踵565A(见图25),该突部被相关滑架517A或517B所载的三角操作用来控制织针513,而挺针片561被同一滑架所载其他控制三角操作用来提升织针513。但织针513的运动是通过由杆565和摇臂567组成的运动链产生的。这是因为滑架517A、517B比织针513具有一个浅得多的相对水平的倾斜度,为的是要在它们的下面留出空间供针筒501C、503C的圆形针床用。
在图25和26中还可看到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的固定的沉降片571和可动的沉降片573。可动沉降片被滑架517A或517B所载三角控制,直接作用在所说沉降片上。在图26中,针床511A的织针513被降下,其沉降片573回缩,而针床511B的织针被提升,沉降片573在前进的位置上。
图30和31概略地示出针筒501C、503C的沉降片操作元件。在图30中还可看到其中一个织针505带有其针踵505A和其挺针片507。容纳在三角座501F内的针筒的织针和挺针片的操作元件属于传统的型式,未在图中示出。但为了空间的理由,沉降片的操作已被修改。标号为581的每一沉降片被枢支在与相关针筒501C成为整体的圆环583内的一个相应凹座581A上。在图30和31中,沉降片被分别示出在相对于织物形成区域为前进和退回的两个位置上,而织针505被示出总是在升起的位置上,但应知道,在图31所示的位置上,织针必须向下滑动如箭头所示。
与传统的机器相比,沉降片圆环501A,即具有三角可用来控制沉降片581的元件,被设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面上,使绕枢的旋转运动通过一个在587A枢支在相关凹座内并在587B连接到关联的沉降片581上的相关摇臂587传送给沉降片581。在摇臂上有一突出部587C被圆环501A的三角589(见图30)操作。实际上摇臂587是一种将运动从沉降片控制三角传送到沉降片本身的装置,这意味着沉降片圆环501A、503A能被布置得比通常情况低,而这样可留出空间供板537和载有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操作元件的滑架517A、517B使用。
机器的固定结构526向上延伸到(见图24)直线针床511A、511B之上和针筒501C、503C之上,形成一个环形轨道591,有一旋转件593在其内旋转。旋转件593的旋转轴线垂直并通过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的中心。有多个筒子纱被支承在旋转件593上,其中标有B1和B2的两个可从图24看到。由筒子B1、B2供应的纱线F1、F2移动通过在旋转件593底上形成的孔并被向下输送到织物成形元件上。如从图32可具体看到,纱线F2被输送到一个导纱器601上,该导纱器被一条在水平平面上运行的链条603载运,并遵循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和针筒501C、503C上的两个圆形针床形成一条闭合的路径。链条603的路径可从图27具体看到。链条的路径是由支承在机器的固定结构526上的板607上整体形成的轨道605(见图28)限定的。在所示例子中,板607是由悬架609(见图24)支承的。在图27和28中还示出一个链轮,611它用一个驱动器(未示出)将运动传送给链条603。
在所示例子中,链条603载运两个在相位上以适当数量互相错开的相同的导纱器601(这将在下面说明)上,以便用来从两个安装在旋转件593上的筒子B1、B2输送两条纱线F1、F2,但也可将多于两条的纱线以适当的间隔安排在链条上。
每一导纱器601都用一根杠杆613控制着,该杠杆通过相关凸轮的作用,以公知的方式降下导纱器或者当针织产品完成而需要拿走时提升导纱器从而将它从针床缩回。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导纱器被提升,纱线被切断并被夹持在夹纱器内,以便产品能被拿走并开始编织下一个产品,这是行家都知道的。
迄今为止说明的机器如下进行操作。
产品从裤头开始编织,裤头可以敞开,或用一种已知的装置封闭,这种装置例如在WO95/31595;WO95/34702;PCT/IT96/00102(具有来自1995.05.24的意大利专利申请F195A000116的优先权);PCT/IT96/00139(具有来自1995.07.14的意大利专利申请F195A000165的优先权)中说明的装置。本说明引用了这些文件的内容。
双腿是用固定的织物形成侧边单元501、503的三角座501F、503F和旋转而具有连续及/或往复运动的针筒501C、503C针织而成。直线针床511A、511B暂时不起作用。双腿用已知的和在圆机上通常用来形成袜腿的方法来分别形成。每一针筒可被供以适当数目的纱线,例如为四条。每一针筒501C、503C的四个供纱器中的一个具有从位于旋转件593顶上的筒子B1、B2通过导纱器601输送的纱线F1、F2中的一条,旋转件593在织物成形过程的这个阶段是静止的。
一旦完成双腿,两个侧边单元501,503的针筒501C、503C就被停止,每一个针筒的三个供纱器也被中止,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被提升并横越借以形成裤裆封闭区域,两个导纱器601开始连续运动以便连续供应纱线F1、F2,而每一针筒的用来形成双腿的其他三个供纱器仍被中止。导纱器的运动是由驱动链条603产生的,链条603环绕一个犹如8字的封闭路径运行,如图27所示。侧边单元501、503的三角座501F、503F以连续旋转运动的方式被驱动,而载有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513操作三角的滑架517A、517B以往复运动的方式被驱动。
两个针筒501C、503C的织针505和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513在这个相位实际上构成一个单一的针床,其形状基本上与链条603在其上运行的轨道的形状相当,这样在将两条纱线F1、F2通过导纱器601供到这些织针上时便可形成产品的体部。显然在这个阶段可使用多于两个的供纱器,例如可同时使用四个供纱器。
位在两个针筒501C、503C之上和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之上有一个与直线针床511A、511B平行的抽吸管621,其下部的中心部是扁平的。这个部分向上延伸到与圆筒形的上部621B连接为止。产品在成形时被吸入到管621内使产品不致干扰在其下面的织物成形元件。如从图32可具体看到,管621的扁平下部的中心部621A由于支承在枢轴上,因此在每一周期中可从织针提升的那个针床511往回运动,如图32所示,针床511B的织针被提升,因此抽吸管的部分621A向针床511A位移。
当导纱器601以继续运动的方式沿着链条603的路径运动时,旋转件593环绕其自身垂直轴线转动,在圆形轨道591上被导引,因此纱线F1和F2不会纠缠在一起。
导纱器601从而链条603及直线针床511A、511B和针筒501C、503C的织针操作三角的运动必须确当地同步以便实现运动的正确顺序。图33示出控制导纱器和针织三角的一种可能的方法,其中使用两个导纱器,从而使用两个供纱器,同时两个导纱器601A、601B在沿着直线针床511A、511B移动时相位互相错开90°。当导纱器601B从针筒503C移动到针床511B时,导纱器601A大约在它从针筒501C移动到直线针床511A应到达位置之后90°的地方。而A点为与导纱器601A配合作用的针织三角的瞬时位置。
从这个位置起,导纱器601B以略为降低的速率沿着直线针床511B移动,最后到达针筒501C上的位置601B’。同时导纱器601A到达位置601A’,而其针织三角到达位置A’。在导纱器601A与三角A之间的角距离被减少,这是因为驱动导纱器的链条603被放慢的原故(其时两个针筒的三角座以恒定的速率旋转)。从位置601A’起,导纱器601A开始以降低的速率移动越过针床511A,其时导纱器601B’开始其环绕针筒501C的路径,它被迄今为止一直操作导纱器601A的同一针织三角操作,该三角已在位置A’上。
采用较多的供纱器有可能不再需要放慢导纱器沿着其路径的运动。
从上可知每一条纱线F1、F2被输送到两个针筒501C、503C的圆筒形针床上和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上。这一点所以可能是由于导纱器601是沿着一条基本上遵照针床外廓的闭合路径走动的。虽然如此,但从直线针床转到圆形针床和反过来时仍会发生问题,因为载有导纱器的链条并不能遵循针床的精确路径。因此,为了使纱线能可靠地从一种型式的针床转到另一种,在四个连结部设有四个转移机构,如图32、34和35所示。更具体点说,在图35中可看到将纱线从直线针床转到圆形针床(在本例中为针筒501C的针床)的机构。该机构具有一个杠杆641铰接在643处铰接到与机器的固定结构成为整体的一个点上或铰接到抽吸管621的枢支的中心部621A上。杠杆641具有一个带钩的下端并被一个柔性的导柱645控制,导柱645的下端锚固在杠杆641上,而其上端被连结到一个可在槽式凸轮649内滑动的滑杆647上(见图32和9A),该凸轮是在与旋转件593成为整体的圆环651上制出的。该槽式凸轮的轮廓这样设计使设在四个连结部上的杠杆641和其他三个类似的杠杆能在直线针床和圆形针床之间摆动。
图34概略地示出针筒503C的圆形针床上的少数几个织针505和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上与上述这些针邻近的织针513。用粗线示出并标以641A、641B的是两个杠杆641遵循的路线,该两杠杆可分别帮助纱线从直线针床511A转移到针筒503C的圆形针床上及从后者转移到直线针床511B上。实际上,当导纱器沿着链条603在其上运行的轨道所限定并用X指出的曲线走动时,杠杆641A可从针床511A的织针513上取纱并将它推向位在两个直线针床之间的中间区域内的针筒503C的织针505。而对相反的作用,当导纱器沿着曲线Y从针筒503移动到针床511B时,杠杆641B可将纱线推向两个直线针床的中间。
本文所述机器生产的产品具有概略地在图36内示出的结构L1和L2为当直线针床511A、511B保持不动时由针筒501C、503C织出的双腿,标号C一般地指出产品的体部,它由四个部分C1、C3、C5和C6组成,这些部分分别由针筒501C的织针、针筒503C的织针及针床511A和511B的织针制出。B2、B3、B5和B6指在直线针床和针筒501C、503C的圆形针床之间通路上产生的连结线。这些区域在图37的图解中示出,其中F1和F2为织出体部用的两条纱线,而C1、C3和C5犹如图36指体部的分部。如从图37可以看到,整个体部都是由正面织物制成的。
应该知道,附图所示只是一个说明性的实施例,纯粹为了切实地介绍本发明,其构造是可改变的如在形状和布置等方面,但这并没有离开本发明内在创意的范围。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标号只是为了便于结合说明和附图阅读权利要求而设,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中提出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用来生产具有一个体部(C)和一双腿(L1、L2)的服装的针织机,该机器由下列部分组成两个侧边单元(1、3;501、503),每一单元有其自己的织物成形针筒(1C、3C;501C、503C)与多个织针和织针操作元件(1F、3F;A1-A8;501F、503F、A),针筒互相平行并靠近,及在所说两个针筒(1C、3C;501、503)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有两个直线针床(11A、11B;511A、511B)互相挨着,每一针床有其自己的织针和操作所说针床的织针的元件(17A、17B、A9、A17;517A、517B)。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直线针床(11A、11B)互相倾斜成V字形,顶点向下。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直线针床(11A、11B)互相平行。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的机器,具有驱动装置(21)可交替产生针筒(1C、3C)的连续的和任意往复的转动而将针筒织针的操作元件(1F、3F、A1-A8)保持不动,或产生所说织针操作元件的往复转动而将针筒保持不动。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机器,其特征为,当针筒织针的操作元件(1F、3F、A1-A8)被给予往复的转动时,直线针床(11A;11B)的织针的操作元件(17A、17B、A9、A14)作往复的直线运动。
6.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针筒(1C、3C)具有多个导纱器(G1-G8)能沿着相关针筒的圆形针床独立于针筒织针的操作元件(1F、3F、A1-A8)而运动。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机器,其特征为,至少有几个属于所说针筒的所说导纱器也能沿直线针床(11A、11B)运动。
8.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直线针床(11A、11B)具有至少一个能沿该针床运动的导纱器(G1-G8)。
9.按照权利要求8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属于直线针床(11A、11B)的导纱器(G10-G13)能独立于所说直线针床织针的操作元件(17A、17B、A9、A14)的运动而运动。
10.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针筒(1C、3C)各有一个与它同轴且位于其上的管状元件(77、79)。
11.按照权利要求9或10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管状元件(77、79)在面向直线针床的区域内含有各自的纵向长槽(77F、79F)。
12.按照权利要求9或10或11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管状元件(77、79)的下端向下延伸到一个大致与在针筒(1C、3C)上形成织物的区域相当的高度。
13.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两个直线针床(11A、11B)能绕枢转动,为的是使它们能相向或相离地运动。
14.按照权利要求6或7的机器,具有导引装置(125、127)和载有导纱器能在其上滑动的滑架(121、123)。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导引装置平行于一个含有两个针筒(1C、3C)轴线的平面(P-P)并垂直于所说轴线,而且每一滑架设有一个驱动元件(139、141),它能使其导纱器在垂直于所说导引装置的方向并垂直于针筒(1C、3C)轴线的方向上运动。
16.按照权利要求8的机器,其特征为,沿着所说直线针床(11A、11B)设有直线导轨(156、157),属于直线针床(11A、11B)的导纱器(G10-G13)沿着该导轨移动。
17.按照权利要求6、8或9的机器,其特征为,属于针筒(1C、3C)的导纱器(G1-G8)被安装在摆动横梁(201-207)上。
18.按照权利要求17的机器,其特征为,设有至少两对摆动横梁,每一对横梁具有布置在机器一侧的第一横梁和布置在另一侧的第二横梁,每一对的两个横梁被驱动作同步而相位互相差约180°的往复运动,并且第一对横梁的运动在相位上与第二对的相应横梁约差90°。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横梁形成一个四杆链的一部分。
20.按照权利要求17到19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每一直线针床(11A、11B)具有两个供纱器(A9’、A9″、A14’、A14″),并且所说供纱器被驱动作相位互差约180°的往复运动。
21.按照以上权利要求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包括一个环绕所说两个针筒(501C、503C)并沿着两个直线针床(511A、511B)的闭合路径,一个或多个导纱器(601;601A、601B)就沿着该路径运动。
22.按照权利要求21的机器,具有一个形成所说闭合路径的连续而柔性的元件(603),有一个或多个导纱器(601;601A、601B)位于所述柔性元件上。
23.按照权利要求21或22的机器,其特征为,在所说两个直线针床和所说两个针筒之上有一个旋转件(593),其上载有多个纱线(F1、F2)的筒子(B1、B2),该旋转件跟随导纱器(601;601A、601B)的沿着所说闭合路径的运动而旋转。
24.按照权利要求21到23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直线针床(511A,511B)被布置成倒V状,顶点在最上面。
25.按照权利要求21到24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具有纱线推动元件(641),设在直线针床和针筒的圆形针床之间的连结部上,在形成体部时,该元件能将纱线从直线针床转移到针筒上或反之亦然。
26.按照权利要求21到25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具有一个位在直线针床(511A、511B)之上的枢转的抽吸管(621A)。
27.按照权利要求21到26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具有驱动装置(611),该装置能以可变的速度控制所说导纱器(601;601A、601B)沿着所说闭合路径的运动,在导纱器沿着直线针床的通路上速度被降低。
28.按照权利要求21到27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具有多个沉降片(581),设在每一个所说针筒(501C、503C)上,由位在相关圆环(501A;503A)上的三角装置(589)通过大致在其针筒的轴向上延伸的相关的中间摇臂(587)进行控制。
29.按照权利要求21到28中一项或多项的机器,其特征为,直线针床(511A、511B)的织针(513)在相关的针槽(512)内滑动,该针槽(512)被布置在一相对水平倾斜的平面上,同时所说织针(513)具有挺针片(561),该挺针片在一个倾斜平面上的针槽(563)内滑动,后一倾斜平面比前一含有织针(513)滑动的针槽(512)的平面具有较小的对水平的倾斜角。
30.按照权利要求29的机器,其特征为,所说挺针片通过机械传动元件(567、565)作用在织针(513)上。
31.按照权利要求29的机器,其特征为,对每一织针(513),所说传动元件具有一个摇臂(567)和一个被织针操作三角操作的杆(565)。
32.在单一操作内生产具有一个体部(C)和一双腿(L1、L2)的针织服装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为包括下列阶段a)同时而且平行地针织服装的两条腿(L1、L2),从腿的端头开始,在两个互相挨着的织物成形针筒(1C、3C;501C、503C)上进行;b)在插置在所说针筒之间的两个直线针床(11A、11B;511A、511B)上针织体部(C)的闭合区域,然后通过针筒(1C、3C;501C、503C)和直线针床(11A、11B;511A、511B)的联合操作完成所说体部。
33.按照权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为,腿的针织从形成封闭的裤头开始。
34.按照权利要求32或33的方法,其特征为,所说腿是用针筒(1C、3C;501C、503C)的转动生产出来的,而在形成体部时所说针筒保持不动,所说针筒(1C、3C;501C、503C)织针的操作元件(1F、3F、A1-A8;501F、503F)被驱动作往复运动。
35.按照权利要求32到34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两条腿(L1、L2)是由两种不同的纱线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体部时,每一种纱线中有一条在一个所说直线针床上参与体部分部(C5)的成形,每一种纱线中还有另一条在另一个直线针床上参与体部分部(C6)的成形。
36.按照权利要求35的方法,其特征为,形成一条具体腿(L1、L2)的每一种纱线被划分成为两组纱线,并且在形成体部(C)时每一组纱线都在相关针筒的该具体圆形针床的一部分上工作。
37.按照权利要求32到34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每一条腿由一种单独的纱线形成,并在形成体部(C)时供以两种另外的纱线,其中一种供到一个、还有一种供到另一个直线针床上,这样来形成体部的中间部(C5、C6)。
38.按照权利要求37的方法,其特征为,形成腿(L1、L2)的每一种纱线被划分成为两组纱线,并且在形成体部(C)时每一组纱线都在相关针筒的该具体圆形针床的一个部分上工作。
39.按照权利要求35到38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用至少一对纱线形成每一条腿并将体部制成四个部分,其中两个部分在直线针床上制出,每一部分用至少一对纱线,另外两个部分在针筒上制出,每一在针筒上制出的部分被划分成为前区和后区,每一区带由至少一对纱线制出。
40.按照权利要求35到39中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为,每一对纱线中的两条纱线具有不同的特性。
41.按照权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所说针筒和直线针床上针织体部时,纱线是用一个或多个沿着一条环绕所说针筒和所说针床的闭合路径移动的导纱器供应到针筒和直线针床的织针上。
42.按照权利要求41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形成体部(C)时织物成形针筒不动,织物是由转动相关的织针操作元件形成的。
43.按照权利要求41或42的方法,其特征为,在形成体部(C)时,导纱器沿着所说闭合路径以连续运动的方式移动。
44.具有两条腿(L1、L2)和一个体部(C)的针织服装,其特征为,体部是由两个侧边部(C1、C2;C3、C4)的正面织物和两个中心部即一个前部(C5)和一个背部(C6)的反面织物制成的。
45.按照权利要求44的服装,其特征为,每一所说侧边部(C1、C2;C3、C4)被细分为前区带(C1、C3)和后区带(C2、C4),所说区带沿着一条侧边线(B1、B2)被连结,并且每一侧边部被细分的两个区带是由沿着所说侧边线(B1、B2)链接的不同的纱线形成的。
46.按照权利要求45的服装,其特征为,前中心部(C5)是由两种纱线形成的,每一种纱线还参与形成侧边部(C1、C2;C3、C4)的相关前区带(C1、C3),后中心部(C6)也是由两种纱线形成的,这两种纱线还参与形成所说侧边部(C1、C2;C3、C4)的相关后区带(C2、C4)。
47.按照权利要求44或45的服装,其特征为,所说两个中心部(C5、C6)都是由与形成侧边部(C1,C2;C3,C4)的纱线不同的纱线形成的,形成中心部(C5、C6)的纱线沿着四条侧边部(C1、C2;C3、C4)和中心部(C5、C6)的连接线(B2、B3、B5、B6)与形成侧边部(C1、C2;C3、C4)的纱线链接。
48.按照权利要求44到47中一项或多项的服装,其特征为,体部的每一所说中心部(C5、C6)和侧边部(C1、C2;C3、C4)都是由至少两种纱线形成的,每一部分的两种纱线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并形成交替的线圈横列。
全文摘要
本机器由下列部分组成:两个侧边单元(1、3),每一单元有其织物成形针筒(1C、3C)与多个织针和织针操作元件(1F、3F、A1-A8),针筒互相平行并靠近;及两个直线针床(11A、11B),设在所说两个针筒(1C、3C)之间的中间位置上,互相挨着,每一针床有其织针和操作所说针床的织针的元件(17A、17B、A9、A17)。
文档编号A41B11/14GK1234082SQ97199108
公开日1999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6日
发明者保罗·孔蒂 申请人:金莱迪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