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51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外线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遮挡紫、红外线及雨的产品,它包括如下几个结构特征遮挡紫、红外线的伞面、伞柄、伞撑以及支杆。
现在有一种伞的产品。它的目的是通过撑开的伞面,为人们遮挡阳光或雨水,以满足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构成是由一把伞柄并以此为中心通过伞撑呈幅射状支撑相连的支杆的中部,支杆与伞面相连使伞面绷紧在支杆上。不足之处是现有的伞面在遮挡阳光或雨水的同时,挡住了用伞人的视线,却挡不住阳光中的红外线。为了行走方便,必须将伞的边缘高于人的视线。在风雨交加时,用伞入迎风行走不得不压低伞面来挡雨,但同时也挡住了视线,往往会造成意外交通事故或自身伤害,给人们带来不良后果;在烈日当空的夏天,人们纷纷用伞或太阳伞挡光防晒,但太阳光谱中的大量红外线能量穿透伞面,聚积在伞下,更使人闷热难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红外线伞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制作一个由伞柄、伞撑、支杆构成的支撑机构,机构外侧绷上由透明塑料薄膜制作的伞面,伞面上镀金属膜。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


图1本实用新型红外线伞的主视图;附图2本实用新型红外线伞的侧视局部剖视图;附图3本实用新型红外线伞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中,(1)为伞柄,(2)为伞撑,(3)为支杆,(4)为铰接座,(5)为伞面,(6)为铰接座套,(7)为伞面透明塑料薄膜,(8)为金属膜,(9)为伞顶套。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将全部支杆(3)的内端与伞顶套(9)铰连,再将伞撑(2)的顶端与支杆(3)中部的铰接座(4)铰连,并将伞撑(2)的底端与穿入伞柄(1)的铰接座套(6)铰连,然后把伞柄(1)的顶端固定在伞顶套(9)内,当沿着伞柄(1)上下推动铰接座套(6)带动整个机构使支杆(3)展开与合拢。将透明塑料薄膜(7)展平进行镀金属膜(8),金属膜(8)表面涂敷彩色透明的保护性面漆,经下料对合制成伞面(5),绷紧在全部支杆(3)外侧予以固定。使用时撑开伞面(1),由于透明塑料薄膜(7)镀金属膜(8)后,金属膜(8)对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线与红外光线有选择地进行反射,而允许部分可视光线透射过去。使得伞面(5)虽然透明却不透红外热能,不会有闷热难熬的感觉,亦不会使紫外线完全穿透伞面射伤皮肤。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伞面透射部分可视光线。在雨天使用伞面挡雨的同时,能透过伞面看清前方,避免与人、车辆及障碍相撞,保障自身安全;在强烈的阳光下使用伞面挡阳光的同时,能透过伞面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而没有强光刺目的感觉;2.伞面反射紫外与红外光线。在强烈的阳光下,伞面遮挡部位不会曝晒皮肤和无闷热感觉,人们可以愉快地进行室外活动和尽情旅游;3.伞面反射光线的作用,可以引起过往车辆司机的警觉,保障交通安全和自身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线伞,它包括由伞柄(1)、伞撑(2)、支杆(3)构成的支撑机构和绷在机构外侧由透明塑料薄膜(7)与金属膜(8)合成的伞面,其特征是在由透明塑料薄膜(7)制作的伞面(5)上镀金属膜(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线伞。本实用新型由伞柄、伞撑、支杆和伞面构成。经过镀膜的伞面透射可见光,反射紫、红外光。雨天透过伞面看清道路,避免交通事故和自身伤害;夏天伞面遮挡强烈日光不曝晒皮肤和无闷热及刺目感觉,人们尽情地进行室外活动和旅游。
文档编号A45B25/00GK2307471SQ9723277
公开日1999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8日
发明者戚本政, 刘德荣 申请人:戚本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