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18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圆形带拉链拉头连接到拉链滑扣的滑扣体上的拉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附图中的

图14示出一种普通的这种类型的拉头连接器。该拉头连接器包括板状拉头26’,该拉头的一端有被连接到滑扣体的连接凸耳上的连接孔40’,其另一端有梳状夹紧部分31’,在该夹紧部分上设有多个通孔3’,平状带25’曲折地穿过这些孔。
日本实用新案公报No.平6-50514公开了一种拉头连接器,如附图中的图15所示。该拉头连接器包括夹紧部件50”,该夹紧部件50”是以一对矩形保持板52”在颈部57”相互连接起来的形式组成,并在其对接的每一内表面上有一对带有凸出部分的凹槽,该拉头连接器还包括连接到夹紧部件50”的颈部57”上并用于连接到滑扣体上的连接环4”和圆形连接带25”,该带的端部被置于上述凹槽内并在夹紧部件50”的保持板52”之间被夹紧。
根据图14所示的第一次提及的普通的拉头连接器,虽然拉头26’可以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制造,带25’相对于拉头26’平滑地穿过和转动却很难达到。而且,穿过拉头26’的夹紧部分31’的带25’部分从相对的拉头表面伸出,使得拉头的外表很不美观。
根据图15所示的第二次提及的普通的拉头连接器,虽然可以将圆形带25”的端部牢固而整齐地安装到夹紧部分50”上,但是将带25”连接到夹紧部分50”却麻烦而且费时。除此之外,一旦带25”的端部已被连接到夹紧部分50”上,要更换成另一根25”带就很困难。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其中可以简单地将可更换的拉头的圆形带连接到滑扣体上并且可简单而整齐地穿过连接体并在其内转动,而不会使该带部分地从连接体的表面突出。进而,通过将圆形带插入并使之进入横向带插入通孔,在绕连接体的内部孔分隔壁转向之后,从相对侧面通过相应的进入开口使其进入一对纵向带插入孔内可将圆形带装入连接体。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通过确定横向带插入通孔、纵向带插入孔和纵向进入开口的各种形状,使得圆形带可以简单地穿过各种类型的连接体并在其内转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该拉头连接器是可分离的形式,在其内表面上具有环形的和径向的带插入孔,因而使连接物的制造更加方便容易。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其中拉头连接器可以稳固地连接到滑扣体上,通过一种特定形式的连接环,使各种类型的滑扣的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拉头的圆形带连接到一拉链的滑扣上的拉头连接器,包括连接体;和设置在连接体的一端上并适合于被连接到拉链的滑扣上的连接环;该连接体具有横向的带插入通孔和一对纵向的带插入孔,该对纵向的带插入孔的内端与横向的带插入通孔相通,其外端通向连接体的与连接环相对的另一端,该连接体还具有一对向内呈锥形的纵向进入开口,每一个纵向进入开口的内侧在其整个长度上都与相应的一个纵向带插入孔相通并且其外侧在其整个长度上通向该连接体的一外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最好是纵向带插入孔在相对的方向上通过各纵向进入开口通向连接体的相对的侧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连接体具有向内呈锥形的横向后进入开口,该横向后进入开口的内侧与横向带插入通孔相通且其外侧通向连接体的后侧面,纵向带插入孔通过各纵向进入开口通向该连接体的后侧面。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连接体具有向内呈锥形的横向后进入开口,其内侧与横向带插入通孔相通,其外侧通向该连接体的后侧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连接体最好具有直角六面体的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连接体可以是有半球形端部的圆柱体形状。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连接体可以是球形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纵向带插入孔最好在其外端处汇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最好连接环被固定到连接体上。
或者,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连接环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将拉头的圆形带连接到拉链的滑扣上的拉头连接器,包括带有轮毂的环状连接体;和设置在该连接体的外部周边上并适合于连接到该拉链的滑扣上的连接环;该连接体具有围绕所述轮毂的环形带插入孔,和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环形圆周进入口,该圆周进入口的内侧与环形带插入孔相通,其外侧通向该连接体的外部周边,该连接体还具有一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环相对的一侧的径向带插入孔和拉链滑扣的拉头的圆形带,包括具有轮毂的连接体;和设置在该连接体的一外部周边上并适合于连接到该拉链的滑扣上的连接环;该连接体具有围绕所述轮毂的环形带插入孔,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环形圆周进入口,该圆周进入口的内侧与环形带插入孔相通,其外侧通向该连接体的外部周边,该连接体还有一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环相对的一侧且其内端与环形带插入孔相通而其外侧通向该连接体的外部周边的径向带插入孔,该径向带插入孔横过所述圆周进入口垂直地延伸到所述环形带插入孔。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最好连接体由可分离耦合的前和后盘状板组成,在前和后盘状板的相对接表面上分别具有半个环形带插入孔,半个圆周进入口,半个径向带插入口,在它们对接的表面上还具有半个轮毂,该轮毂的一半有轴向孔,而其另一半则有轴向凸出部分,该轴向凸出部分可以装配在该轴向孔内。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和第十二方面中,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连接环被固定到连接体上。
另一种方法是,连接环可以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体上。
附图简介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滑扣拉头连接器的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六面体形的连接体中的一个假想的水平面所作的纵剖视图;图3是沿图1的六面体形的连接体中的一个假想的垂直面所作的横向剖视图;图4是连接到滑扣上的第一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的透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图6是沿图5的六面体形的连接体中的一个假想的水平面所作的纵剖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图8是沿图7的六面体形的连接体中的一个假想的水平面所作的一个纵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的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的圆柱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图11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的球体形的连接体的透视图,其中局部沿一假想的水平面剖开;图12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的圆盘状连接体的部件分解透视图;图13是沿装配状态下的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圆盘状连接体的一个假想的垂直平面所作的纵剖视图;图14是一种普通的使用平连接带的拉头的局部透视图;和图15是另一种普通的使用圆的连接带的拉头的平面图。
最佳实施例本发明的原理特别适用于拉链滑扣的拉头,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最佳实施例。
图1至图3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包括具有直角六面体形状的连接体l和连接环4,该连接环4从连接体1的一端伸出,用于与滑扣体S相连。如图1所示,连接体1有一个横向的连接带插入通孔(下面也称横向通孔)2,该通孔有底部8′,该底部在靠近连接环4的一位置处在直角的六面体形状的两相对侧面之间水平地延伸。连接体1还包括一对横向对称的纵向的连接带插入孔(下面也称纵向孔)3,其内端与横向通孔2相通并且其外端通向连接体1的另一端,在纵向孔3之间限定一个内部孔分隔壁5。而且,在整体长度上两个纵向孔3通过一对向内呈锥形的纵向进入口7分别通向连接体1的相对侧;也就是,每一个纵向进入口7在其整体长度上在其内侧与各纵向孔3相通并在朝向连接环4的内端与横向通孔2相通,且其外侧通向连接体1的相应的侧面,其外端通向连接体1的另一端。每一个纵向开口7均由连接体1的一对侧壁6来限定。
由连接体1和连接环4构成的拉头连接器整体地由如铝合金或锌合金等金属压铸而制成。另一方面,代替金属可以使用热塑性合成树脂,如聚酰胺、聚醛、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polybutylenetelephthalate),采用注模模制拉头连接器。
下面将描述图4中的圆形带状的连接带25在直角六面体的连接体1中如何穿过并转动的步骤。首先,将圆形带25的一端从连接体1的一端插入并穿过横向的通孔2。而后,将带25从相对的侧面通过各纵向开口7水平地拉入纵向孔3,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以形成一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线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在连接体1上固定。然后,如图4所示,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同时,连接环4连接到滑扣体S上。这样,如图4所示,拉头26就安装完成了。
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除了改动的连接体1之外在结构上与图1至3示出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它包括一个在其整个长度上与横向通孔2相通并向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的后侧面开口的横向的后进入口9。该横向后开口9的宽度等于横向通孔2的直径,因而它与横向通孔2共同限定了一个倒U形的横断面,如图5所示。在靠近横向通孔2的一侧,从连接体1的一端的外表面伸出一连接环4。
要将圆形带25在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通过横向的后进入口9从后侧面横向地插入连接体1的横向通孔2内。而后,将带25通过各纵向进入口7横向地拉入纵向孔3以呈现如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相同的形式,以便形成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线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在连接体1上固定。然后,如图4所示,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可以在带25上穿上一未示出的固定环,以防止带25偶尔在连接体1上移动或从连接体1上滑下。
图7和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与图1至3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修改后的连接体1还包括一横向的后进入口9,该横向后进入口9在其整个长度上与横向通孔2相通并向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的后侧面敞开。该横向后进入口9仅在其中心具有底部,如图8所示。
横向后进入口9的大小等于横向通孔2的大小,因此它与横向通孔2共同限定出倒U形的横断面,如图7所示。在靠近横向通孔2的一侧,从连接体1的一端的外表面伸出一连接环4。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是上述的两实施例的纵向进入口7由一对向内的(在图7中为向上的)呈锥形的纵向后进入口7所代替,该纵向后进入口7在其整个长度上与各纵向孔3相通并向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的后侧面开口,留有底部8;也就是,每一纵向后进入口7在其靠近连接环4的内端与横向通孔2相通并在其外端向连接体1的另一端开口。
而且,连接环4可转动地支撑在连接体1的一端上。即,一对短轴13在相对的方向上从连接环4的底部12伸出,一对轴承凸耳10从连接体1的一端的外表面上伸出,短轴13可转动地容纳在一对轴承凸耳10的一对轴孔11内。
连接环4可转动地支撑在连接体1上的拉头连接器整体地由金属压铸制成或由热塑性合成树脂注模模制而成。
要将圆形带25在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通过横向后开口9从后侧面横向地插入连接体1的横向通孔2内。而后,将带25通过各纵向进入口7从后侧拉入纵向孔3以形成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线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在连接体1上固定。然后,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如图4所示,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进而完成拉头连接器的安装。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与图5和图6示出的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横向后进入口9部分地具有一底部,该底部向内(在图9中为向上)朝向横向通孔2是呈锥形的。
要将圆形带25在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通过呈锥形的横向开口9从后侧面横向地拉入连接体1的横向通孔2内。而后,将带25通过各纵向开口7从相对侧面水平地横向拉入纵向孔3以形成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在连接体1上固定。然后,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如图4所示,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进而完成拉头连接器的安装。
在此实施例中,由于横向通孔2的横向后开口9和纵向孔3的纵向开口7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即彼此相互垂直,圆形带25不会意外地从连接体1上滑下。
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与图1至3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仅在于以圆柱形的连接体1代替第一实施例的直角六面体形的连接体1,该圆柱形连接体1的一端呈半球形,连接环4从该半球形的端部伸出。也就是,在靠近连接环4处横向通孔2沿直径方向延伸穿过圆柱形连接体1,并且两个纵向孔3平行于圆柱形连接体1的轴线延伸以便在垂直方向与横向通孔2相通。每一个纵向孔3沿径向在相对的方向上通过各锥形的纵向开口7通向圆柱形连接体1的圆周表面。
要将圆形带25在圆柱形的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的一端插入并穿过连接体1的横向通孔2。而后,将圆形带25从相对的侧面沿径向向内通过各纵向开口7横向拉入纵向孔3,以形成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然后,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如图4所示,或由未示出的夹子夹紧,进而完成拉头连接器的安装。另一种方法是,横向通孔2可以通过径向向内呈锥形的横向后进入开口(未示出)通向圆柱形连接体1的圆周表面,和/或纵向孔3的纵向开口7可以由一对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纵向后进入开口(未示出)来代替。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与图10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图10所示的圆柱形连接体1用球形连接体1代替,连接环4从该球形连接体1的表面伸出。即,横向通孔2在靠近连接环4处延伸穿过球形连接体1。两个纵向孔3从连接环4的对面侧延伸到横向通孔2并沿径向在相对的方向上通过各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纵向开口7通向球形连接体1的圆周表面。这两个纵向孔3在与连接环4相对的外端处汇合。所形成的内孔分隔壁5没有纵向孔3的外端部分。
要将圆形带25在球形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的一端从连接体1的一端插入并穿过横向通孔2。而后,将圆形带25从相对的侧面通过各纵向开口7横向地拉入纵向孔3,以形成围绕内孔分隔壁5的内端的环并使带25的两端彼此对齐,在连接体1上固定。然后,带25的两个对齐的端打成结,如图4所示,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进而完成拉头连接器的安装。
图12和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拉头连接器。该实施例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的是连接体1由前和后盘状板14、15构成,该前和后盘状板14、15是可分开的,由轮毂16连接在一起。前和后盘状板14、15在其对接的表面上均具有一半圆形横断面的环形带插入孔17,该插入孔17绕轮毂16延伸并在所有方向上通过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环形圆周进入口(下面也称圆周开口)20通向盘状连接体1的外部周边,还具有一椭圆形横断面的径向带插入孔(下面也称径向孔)18,该径向带插入孔18横过圆周开口20垂直地延伸到环形孔17。圆周开口20由一组上、下的向外偏斜的斜面来限定,这些斜面向下倾斜到前和后盘状板14、15的外部周边。该前和后盘状板14、15当被连结到一起时,由其各内表面分别限定环形孔17的半个、径向孔18的半个和圆周开口20的半个。连接环4与前盘状板14做成一体,并从前盘状板14的周边伸出。
后盘状板15的半个轮毂16具有轴向孔22,而且前盘状板14的半个轮毂16具有轴向凸出部分21,该凸出部分可以被装配到轴向孔22内。要将前和后盘状板14、15装配在一起,首先,将凸出部分21插入后盘状板15的轴向孔22内直至其自由端伸入位于后盘状板15的外表面内的凹槽23内,而后,将轴向凸出部分21的伸出的自由端敲平钉紧以将前和后盘状板14、15牢固地彼此固定在一起。
为了圆形带25在双层连接体1中穿过并转动,首先,将圆形带25沿径向通过圆周开口20拉入环形孔17并环绕轮毂16。而后,将圆形带25的两个相对端插入径向孔18。最后,使带25的两相对端横向彼此对齐并将其打成结,如图4所示,或由一未示出的夹子夹紧,进而完成拉头连接器的安装。
本发明的拉头连接器具有如下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连接体1在靠近其一端处具有横向的连接带插入通孔2,连接环4从该端向外伸出,连接体1还具有一对从连接体1的另一端延伸到横向通孔2并分别在其整个长度上通过一对向内呈锥形的纵向进入口7通向连接体1的相对的侧面的纵向连接带插入孔3,因此,拉头的圆形连接带可以简单而平滑地穿过连接体1并在其内转动,而不会导致带的一部分从连接体的表面伸出,而且在需要时,可以更换成另一个连接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方面,由于纵向带插入孔3在两个相对的方向上通过各纵向进入口7通向连接体1的相对的侧面,或由于连接体1具有向内呈锥形的横向后进入口9,该后进入口9的内侧与横向带插入通孔2相通并且其外侧通向连接体1的后侧面,而纵向带插入孔3通过各纵向进入口7通向连接体1的后侧面,或由于连接体1有向内呈锥形的横向进入口7,该进入口7的内侧与横向带插入通孔2相通且其外侧通向连接体1的后侧面,因此,圆形带可以简单地穿过各种类型的连接体1并在其内转动,并且在需要时,可以更换成另一个连接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第六和第七方面,由于连接体1的形状可以是直角六面体、球体或圆柱体,因此有可能保证对连接体1的形状的多种选择,在每一种选择中都可以给出不同的时新的式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由于纵向带插入孔3在其外端汇合,因而圆形带25在连接体1内穿过并转动可以更加方便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第十、第十三及第十四方面,由于连接环4固定到连接体1上,或由于连接环4可转动地安装在连接体1上,因此,连接体1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滑扣。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由于连接体1在其对接的表面上具有一圆形横断面的环形带插入孔17,该插入孔17绕轮毂16延伸并在所有方向上通过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环形圆周进入口20通向盘状连接体1的外部周边,还具有椭圆形横断面的径向带插入孔18,该径向带插入孔18横过圆周开口20垂直地延伸到环形孔17,因此,拉头的圆形带25可以简单而平滑地穿过连接体1并在其内转动,而不会导致带的一部分从连接体的表面伸出,而且在需要时,可以更换成另一个连接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由于连接体由前和后盘状板14、15构成,该前和后盘状板14、15是可分开的,在其对接的表面上具有环形带插入孔17的一半、圆周进入口20的一半和径向带插入孔18的一半,并在其对接的表面上分剐具有半个轮毂16,轮毂16的一半具有一轴向孔22,轮毂16的另一半具有一轴向凸出部分21,该凸出部分可以被装配在轴向孔22内,因此,有可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制造该连接体1。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拉头的圆形带(25)连接到拉链的滑扣上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连接器包括(a)连接体(1);和(b)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的一端上并适合于连接到所述拉链的滑扣(S)上的连接环(4);(c)所述连接体(1)具有横向的带插入通孔(2)和一对纵向的带插入孔(3),该对纵向的带插入孔的内端与所述横向带插入通孔(2)相通,其外端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与所述连接环(4)相对的另一端,所述连接体(1)还具有一对向内呈锥形的纵向进入开口(7),每一个纵向进入开口(7)的内侧在其整个长度上都与相应的一个所述纵向带插入孔(3)相通并且其外侧在其整个长度上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外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带插入孔(3)在相对的方向上通过各所述纵向进入开口(7)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相对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具有横向的后进入开口(9),该横向后进入开口(9)的内侧与所述横向带插入通孔(2)相通且其外侧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后侧面,所述纵向带插入孔(3)通过各所述纵向进入开口(7)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所述后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具有向内呈锥形的横向后进入开口(9),其内侧与所述横向带插入通孔(2)相通,其外侧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后侧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具有直角六面体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的形状是带半球形端部的圆柱体。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的形状是球形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带插入孔(3)在其外端处汇合。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4)被固定到所述连接体(1)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体(1)上。
11.一种用于将拉头的圆形带(25)连接到拉链的滑扣上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头连接器包括(a)带有一轮毂(16)的环状连接体(1);和(b)设置在所述连接体(1)的外部周边上并适合于被连接到所述拉链的滑扣(S)上的连接环(4);(c)所述连接体(1)具有围绕所述轮毂(16)的环形带插入孔(17),和沿径向向内呈锥形的环形圆周进入口(20),该圆周进入口(20)的内侧与所述环形带插入孔(17)相通,其外侧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所述外部周边,所述连接体(1)还具有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环(4)相对的一侧且其内端与所述环形带插入孔(17)相通而其外侧通向所述连接体(1)的所述外部周边的径向带插入孔(18),所述径向带插入孔(18)横过所述圆周进入口(20)垂直地延伸到所述环形带插入孔(17)。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由可分离的相耦合的前和后盘状板(14,15)组成,在所述前和后盘状板(14,15)的相对接表面上分别具有半个所述环形带插入孔(17),半个所述圆周进入口(20),半个所述径向带插入口(18),在它们对接的表面上还具有半个所述轮毂(16),所述轮毂(16)的一半具有轴向孔(22),而所述轮毂(16)的另一半具有轴向凸出部分(21),该轴向凸出部分(21)可以装配在所述轴向孔(22)内。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4)被固定到所述连接体(1)上。
14.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拉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体(1)上。
全文摘要
将拉头的圆形带连接到滑扣体(S)上的拉头连接器由连接体和位于该连接体的一端上的连接环组成。连接体在靠近连接环侧有横向带插入通孔,该连接体的一对纵向带插入孔与横向通孔垂直并与其相通而且还通向该连接体的另一端,该对纵向带插入孔通过一对向内呈锥形的纵向进入开口通向连接体两相对侧面。将带插入并穿过横向通孔而后从相应的进入开口拉入纵向孔,两端对齐,拉紧并固定带。这样就可简单而整齐地将带穿过连接体,需要时,可以更换带。
文档编号A44B19/26GK1214891SQ9811899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30日
发明者山崎美贵 申请人: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