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檐翻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182阅读:15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帽檐翻转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涉及一种帽子的加工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帽檐加工器械。
帽子之种类很多,其中有帽檐之帽子,例如遮阳帽、鸭蛇帽、运动帽等多会在帽檐里面衬以塑胶或硬纸板成型之衬垫,以保持帽檐硬挺。
而为了相嵌衬垫,故帽檐系由表层及底层缝合而成襄袋状,以容许衬垫插入里面,而后将帽檐和帽冠车缝一起,形成所需之帽子。其中车缝部分与本实用新型无关,本实用新型所要讨论的仅是将帽檐翻转及把衬垫插入帽檐之流程。
如图1所示,系于美观之理由,故帽檐7均从反面车缝,缝合后再将它翻转过来,使外表平整的那一面作为正面,缝合处则阴藏在里面,以确保帽檐7之美观,而衬垫9插入帽檐7,须先把帽檐7翻转后,接着才能把衬垫9插入帽檐7内。
由于将帽檐翻转及插入衬垫之动作,需分两步骤实施,而该两步骤如由一人独立完成,则其单位时间产生自然较少;若是分两人完成,即一人负债翻转,一人专司插入衬垫,此一分工合作模式,虽可提高产量,但人工成本相对倍增。然而,不论是一人或由二人来做,同样费时耗上,故实有谋求解决改善之必要,以简化帽檐之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乃解决上述问题与缺点,而提供一种帽檐翻转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帽檐翻转器包含一底座、气压缸及电气一气压回路,所述的底座上面固定一用于支撑待翻转帽檐之托架及支柱,所述的支柱上方结合一平台,该平台上面固定一气压缸,其活塞杆穿过平台后,于末端连接一承板,该承板底下则固定一用于夹持衬垫的弧形夹器。
所述之托架系由一主撑板及副撑板构成,两者面对面保持一适当间距,其中主撑板概呈圆弧形,副撑板为梯形。另外,底座上设有一长形透孔,该透孔介于主撑板和副撑板之间。
所述的夹器由一长一短之弧形板面对面组成,两者之间保持一与衬垫厚度相当之间隙。
所述的气压缸两侧各有一导柱,该导柱末端穿过平台后,连接于承板上。其中一导柱之中间位置还设有一致动片,在平台上与其对应位置设有极限开关。
本实用新型之优点在于只要将待翻转之帽檐放置在托架上,再将衬垫固定于夹器,俾籍气压驱使活塞杆带动夹器向下运动,以将衬垫插入帽檐,同时将帽檐翻转后,令帽檐暂时卡于底座之透孔。当夹器上升时得以释放衬垫,以籍衬垫之弹性回复力使帽檐恢复平直,进而可通过透孔自动落入摆放于底座下方之承接容器,使原需两步骤始能完成之流程,可简化成单一步骤,大幅提高帽檐之生产效率。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及其它特点说明如下图1为帽檐之传统制造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帽檐翻转器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侧面中央纵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侧面中央纵断面图,显示衬垫夹于夹器,帽檐套于托架之情形。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电气-气压控制回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将衬垫插入帽缘之同时,一并将帽檐翻转后,帽檐通过底座之透孔往下掉落之流程图。
1底座2托架3支柱4气压缸5夹器6电气-气压回路7帽檐9衬垫1O帽檐翻转器 11透孔21主撑板 22副撑板35平台 41活塞杆42螺帽 45导柱46致动片 51承板52夹持板 53夹持板61按钮 62继电器63常开接点 64极限开关65常闭接点 66电磁阀现在就配合
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具体实现本实用新型之帽檐翻转器10包含一底座1,该底座1上面固定一托架2,以支撑帽檐7,便于将衬垫9插入帽檐7,同时将帽檐7翻转,其细节留待后述,暂且表过。所述之托架2系由一主撑板21及副撑板22构成,两者面对面保持一适当间距,以将帽檐7撑开,同时提供一空间供衬垫9插入;其中主撑板21概呈圆弧形,便于将帽檐7撑开,副撑板22为梯形,以防帽檐7合拢,使衬垫9插入帽檐7时,可一并将帽檐7顺利翻转。另外,底座1上面进一步包含一长形透孔11,该透孔11介于主撑板21和副撑板22之间,其一方面可暂时夹住插妥衬垫9之帽檐7自动落入摆放于底座1下方之承接容器(图中未示),而省略伸手取下帽檐7之动作,其细节一并待后述。请参阅图2及图3,底座1后方进一步竖立一支柱3,该支柱3顶端则结合一平台35,并在平台35上固定一气压缸4,该气压缸4之活塞杆41穿过平台35后,于末端以螺帽42锁紧一承板51,该承板51下方则固定一夹器5,该夹器5由一长一短之弧形夹持板52与53组成,且两夹持板面对面地保持一和衬垫9厚度相当之间隙,以容许衬垫9插入(参阅图4),使衬垫9可在夹器5夹持下运动而插入帽檐7,进而将帽檐7翻转。由于衬垫9为塑胶或硬纸板成型,具有可挠性,当插入夹器5时,衬垫9会配合夹持板52与53之形成自动弯成弧形,因而产生弹性,以籍其弹性回复力与夹持板52和53保持紧密接触,使衬垫9得以夹持于夹器5,不致于滑脱。
所述气压缸4为现有单杆式双动气压缸,其缸管两端各有一气压接口(图中未示),并以电气-气压回路6(参阅图5)控制活塞杆41上下往复运动。亦即,本实用新型之控制部分是电气,而动力输出则为气压。致于电气-气压元件如继电器、电磁阀等,则安装在槽形之支柱3内(图中未示)。另外,因常用气压缸之活塞杆并无防止转动之设计(有的话,价格较贵),故在较佳实施例中,气压缸4两侧各有一导柱45,该导柱45末端穿过平台35后,连接于承板51上,一方面确保夹器5在上下运动时,不会拌随转动的现象,使衬垫9可准确插入帽檐7,一方面则可在其中一导柱45上加装致动片46,以触动安装于平台35上面之极限开关64,俾切断自保回路,使电磁阀66自动回复原阀位,籍气压将活塞杆41推回上死点。其细节同样留待后述。
最后,配合图6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操作方法。首先,将待翻转之帽檐7套于托架2上,利用主撑板21及副撑板22将帽檐7撑开(请一并参阅图4),接着把衬垫9夹于夹器(上述步骤也可相反操作,并无一定顺序),完成帽檐7翻转前之准备动作。
请参阅图5,当压下启动按钮61后,继电器62线圈激磁使其常开接点63接合,而与极限开关64之常闭接点65串联成自保回路,并改变电磁阀66阀位,使气流向气压缸4上方之气压接口,以籍气体驱动活塞杆41向下运动,使接合于活塞杆41末端之夹器5同步向下运动,由此将夹持于夹器5之衬垫9插入帽檐7,同时在衬垫9插入帽檐7之过程中,将帽檐7一并翻转过来并将插妥衬垫9之帽檐7压入透气孔11,此时,因衬垫9仍夹于夹器5而保持弯曲状,故可籍其弹性夹于透孔11,同时结合于导柱45之致动片46恰好触及安装于平台35之极限开关64,于是切断自保回路,使电磁阀66阀位复归原位,将气体导向气压缸4下方之气压接口,把活赛杆41并同夹器5往上推。由于衬垫9夹于透孔11之力量大于夹器5夹持衬垫9之力量,因而夹器5得以释放衬垫11,不夹带衬垫9上升,于是衬垫11因外力消失而恢复平直状,使透孔11无法卡住帽檐7,以致帽檐7可从透孔11自动落入摆放于底座1下方之承接容器,省略伸手取下帽檐之动作。当致动片46离开极限开关64时,常闭接点65又告接合,但此时已因切断自保回路,继电器62线圈消磁常开接点63已分离,故气压缸活塞杆41继续上升至上死点,以待下一次动作。需知,任何器械都须有人操控,本实用新型亦然,其目的旨在将目前翻转帽檐及插入衬垫之流程,籍气压为动能,将衬垫插入帽檐之同时,一并将帽檐翻转,并使插妥衬垫之帽檐自动落入承接容器中,以简化制造流程,大幅提高帽檐生产效率,其它安装帽檐衬垫,以及操作按钮等动作仍需籍助人力。而一旦衬垫插入帽檐并将帽沿翻转后,若还有未翻转之情形(较可能发生在角落),仍应出手整理。简言之,对于翻转帽檐而言,本实用新型负担较费时耗力之翻转工作,作业员仅负担安装帽檐与衬垫,以及操作按钮等较轻松之项目,故足以大幅节省工时,使帽檐之翻转工作可变得更为轻快而有效。
权利要求1.一种帽檐翻转器,包含一底座1、一气压缸4及电气一气压回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面固定一用于支撑待翻转帽檐7之托架2及支柱3,所述的支柱3上方结合一平台35,该平台上面固定一气压缸4,其活塞杆41穿过平台35后,于末端连接一承板51,该承板51底下则固定一用于夹持衬垫的弧形夹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檐翻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之托架2系由一主撑板21及副撑板22构成,两者面对面保持一适当间距,其中主撑板21概呈圆弧形,副撑板22为梯形。另外,底座上设有一长形透孔11,该透孔11介于主撑板21和副撑板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檐翻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器由一长一短之弧形夹持板(52、53)面对面组成,两者之间保持一与衬垫厚度相当之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帽檐翻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压缸4两侧各有一导柱45,该导柱45末端穿过平台35后,连接于承板51上。其中一导柱45之中间位置还设有一致动片46,在平台35上与其对应位置设有极限开关6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系涉及一种帽子的加工机械。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帽檐翻转器。本实用新型的帽檐翻转器包含一底座,该底座上面固定一用于支撑待翻转帽檐之托架及支柱,所述的支柱上方结合一平台,该平台上面固定一气压缸,其活塞杆穿过平台后,于末端连接一承板,该承板底下则固定一用于夹持衬垫的弧形夹器。其优点是使原需两步骤始能完成之流程,可简化成单一步骤,大幅提高帽檐之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A42C1/00GK2345018SQ98224629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21日
发明者卢金荣 申请人:卢金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