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背心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771804阅读:来源:国知局
到设定最高温度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储存罐开关9打开,液体二氧化碳气化后通过减压阀10经导流管3进入背心本体I内,同时控制排气孔开关8打开,换热后的较高温气体经排气孔7排出;当温度达到设定的最低值时,温度传感器23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排气孔开关8和储存罐开关9合上。如此设计,避免高温条件下,未达到设定最低温,已经达到背心本体I承受的最大压力而导致降温背心损坏。再次进行降温操作时,中央控制单元21先打开排气孔开关8,先进行排气,再进行上述操作。
[006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排气孔7上设有压力传感器24,所述压力传感器24与中央控制单元21电连。所述压力传感器24用来检测排气孔7处的气压,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压力信号与预设的压力值进行比较,控制所述排气孔7上的控制开关的开合,对背心本体I内的气体的排放实现自动化控制。当压力传感器24检测背心本体I内气压达到设定的最大值时,将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排气孔开关8打开进行排气。避如此设计,对气流量大小进行可控,避免背心本体I内压力过大造成背心损坏。
[006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降温背心还设有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和报警模块26,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和报警模块26与中央控制单元21电连;所述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包括心率检测与血压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传递给中央控制单元21,所述中央控制单元21将接收的信号与预储存的正常信号值进行比较,当中央控制单元21接收的信号异常时,这里的信号包括温度信号、压力信号和生命特征信号,控制报警模块26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如此设计,能方便测量背心使用者的心率和血压,便于使用者随时掌握自身身体状态,判断在工作环境下是否还适合继续工作。同时当中央控制单元21接收的温度信号持续低于预设的最低温度值或高于预设的最高温度值时,,以及接收的压力信号的压力值持续高于设定的最高气压值时,中央控制单元21控制报警模块26发出相应的指示对使用者给予警告提示,指示使用者进行相关的手动操作。
[006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储存罐2设有减压阀10,所述减压阀10与储存罐2通过连接螺母11连接。
[006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减压阀10包括阀体12,所述阀体12上设有安全阀13、进气口 14和出气口 15;所述进气口 14处安装有高压表16,所述出气口 15处安装有低压表17;所述阀体12上还设有低压表压力调节杆18;所述出气口 15与导流管3相连。高压表16显示储存罐2的压力,低压表15显示的是经过减压阀10减压后使用气体的压力。对储存罐2内气体的减压和安全阀13的设置可保证安全,避免储存罐开关9打开,大量低温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背心本体I内,造成温度过低,局部过冷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时可能压力过大造成降温背心损坏。低压表压力调节杆17的设置,可对减压后压力值进行调节,使设定的压力值近于恒定。如此设置,储存罐2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安全性能较好,操作使用方便。
[006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降温背心还设有GPS定位装置27。发生危险事故时,搜救人员及时定位找到使用者并进行救援。
[0066]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出于使附图简洁明了的目的,所述温度传感器23、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在附图中并没有体现电连,但并不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传感器23、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控制开关与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没有电连,即实际上是电连的,附图上的上述温度传感器23、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各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的位置也并不是对其在背心本体上具体位置的限定,附图上述的温度传感器23、生命特征采集模块25、报警模块26、控制开关、中央控制单元21和移动电源22仅仅起标识作用。
[006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层5由保温材料制备。如此设置,有效增加降温时间。
[006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4由多孔透气舒适材料制备。如此设置,让使用者使用是感觉舒适,同时提高与人体的换热效率。
[006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19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组成毛细管网。毛细管网具备相对换热面积大和管壁薄导热性能好,换热高效。
[00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冷却管19的进气口处设有防护物28。防护物28的设置避免冷却管19的进气口处局部过冷对人体造成损害。
[007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物28为高分子水凝胶。高分子水凝胶含有大量水分,比热容高,放出较多热量的同时温度下降不明显。且高分子水凝胶通过水分的蒸发可带走人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温作用。
[007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的降温背心还包括混合装置29,所述混合装置29包括主进气口 30、辅出气口 31和出气口 32,所述主进气口 30通过导流管3与储存罐出气口 15相连,辅进气口 31和至少一个冷却管出气口 33相连,所述混合装置出气口 32与通过导流管3与冷却管进气口 34相连,或混合装置出气口 32与冷却管进气口34直接相连。但冷却管出气口 33不全部与辅进气口 31相连,具体,本实施例中,50 %的冷却管出气口 33与辅进气口 31相连。如此设置,实现低温气体与换热后的较高温气体进行混合,二者进行热交换,一方面部分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仍然较低,尤其进行降温处理一段时间后,直接将其排出降低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对排出的气体与进气进行混合处理,也有效升高进气的温度,避免低温气体直接进入背心本体I导致局部过冷对人体造成损害。
[007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存罐2的罐体开孔,所述开孔处设有泄压装置。
[007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泄压装置包括泄压板35和法兰36;所述法兰36的一个法兰盘37焊接在罐体开口处的罐体壁38上;所述泄压板安装在两个法兰盘37中间,泄压板35与法兰盘之间设有环形衬垫39,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柱40和螺母41紧固。所述泄压板35的材料和厚度可根据罐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设计,具体本实施例中,通过选择泄压板35的材料与厚度,使泄压板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小于且接近于罐体爆炸的极限压力。如此设置,可避免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时,出现罐体内压力过大导致罐体爆炸的危险。当压力高于泄压板35所能承受的极限压力时,泄压板35破碎,释放气体进行泄压,避免爆炸。
[007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法兰盘37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保护罩。当压力过高,泄压板35破碎时,保护罩可有效避免泄压板35飞溅对使用者或他人造成损伤。
[007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弹性装置和密封装置42;所述密封装置42与罐体开孔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弹性装置包括弹簧43和连接座44,所述连接座45与储存罐2罐体壁38内层或者开孔处孔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43一端与连接座4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