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527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了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防雾霾口罩,通常为简单的直接过滤,对小颗粒的过滤效果较差,防雾霾的有效时间较短,重复使用性差,长期使用的成本相对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为了有效防雾霾,特提供了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包括面罩主体1,棉布过滤层2,蜂窝状过滤塞3,气流挡板4,水腔5,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悬空导气扁管7,硬质主体腔8,滤纸层9,活性炭腔10,口鼻罩11,罩前腔12,单向通气装置13,隔板14,呼气腔15,口罩带16 ;
[0005]其中:面罩主体I的前面贴有棉布过滤层2,棉布过滤层2后面为硬质主体腔8 ;
[0006]硬质主体腔8下面为水腔5,水腔5的上部中间位置带有纵向布置的气流挡板4 ;气流挡板4与水腔5底部之间,带有大于10毫米的间隙;
[0007]气流挡板4和水腔5前壁之间有蜂窝状过滤塞3 ;蜂窝状过滤塞3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08]气流挡板4和水腔5后壁之间有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水腔5内部装有水;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09]悬空导气扁管7下端在硬质主体腔8内,悬空导气扁管7的上端连通滤纸层9,滤纸层9与活性炭腔10连通;活性炭腔10与罩前腔12连通,罩前腔12与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连通;罩前腔12与呼气腔15之间带有隔板14 ; 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与呼气腔15连通;口罩带16连接在面罩主体I上;确保吸气时,气流从罩前腔12进入口鼻罩11,呼气时,气流从呼气腔15排出。
[0010]所述的棉布过滤层2与面罩主体I之间为能活动拆卸连接,通过粘接连接。
[0011]所述的滤纸层9为叠加布置,能拆卸更换。
[0012]所述的活性炭腔10带有通孔和堵盖结构,内部活性炭粒,能更换。
[0013]所述的口鼻罩11为柔性锥状罩体结构。
[0014]所述的单向通气装置13,包括弹性圆盖131和环状架132 ;
[0015]弹性圆盖131中部带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固定在环状架132底部;弹性圆盖131盖在环状架132的上部,气流作用下,能冲开弹性圆盖131与环状架132之间的搭接缝隙,实现气流导通。
[001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多次的过滤、水吸附和活性炭吸附共同作用,有效去除雾霾中的污染颗粒,有利于人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防雾霾过滤口罩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防雾霾过滤口罩正面示意图;
[0021]图3为单向通气装置正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单向通气装置侧面示意图;
[0023]图5为单向通气装置后面示意图;
[0024]图中箭头方向为气流的流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包括面罩主体I,棉布过滤层2,蜂窝状过滤塞3,气流挡板4,水腔5,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悬空导气扁管7,硬质主体腔8,滤纸层9,活性炭腔10,口鼻罩11,罩前腔12,单向通气装置13,隔板14,呼气腔15,口罩带16 ;
[0027]其中:面罩主体I的前面贴有棉布过滤层2,棉布过滤层2后面为硬质主体腔8 ;
[0028]硬质主体腔8下面为水腔5,水腔5的上部中间位置带有纵向布置的气流挡板4 ;气流挡板4与水腔5底部之间,带有大于10毫米的间隙;气流挡板4和水腔5前壁之间有蜂窝状过滤塞3 ;蜂窝状过滤塞3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29]气流挡板4和水腔5后壁之间有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水腔5内部装有水;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30]悬空导气扁管7下端在硬质主体腔8内,悬空导气扁管7的上端连通滤纸层9,滤纸层9与活性炭腔10连通;活性炭腔10与罩前腔12连通,罩前腔12与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连通;罩前腔12与呼气腔15之间带有隔板14 ; 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与呼气腔15连通;口罩带16连接在面罩主体I上;确保吸气时,气流从罩前腔12进入口鼻罩11,呼气时,气流从呼气腔15排出。
[0031]所述的棉布过滤层2与面罩主体I之间为能活动拆卸连接,通过粘接连接。
[0032]所述的滤纸层9为叠加布置,能拆卸更换。
[0033]所述的活性炭腔10带有通孔和堵盖结构,内部活性炭粒,能更换。
[0034]所述的口鼻罩11为柔性锥状罩体结构。
[0035]所述的单向通气装置13,包括弹性圆盖131和环状架132 ;
[0036]弹性圆盖131中部带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固定在环状架132底部;弹性圆盖131盖在环状架132的上部,气流作用下,能冲开弹性圆盖131与环状架132之间的搭接缝隙,实现气流导通。
[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包括面罩主体I,棉布过滤层2,蜂窝状过滤塞3,气流挡板4,水腔5,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悬空导气扁管7,硬质主体腔8,滤纸层9,活性炭腔10,口鼻罩11,罩前腔12,单向通气装置13,隔板14,呼气腔15,口罩带16 ;
[0039]其中:面罩主体I的前面贴有棉布过滤层2,棉布过滤层2后面为硬质主体腔8 ;
[0040]硬质主体腔8下面为水腔5,水腔5的上部中间位置带有纵向布置的气流挡板4 ;气流挡板4与水腔5底部之间,带有大于10毫米的间隙;
[0041]气流挡板4和水腔5前壁之间有蜂窝状过滤塞3 ;蜂窝状过滤塞3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42]气流挡板4和水腔5后壁之间有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水腔5内部装有水;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能防止人运动时,水的瞬间上冲。
[0043]悬空导气扁管7下端在硬质主体腔8内,悬空导气扁管7的上端连通滤纸层9,滤纸层9与活性炭腔10连通;活性炭腔10与罩前腔12连通,罩前腔12与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连通;罩前腔12与呼气腔15之间带有隔板14 ; 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与呼气腔15连通;口罩带16连接在面罩主体I上;确保吸气时,气流从罩前腔12进入口鼻罩11,呼气时,气流从呼气腔15排出。
[0044]所述的棉布过滤层2与面罩主体I之间为能活动拆卸连接,通过粘接连接。
[0045]所述的滤纸层9为叠加布置,能拆卸更换。
[0046]所述的活性炭腔10带有通孔和堵盖结构,内部活性炭粒,能更换。
【主权项】
1.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包括面罩主体(1),棉布过滤层(2),蜂窝状过滤塞(3),气流挡板(4),水腔(5),蜂窝状挡水过滤塞(6),悬空导气扁管(7),硬质主体腔(8),滤纸层(9),活性炭腔(10),口鼻罩(11),罩前腔(12),单向通气装置(13),隔板(14),呼气腔(15),口罩带(16); 其中:面罩主体(I)的前面贴有棉布过滤层(2),棉布过滤层(2)后面为硬质主体腔(8); 硬质主体腔(8)下面为水腔(5),水腔(5)的上部中间位置带有纵向布置的气流挡板(4);气流挡板⑷与水腔(5)底部之间,带有大于10毫米的间隙; 气流挡板(4)和水腔(5)前壁之间有蜂窝状过滤塞(3),气流挡板(4)和水腔(5)后壁之间有蜂窝状挡水过滤塞¢),水腔(5)内部装有水;悬空导气扁管(7)下端在硬质主体腔(8)内,悬空导气扁管(7)的上端连通滤纸层(9),滤纸层(9)与活性炭腔(10)连通;活性炭腔(10)与罩前腔(12)连通,罩前腔(12)与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连通;罩前腔(12)与呼气腔(15)之间带有隔板(14) ; 口鼻罩(11)通过单向通气装置(13)与呼气腔(15)连通;口罩带(16)连接在面罩主体(I)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棉布过滤层(2)与面罩主体(I)之间为能活动拆卸连接,通过粘接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纸层(9)为叠加布置,能拆卸更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腔(10)带有通孔和堵盖结构,内部的活性炭粒,能更换。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鼻罩(11)为柔性锥状罩体结构。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雾霾过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通气装置(13),包括弹性圆盖(131)和环状架(132);弹性圆盖(131)中部带有连接立柱,连接立柱固定在环状架(132)底部;弹性圆盖(131)盖在环状架(132)的上部。
【专利摘要】一种防雾霾过滤口罩,包括面罩主体,棉布过滤层,蜂窝状过滤塞,气流挡板,水腔,蜂窝状挡水过滤塞,悬空导气扁管,硬质主体腔,滤纸层,活性炭腔,口鼻罩,罩前腔,单向通气装置,隔板,呼气腔,口罩带;面罩主体的前面贴有棉布过滤层,棉布过滤层后面为硬质主体腔;硬质主体腔下面为水腔,水腔内部装有水;悬空导气扁管下端在硬质主体腔内,悬空导气扁管的上端连通滤纸层,滤纸层与活性炭腔连通;活性炭腔与罩前腔连通,罩前腔与口鼻罩通过单向通气装置连通;口鼻罩通过单向通气装置与呼气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原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多次的过滤、水吸附和活性炭吸附共同作用,有效去除雾霾中的污染颗粒,有利于人体健康。
【IPC分类】A41D13-11
【公开号】CN204393425
【申请号】CN201520068923
【发明人】柴若楠, 张俊丽, 谢华, 付营
【申请人】柴若楠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