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89610阅读:来源:国知局
该第二导槽412及该导引部422之间,该传动杆3的外齿面32与该内管42的内齿面421啮合。在本图中,该第二中棒4为金属或塑料材质。
[0053]该移动块5,具有一滑动于该滑槽413中的滑动部51,该滑动部51上具有一顶部52,该顶部52延伸于该滑槽413外部以顶掣于下巢73中。在本图中,该移动块5为金属或塑料材质。
[0054]该传动绳6,具有绳体61、61’,以该绳体61 —端固定于该移动块5的滑动部51的一端上,将第一绳体61的另一端穿过滑槽413上方的穿孔415,并固接于该管体21的第二凹部23上。在将另一绳体61’的一端也固定于该移动块5的滑动部51的另一端上,将绳体61’的另一端穿过滑槽413下方的穿孔415’,并固接于该管体21的第二凹部23上。
[0055]该伞骨架7,由一伞顶71、一上巢72、一下巢73及一伞骨74组成。该伞顶I与该第二中棒4的外管41组接。该上巢72固接于该伞顶71,该下巢73枢配于该第二中棒4的外管41的外部上,该下巢73的组接部731位于该滑槽413上与该移动块5的顶部52组接。再于该上巢72与该下巢73之间枢接伞骨74。
[0056]该电源切断器8,配置于第一中棒2及第二中棒4之间,并与该控制电路11电性连接,该内管42被该凸耳44带动而切断控制电路11的供电,以达到开伞及收伞后的电源切断。该电源切断器8的结构与凸耳的配置容后详述。请参阅图5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雨伞撑开传动侧剖视动作及雨伞撑开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使用者将雨伞撑开时,将伞柄I上的按键13按下后,该按键13提供一信号给控制电路11,由该控制电路11控制该传动机构12的动作,在该传动机构12传动时,即带动该传动杆3转动,使该传动杆3的外齿面32啮合该第二中棒4的内管42的内齿面421来使该第二中棒4移动,在该第二中棒4由该第一中棒2向上升起时,该管体21为不动而拉动该传动绳6使该移动块5在滑槽413中滑动,在移动块5往上移动时,同时带动该下巢73于该第二中棒4的外管41的外部上移动而将该伞骨架74撑开。
[0057]请参阅图7及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雨伞收合传动侧剖视动作及雨伞收合动作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使用者将雨伞收合时,将伞柄I上的按键13按下后,该按键13提供一信号给控制电路11,由该控制电路11控制该传动机构12的动作,在该传动机构12传动时,即带动该传动杆3转动,使该传动杆3的外齿面32啮合该第二中棒4的内管42的内齿面421来使该第二中棒4由该管体21上往下降,在该第二中棒4下降时,该管体21因不动而拉动该传动绳6使该移动块5在滑槽413中滑动,在移动块5往下降时,同时带动该下巢73于该第二中棒4的外管41外部移动而将该伞骨架74收合。
[0058]请参阅图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块及电源切断器动作一、二示意图,同时请一并参阅图5。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11至少包括有:一微处理单元111、一驱动单元112及一电源供应单元113。该电源切断器8与该微处理单元111或该电源供应单元113电性连接。该传动机构12包括有:一马达121及一传动齿轮组122。
[0059]该电源切断器8,具有一拉动杆81、一开关82及一弹性元件83。该拉动杆81穿过该凸耳44,该拉动杆81上具有一位于该凸耳44上方的上定位部811及一位于该凸耳44下方的下定位部812,该下定位部812的一端具有一球状的顶开部813,该顶开部813位于该开关82的内部,该开关82的内部具有一上弹片组821及一下弹片组822,该顶开部813位于上弹片组821及下弹片组822之间,且该上弹片组821及该下弹片组822分别与控制电路11的微处理单元111或该电源供应单元113电性连接。该弹性元件83配置于该下定位部812与该开关82之间。
[0060]在电源供应单元113提供该控制电路11及该传动机构12所需的电力后,在按键13按下时,在该微处理单元111接收此信号后立即输出一信号至驱动单元112,该驱动单元112驱动传动机构的马达121,再由马达121驱动该传动齿轮组122带动传动杆3转动。在本图中,该传动齿轮组122为减速机构。
[0061]在传动杆3传动第二中棒4移动将雨伞撑开后,该内管42的凸耳44顶掣该上定位部811而拉动该顶开部813将开关82内部的上弹片组821的二弹片821a、821b顶开,送出一信号至该微处理单元111,该微处理单元111将停止驱动马达121转动或者直接切断该电源供应单元113对该控制电路11的供电。在传动杆3传动第二中棒4移动将雨伞收合后,使该内管42的凸耳44压掣到下定位部812,使该下定位部812下压弹性元件83,让顶开部813顶开下弹片组822的二弹片822a、822b,并送出一信号至该微处理单元111,该微处理单元111将停止驱动马达121转动,或者直接切断该电源供应单元113对该控制电路11的供电。
[0062]进一步,在于用户手指按下按键13时,使控制电路11传动该传动机构12转动,当手指离开按键13时,该控制电路11就停止对传动机构12驱动,以控制雨伞的撑开或收合范围大小。
[006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等,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雨伞,其结合于一伞伞骨架的下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柄,其内具有一控制电路及一传动机构,该伞柄的外部上配置有一按键,该按键与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一第一中棒,其具有一管体,该管体的一端与该伞柄固接; 一传动杆,其配置于该管体的内部与该传动机构组接,其上具有一杆体,该杆体上具一外齿面,该杆体的一端与该传动机构结合并受该传动机构驱动; 一第二中棒,其上具有一外管及一内管,该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一移动空间,该移动空间容置有该管体,该外管的外侧具有一滑槽,该滑槽中具有二穿孔,该二穿孔与该外管的内部相通;该内管的内壁面上具有一与该外齿面啮合的内齿面; 一移动块,其配置于该滑槽; 一传动绳,其与该移动块固接,并穿过该二穿孔与该管体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内管的外侧面上具有一条状的导引部及一凸耳,该管体上具有二相对应凸出于外表面的第一凹部及第二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内具有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二导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凹部位于该外管的第一导槽中,该第二凹部位于该第二导槽及该导引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控制电路包含有: 一电源供应单元; 一微处理单元,其与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 一驱动单元,其与该微处理单元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包含有一与该驱动单元电性连接的马达及一受该马达驱动并传动该传动杆转动的传动齿轮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电源切断器与该微处理单元或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并受该凸耳驱动,其上具有一拉动杆、一开关及一弹性元件,该拉动杆穿过该凸耳,该拉动杆上具一位于该凸耳上方的上定位部及一位于该凸耳下方的下定位部,该下定位部的一端具有一球状的顶开部,该顶开部位于该开关的内部,该开关的内部具有一上弹片组及一下弹片组,该顶开部位于该上弹片组及该下弹片组之间,该上弹片组及该下弹片组分别与该控制电路的微处理器或该电源供应单元电性连接,该弹性元件配置于该下定位部与该开关之间,该上弹片组及该下弹片组各由二弹片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移动块具有一滑动于该滑槽中的滑动部,该滑动部上具有一顶部,该顶部延伸于该滑槽的外部并与该下巢组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伞骨架更包含有一伞顶、一上巢及一伞骨,该伞顶与该第二中棒的外管组接,该上巢固接于该伞顶,该下巢枢接于该第二中棒的外管的外部上,该下巢具有一与该顶部组接的组接部,该上巢与该下巢之间枢接有该伞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雨伞,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绳具有二绳体,其中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的一端上,该绳体的另一端穿过该滑槽上方的穿孔,并固接于该第一中棒的管体上,另一绳体的一端固定于该移动块的滑动部的另一端上,另一该绳体的另一端穿过该滑槽下方的穿孔,并固接于该第一中棒的管体上,该滑槽由二相对应且断面呈L的挡墙所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雨伞,包括:一伞柄、一第一中棒、一传动杆、一第二中棒、一移动块、一传动绳一伞骨架及一电源切断器;该伞柄具有一控制电路、一传动机构及一按键并与第一中棒固接;该传动杆置于第一中棒内与传动机构组接;该第二中棒具有一外管及一内管,该第一中棒与该第二中棒组接,使传动杆与内管啮合,外管具有一滑槽,滑槽具有二穿孔;该移动块位于滑槽,以传动绳穿过二穿孔与移动块及第一中棒固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雨伞,其内部安装有自动开伞及收伞的控制传动机构,让使用者只要一只手的手指来按下伞柄上的按键,即可控制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的动作;并且利用按键按压来控制伞的开起及收合的范围。
【IPC分类】A45B25-16
【公开号】CN204599631
【申请号】CN201520226028
【发明人】黄信仁, 刘淑芬
【申请人】黄信仁, 刘淑芬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