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功能耐用连体裤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55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件均为截面呈“U”形的拉链上止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卡设在所述左后链带上,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卡设在所述右前链带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件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均设置在所述转换拉链沿长度方向的中点处。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拉链包括独立设置的第一左拉链和第一右拉链,第一左拉链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左裤筒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领口,第一右拉链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右裤筒,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领口。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拉链设置在所述左裤筒的中下部,所述第三拉链设置在所述右裤筒的中下部。
[0016]采用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平时新型多功能耐用连体裤作为连体裤使用,穿着方便,保暖效果较佳,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多功能耐用连体裤可以根据需要变换成如下几种形态:
[0017]1、具有两个裤筒的睡袋:此时直接将左裤筒具有开口的一端往左裤筒内塞至第二拉链处,通过第二拉头将第二前链带与第二后链带闭合,从而将左裤筒的开口封闭住,将右裤筒具有开口的一端往右裤筒内塞至第三拉链处,通过第三拉头将第三前链带与第三后链带闭合,从而将右裤筒的开口封闭住。变化成这种结构的睡袋后,由于将左裤筒与右裤筒的开口均封闭住了,可以限制空气的出入,起到更好的保暖效果。
[0018]2、连体裙:将左前链带与左后链带分开,将右前链带与右后链带分开,通过左插销、右方块以及右拉头的配合将左前链带与右前链带连接在一起,通过左方块、右插销以及左拉头的配合将左后链带与右后链带连接在一起,如此左裤筒内部空间与右裤筒的内部空间合并在一起形成裙摆。
[0019]3、另一种结构的睡袋:将本实用新型变化成连体裙状态后,将裙摆的下端往裙摆内塞至第二拉链与第三拉链的位置,之后通过第二拉头将第二前链带与第二后链带闭合,通过第三拉头将第三前链带与第三后链带闭合,第二拉头与第三拉头相互靠拢,将裙摆的出口封闭住变换成睡袋。这种状态下的睡袋由于没有裤筒的束缚,睡袋内部空间较为宽敞,使用者能够自由翻身,睡觉时非常舒适。
[0020]在传统的拉链中,限位部件一般设置在拉链的头部或者尾部,本发明人通过研宄了转换拉链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巧妙地将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设置在转换拉链的中部,在不影响转换拉链各种功能的前提下,能够限制左拉头和右拉头从转换拉链中滑出,起到防止左拉头和右拉头的丢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实用新型从观看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背面观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图;
[0027]图7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限位部件和第二限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
[0030]10-衣体11-第一左拉链
[0031]12-第一右拉链13-领口
[0032]14-衣帽15-裆部
[0033]20-左裤筒211-左前链带
[0034]212-左后链带213-左拉头
[0035]214-左方块215-左插销
[0036]30-右裤筒311-右前链带
[0037]312-右后链带313-右拉头
[0038]314-右方块315-右插销
[0039]41-第二前链带42-第二后链带
[0040]43-第二拉头51-第三前链带
[0041]52-第三后链带53-第三拉头
[0042]60-第一限位部件70-第二限位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0044]参照图1至8,一种新型多功能耐用连体裤,包括连成一体的衣体10与两个裤筒,两个裤筒分别为左裤筒20和右裤筒30,左裤筒20与右裤筒30之间形成有裆部15。衣体10的上部开设有供头部伸出的领口 13,领口 13处设有衣帽14。在衣体10上还设有用以启闭衣体10的第一拉链,较佳地,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拉链包括独立设置的第一左拉链11和第一右拉链12,第一左拉链11与第一右拉链12设置在衣体10前部的左右两侧,第一左拉链1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左裤筒20上,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领口 13,第一右拉链1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右裤筒30,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领口 13。采用两个拉链来将衣体10打开,衣体10位于第一左拉链11与第一右拉链12之间的部分可以掀开,提供较大的开口,在当做婴儿睡袋使用时,可以很方便地将婴儿放入睡袋中。
[0045]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设置在左裤筒20与右裤筒30之间的转换拉链,转换拉链设置在左裤筒20与右裤筒30相对的一侧,转换拉链从左裤筒20的开口处向上延伸,经过裆部15后弯折并向下延伸至右裤筒30的开口处。当转换拉链打开时,左裤筒20和右裤筒30相应的部位打开。转换拉链位于左裤筒20处的部位设为左拉链部,转换拉链位于右裤筒30处的部位设为右拉链部。左拉链部包括相互啮合的左前链带211与左后链带212,左拉链部上还设有用以启闭左裤筒20的左拉头213以及用以限制左拉头213滑出左拉链部的左挡止部。左挡止部包括活动插接的左方块214与左插销215 ;左方块214与左插销215的结构在拉链中为常见结构,左插销215主要用以引导左前链带211与左后链带212进行啮合,左方块214主要用于供左插销215插置并限制左拉头213从左方块214处脱离左拉链部,左方块与左插销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详述。右拉链部包括相互啮合的右前链带311与右后链带312,右拉链部上还设有用以启闭右裤筒30的右拉头313以及用以限制右拉头313滑出右拉链部的右挡止部。右挡止部包括活动插接的右方块314与右插销315。同样,右方块与右插销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结构,这里不再进行详述。在实施例中,所述左插销215设置在所述左前链带211位于所述左裤筒20的开口的位置,所述左方块214设置在所述左后链带212位于所述左裤筒20的开口的位置,所述左拉头213设于所述左后链带212上,所述右插销315设置在所述右后链带312位于所述右裤筒30的开口的位置,所述右方块314设置在所述右前链带311位于所述右裤筒30的开口的位置,所述右拉头313设置在所述右前链带311上。采用该方案可以将左前链带211上的左插销215插入右前链带311上的右方块314中,并通过右拉头313实现左前链带211与右前链带311的啮合;同样也可以将右后链带312上的右插销315插置到左后链带212上的左方块214中,并通过左拉头313实现左后链带212与右后链带312的啮合。
[0046]本实用新型的特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以限制左拉头213从左拉链部滑动至右拉链部的第一限位部件60和用以限制右拉头313从右拉链部滑动至左拉链部的第二限位部件70,第一限位部件60和第二限位部70件均设置在转换拉链沿长度方向的中部。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件60设置所述左后链带212上,第二限位部件70设置在所述右前链带311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件60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件70均为截面呈“U”形的拉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