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85177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衣着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衣着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衣着在裤部或裙部顶部区域连接有塑腹结构和加压区的衣着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应用葛、麻、丝、棉、人造纤维等纺织材料缝制成服装或衣着(例如,裤子、裙子…等),已属已知技艺。依据纺织产业的发展和使用需求,产品区分了一般衣着、机能性衣着(例如,塑身、防水透气、抑菌、轻柔凉感…等)、智能型纺织品等。
[0003]就像那些熟习此技艺的人所知悉,上述一般衣着和机能性衣着的取向、需求不同,因此它们的制作或缝制作业、组织结构有明显不同。特别是,机能性衣着(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101200097号公开的塑身裤、第102203403号公开的具立体提臀效果的塑身裤、第96211378号公开的塑身裙构造专利案等)必须应用织物依据人体不同部位进行多层次车缝,来加压调整身体线条、校正不良姿势,以塑造匀称体态或身型。同时,考虑了制作成本和消费价格,使得一般衣着兼具有机能性衣着的功能,是有困难的。
[0004]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在有关一般衣着或其相关结合组成在使用和结构设计方面的情形。如果重行设计考虑该一般衣着的结构,以及上述的应用情形,使其不同于已用者,将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并且,在符合制作成本和消费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让一般衣着兼具有机能性衣着的功能和穿着变化性作用;或进一步使该衣着设置有加压区,而对使用者腹部形成加压按摩等手段。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具体教示或揭露。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衣着改良结构,以提供衣着的塑形和穿着变化性等作用。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衣着改良结构包括一前衣着和一连接前衣着的后衣着;前、后衣着制成裤部或裙部。裤部或裙部的顶部区域连接有塑腹结构和形成在塑腹结构上的开口,供人员穿套;以及,塑腹结构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加压区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该前、后衣着其它无加压区域(非加压区域)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而使该加压区对人员腹部形成加压按摩作用。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衣着改良结构,该塑腹结构包括前部、后部、连接前、后部的侧部和设置在开口的束腰带。该加压区设置在前部、后部和侧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前部、后部的加压区分别包括第一加压区、邻接第一加压区的第二加压区和位于侧部的第三加压区,该第一加压区形成几何形轮廓,位于腹部结构前部、后部的中央区域;该第二加压区形成几何形轮廓,位于该第一加压区的两边区域。第二加压区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第三加压区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而使第一加区、第二加压区、第三加压区分别对人员腹部(或侧边)位置形成不同的加压按摩作用。
[0008]上述方案的一优选为,该第一加压区形成连续排列的菱形结构;该第二加压区形成锯齿状轮廓;以及该第三加压区形成半椭圆状轮廓,邻接前部、后部的第二加压区。
【附图说明】
[0009]图1系本实用新型立体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裤部连接塑腹结构的情形。
[0010]图1-1系本实用新型一立体实施例示意图;描绘了裤部连接塑腹结构的情形。
[0011]图2系图1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裤部前衣着和塑腹结构的情形。
[0012]图3系图2 —平面结构示意图;描绘了裤部后衣着和塑腹结构的情形。
[0013]图4系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了裙部前衣着和腹结构的情形。
[0014]符号说明:
[0015]10前衣着;
[0016]11,21 顶部区域;
[0017]20后衣着;
[0018]30塑腹结构;
[0019]31前部;
[0020]32后部;
[0021]33侧部;
[0022]38束腰带;
[0023]39开口;
[0024]40加压区;
[0025]41第一加压区;
[0026]42第二加压区;
[0027]43第三加压区;
[0028]100衣着。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2及图3,本实用新型衣着改良结构包括一衣着,概以参考编号100表示。该衣着100选择葛、麻、丝、棉、人造(弹性)纤维等纺织材料或其类似材料制成裤部或裙部(描绘于图4)的态样。以及,衣着100是裤部(或裙部)和一塑腹结构30的复合结构。
[0030]图1、2及图3显示衣着100包括一前衣着10和一连接前衣着10的后衣着20 ;所述前衣着10和后衣着20制成裤子或裤部态样。前衣着10、后衣着20分别有一顶部区域
11、21 ;顶部区域11、21选择车缝方式,连接该塑腹结构30。
[0031]在所采的实施例中,塑腹结构30具有一开口 39和设置在开口 39的束腰带38,供人员穿套、定位;以及,塑腹结构30设置有加压区40,所述加压区40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该前衣着10、后衣着20上无加压区域(非加压区域)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而使该加压区40对人员腹部形成加压按摩作用;例如,图1和图1-1所描绘的情形。
[0032]具体来说,图1、2及图3显示该塑腹结构30包括前部31、后部32、连接前部31、后部32的侧部33。前部31、后部32的加压区40分别包括有第一加压区41、邻接第一加压区41的第二加压区42和位在侧部33的第三加压区43。
[0033]在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压区41位于腹部结构前部31、后部32的中央区域,呈几何形轮廓;图中显示第一加压区41形成连续排列的菱形结构。第二加压区42位于前部31、后部32 (或第一加压区41)的两边区域,形成锯齿状的几何形轮廓。以及,第三加压区43形成半椭圆状的几何形轮廓,邻接前部31、后部32的第二加压区42。
[0034]在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二加压区42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第一加压区41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第一加压区41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大于第三加压区43的编织密度(或厚度或丹尼数),而使第一加区41、第二加压区42、第三加压区43分别对人员腹部(或侧边)位置形成不同的加压按摩作用。
[0035]可了解的是,假设考虑散热效果,该塑腹结构30的编织密度是可改变或修正的。
[0036]图4描绘了衣着100制成裙子或裙部态样,并且选择车缝方式,连接该塑腹结构30的情形。
[0037]代表性的来说,这衣着改良结构在具备有符合使用者需求和穿着舒适性的条件下,相较于旧法而言,具有下列的考虑条件和优点:
[0038]该衣着100或其相关结合组成在使用和结构设计、组织关系等,已被重行设计考虑,使其不同于已用者。例如,前衣着10、后衣着20制成裤部或裙部态样,连接具有加压区40的塑腹结构30 ;塑腹结构30包括前部31、后部32和侧部33,前部31、后部32、侧部33分别形成编织密度不同的第一加压区41、第二加压区42、第三加压区43,以及塑腹结构30形成开口 39和束腰带38等部分,明显不同于已用者;并且,改变了它的使用型态和应用范围,而有别于旧法。
[0039]特别是,在符合制作成本和消费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让一般衣着兼具有机能性衣着的功能和穿着变化性等作用;以及,进一步使该衣着100设置加压区40,而获得对使用者腹部形成不同加压按摩的作用。
[0040]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有效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空间型态不同于已知者,且具有旧法中无法比拟的优点,展现了相当大的进步,诚已充分符合实用新型专利要件。
[0041]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至
ΠΠ ο
【主权项】
1.一种衣着改良结构,包括前衣着和连接前衣着的后衣着;前衣着、后衣着制成裤部和裙部的其中之一;其特征在于:前衣着的顶部区域、后衣着的顶部区域连接有塑腹结构和形成在塑腹结构上的开口 ;以及塑腹结构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该前衣着、后衣着上非加压区域的编织密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塑腹结构具有设置在开口的束腰带;塑腹结构包括前部、后部和连接前部、后部的侧部;以及该加压区设置在前部、后部和侧部的至少其中之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加压区包括有第一加压区、邻接第一加压区的第二加压区和位于侧部的第三加压区;该第一加压区形成几何形轮廓,位于腹部结构前部、后部的中央区域;该第二加压区形成几何形轮廓,位于该第一加压区的两边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加压区形成连续排列的菱形结构;该第二加压区形成锯齿状轮廓;以及该第三加压区形成半椭圆状轮廓,邻接前部、后部的第二加压区。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以及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三加压区的编织密度。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衣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以及第一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第三加压区的编织密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塑形和穿着变化性的衣着改良结构,其包括一前衣着和一连接前衣着的后衣着;前、后衣着制成裤部或裙部。裤部或裙部的顶部区域连接有塑腹结构和形成在塑腹结构上的开口,供人员穿套;以及,塑腹结构设置有加压区,所述加压区的编织密度大于该前、后衣着上非加压区域的编织密度,而使该加压区对人员腹部形成加压按摩作用。
【IPC分类】A41D27/00, A41D1/06, A41D1/14
【公开号】CN204994644
【申请号】CN201520617339
【发明人】李淑枫
【申请人】李淑枫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