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95915阅读:来源:国知局
口向上,且变形槽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的内侧和外侧相交。以上变形槽优选设置为开口向上的V形形状,以便于后帮围下基体产生变形。
[0018]作为一种具体的扣紧件结构形式,所述扣紧件包括扣体及上端与扣体固定连接的伸缩带,所述伸缩带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固定连接,所述扣体为夹片状结构。以上扣体用于卡设于鞋子的穿戴沿口上,采用伸缩带实现后跟底护垫与鞋子穿戴沿口的固定,可通过伸缩带的弹性变形所得其的长度适应鞋中帮的高度,同时使得伸缩带上保持适当的拉应力,以使得本结构与鞋子的连接关系紧凑。
[0019]为使得本结构适宜于厚跟鞋或高跟鞋,所述后跟底护垫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以上凹槽即用于容置相对突出的鞋后跟。
[002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便于实现如下目的:针对同一个驾驶人员而言,其日常所使用的不同鞋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以上结构限定可使得本装置能够与使用者不同的鞋子的后帮围良好贴合,以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度以利于运用本装置后能够舒适的进行行车驾驶;针对不同的驾驶人员,不同的穿鞋习惯以及脚码尺寸,以上结构限定也旨在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不同的鞋子良好贴合。即本结构具有对鞋子的形状及尺寸具有良好适应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设置有鞋跟凹槽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伸缩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后跟底护垫,2、后帮围下基体,21、粘接部,22、上凸缘,23、变形槽,24、扣紧件,241、扣体,242、伸缩带,243、调节扣,25、后帮围缠绕带,26、下凸缘,
3、鞋跟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I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I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I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24,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
[0029]本实施例中,以上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即为本结构在使用时,用于容置鞋子后部的区域,具体为后跟底护垫I用于与鞋子鞋底的后部接触,后帮围护垫的内侧用于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以上设置的扣紧件用于限定后跟底护垫I与鞋底、后帮围护垫与鞋子后帮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由鞋子的后侧底部穿戴上本结构时,通过扣紧件最终完成本结构的固定。可将扣紧件24设置为能够与鞋子的穿戴沿口、鞋中帮或穿戴者的脚部固定的结构。本实施例中,扣紧件24可以是粘胶贴、可卡设于鞋子穿戴沿口上的卡具、用于捆绑的绳索等。若以上扣紧件24选用卡设于鞋子穿戴沿口上的卡具,则扣紧件24采用硅胶材料,利于使用者的穿戴舒适度。
[0030]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便于实现如下目的:针对同一个驾驶人员而言,其日常所使用的不同鞋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外形尺寸,以上结构限定可使得本装置能够与使用者不同的鞋子的后帮围良好贴合,以获得良好的穿戴舒适度以利于运用本装置后能够舒适的进行行车驾驶;针对不同的驾驶人员,不同的穿鞋习惯以及脚码尺寸,以上结构限定也旨在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不同的鞋子良好贴合。在后跟底护垫I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I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
[0031]进一步的,以上对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的结构限定,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弹性材料、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多块拼接式结构、将后帮围护垫设置为两端与后跟底护垫I固定连接,中间段无约束且可任意变形,且以上固定连接点中,至少有一个点的位置可调的形式等。以上多块拼接式结构中,相互之间串联,且相邻的部分可采用拉链相连,同时各部分也选用能够产生一定弹性形变的材料,同时,设置为沿着拉链的长度方向,相邻拉链各点的间距不等,间距的最大点位于拉链的端部之间的形式,这样,均能够很好的实现以上结构限定。
[0032]实施例2: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使得后跟底护垫I能够随着后帮围护垫的变形而变形,以使得本结构能够与使用者的鞋子尽可能的贴合,所述后跟底护垫I为呈板状,且后跟底护垫I的材质为柔性材料。
[0034]作为一种具体的后帮围护垫实现方案,所述后帮围护垫包括后帮围缠绕带25,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为柔性带,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其中一侧与后帮围缠绕带25的任意一端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或/和后帮围缠绕带2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自由端与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构成可拆卸连接关系,且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以上结构中,当完成后帮围缠绕带25两端的固定后,后帮围缠绕带25两端之间的部分下端与后跟底护垫I无约束关系,这样,后帮围缠绕带25可根据鞋子后帮围的外形而变形,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中间部分与鞋子后帮围完全贴合,以上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用于实现根据鞋子的后帮围形状或周长,获得适宜的后帮围缠绕带25中间部分的长度以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紧凑的包裹于鞋子的后帮围上。
[0035]作为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固定与拆离后帮围缠绕带25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与后跟底护垫I的结构或连接形式,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左端内侧与后跟底护垫I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的右侧还设置有粘接部21,所述粘接部21的右侧面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自由端的内侧面两个面中,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勾面,另一个面上设置有绒面,所述勾面与绒面可构成可撕连接关系。以上勾面与绒面的连接即为现有粘扣带的连接形式。以上结构中,优选将勾面设置于粘接部21上,而相对较软的绒面设置于后帮围缠绕带25的内侧,同时将绒面沿着后帮围缠绕带25的长度方向设置得较长,这样,可减小本结构中硬质部分的体积大小,利于提升本结构的使用体验。
[0036]为便于通过后帮围缠绕带25约束后跟底护垫I,使得后跟底护垫I根据后帮围缠绕带25的使用形态而变形,利于本结构与鞋子贴合的紧凑性,所述后帮围护垫还包括后帮围下基体2,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呈U形状,后帮围下基体2的左侧下端、后侧下端以及右侧下端分别与后跟底护垫I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及后帮围下基体2构成一个上端及前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上端端面高于后帮围下基体2的上端面。以上设置的后帮围下基体2用于传递后帮围缠绕带25在收拢时迫使后跟底护垫I产生变形的约束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