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195915阅读:来源:国知局
r>[0037]为避免后帮围下基体2在受力时其与后跟底护垫I的连接部分产生应力集中,影响本结构的使用寿命,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壁面与后跟底护垫I的上表面连接点为圆弧形倒角。
[0038]为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与后帮围下基体2之间,不仅可以产生方向位于后帮围缠绕带25或后帮围下基体2厚度方向较大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能够使得两者之间能够产生位于各自高度方向上较大的相互作用力,以使得后跟底护垫I能够在后帮围缠绕带25的作用下,尽可能的变形至完全与鞋子的鞋底后跟以及后帮围完全贴合,后帮围下基体2上端的外侧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凸缘22及下凸缘26,所述上凸缘22的下表面高于下凸缘26的上表面或上凸缘22的下表面与下凸缘26的上表面等高。以上结构中,上凸缘22的下部与下凸缘26的上部相互作用,产生沿着后帮围下基体2或后帮围缠绕带25高度方向的力。
[0039]由后帮围下基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后帮围下基体2上还设置有多个变形槽23,所述变形槽23的开口向上,且变形槽23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侧和外侧相交。以上变形槽23优选设置为开口向上的V形形状,以便于后帮围下基体2产生变形。
[0040]实施例3:
[004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一种具体的扣紧件结构形式,所述扣紧件包括扣体241及上端与扣体241固定连接的伸缩带242,所述伸缩带242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I固定连接,所述扣体241为夹片状结构。以上扣体241用于卡设于鞋子的穿戴沿口上,采用伸缩带242实现后跟底护垫I与鞋子穿戴沿口的固定,可通过伸缩带242的弹性变形所得其的长度适应鞋中帮的高度,同时使得伸缩带242上保持适当的拉应力,以使得本结构与鞋子的连接关系紧凑。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伸缩带242上的调节扣243,所述伸缩带242的一端与伸缩扣固定连接,伸缩扣固定于扣体241或后跟底护垫I上,伸缩带242的中部绕过所述调节扣243,以实现伸缩带242在自由状态下扣体241与后跟底护垫I之间伸缩带242长度的调节。
[0042]为使得本结构适宜于厚跟鞋或高跟鞋,所述后跟底护垫I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3。以上鞋跟凹槽3即用于容置相对突出的鞋后跟。
[0043]实施例4:
[0044]本实施例在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利于本结构使用的舒适性,所述后跟底护垫I的上侧及下侧均设置有凹凸细纹,后跟底护垫I的材质为橡胶,后帮围护垫的主体材料采用布料,但在布料中内嵌有用于产生弹性力的橡胶材料。本结构后跟底护垫I外侧的边缘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侧的边缘均为圆弧形倒角,通过以上进一步的限定,可使得本结构与鞋子、踏板或驾驶室地面均能够保持一定的摩擦力,同时,以上边缘为圆弧形倒角,可使得本结构在使用时,在其相对于驾驶室地面产生位移或倾斜度变化时,以上位移及倾斜度变化均能够平稳的改变,利于行车的安全性。
[0045]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I)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I)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I)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24),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底护垫(I)为呈板状,且后跟底护垫(I)的材质为柔性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包括后帮围缠绕带(25),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为柔性带,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其中一侧与后帮围缠绕带(25)的任意一端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或/和后帮围缠绕带(25)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使得后帮围缠绕带(25)的自由端与后跟底护垫(I)左侧或右侧中的另一侧构成可拆卸连接关系,且所述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点位置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左端内侧与后跟底护垫(I)的左侧面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的右侧还设置有粘接部(21),所述粘接部(21)的右侧面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自由端的内侧面两个面中,其中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勾面,另一个面上设置有绒面,所述勾面与绒面可构成可撕连接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护垫还包括后帮围下基体(2),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呈U形状,后帮围下基体(2)的左侧下端、后侧下端以及右侧下端分别与后跟底护垫(I)的左侧、后侧以及右侧固定连接,后跟底护垫(I)及后帮围下基体(2)构成一个上端及前端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后帮围缠绕带(25)的上端端面高于后帮围下基体(2)的上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壁面与后跟底护垫(I)的上表面连接点为圆弧形倒角。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后帮围下基体(2)上端的外侧以及后帮围缠绕带(25)下端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上凸缘(22)及下凸缘(26),所述上凸缘(22)的下表面高于下凸缘(26)的上表面或上凸缘(22)的下表面与下凸缘(26)的上表面等尚。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由后帮围下基体(2)的一端至另一端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后帮围下基体(2)上还设置有多个变形槽(23),所述变形槽(23)的开口向上,且变形槽(23)的两端分别与后帮围下基体(2)的内侧和外侧相交。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紧件(24)包括扣体(241)及上端与扣体(241)固定连接的伸缩带(242),所述伸缩带(242)的下端与后跟底护垫(I)固定连接,所述扣体(241)为夹片状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底护垫(I)的上端还设置有开口向上的鞋跟凹槽(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员鞋后跟保护套,包括后跟底护垫及后帮围护垫,所述后帮围护垫固定于后跟底护垫上,且后帮围护垫围成鞋后跟固定区域,所述后跟底护垫或后帮围护垫上还设置有扣紧件,所述后帮围护垫围成的鞋后跟固定区域的大小可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后跟底护垫与鞋底后跟、后帮围护垫与鞋子的后帮围接触后,可通过后帮围护垫与驾驶室地面相对运动、后跟底护垫底部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相对运动,替换在驾车过程中鞋子与驾驶室地面或踏板的相对运动,达到保护鞋子的发明目的;本结构还具有对鞋子的形状及尺寸具有良好适应力的特点。
【IPC分类】A43B23/30
【公开号】CN205106572
【申请号】CN201520928991
【发明人】苟敏, 汪学明, 黄薇
【申请人】苟敏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