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5210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
在现有技术中,外敷膏药有许多种,如CN1051675公告的“骨刺消痛膏配方及制作方法”,用该项专利所制成的膏药称可治疗骨质增生病;和CN1040146公告的“结核膏药的配制及其治疗方法”,它称可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和皮肤瘘道疾病;及CN1007983公告的“一种烧伤膏制备方法”一项专利等。上述膏药几乎都只是对症治疗,且仅限于治表,从病理学角度上看,各项专利对所涉及到的病症很难彻底治愈。
而CN1049970公告了“一种外敷膏药制备方法”专利技术,它所选用的中药组合物除当归、红花、大黄、穿山甲、防风、川乌、没药、血蝎外,还选用了白芨、乌药、白芷、生地、独活、甘草、土别虫、杜仲、荆芥、首乌、苍术、赤芍、木瓜、大艽、牛夕、川芎、申姜、草乌、五加皮、观草、白蔹、木别子、肉桂、苦参、透骨草、乳香、雄黄、虎骨、麝香等药物。但是所述方法中选用的虎骨等名贵药材很难得到,不适用于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可适用于多种病症,且药源丰富的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
为完成上述任务,本发明所提出的外敷膏药的制备方分下列步骤(按制备100帖膏药计算)首先选用人参、鹿茸、没药、川乌、蛤蚧、五加参、防风、天麻、五味子、木枫子、鳖甲、龟板、生地、熟地各90-12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当归、川贝各60-90g,及大黄、木香、丁香、霍香各30-50g,冬虫夏草、细辛、细红花、血蝎各20-30g,黄芪、灵芝各选用0.2-0.35Kg;其次将上述各味药烘干并将其研成细末,然后混合、均质,再加入3-4Kg香油和1-2Kg松香末将其制成粘稠状;最后将上述粘稠物放在容器内,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变成黑色的膏状物,分装该膏状物即得该膏药。
本发明在制作时还可选用传统的膏药制作方法,即将各味药研成细末后放入装有醋的容器内渍泡,并令药材浸透,然后将该容器覆盖严密,不要使药汁泄出。煮膏药时要注意掌握三上三下,以泄其药势,使药味能够析出。上是指使药液煮沸后腾腾翻滚,下是指沸腾的药液逐渐冷却沉静下来很久。当将药煮成膏状后,取出适当量分装在纸类物件上即可成为该膏药。
本发明所提出的膏药,经实践证明它具有解表形寒、祛风除温、止疼逐瘀、活血通络、利关节强筋骨、解毒生肌、健脾胃等功效,可治疗风寒湿气、关节炎、跌打损伤(破血除外)、腰肌劳损、坐骨神经和脑神经痛、胃寒、红白痢疾等多种病症。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
如要制备100左右的膏药,首先取人参、鹿茸、没药、川乌、蛤蚧、五加参、防风、天麻、五味子、木枫子、鳖甲、龟板、生地、熟地各9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当归、川贝各70g,及大黄、木香、丁香、霍香各30g,冬虫夏草、细辛、细红花、血蝎各20g,黄芪、灵芝各选用0.35Kg;其次将上述各味药烘干并将其研成细末,然后混合、均质,再加入4Kg香油和1Kg松香末将其制成游离态的糊状;最后将上述糊状物放在容器内,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变成黑色的膏状物,分装该膏状物即得该膏药。
权利要求
1.一种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制备100帖膏药计算)首先选用人参、鹿茸、没药、川乌、蛤蚧、五加参、防风、天麻、五味子、木枫子、鳖甲、龟板、生地、熟地各90-120g,和蛇退、蜂房、穿山甲、当归,川贝各60-90g,及大黄、木香、丁香、霍香备30-50g,冬虫夏草、细辛、细红花、血蝎各20-30g,黄芪、灵芝各选用0.2-0.35Kg;其次将上述各味药烘干并将其研成细末,然后混合、均质,再加入3-4Kg香油和1-2Kg松香末将其制成粘稠状;最后将上述粘稠物放在容器内,并在300-350℃度上烘烤,使其变成黑色的膏状物,分装该膏状物即得该膏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该膏药选用人参、鹿茸等多种中药,然后将这些中药研成细末,再加入香油将其制成粘稠状,经过一段时间烘烤即可得该膏药。该膏药可治疗风寒湿气、关节炎、跌打损伤(破血除外)、腰肌劳损、坐骨神经和脑神经痛、胃寒、红白痢疾等多种病症。
文档编号A61P25/02GK1298710SQ0011031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12日
发明者邱晓辉 申请人:邱晓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