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83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肿瘤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模拟人体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刺激人体某些特定的经络穴位(含神经),调动人体自身固有的抗病能力的肿瘤治疗仪。
现代医学定义疾病为,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性作用下,因自身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医学研究认为,恶性肿瘤发病亦符合此观点,因自身调节紊乱,免疫抗病机制降低,易患癌肿;癌细胞释放大量癌性毒素,抑制各脏器组织功能,使各免疫成分减少,活性降低,给癌细胞增生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手术、化、放疗,不可避免的要伤害正常脏器组织,使人体免疫抗病能力进一步降低。目前医学尚无有效方法保护人体脏器功能,维持必要的各免疫成分的浓度和活性,仅仅依靠外界单一损害性抗癌手段,人体失去自身固有的抗病能力,因此,目前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仍差,人们仍把它称为“不治之症”。人体各脏器组织均有神经所支配,并在大脑主导下,通过神经调节各脏器组织功能。传统的中国经络学说应用于临床已数千年,它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运行气血,调虚实,决生死,处百病。通过神经、经络两大系统调节,使各脏器组织维持于良好的功能状态,分泌和制造维持健康所必要的免疫成分(T淋巴细胞、K细胞和NK细胞等)数量和活性,依靠人体自身固有的能力,毒害和杀伤肿瘤细胞。如何采用无损伤、无毒性纯生理性方法调动人体自身固有的抗病能力,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申请人于1972年开始了神经“生物电位”活动和有关经络的研究,于91年研制成功“白细胞增长仪”,申请了发明专利并已授权,其专利号为95117623。现代医学研究明确了人体各脏器组织和细胞均有其特有的电位活动,彼此差别很大,如脑电、心电、肌电、胃肠电位、神经电位活动,为生命、生理活动的标志。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研究提示了人体经络强壮穴位处多有重要的神经通过,学者们对神经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如日本加腾元一、本川宏一所编医学电生理学著作,实测了神经动作电位波形,明确了神经“动作电位”波形特征和相关参数,并定性定量地测定了神经所含阻抗Rn、容抗Cn和感抗Ln,依此提示了神经“动作电位”有其最适电位活动频率。各种类型的电治疗仪包括“白细胞增长仪”所使用的电位波形和应用频率与神经本身固有的“动作电位”波形及其活动频率差距较大,不具备或者不能较好地达到“波形响应”和“频率响应”的条件,它是一强迫性刺激作用,得不到神经主动性应答反应,不可能促使神经“生物共振”产生,不可能真正调动起神经、经络生理活动功能,因此,其疗效明显受限。
本发明的目的是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模拟人体综合神经和单个神经纤维(细胞)“动作电位”波形,依神经固有的电位活动频率,作用于有关经络走行途径上两个重要穴位体表处,以病人最适感受强度刺激,调动人体自身固有的抗病能力而提供一种肿瘤治疗仪。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肿瘤治疗仪,包括两路输出端口(1)、操作键盘(2)、显示器(3)和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包括单片机芯片(U1)、锁存器(U2)、只读存储器(U3)、读写存储器(U4),中央处理器(4)连接分频器(5),操作键盘(2)通过键盘控制器(6)与中央处理器(4)连接,中央处理器(4)连接D/A转换器(7),D/A转换器(7)经过驱动放大器(8)连接两路输出端口(1),中央处理器(4)经过显示器控制电路(9)连接显示器(3),所述的只读存储器(U3)存储有三种治疗波形,即I号波、II号波、III号波的数字化查表数据和控制上述三个波形程序顺序工作的控制程序,所述的I号波为兴奋波,其波形是由下述数学式建立的曲线P=[(T+0.5)2-T]/10,其中P为电位幅值,以伏特为单位,T为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该波持续时间为20毫秒;所述的II号波为综合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A波、B波、C波,A波由α、β、γ、δ四小波组成,各小波持续时间均为0.8毫秒,α波幅值与I号波的最大峰值相同,以α波峰为标准值,其余各波与α波幅的比例如下β=0.752α,γ=0.52α,δ=0.252α,A波中δ波降至零电位后,持续1.6毫秒,出现B波,B波持续时间为1.8毫秒,B波降至零电位后,持续2.8毫秒出现C波,C波持续时间为2.6毫秒降至零电位,所述B波、C波的波幅值为0.5倍的所述A波标准波幅;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所述的III号波为单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波形,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从零电位上升至第一波峰的a波段和b波段,由波峰再返回零电位的b波段和c波段,从零电位到反向第二波幅波谷返回零电位的d波段,再经正向第二波幅波峰而又返回零电位的e波段;b波电位幅值与I号波最大幅值相同,b波持续时间为0.8毫秒,以b波电位幅值为标准值,a波幅值a=0.2b,持续时间0.38毫秒,c=0.3b,持续时间1.5毫秒,d=-0.136b,持续6.2毫秒,e=0.038b,持续时间3毫秒;I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
神经有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传递兴奋讯息的特性,并在大脑主导下参与各脏器组织功能调节,经络亦有类似功能。因此,通过神经和经络途径输送某种特异性的“生物电位”讯患就等于掌握了调节人体功能的一把钥匙。本发明治疗波的波形参数与神经“动作电位”活动各参数完全一致,具备了“波形响应”和“频率响应”的条件,易促使神经“生物共振”,神经必然发生内在性的主动性应答反应,充分兴奋神经,对神经和经络实为一生理性无损伤良性有效刺激。依传入神经的功能特性,把此兴奋讯息传至大脑,一方面,抑制有关脏器癌病变在大脑形成的顽固性兴奋灶,同时兴奋病灶区周围麻痹的脑细胞,促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化,打断癌病变和大脑间的恶性循环,促使脏器组织癌病变消退;另方面,大脑在接收到神经传来的兴奋讯息后,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对全身传来的病态信息,依其固有的“自组织、自学习、自分析、自判断、自处理”机能,发出处理性指令,在大脑主导下,通过神经、经络、免疫诸因素,调节各脏器组织机能,平衡人体自稳状态。本发明在刺激神经的同时,也兴奋了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参与人体的功能调节,使脏器组织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分泌和制造各免疫成分,并活化其活性,调动起人体固有的抗病机制,抑制和杀死癌细胞。
本发明I号波为兴奋波。依学者Volta,Dubis-Reymond,Pfluger的研究,确立了直流电作用于人体的极性原则,即突然断电时,阳极部位组织发生兴奋,阴极部位抑制;突然通电时,阴、阳两极部位组织兴奋性则发生相反的变化。医学电生理学研究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通常阴、阳两电极的大小不等,面积较小的电极(能量集中)叫做有效电极,置于肢体近侧。面积较大的电极(能量分散)叫做无效电极,置于肢体远侧。依据上述原理,本发明建立了兴奋波。为了避免突然通电时阴、阳极部位兴奋性的变化,故通电时的电压(或电流)很小,即阈下刺激,然后,采取逐渐缓慢上升的状态,当强度达到阈上刺激值(人体最适感受强度)时,突然断电,即突然降至零电位,该时,阳极部位兴奋,而阴极部位因电极大,能量分散,达不到阈上刺激,即该部位不发生兴奋或抑制的变化,保持原先的兴奋性,这样一来,达到了阳极单极的兴奋作用。“白细胞增长仪”(以下简称“白仪”)中所述的兴奋波曲线是人为的定性给出的,其含有较大的随意性。本发明所述的兴奋波曲线是由数学函数确定的,该曲线的变化有了数学上的定量依据,从科学性方面来说,明显上升了一步,从临床应用效果观察和总结方面来讲,也明显提高了一步,达到了治癌的效果。既往“白仪”治疗一次或数次后,人体组织敏感性才开始改善,而应用本发明“肿瘤治疗仪”治疗数分钟后,组织敏感性即开始改善。本发明II号波为综合神经电位波形,即一根神经的综合电位波形,它是几种类型神经纤维(A、B、C)的大量细胞“动作电位”的矢量代数和。一般说来,一根神经常含有若干个神经细胞,如坐骨神经含有160万个神经纤维(细胞),在某一即时时间,各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并不一样,同时,神经具有双向传导兴奋的特性。大量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并不同步,因此,所呈现出的总电位,可能是各个细胞电位的代数和。神经细胞很长,由远端肢体到大脑仅有三个细胞相连接,一根神经内的细胞排列并非呈平行状态,其总电位可能是各个细胞“动作电位”的矢量和。为了兴奋各种类型的神经细胞,本发明设计了综合神经电位波形刺激神经,以适应各类型神经细胞生理性“动作电位”活动,促使其“生物共振”。B、C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很低,考虑到此点,在设计该波形时,人为地把B、C纤维波形的幅值(电位)增大,以达到对其有效刺激。“白仪”仅设计了正向波形。因为神经具有双向传导兴奋的功能,必然有相同形状的负电位;又因为单向正电位波形刺激人体组织,必然会形成电极作用部位组织“电荷聚积”,过多“电荷聚积”对局部组织产生影响,也可能导致“特异性电位波形”失真。因此,本发明设计了相应的负电位,即正、负电位以1∶1的比率交替出现,这样,可使本发明仪器的作用参数更适应神经电位活动的需要,易促使神经“生物共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使其更有效地生理活动。同时,也消除了“电荷聚积”。此外,在综合电位波形中,A-B、B-C波形的间距以及B波、C波持续时间,均作了必要的调整,其更接近人体实测数据。本发明III号波为单个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波形,该波形的设计适应于单个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活动各参数,易促使其“生物共振”。“白仪”中该波形持续时间为7.5毫秒,没有设计相应的负电位。本发明将该波的持续时间扩展为12.0毫秒,更接近实测数据,设计了相应的负电位波,以1∶1的比率交替出现。综上所述,本发明作用于人体三个波形是对“白仪”相关波形予以补充和完善,最后确定其作用技术指标,与“白仪”技术指标相较,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也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突出了杀伤癌细胞的作用。本发明使多例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晚期恶性肿瘤(多伴有转移)病人,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达治愈程度,成为医学上的典型病例。本申请人于1991年9月,采用“白仪”配以化疗,5年间取得了6例典型病例,年平均取得典型病例为1.2例。自1996年10月至2000年3月,采用本发明配以化疗,取得24例典型病例,年平均取得典型病例为6.9例。两相比较,本发明治疗肿瘤效果明显高于“白仪”,其比值为5.8倍。
当代评定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准,一是肿瘤体积的变化,二是病人行为状态(生存质量)的变化,见表1说明。
恶性肿瘤因其病变复杂,产生癌性毒素,损害各脏器组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它面临多方面的治疗问题,现代医学尚无一种方法能具备多方面的治疗效果,而本发明则初步显示出多方面的治疗效果,分述如下
1、改善人体整体功能状态。本发明医学技术指标有其独特之处,它是通过大脑发挥治疗作用,充分调动起大脑功能,并在其主导下,通过神经、经络、免疫诸因素,改善各脏器组织功能,平衡人体自稳状态,激发人体固有的抗病机制,战胜疾病,通过测定人体有关生理指标,初步证实了此点。恶性肿瘤病人,尤其是重症患者,多呈麻痹状态,体表电阻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甚至是数倍、20余倍地高于正常人。于本发明治疗后,人体体表电阻明显降低,部分病人呈数倍、数十倍地降低,甚至比正常人还低。此现象说明人体组织敏感性增高,脏器功能改善,人体整体抗病能力增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经过本发明仪器治疗,可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双向调节血压,改善肾功,降低血糖,治疗和预防感冒,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改善精神和情绪等等。由于组织敏感性改善,也间接提高了化疗和放疗对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总之,使用本发明仪器治疗全面改善了病人功能状况,并为药物和放射治疗奠定了一定的组织学基础。
2、瘤体变化。依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评定肿瘤疗效标准(见表1),本发明治疗效果见表3,表中本组是指本发明治疗+化疗,对照组是本科室单纯化疗,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NC为无变化、PD为恶化。
依表3所示,本发明治疗+化疗,其完全缓解率(CR)明显高于本科室对照组(单纯化疗),也明显高于国内、外化疗的效果,差异非常显著(P<0.01)。医学界认为,化疗药物难以使食管鳞状细胞癌取得完全缓解,更难使其达根治性效果,然而本组多例胃癌、食管鳞癌,尽管已介晚期,不能手术,经本方法治疗1~2周期,即10余天至20余天的治疗,消除了癌病变,达到根治性效果。本发明治疗恶性肿瘤速度之快,疗效之彻底已成为医学界的特殊情况。
3、病人行为状态的变化。依Karnofsky Scale评定疗效标准,评定病人行为状态(即生存或生活质量)。本组治疗效果,并与本科室对照组相比较。其具体疗效见表4。
依表4所示,本发明+化疗明显提高了病人的行为状态,和对照组相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依表3、4来看,本发明+化疗,既达到杀伤癌肿本身的效果,又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同其它任何治疗肿瘤的方法相比较,有其突出的优点。
4、提高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人体免疫功能重要的观察指标。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患恶性肿瘤,患病后,癌性毒素抑制免疫和造血功能,化、放疗对造血功能抑制作用常很强。三重作用之下,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常很低,甚至威及生命。本发明提升白细胞计数有效率在92%以上,且较稳定,部分病人化疗过程中白细胞竟呈上升趋势,成为肿瘤治疗中的特殊现象。在减轻化、放疗其它毒副作用,如减轻恶心、呕吐和腹胀,增进食欲,改善情绪和睡眠等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5、控制癌性感染。癌症病人经受肿瘤组织的侵害和其毒性的毒害,再加之有关治疗(手术、化疗、放疗)的打击,病人深受摧残,自身抗病能力常很差,据国内外统计,约40~50%的病人并非癌肿的发展致死,而是因癌性感染致死。因此,控制癌性感染是治癌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发明把癌性感染致死率降至1.9%。
6控制癌痛。据统计,实体瘤癌痛发生率为50~70%,为病人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控制癌痛列为第三种治癌手段。本发明控制癌痛有效率为91.2%,甚至数分钟或20余分钟可使剧痛明显缓解或完全消失。
本明实现了由既往各电疗仪所采用的“物理波形”向神经动作电位的“生物波形”这一质的转化,其医学技术指标完全适应了神经生理电位活动各参数,促使其“生物共振”,发明了特异性的有效的兴奋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功能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人体固有的抗病能力,对人类最严重疾病——癌症,有多方面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替代了癌症化疗过程中其它相关辅助药物的治疗,大幅度为病人节省了医疗经费。本发明性能稳定,疗效可靠,为无损伤、无痛苦、安全稳定,纯生理性有效调节方法,有重要的医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表1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WHO)等级评定标准完全缓解所见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CR)部分缓解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两径)的乘积减少50%(PR)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无新的病变出现无变化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50%以下或增大25%以下,无新的(NC)病变出现恶化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PD)表2Karnofsky Scale评分标准
<p>表3 54例恶性肿瘤治疗结果,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病种组别CR PR NC PDCR率(%)本组(18例) 5 8 5 0 27.8胃癌对照组(19例)0 3 7 9 0国外化疗综述 <10本组(16例) 5 7 4 0 31.3食管癌 对照组(16例)0 1 9 6 0国内外化疗综述<10其它恶性肿瘤(20例) 7 9 1 240本组与对照组比P<0.01表4病人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组例数 上升>10分 上升<10分 减少>10分 改善率减少<10分 (%)本发明+化疗组胃癌 18 17 1 0 94.4食管癌 16 13 2 1 81.3其它肿瘤 20 17 2 1 85.0对照组(单纯化疗)胃癌 19 6 8 5 31.6食管癌 16 4 7 5 25.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面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产生的I号波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产生的II号波波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产生的III号波波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路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软件实现流程图。
一种肿瘤治疗仪,包括两路输出端口(1)、操作键盘(2)、显示器(3)和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包括单片机芯片(U1)、锁存器(U2)、只读存储器(U3)、读写存储器(U4),中央处理器(4)CPU采用一块单片机芯片(U1-MCS51)用以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其中,P0口做为地址总线低八位和数据总线的复用口,P2口做为地址高八位的总线接口,P1口做为中央处理器控制系统特定部件运行状态的输出信号接口,其中,P1.4经U19-2004用于控制波形输出的换相继电器(JR),即一定时间段(如8分钟)内治疗波经接头(LEFT)输出,而另一时间段内治疗波经接头(RIGHT)输出。中央处理器(1)连接分频器(5),U1-MCS51控制接口中的中断0(INT0)用于响应分频器(U12-4060)的计数溢出中断,中断1(INT1)用于响应键盘控制器(U5-8279)的IRQ中断请求,读(RD)、写(WR)信号分别接U4-6264(OE和WE)、U5-8279(RD和WR)与U7-8155(RD和WR),一方面用于控制向/从RAM中存取/读取由键盘输入的操作参数或其它的临时数据,另一方面用于控制向U5-8279或U78155写入需要显示的数据信息,U1-MCS51的ALE/P接U5-8279的CLK端和U7-8155的ALE端,PSEN接U3-27256的OE端,用于器件选择。锁存器(U2-74LS373)用于U1-MCS51的P1口做为地址总线低八位与数据总线之间交替发挥作用时,在该器件的输出端保留当前的地址信息(即地址总线低八位),只读存储器EPROM(U3-27256)用于存储系统执行的命令代码和各种治疗波形的数字化查表数据,读写存储器RAM(U4-6264)用于存储当前系统由键盘所输入的幅值、频率等参数信息和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临时数据。中央处理器(4)连接D/A转换器(7)。本发明的核心在于各种治疗波形的产生,波形的产生主要依靠系统软件将存储在EPROM(U3-27256)中的该波形的数字化数据首先复原成数字波形,然后,再经D/A转换器(U8-DAC0832、U9-DAC0832)转换成所需要的模拟波形。由于治疗波形中的电位有正有负,所以在波形输出部分经译码器(U11-74LS138)采用了两个数模转换器件(即U8-DAC0832和U9-DAC0832),其中,U8用于负向电位波形的数模转换,而U9则用于正向电位波形的数模转换。另外,初级放大电路主要采用运算放大器(MC4558)实现。在放大器的输出端可以查看到复原后的完整治疗波形。D/A转换器(7)经过驱动放大器(8)连接两路输出端口(1),在波形的放大部分中,主要采用一块运算放大器(UA-NE4558)来放大波形。其中,三极管(A42)和(A92)用以稳定放大器的工作电源,从而实现在相对高电压条件下的精确放大,大功率三极管(A1009A和C2333)用于放大器输出端的驱动放大。中央处理器(4)经过显示器控制电路(9)连接显示器(3),这部分电路主要由输入/输出扩展器(U7-8155)和设置在面板上的液晶显示器(3)构成。其中,U7-8155的PA口和PB口接液晶显示器(LED1、LED2)的数据输入端,用于显示当前系统的工作状态。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电路的显示部分提供了两种显示方式,即数码管显示和液晶汉字显示。操作键盘(2)通过键盘控制器(6)与中央处理器(4)连接,键盘输入部分主要由键盘控制器(U5-8279)和面板上设置的八按键的键盘(2)所构成。各键所表示的含义如下E为两输出回路交替转换的时间。F为治疗波作用于人体的频率。U为治疗波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作用强度)。R为每次治疗总时间和剩余时间(以分钟为单位逐渐减少)。EF为液晶显示产品作用介绍。ON/OFF为仪器工作状态和休止状态。▲为E、F、U、R的值增加。为E、F、U、R的值减小。需要说明的是在这部分电路中,包含数码显示器的连接电路。其中,U5的SL0~SL2输出口经译码器(U6-74LS138)分成8路信号(Y0~Y7)接数码管显示器的共阴极端(L0~L7),U5的RL0~RL7接键盘(Keyboard)的列线(R0~R7)用以读取键盘的状态。当键盘上有键按下时,按键所输入的数据自动进入U5-8279的数栈FIFO RAM存储器,并由IRQ端向U1-MCS51请求中断。U1-MCS51响应中断并读取FIFO中的键值。更新数码管显示器的输出时,只需改变U5-8279中数据存储器中的内容即可。
所述的只读存储器(U3)存储有三种治疗波形I号波、II号波、III号波的数字化查表数据和控制上述三个波形程序顺序工作的控制程序,各波形数据包含3200个输出点,每点持续时间为10微秒,采用软件方法提供各输出点数据。所述I号波为兴奋波,其依据医学电生理学关于直流电正、负极通、断电瞬间对人体组织的作用,即“极性原则”,研究设计本波形,该波形是由下述数学式建立的曲线P=[(T+0.5)2-T]/10,其中P为电位幅值,以伏特为单位,T为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该波持续时间为20毫秒,该波主要作用是提高人体局部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为其后的“生物电位波”治疗奠定局部组织兴奋性的基础,其目的是提高局部神经组织敏感性,易于接受其后的II、III号“生物电位波”刺激,通过“波形响应”和“频率响应”,促使其“生物共振”而发生有效的兴奋活动。所述的II号波为综合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即“生物电位”波形,为治疗波,为一组神经中A、B、C多个或数以万计的神经纤维(细胞)呈现的综合电位波形,亦即各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矢量的代数和。因B、C纤维兴奋性较低,为了有效的兴奋该神经细胞,在设计中把该波形电位提高。考虑到神经传导兴奋的双向性,同时,为了避免较长时间的作用,电荷在局部聚积,故设计了该综合波对等负向波形,各波电位幅值和持续时间具体说明如下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A波、B波、C波,A波由α、β、γ、δ四小波组成,各小波持续时间均为0.8毫秒,α波幅值与I号波的最大峰值相同,以α波峰为标准值,其余各波与α波幅的比例如下β=0.752α,γ=0.52α,δ=0.252α,A波中δ波降至零位后,持续1.6毫秒,出现B波,B波持续时间为1.8毫秒,B波降至零电位后,持续2.8毫秒出现C波,C波持续时间为2.6毫秒,降至零电位。所述B波、C波的波幅值为0.5倍的所述A波标准波幅,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III号波为单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波形,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从零电位上升至第一波峰的a波段和b波段,由波峰再返回零电位的b波段和c波段,从零到反向第二波幅波谷返回零的d波段,再经正向第二波幅波峰而又返回零的e波段。b波电位幅值与I号波最大幅值相同,b波持续时间为0.8毫秒,以b波电位幅值为标准值,a波幅值a=0.2b,持续时间0.38毫秒,c=0.3b,持续时间1.5毫秒,d=-0.136b,持续6.2毫秒,e=0.038b,持续时间3毫秒,I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本发明操作过程如下如图7所示,开始后,电路初始化和内存变量初始化,操作键盘,调节U值、E值、F值、R值,上述各值电路设计时已预置,亦可随意调节。由CPU执行波形产生程序,从只读存储器EPROM中取出数据送往D/A转换器,每10微秒更新一个新的数据,如此循环,通过驱动放大器,实现在两路输出端口输出相应波形。I、II、III三波相继出现,每次总治疗时间为32分钟。8分钟转换一次,各波持续时间分配为I号波20秒,II号波3分40秒,III号波4分钟,总共持续8分钟,其后转换另一回路作用于人体。I号波均为正向波,II、III号波正、负向对等交替。各波形状不变,其幅值和频率可调,均为同步等值变化。其频率范围为0~83Hz,常用频率为16~25Hz,其幅值范围为0~99V(脉冲电压)。应用本发明治疗过程中,调频的变化,系指波距间时间“T”的变化,频率与波距呈负相关性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肿瘤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两路输出端口(1)、操作键盘(2)、显示器(3)和中央处理器(4),中央处理器(4)包括单片机芯片(U1)、锁存器(U2)、只读存储器(U3)、读写存储器(U4),中央处理器(4)连接分频器(5),操作键盘(2)通过键盘控制器(6)与中央处理器(4)连接,中央处理器(4)连接D/A转换器(7),D/A转换器(7)经过驱动放大器(8)连接两路输出端口(1),中央处理器(4)经过显示器控制电路(9)连接显示器(3),所述的只读存储器(U3)存储有三种治疗波形,即I号波、II号波、III号波的数字化查表数据和控制上述三个波形程序顺序工作的控制程序,所述的I号波为兴奋波,其波形是由下述数学式建立的曲线P=[(T+0.5)2-T]/10,其中P为电位幅值,以伏特为单位,T为时间,以毫秒为单位,该波持续时间为20毫秒;所述的II号波为综合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A波、B波、C波,A波由α、β、γ、δ四小波组成,各小波持续时间均为0.8毫秒,α波幅值与I号波的最大峰值相同,以α波峰为标准值,其余各波与α波幅的比例如下β=0.752α,γ=0.52α,δ=0.252α,A波中δ波降至零电位后,持续1.6毫秒,出现B波,B波持续时间为1.8毫秒,B波降至零电位后,持续2.8毫秒出现C波,C波持续时间为2.6毫秒降至零电位,所述B波、C波的波幅值为0.5倍的所述A波标准波幅;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所述的III号波为单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波形,其按时间先后次序包括从零电位上升至第一波峰的a波段和b波段,由波峰再返回零电位的b波段和c波段,从零电位到反向第二波幅波谷返回零电位的d波段,再经正向第二波幅波峰而又返回零电位的e波段;b波电位幅值与I号波最大幅值相同,b波持续时间为0.8毫秒,以b波电位幅值为标准值,a波幅值a=0.2b,持续时间0.38毫秒,c=0.3b,持续时间1.5毫秒,d=-0.136b,持续6.2毫秒,e=0.038b,持续时间3毫秒;III号波设有对等负向电位波形,负向电位波形负向幅值和持续时间与正向电位波形绝对值相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肿瘤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两路输出端口(1)交替输出治疗波形,治疗波包括I、II、III波,各波持续时间分配为I号波20秒,II号波220秒,III号240秒;I号波为正向波,II、III号波正负向对等交替输出,各波幅值和频率可调,I、II、III波频率范围0~83赫兹,常用频率为16~25赫兹,幅值范围0~99伏脉冲电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现代微电子技术模拟人体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刺激人体某些特定的经络穴位(含神经),调动人体自身固有的抗病能力的肿瘤治疗仪。本发明治疗波形包含兴奋波、综合神经动作电位波形和单个神经纤维动作电位波形。本发明医学技术指标完全适应了神经生理电位活动各参数,促使其“生物共振”,发明了特异性的有效的兴奋神经系统和经络系统功能的方法,提高人体因有的抗病能力,对癌症有多方面的治疗效果。本发明为无损伤、无痛苦、安全稳定,纯生理性的有效方法。
文档编号A61N1/00GK1267557SQ0011377
公开日2000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4月7日
发明者王振雄, 王磊 申请人:王振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