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217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中药酒及其制造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这类顽疾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东北地区更是多发区。这类疾病主要损伤人体的骨、筋、肌肉并形成骨节变形,关节肿大,肌肉萎缩,严重者极易造成人体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目前,治疗上述疾病尚无特效药,更是难于治愈,而且极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近期中国专利CN98104757.2号公开了一种中药酒,该中药酒虽制作简单,服用方便,但其治疗效果尚难确定,因此,现阶段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治疗类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的药物及药酒,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究开发一种对治疗类风湿病有显著疗效的中药酒,并提供该药酒的制造方法,使该药酒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用于根治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的中药酒,其特征是由地风、年健、伸筋草、木瓜、杜仲、肉桂、官桂、桂枝、荆芥、茯苓、羌活、当归、牛藤、钩藤、元胡、红花、鸡血藤、枸杞子、龙眼肉、熟地、甘草、良姜、丁香、砂仁、川军、山楂、陈皮、枳壳、远志、生地、麝香、蜂蜜、白糖、白酒组成,各成份的重量成分含量是地风5-15g、年健5-15g、伸筋草10-15g、木瓜10-15g、杜仲10-15g、肉桂10-15g、官桂10-15g、桂枝10-15g、荆芥10-15g、茯苓10-15g、羌活10-15g、当归10-15g、牛膝10-15g、钩藤10-15g、元胡20-25g、红花15-20g、鸡血藤10-15g、枸杞子20-30g、龙眼肉20-40g、熟地10-15g、甘草10-20g、良姜10-15g、丁香5-10g、砂仁10-15g、川军10-15g、山楂10-15g、陈皮15-20g、枳壳10-15g、远志10-15g、生地10-20g、麝香5-6g、蜂蜜200-300g、白糖200-300g、白酒5-10kg。
制造上述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完成A、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将杜仲经炒制成黄色,将余下其它各中药洗净、晒干后粉碎,然后用纱布袋将各味药盛装缝合封口,其中麝香单独用纯白布袋盛装缝合封口。
B、取50-60°白酒装于坛内,然后取A工序已装入袋中的各味中药放入坛内,密封坛口,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经20天左右去渣装瓶压盖后备用。
本发明从中医学角度对类风湿病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类风湿病的症状、病因等进行辩证分析,如体虚感邪,即由于患者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正气既虚,感邪后无力驱邪外出,则邪气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而成痹症,因而体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阳虚之体,因阳气卫外功能不足,易为寒湿之邪所伤,得病多为风、寒、湿;阴虚之体,阳气相对处于偏胜状态;或体内素有积热;易感风热之邪;得病多为风湿热痹。又如外邪入侵是风、寒、湿热之邪,通常为本病外在因素,体质柔弱者,固然易于受外邪入侵;也有体质尚好由某些客观因素致病,久居严寒之地,缺乏防寒措施,或工作点系野外、雪天露宿,住地潮湿或嗜酒当风;或冲风暴雨、水中作业或劳力感寒受湿或汁出入水等等,日久也可积而为病,或风寒湿邪郁久化热而发病。还有就是瘀痰留滞常常源于久病气血周流不畅而致“血停内瘀湿凝为痰”痰瘀可以互结,也可以和外邪相合;阻闭经络,深入骨骼;而根深难以逐除,痹症晚见关节肿胀,畸形,多为痰瘀交阻于骨节所致。
总之,痹症的发生,一般多为素体阳气,阴精不足为内因,风寒湿热为外因。一般多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扶杂,病位则深在筋骨或脏腑。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两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认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留滞关节,治法是祛风散寒,舒筋活络。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证认为风寒湿邪,闭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流走关节,阻于筋骨,治法是祛风活络,除湿宣痹,清热凉血。
本发明各味中药功能作用及主治如下1、地风功能《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脚气,四肢关节酸痛,主要用于湿痹初期风气胜者。
2、年健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祛风湿,健筋骨,主治风湿痹痛、腰膝冷痛、下肢拘挛麻木。
3、伸筋草功能《本草》中记载活血祛风,镇痛。主治风湿痛、神经痛、足膝麻木。
4、木瓜功能《本草拾遗》中记载舒筋活络,化湿和胃,止痛解表。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关节新久均可应用,筋脉拘挛,下冷气,强筋骨,转筋不止。
5、杜仲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本经》中记载,腰脊痛,坚筋骨,强志。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痛,或瘘软无力之症,补中益精气。
6、肉桂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主治寒湿痹痛、腰痛,心肾久虚,宜导百药,诸证自退矣。
7、官桂功能《本草》中记载散寒,止痛。主治祛寒、风寒湿痹。
8、桂枝功能《本经疏证》中记载,温发解表,温经通阳。主治风寒发热,风寒湿痹,肩背肢节酸痛,利关节,温经通络。
9、茯苓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健脾利湿,除湿要药《药品代义》。
10、羌活功能《药性论》中记载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去诸骨节疼痛,手足不遂。
11、当归功能补血、活血、止痛、润肠,《本草纲目》中记载头痛、筋骨诸痛。主治关节痹痛,肌肤麻木,消肿止痛。
12、钩藤功能息风止痉,清热平肝,《本草纲目》中记载。主治降血压,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平肝风除心热。
13、元胡功能活血,行气,止痛,《本草纲目》。主治身体各部位疼痛,除风治气,胃脘疼痛,暖腰膝。
14、红花功能活血祛瘀,通经,《本草纲目》中记载。主治关节疼痛,通调经脉,活血润燥,止痛散肿。
15、鸡血藤功能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主治月经不调,经行不畅,关节酸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等症,强筋骨祛风湿。
16、枸杞子功能滋补肝肾,明目,润肺,《食疗本草》中记载能益人,去虚劳。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酸软。
17、龙眼内功能补心脾,益气血,《本经》中记载主安志,厌食,聪明,养血安神。主治心脾两虚,失眠,健忘,气血不足。
18、熟地功能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本草纲目》中记载长肌肉,生精血。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补血要药,利耳目,黑须发,补五脏。
19、甘草功能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经止痛,缓和药性。主治脾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用药浊象》协和诸药。
20、良姜功能《本草汇方》中记载温中止痛。主治温散脾胃寒邪,止痛、止呕。
21、丁香功能《药性论》中记载,温中降逆,温肾助阳。主治食少,胃寒呕吐,阳委,冷气腹痛。
22、砂仁功能化湿行气,温中。主治不思饮食,善于化湿,酒毒伤胃《药品化义》。
23、川军功能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药品化义》中记载。主治高热不退,活血祛瘀,走而不守。
24、山楂功能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25、陈皮功能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脘腹胀满,止疼痛,能行能降。
26、枳壳功能破气消积,行气宽中除胀为主《本经》。主治食积不化,除寒热结,利五脏,长肌肉,益轻身。
27、远志功能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肿。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健忘,《药性论》记载耳目聪明强志。
28、生地功能《日华正本草》中记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助筋骨,长肌肉。
29、麝香功能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本草纲目》中记载。主治心腹暴痛,跌打损伤及痹证诸痛,通诸窍,开经络,透肌骨,解酒毒,消瓜果食积,治中风,通行十二经络。
30、蜂蜜功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滑肠通便,《本经》和百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食少,缓急止痛功效,解毒作用。
31、荆芥功能《本经》中记载祛风解表。主治除湿痹。
32、牛膝功能活血祛瘀,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本经》。主治通血脉利关节,用下半身腰膝酸痛,瘘软无力,风湿所致的下肢关节酸痛,膝痛不可屈伸,走而能补,性善下行。
33、白糖功效补脾、纳食减少。主治止渴,补血,健脾胃,《别录》。
34、白酒功效与主治活血、止痛。
根据以上方组中药全部分析,并根据临床验证1、主治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末梢神经炎,有根治触特的疗效。
2、腰肌劳损,肾虚腰腿痛,四肢无力麻木,有实效。
3、具有健脾强胃功能,补肝肾、补心肺、补六腑功效,安神、养血、调和神经,增加聪明等。
4、有预防风湿、类风湿功能,百试百验,造福无量。
5、无毒副作用,常饮有宜健康。
本发明中药酒为内服一日2-3次,每次温饮15-30毫升。孕妇忌服。
本药酒对治疗风寒湿热等病有显著疗效,还内含多种维生素,铁、锌、钙、酶、酸、淀粉、糖以及氨基酸等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多种成份,因此本发明的主要功用和适应症是1、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散寒,消肿止痛,行经通脉,利尿通便,消食化积,开窍醒神,解酒毒,失眠健忘,宁心安神,化湿理气,不思饮食,气血不足,滋补肝肾,明目,舒筋活络,健筋骨,止痛散结,息风止痉,补心脾,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2、适应症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颈椎病、四肢麻木、神经末梢炎及腰腿痛,骨节肌肉全身性疼痛有高效,肾虚腰腿痛,四肢无力等。本发明经临床使用观察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本中药酒中各味中药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制造工艺简便易行,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有利于推广应用;2、本中药酒为内服药,一日2-3次,每次温饮15-30毫升,服用方便;3、本中药酒中各味中药为药典收载的无毒副作用的药材,用药安全可靠,常饮有益健康;4、本中药酒是根据中医理论研制开发而成,理论指导实践,经临床使用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据统计(见表1)达98%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实施例1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其特征是由地风5g、年健5g、伸筋草10g、木瓜10g、杜仲10g、肉桂10g、官桂10g、桂枝10g、荆芥10g、茯苓10g、羌活10g、当归10g、牛膝10g、钩藤10g、元胡20g、红花15g、鸡血藤10g、枸杞子20g、龙眼肉20g、熟地10g、甘草10g、良姜10g、丁香5g、砂仁10g、川军10g、山楂10g、陈皮15g、枳壳10g、远志10g、生地10g、麝香5g、蜂蜜200g、白糖200g、白酒5kg。
制造上述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完成A、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将杜仲经炒制成黄色,将余下其它各中药洗净、晒干后粉碎,然后用纱布袋将各味药盛装缝合封口,其中麝香单独用纯白布袋盛装缝合封口。
B、取50-60°白酒装于坛内,然后取A工序已装入袋中的各味中药放入坛内,密封坛口,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经20天左右去渣装瓶压盖后备用。
实施例2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其特征是由地风10g、年健10g、伸筋草12g、木瓜12g、杜仲12g、肉桂12g、官桂12g、桂枝12g、荆芥12g、茯苓12g、羌活12g、当归12g、牛膝12g、钩藤12g、元胡22g、红花18g、鸡血藤12g、枸杞子25g、龙眼肉30g、熟地12g、甘草15g、良姜12g、丁香8g、砂仁12g、川军12g、山楂12g、陈皮18g、枳壳12g、远志12g、生地15g、麝香5.5g、蜂蜜250g、白糖250g、白酒7.5kg。
制造上述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完成A、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将杜仲经炒制成黄色,将余下其它各中药洗净、晒干后粉碎,然后用纱布袋将各味药盛装缝合封口,其中麝香单独用纯白布袋盛装缝合封口。
B、取50-60°白酒装于坛内,然后取A工序已装入袋中的各味中药放入坛内,密封坛口,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经20天左右去渣装瓶压盖后备用。
实施例3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其特征是由地风15g、年健15g、伸筋草15g、木瓜15g、杜仲15g、肉桂15g、官桂15g、桂枝15g、荆芥15g、茯苓15g、羌活15g、当归15g、牛膝15g、钩藤15g、元胡25g、红花20g、鸡血藤15g、枸杞子30g、龙眼肉40g、熟地15g、甘草20g、良姜15g、丁香10g、砂仁15g、川军15g、山楂15g、陈皮20g、枳壳15g、远志15g、生地20g、麝香6g、蜂蜜300g、白糖300g、白酒10kg。
制造上述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完成A、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将杜仲经炒制成黄色,将余下其它各中药洗净、晒干后粉碎,然后用纱布袋将各味药盛装缝合封口,其中麝香单独用纯白布袋盛装缝合封口。
B、取50-60°白酒装于坛内,然后取A工序已装入袋中的各味中药放入坛内,密封坛口,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经20天左右去渣装瓶压盖后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可用于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酒,其特征是由地风、年健、伸筋草、木瓜、杜仲、肉桂、官桂、桂枝、荆芥、茯苓、羌活、当归、牛膝、钩藤、元胡、红花、鸡血藤、枸杞子、龙眼肉、熟地、甘草、良姜、丁香、砂仁、川军、山楂、陈皮、枳壳、远志、生地、麝香、蜂蜜、白糖、白酒组成,各成份的重量含量是地风5-15g、年健5-15g、伸筋草10-15g、木瓜10-15g、杜仲10-15g、肉桂10-15g、官桂10-15g、桂枝10-15g、荆芥10-15g、茯苓10-15g、羌活10-15g、当归10-15g、牛膝10-15g、钩藤10-15g、元胡20-25g、红花15-20g、鸡血藤10-15g、枸杞子20-30g、龙眼肉20-40g、熟地10-15g、甘草10-20g、良姜10-15g、丁香5-10g、砂仁10-15g、川军10-15g、山楂10-15g、陈皮15-20g、枳壳10-15g、远志10-15g、生地10-20g、麝香5-6g、蜂蜜200-300g、白糖200-300g、白酒5-10kg。
2.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产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以下步骤完成A、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将杜仲经炒制成黄色,将其它各中药洗净、晒干后粉碎,然后用纱布袋将各味药盛装缝合封口,其中麝香单独用纯白布袋盛装缝合封口。B、取50-60°白酒装于坛内,然后取A工序已装入袋中的各味中药放入坛内,密封坛口,入锅内煮2-3小时取出,经20天左右去渣装瓶压盖后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等疾病的中药酒及其制造方法,该中药酒是由地风5—15g、年健5—15g、伸筋草10—15g、木瓜10—15g、杜仲10—15g、肉挂10—15g、官桂10—15g、桂枝10—15g、荆芥10-15g、茯苓10—15g、羌活10—15g、当归10—15g、牛膝10—15g、钩藤10—15g、元胡20—25g、红花15—20g、鸡血藤10—15g、枸杞子20—30g、龙眼肉20—40g、熟地10—15g、甘草10—20g、良姜10—15g、丁香5—10g、砂仁10—15g、川军10—15g、山楂10—15g、陈皮15—20g、枳壳10—15g、远志10—15g、生地10-20g、麝香5—6g、蜂蜜200—300g、白糖200—300g、白酒5—10kg组成,将川军、元胡用醋浸制,杜仲炒成黄色,其它各药洗净、晒干粉碎后,共同装袋封口放入已盛装的酒坛内,然后封口入锅煮2—3小时取出,经过沉淀取渣装瓶备用,本药酒对类风湿等病有显著疗效,临床使用观察,总有效率达98%以上。
文档编号A61P29/00GK1286995SQ0012893
公开日2001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4日
发明者李长富, 李勇, 李全, 李刚, 李文, 李武, 李双 申请人:李长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