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抗癌保健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23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氧抗癌保健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氧抗癌保健仪。
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有不少影响疗效的因素,其中肿瘤组织中乏氧细胞的存在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公知的氧是最强的乏氧细胞增敏剂,且无副作用,目前所采用的与氧相同的起增敏作用的药物增敏剂,虽有一定作用,但其疗效不理想,达不到较好的增敏比,另外曾广泛使用的利用高压氧来克服乏氧细胞影响的方法,该方法因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等缺陷,已逐步被淘汰。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三氧对人体的特殊作用,通过人体组织的吸收,使肿瘤组织氧饱和度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乏氧细胞的放射抗拒问题,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有促进修复作用,另外也对外伤及皮肤疾病也有较好疗效,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的三氧抗癌保健仪。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在设置有上盖的三氧密封仓中定位有升降坐椅,在三氧密封仓后侧壁上定位有后箱,在后箱中定位有氧气瓶和设置有流量表、调节旋钮的三氧发生器,氧气瓶通过氧气管与三氧发生器上的进气口相连通,三氧发生器上的三氧出气口通过三氧管与三氧密封仓相连通,在三氧密封仓的侧壁上设置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该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监测探头置于三氧密封仓中。
由于采取了上述方案,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人体可置于三氧密封仓的升降坐椅上,人体通过三氧发生器产生的三氧气体的吸收,可实现提高肿瘤组织氧饱和度,也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具有促进修复作用。同时由于整体结构简单,所以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运行费用低的特点,因此可有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
以下将根据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如下。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附图2给出了附
图1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给出了附
图1中的三氧密封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给出了附
图1中的三氧密封仓后箱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5给出了附
图1中的三氧密封仓后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为三氧密封仓、2为后箱、3为把手、4为血氧饱和度监测仪、5为推动把手、6为颈孔、7为上盖、8为把手、9为移动轮、10为三氧进仓孔、11为升降座椅、12为血氧饱和度监测探头、13为后箱门、14为三氧发生器、15为氧气瓶、16为氧气管、17为三氧管、18为流量表、19为调节旋钮。
根据附图,在设置有带有把手8的上盖7和移动轮9及推动把手5的三氧密封仓1中定位有升降坐椅11,在三氧密封仓1的后侧壁上定位有带有把手3的后箱2,在后箱2中定位有氧气瓶15和设置有流量表18、调节旋钮19的三氧发生器14,氧气瓶15通过氧气管16与三氧发生器14上的进气口相连通,三氧发生器14上的三氧出气口通过三氧管17和设置于三氧密封仓1的后侧板上的三氧进仓孔10与三氧密封仓1相连通,在三氧密封仓1的后侧壁的上侧设置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该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的监测探头12置于三氧密封仓1中。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进一步描述如下,病人进入三氧密封仓1中并座在升降座椅11上后通过上盖7关闭好三氧密封仓1,打开氧气瓶15,通过调节旋钮调节氧气流量表18到所需氧气流量,氧气经过三氧发生器14后进入三氧密封仓1中,此时进入三氧密封仓1中的是氧气,经过通氧后,打开三氧发生器14的电源开关使三氧发生器14工作,通过调节旋钮19调节三氧发生器14使其产生所需浓度的三氧并送入三氧密封仓1中,此时人体开始对三氧进行吸收,当病人在三氧密封仓1中治疗一定时间即治疗部位的组织达到一定饱和度后关闭三氧发生器治疗完毕,在这一过程中可通过血氧饱和度监测仪4检测病人在治疗前与治疗期间及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和脉膊次数。从而使治疗更具安全性与科学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由三氧密封仓、后箱、血氧饱和监测仪和氧气瓶组成的三氧抗癌保健仪,其特征在于在设置有上盖的三氧密封仓中定位有升降坐椅,在三氧密封仓后侧壁上定位有后箱,在后箱中定位有氧气瓶和设置有流量表、调节旋钮的三氧发生器,氧气瓶通过氧气管与三氧发生器上的进气口相连通,三氧发生器上的三氧出气口通过三氧管与三氧密封仓相连通,在三氧密封仓的侧壁上设置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该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的监测探头置于三氧密封仓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氧抗癌保健仪,是在三氧密封仓中定位有升降坐椅,在其后侧壁上定位有后箱,在后箱中定位有氧气瓶和三氧发生器,氧气瓶与三氧发生器上的进气口相连通,其三氧出气口与三氧密封仓相连通,在三氧密封仓的侧壁上设置有其监测探头置于三氧密封仓中的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乏氧细胞的放射抗拒问题,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有促进修复作用,对外伤及皮肤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作用。
文档编号A61G10/00GK2409950SQ0021355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5日
发明者于保法 申请人:于保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