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腔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361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脉腔内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血管内的医用器件。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对于血管瘤、夹层瘤等病症,常用动脉腔内支架导入法进行治疗,即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动脉病变部位,在动脉腔内重建动脉壁,恢复动脉正常血流。而现有的动脉腔内支架虽然也能够完成此项功能,但已有的支架均是圆柱形,而动脉或病变部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弯曲,这种圆柱形支架放入管腔内由于受力不均,会出现变形、扭曲,可导致支架移位,甚至损伤管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动脉腔内支架,其结构合理,与血管走向变化相符合,避免支架在血管内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膜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环网单元为“Z”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封闭圆环。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中的连接体为一根轴向直丝。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相邻环网单元之间的间隙可为环网单元直径的0~0.2倍。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在应用时,与现有的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相同,但由于其各环网单元分别与直丝单独连接,因此其可依病变处动脉的形状改变而改变,减少因应力扭曲变形,使支架与动脉壁紧密贴合。由一根直丝做为连接体的支架,在相邻网环单元与直丝非接触点之间的间隙是可以变化的,可随管壁弯曲的不同而变化,且可以较大程度的弯曲,顺应性强,这是现有的网格状圆柱形支架不能做到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优点是1.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可用于直管腔、弯曲管腔、侧壁带有分支的管腔内,在不影响血管正常工作的状况下加以修复、治疗;2.顺应性强,支架可随管壁弯曲变化而变化,与管壁更紧密的贴附,起到封闭动脉壁破裂处和加强动脉壁的作用,避免了支架受力不均而导致移位或损伤动脉壁。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用于动脉血管的修复,也可用于气管、食管等体内其它管腔的修复。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另一种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及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由“Z”字形环网单元1及由一根与环网材料相同的直丝所形成的连接体2组成,“Z”字形环网单元同轴排列,各环网单元1同侧与连接体2固定为一体,其外表覆有膜3,膜3与环网单元1连结在一起。该种动脉腔内支架中相邻环网单元1与连接体2对应的另一侧之间可产生间隙T,间隙T可在0~0.2D范围内变化,其中D为环网单元1的直径。该支架放置于动脉管壁内后,其可随管壁弯曲,并且可较大程度的弯曲,但不产生扭曲变形,辅助治疗效果好。
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环网单元1为波浪形封闭环,连接体2为一根与环网材料不同的直丝,膜3为布膜,环网单元1顺序轴向排列与连接体2固定为一体,膜3由医用线固定于环网单元1外围,形成一人造管腔。该种支架具有与实施例相同的功能及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是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膜与管状体固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环网单元为“Z”字形、波浪形或锯齿形封闭圆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连接体为一根轴向直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腔内支架,其特征还在于相邻环网单元之间的间隙可为环网单元直径的0~0.2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血管内的医用器件。该支架主要由环网单元及轴向连接体构成,环网单元轴向排列,各环网单元分别与连接体固定,形成管状体,管状体的外表覆有膜。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顺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61M29/00GK2430174SQ0023318
公开日2001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22日
发明者李潮, 孙衍庆 申请人: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