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35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
骨折切开复位时,由于术前未给予骨牵引,两骨折端易出线重叠移位,目前情况下,在术常需用普通钩状骨钩给予牵引复位。但对陈旧性骨折的病人,由于骨干四周的软组织孪缩,骨钩牵引费时费力,有时不得已必须咬出部分骨端才能复位,这不仅加重病人的损伤,同时也给手术造成了很大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使方便、且对病人没有损伤的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它由固定杆、活动杆、滑板齿条等部件组成,该滑板齿条前端装有与其垂直的固定杆,其上通过齿轴装有与该固定杆平行的活动杆,所说的固定杆和活动杆其端部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装有斜向设置的斯氏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中的普通钩状骨钩相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已临床应用的23例证明,术中无需广泛剥离骨膜,出血量少,手术创伤小,明显缩短了手术实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感染机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不失为处理骨折重叠移位的理想专用器械。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固定杆1、滑板齿条2、齿轴3、摇柄4、活动杆5、紧固螺栓6、斯氏针7构成,该滑板齿条2前端装有与其垂直的固定杆1,其上通过齿轴3装有与该固定杆1平行的活动杆5,所说的固定杆1和活动杆5其端部分别通过紧固螺栓6装有斜向设置的斯氏针7。两枚斯氏针7分别与固定杆1和活动杆5轴线成45°角,且该角度方向相反。齿轴3上装有摇柄4。
本实用新型力学结构设计合理,两枚直径3mm的斯氏针7与骨干呈45°角,贯穿两骨干至对侧骨皮质,根据需要选择顺(逆)时针螺纹的紧固螺栓6旋紧斯氏针7,使其在撑开过程中,紧固螺栓6与斯氏针7产生加压,防止螺栓6与斯氏针7出现任何滑动。然后通过摇柄4转动齿轴3使活动杆5沿滑板齿条2向远侧滑动,以持续渐增的机械撑开力撑开骨折端。经测试撑开成人股骨重叠骨折已有中等骨痂形成的骨折端,需要撑开力680N。而本实用新型的撑开力可达2200N,术中撑开复位确实可靠、省时省力。
权利要求1.一种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包括固定杆(1)、活动杆(5)、滑板齿条(2),其特征在于滑板齿条(2)其前端装有与其垂直的固定杆(1),其上通过齿轴(3)装有与该固定杆(1)平行的活动杆(5),所说的固定杆(1)和活动杆(5)其端部分别通过紧固螺栓(6)装有斜向设置的斯氏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两枚斯氏针(7)分别与固定杆(1)和活动杆(5)轴线成45°角,且该角度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其特征在于齿轴(3)上装有摇柄(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用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骨折自动撑开复位器。它由固定杆、活动杆、滑板齿条等部件组成,该滑板齿条前端装有与其垂直的固定杆,其上通过齿轴装有与该固定杆平行的活动杆,所说的固定杆和活动杆其端部分别通过紧固螺栓装有斜向设置的斯氏针。本实用新型与普通钩状骨钩相比,力学结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术中无需广泛剥离骨膜,手术创伤小,明显缩短了手术实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感染机会,有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不失为处理骨折重叠移位的理想专用器械。
文档编号A61B17/56GK2440458SQ00241258
公开日2001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7月14日
发明者白俊清, 李生, 任龙喜, 王相利, 刘英杰, 张柳, 程爱国 申请人:白俊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