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ao学派所推崇的坚强内固定技术,一直是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法则。在通过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ao学派提出了骨折治疗的四项原则:
1、解剖复位;
2、坚强固定;
3、无创操作;
4、早期无痛活动。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骨折端的加压固定和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性的一期愈合。如果骨断端出现骨痂,通常认为是固定不稳的征兆,应该尽量避免。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坚强固定可以使关节肌肉尽早进行充分、主动、无痛的活动,而不需借助任何外固定,防止“骨折病”的发生。ao技术历经40余年的发展与普及,现已形成了从理论、原则、方法到设备、器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当今骨折治疗领域中的经典手段之一。
由于坚强内固定所致的应力遮挡,应力集中等因素,造成固定段骨量减少。诸如术后骨不连、感染、骨结构紊乱和骨力学性能下降、钢板弯曲断裂、接骨板去除后易骨折等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o原则虽然也含有无创操作的要求,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手术中往往需要对局部软组织进行大量剥离,从而严重损伤骨折部位及其附近的血供。
针对上述情况,ao学者在对其固定原则的科学性进行反思后认为,ao技术的弊端主要是,过分追求固定系统力学上的稳定性,而未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palmar等相继提出了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osteosynthesisbo)的新概念,强调骨折治疗要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应尽可能不破坏骨生长发育的正常生理环境。其内容主要包括: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不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关节内骨折仍要求解剖复位;
3、使用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
4、减少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的接触面积等。
不难看出,bo核心宗旨是保护骨的血供。在bo作用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表现在x线平片上的大量外骨痂生成。与既往ao追求的无骨痂性一期愈合相反,bo认为,骨痂的出现提示骨折愈合出现积极的反应,是一种受欢迎的象征。
迄今为止,bo只是提出了一种其基本概念,并未建立一整套的体系。其基本概念是,在骨折的复位固定过程中,重视骨的生物学特性,最大限度保护骨折局部的血供,而不干扰骨的生理环境,使骨折的愈合速度更快,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其概念可以看出,bo的外延较广泛,而内涵则不确定,概而言之,凡能保护骨的血供的骨折治疗手段和技术,均可看作bo范畴。因此,从这一点上讲,bo并非是一种理论体系,而只仅仅是一种“策略”。在bo概念中,骨折愈合并非象既往ao那样追求一期愈合,最短的愈合时间和最好的功能恢复才是骨折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bo方法所使用的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包括用于在第一个骨块和第二个骨块之间桥接的免拆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固定钉和用于将内固定钉捆扎在第一个骨块和第二个骨块上的捆扎线;所述的内固定钉为双头尖钉,内固定钉的轴向设有凹凸槽,在内固定钉两端设置有供捆扎线捆扎的固定槽。
本发明中,内固定钉的轴向设有凹凸槽,以防备固定折骨轴向旋转错位;在内固定钉两端设置有扎线固定槽,以防外科用缝合线扎线作轴向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的内固定钉为空心内固定钉。
空心内固定钉通常用于管状骨内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的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的内固定钉为弧形钉。
弧形内固定钉合适用于肋骨等弧形骨的骨折复位。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内固定钉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弧形内固定钉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空心内固定钉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空心内固定钉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外科用缝合线捆扎内固定钉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外科用缝合线捆扎穿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外科用缝合线拉紧固定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完成复位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使用示意图(1)。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使用示意图(2)。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使用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体现bo方法所使用的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它主要由用于在第一个骨块和第二个骨块之间桥接的免拆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固定钉,和用于将内固定钉捆扎在第一个骨块和第二个骨块上的捆扎线两部分组成,其中,捆扎线可根据需要选用可降解或非可降解医用缝合线,并根据所需强度选取适合的规格。
内固定钉如图1所示,它是一种实心的内固定钉,这种内固定钉的轴向设有凸棱2和凹槽3,两头各个一个尖端1,这里使用凹凸槽是为防备固定折骨轴向旋转错位;在内固定钉两端尖端1内设置捆扎线有捆扎的固定槽4,以防扎线作轴向滑动。
实心内固定钉可用于肋骨、锁骨和其它小骨的固定;亦可用于松质骨或不规则扁骨的固定,用于松质骨或不规则扁骨的固定时通常要多枚同时使用。实心钉特别适合于从骨块中间将骨块固定。
使用时如图5所示,先将捆扎线5固定在内固定钉的两端,可根据需要每端用一根或两根捆扎线3,这样,在内固定钉的两端各准备有2个固定槽4。
捆扎方法如图6所示:在骨头6的骨折部位两端按尺寸开好孔,先将捆扎线5穿入对应孔内,对好位后拉紧捆扎线5。拉紧捆扎线5后便可将骨折部位合拢如图7所示。最后,拉紧捆扎线5,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便完成了骨折部位的内固定如图8所示。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似,只是内固定钉为弧形,如图2所示,这种弧形内固定钉的骨折复位用免拆除钉线内固定系统适合于对弧形的骨头,如肋骨复位。其复位过程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
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采用了空心固定钉,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发明所提供的钉线内固定系统完全克服了坚强内固定(ao)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且完全符合生物学固定(bo)新概念的四点要求:
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
2、可以实现有效定位;
3、捆扎线和固定钉都是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
4、内固定物与骨皮质之间几乎没有接触。
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用免拆除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实心内固定钉,故在骨折愈合后无需手术拆除,从而免除了二次手术取出不给患者造成的精神痛苦、经济负担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