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342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锁防旋转髓内针,尤其是适用于股骨、胫骨等长管骨的髓内固定防止断骨旋转的髓内针。
目前,治疗长骨干骨折常用的是梅花形髓内针,其不足之处是不能有效地防止断骨旋转,尤其是对中下段骨折,由于长干骨骨髓腔从中间往两边变大,如果使用普通的梅花形髓内针,不能有效地防止断骨旋转,从而导致断骨固定不稳,影响治疗效果。现有防止断骨旋转的技术,常用的是交锁型髓内针,但该种髓内针操作复杂,锁钉钻孔困难,需要多作切口,增加创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不增加创伤,加强断骨的固定强度,有效防止断骨旋转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由梅花针,“T”形推板和半“T”形板组成,“T”形推板和半“T”形板的长度与梅花针的长度相同,“T”形推板的大小与梅花针的内腔的大小相同,“T”形推板的横截面呈“T”形,“T”形推板的一端有一长方形凸起,半“T”形板的一边有一竖板,竖板在半“T”形板一端的高度与梅花针的内腔的深度相同,往半“T”形板的另一端,竖板的高度逐渐变小,在距半“T”形板另一端的2/3处,竖板的高度逐渐过渡为零,半“T”形板的另一端有一长方形孔,“T”形推板上的长方形凸起与半“T”形板上的长方形孔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而且与梅花针上的拨针孔位置相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梅花针还可以为圆管状针,“T”形推板还可以为三角形推板,三角形推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采用了这样的结构后,在骨髓腔内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由于半“T”形板有竖板的部份突起,卡紧断骨部份,从而加强断骨的固定强度,有效地防止断骨旋转。使用过程操作简便,不用另作切口,不增加创伤。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的梅花针立体图。
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由梅花针1,“T”形推板2和半“T”形板3组成,“T”形推板2和半“T”形板3的长度与梅花针1的长度相同,“T”形推板2的大小与梅花针1的内腔4的大小相同,“T”形推板2的横截面呈“T”形,“T”形推板2的一端有一长方形凸起5,半“T”形板3的一边有一竖板6,竖板6在半“T”形板3一端的高度与梅花针1的内腔4的深度相同,往半“T”形板3的另一端,竖板6的高度逐渐变小,在距半“T”形板3另一端的2/3处,竖板6的高度逐渐过渡为零,半“T”形板3的另一端有一长方形孔7,“T”形推板2上的长方形凸起5与半“T”形板3上的长方形孔7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而且与梅花针1上的拨针孔8位置相对。
使用时,将半“T”形板3的竖板6通过梅花针1上的槽9套入梅花针1的内腔4,然后,将梅花针1和半“T”形板3由带竖板6的一端插入骨髓腔内,另一端的梅花针1的拨针孔8和半“T”形板3上的长方形孔7露出骨皮质外,用鸟嘴状髓内针固定钳(另配件)的钳嘴两面上的长方形凸起分别卡入梅花针1上的拨针孔8和半“T”形板3上的长方形孔7,并夹住梅花针1和半“T”形板3,拧紧鸟嘴状髓内针固定钳手柄上的固定螺栓,然后,将“T”形推板2由不带长方形凸起5的一端插入梅花针1的内腔4,“T”形推板2的推动,使半“T”形板3含竖板6的部份突起,与梅花针一起在断骨髓腔内卡住断骨,然后,松开鸟嘴状髓内针固定钳,将“T”形推板2上的长方形凸起5卡入半“T”形板3上的长方形孔7。
权利要求1.一种内锁防旋转髓内针,由梅花针(1),“T”形推板(2)和半“T”形板(3)组成,其特征在于“T”形推板(2)和半“T”形板(3)的长度与梅花针(1)的长度相同,“T”形推板(2)的大小与梅花针(1)的内腔(4)的大小相同,“T”形推板(2)的横截面呈“T”形,“T”形推板(2)的一端有一长方形凸起(5),半“T”形板(3)的一边有一竖板(6),竖板(6)在半“T”形板(3)一端的高度与梅花针(1)的内腔(4)的深度相同,往半“T”形板(3)的另一端,竖板(6)的高度逐渐变小,在距半“T”形板(3)另一端的2/3处,竖板(6)的高度逐渐过渡为零,半“T”形板(3)的另一端有一长方形孔(7),“T”形推板(2)上的长方形凸起(5)与半“T”形板(3)上的长方形孔(7)大小相同,位置相对,而且与梅花针(1)上的拨针孔(8)位置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梅花针(1)还可以为圆管状针。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其特征在于“T”形推板(2)还可以为三角形推板,三角形推板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由梅花针1,“T”形推板2和半“T”形板3组成的内锁防旋转髓内针,“T”形推板2的一端有一长方形凸起5,半“T”形板3上的竖板6在一端的高度与梅花针1的内腔4的深度相同,往另一端,竖板6的高度逐渐变小,在距另一端的2/3处,高度逐渐过渡为零,半“T”形板3的另一端有一长方形孔7,这样能在长管骨断骨的固定中加强断骨的固定强度,有效地防止断骨旋转,操作简便,不增加创伤。
文档编号A61B17/68GK2433943SQ00247820
公开日2001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5日
发明者张明胜 申请人:张明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