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双腔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150阅读:69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深静脉双腔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临床用器械,特别是一种深静脉双腔导管。
近年来医院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普遍应用大隐静脉或高位大隐静脉切开,其操作又慢又复杂,有时在严重循环衰竭时血管已陷闭,浅静脉切开后液体输注仍不通畅,严惩影响抢救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介入人体的深静脉双腔导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深静脉双腔导管其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主腔和侧腔,导管直径为不等径,于导管大直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座,导管通过三通管座分别与主腔支管和侧腔支管连通。主、侧腔支管一端各连接有支管管座,导管侧腔在顶端封闭。
导管侧腔的外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小孔,且均匀分布在距离管顶端30-50mm处。
导管在靠近三通管座位置处设有固定卡,于主、侧腔支管上分别设有止流卡。


图1是深静脉双腔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深静脉双腔导管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深静脉双腔导管如图1和图2所示,导管1内设计为两个腔,分别为主腔8和侧腔7,导管直径呈不等经,于大直径端连接有三通管座3,导管通过三通管座分别与主腔支管9和侧腔支管10连通,主、侧腔支管一端各连接有支管管座5和6,导管侧腔在顶端封闭,导管侧腔呈月牙形,其外侧壁上开有3个小孔,且均匀分布在距导管顶端30-50mm处。主腔呈圆形,在靠近三通管座处设有固定卡2,该固定卡的侧翼有一小孔,可与皮肤缝合固定。于主、侧腔支管9、10上分别设有止流卡,该止流卡在导管的任何一腔暂时停止使用时随时控制主、侧腔支管的开与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抢救危重病人尤其是循环衰竭患者应及时建立通畅的液体通路,将该导管置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一方面可监护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治疗;另一方面又可持续泵入液体、药物以及营养液利用两个不同管腔通道同时进行输注,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权利要求1.一种深静脉双腔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1)内设有两个腔,分别为主腔(8)和侧腔(7),导管直径呈不等径,于大直径一端连接有三通管座(3),导管通过三通管座分别与主腔支管(9)和侧腔支管(10)连接,主、侧腔支管一端各连接有支管管座(5)和(6),导管侧腔在顶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双腔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侧腔(7)的外侧壁上开有至少一个孔,且均匀分布在距导管顶端30-50m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静脉双腔导管,其特征在于导管在靠近三通管座位置处设有固定卡(2),在主、侧腔支管上分别设有止流卡(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院临床用深静脉双腔导管,该导管内设主腔和侧腔,导管直径呈不等径,在大直径端连接有三通管座,导管通过三通管座分别与主、侧腔支管连通,导管侧腔在顶端封闭,并在其外侧壁上开有多个孔均匀分布在距导管顶端30—50mm处。导管在靠近三通管座处设有固定卡,在主、侧腔支管上分别设有止流卡。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将其置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可监护病人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治疗,又可持续泵入液体、药物以及营养液,利用两个不同管腔通道同时进行输注,它是成功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介入性治疗导管。
文档编号A61M25/00GK2456731SQ0026666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李淑华, 武衡, 王铭, 向欣方, 曹常在 申请人:天津市塑料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