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破伤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19024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破伤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破伤风是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为破伤风杆菌在化脓菌感染的伤口中,繁殖产生的外毒素——神经毒素有选择地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脊髓前角细胞中毒,从而发生伸肌痉挛性收缩,呈角弓反张强直状态的破伤风特有的抽搐症状。常用治疗方法为运用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TAT)与免疫球蛋白预防和治疗。然而,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虽疗效肯定,却有人体过敏现象,使得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的人群因无法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而失去应有的保护。传统抗破伤风药剂由于多使用天南星而毒性较大,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破伤风注射液,使其具有不需要皮试,可直接肌肉注射,即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不发生过敏反应等优点,使对破伤风抗毒素过敏的人群也能得到保护,同时使其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克服传统药剂毒性大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的抗破伤风注射液的具体实施方案是本发明抗破伤风药物是由防风、胆南星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和/或添加剂制成的药剂,其中防风、胆南星的重量配比是1比1,该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特别是注射液。
本发明抗破伤风药物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是1)取胆南星,用蒸馏水洗净后,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2)取防风,洗净,加适量蒸馏水浸渍1小时,按水蒸汽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将馏液进行重蒸馏,收集蒸馏液,药渣及药液留用;3)取浸泡过夜的胆南星,捣碎成小块,加入提取防风的药渣,分别加药材的6~10、4~6倍量蒸馏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将所得药液合并,加入上述提取防风的药液,此所得药液每ml相当于1g生药;4)将所得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50℃测),依次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65%、70~75%、80~85%,每次加乙醇后室温放置24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加活性炭煮沸10~15分钟,过滤,加入蒸馏液、氯化钠、苯甲醇、吐温-80,搅拌溶解滤过,加注射水至全量,调节PH值为7.0~8.0,冷藏过夜,次日抽滤后,用微孔滤膜(0.6~1.0μm)过滤至澄明,灌装入2ml/支的安瓿,熔封,100℃30min灭菌,即得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
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为深褐色澄明液体,每毫升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相当于生药0.4g,临床人用量为一次4ml肌肉注射,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
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不需要皮试,直接肌肉注射,即可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该药经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证明为无毒、安全、有效的抗破伤风药物。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安全性大于TAT,临床应用未见注射后感染破伤风的病例,无过敏反应,安全可靠,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破伤风杆菌有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结果表明,对实验小鼠破伤风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其安全无毒的特点克服了传统抗破伤风中药制剂毒性大的缺点;其无过敏反应的特点则克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TAT具有过敏反应之不足,使对TAT过敏的患者能的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
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的有关实验资料1.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急性毒性试验分别按处方1、2制成两种抗破伤风注射液,处方1天南星、防风;处方2胆南星、防风,分别编号为1号组、2号组,按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分别制成注射液,两者均一次皮下注射给药,测定LD50。结果表明1号组测得LD50为12.27g生药/kg,2号组为38.81g生药/kg。由本发明药物处方2制成的制剂毒性作用明显小于使用天南星的传统处方1制成的制剂。[受试药物]1号注射液其处方为天南星(泡7次)、防风。
2号注射液,其处方为胆南星、防风。[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19~21g,雌雄各半,由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20000311。实验动物室温度20~22℃,相对湿度50%。[试验方法]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前小鼠不禁食,一次皮下注射不同浓度药物,记录动物的反应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果]给药20分钟后,两组小鼠均出现精神不振,活动减少,俯卧不动,呼吸深慢,被毛松弛等症状。1号组症状20分钟后消失,2号组症状30分钟后消失,小鼠恢复正常活动。
所测得LD50值具体结果见表1表1 两种抗破伤风注射液LD50值测定1号注射液 2号注射液剂量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 剂量 动物数 死亡数 死亡率g生药/kg (%) g生药/kg (%)8.0 10 0 0 28.0 10 0 010.0 10 2 20 32.0 10 1 1012.0 10 5 50 36.0 10 3 3014.0 10 6 60 40.0 10 5 5016.0 10 9 90 44.0 10 8 80
18.0101010048.01010100以改良寇氏法设计并统计处理,结果为1号组LD50值为12.27g生药/kg,2号组LD50值为38.81g生药/kg。
死亡动物尸检结果显示,未见脏器有明显异常。[试验结论]通过两组制剂的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结果显示,1号组测得LD50为12.27g生药/kg,2号组测得LD50为38.81g生药/kg。可见,由处方1、处方2制成的1号注射液、2号注射液在毒性反应上,2号组毒性明显低于1号组,即使用胆南星的本发明药剂与使用天南星的传统组方相比更具有安全性,更符合临床用药的要求。
2.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过敏反应观察1)抗破伤风注射液致I型变态反应观察小鼠腹腔注射抗破伤风注射液,以破伤风抗毒素(以下简称TAT)为对照,观察试验小鼠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结果表明,TAT组致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5%;抗破伤风注射液组致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死亡率基本为0。该注射液的安全性明显优于TAT组。[受试药物]TAT,批号为990918-17,购于武汉市生物制品检定所。其用量按人和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200稀释。
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其用量按人和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0.5稀释。[试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1g,雌雄各半,由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20000311。实验动物室温度为20~22℃。[试验方法]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两组,每组20只。分别腹腔注射TAT与抗破伤风注射液各0.5ml,使动物致敏。四周后,再分别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TAT及抗破伤风注射液,记录动物的反应及死亡情况。[试验结果]实验动物在注射后出现I型变态反应,轻度反应可表现为耸毛,肌肉松弛,精神不振;重度反应可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惊厥,甚至死亡。根据动物的反应,将实验记录结果分为轻度、重度、死亡。具体结果见表2表2 TAT与抗破伤风注射液致I型变态反应结果比较项目 动物数 出现不同反应动物数(只)组别 (只)轻度 重度 死亡 发生率(%) 死亡率(%)TAT组 20 3 2 1 30 5抗破组 20 1 0 0 50X2=4.33 p<0.05[试验结论]由上表可见,TAT组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5%;抗破伤风注射液组I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死亡率为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结果表明,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安全性大于TAT。
2)抗破伤风注射液致IV型变态反应(皮肤浸润反应)观察小鼠皮下注射抗破伤风注射液,以TAT为对照,观察试验小鼠IV型变态反应情况。结果表明,抗破伤风注射液组致IV型变态反应所致皮肤硬结明显小于TAT组,即其安全性明显优于TAT组。TAT,批号为990918-17,购于武汉市生物制品研究所。其用量按人和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200稀释。
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其用量按人和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50稀释。[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1g,雌雄各半,由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20000311。实验动物室温度为20~22℃。[试验方法]小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两组,每组20只。分别于腹腔注射TAT与抗破伤风注射液各0.5ml,使动物致敏。八周后,将已致敏的小鼠背毛剃除,两组小鼠分别背部皮下注射与上次同等剂量的TAT或抗破伤风注射液,48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注射部位体表皮肤的反应。[试验结果]实验动物在注射后出现IV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硬结,测量其大小并作记录。具体结果见表3表3 TAT与抗破伤风注射液皮肤浸润反应比较皮肤浸润反应(mm)编号TAT组 抗破组1 4.0 3.32 4.8 3.33 5.1 4.14 4.3 3.35 4.0 1.86 3.5 2.87 2.5 2.38 3.0 1.89 5.0 2.710 4.3 2.211 4.7 1.812 4.7 3.313 2.2 1.314 3.7 1.215 1.8 1.216 0.5 0.8
17 3.5 2.218 1.8 1.519 4.1 4.320 5.1 3.3t=3.29p<0.05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结果显示TAT组与抗破伤风注射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试验结论]该试验结果显示,TAT组和抗破伤风注射液组对实验小鼠致IV型变态反应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因此,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的安全性大于TAT。
3.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小鼠破伤风发病的保护性观察以TAT为对照,比较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小鼠破伤风发病的保护性作用。结果表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对感染破伤风杆菌的实验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试验目的]观察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小鼠破伤风发病的保护性作用。[受试药物]TAT,批号为990918-17,购于武汉市生物制品检定所。其用量按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200稀释。
抗破伤风注射液,由武汉市第一医院制备并提供。其用量按人与小鼠体表面积比换算,使用时将原药液按1∶50稀释。[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1g,雌雄各半,由湖北省卫生防疫站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编号为20000311。实验动物室温度为20~22℃。该实验动物采用附件3中已剔除出现变态反应的小鼠进行实验。[试验方法](1)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两组,于实验前分别注射TAT和抗破伤风注射液各0.5ml,再在其后肢伤口上涂抹破伤风杆菌培养原液,观察并记录感染动物10小时内发生惊厥反应及死亡的情况。
(2)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两组,先在其背部涂抹破伤风杆菌,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TAT和抗破伤风注射液各0.5ml,观察并记录感染动物10小时内发生惊厥反应及死亡情况。[试验结果](1)实验动物感染破伤风杆菌前注射TAT和抗破伤风注射液,观察二者对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具体结果见表4表4 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性观察(感染前注射)类别动物数 惊厥反应动物数 死亡动物数死亡率(%)TAT组 15 00 0抗破组15 54 27(2)实验动物感染破伤风杆菌后注射TAT和抗破伤风注射液,观察二者对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具体结果见表5表5 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动物的保护性观察(感染后注射)类别动物数 惊厥反应动物数 死亡动物数 死亡率(%)TAT组 15 0 0 0抗破组15 5 5 33[试验结论]通过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对实验小鼠感染破伤风杆菌的保护性实验,比较其与TAT的保护性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经统计学比较,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与TAT的保护作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其对实验小鼠破伤风发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4.抗破伤风注射液体外抑菌实验[受试药物]抗破伤风注射液100ml,密封。由武汉市第一医院制备并提供。
破伤风杆菌,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试验方法]用试管法进行中药抗破伤风注射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检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将在血平板上增菌24h的培养物在生理盐水中调制0.5麦氏单位浓度,然后取2ml加入8ml生理盐水中,作为应用菌液备用;(2)配制8个倍比稀释浓度的含药培养基,加上中药原液稀释培养基以及培养基阳性对照共10个稀释度,分装至小试管中,每管1.5ml含药(或不含药)培养基,与液体石蜡同时高温高压消毒备用;(3)取应用菌液0.05ml加入到消毒并已冷却的小试管中,立即假如液体石蜡,移至厌氧罐中37℃培养24h,观察结果。[试验结果]具体测定结果见表6表6 抗破伤风注射液MIC测定结果稀释倍数 PG 破伤风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0.48mg/L杆菌测试结果对照 对照MIC I I I I I G G GI G注I抑制 G 菌生长丰盛即抗破伤风注射液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16。[试验结论]
抗破伤风注射液对破伤风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临床应用资料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作为院内制剂经临床应用证明为无毒、安全、有效的抗破伤风药物。我们通过近三年的临床应用跟踪,对破伤风注射液防治破伤风的安全、有效性作了进一步的肯定。三年中,门诊共注射破伤风注射液总用量为9万9千余支,通过对门诊注射室、急诊科的应用情况的统计,列出详细应用记录如下抗破伤风注射液三年临床应用人数一览表1998年 1999年 2000年科室三年总数月均数总数 月均数 总数月均数 总数(支)(支) (支) (支) (支) (支) (支)注射室991 11894 1003 120398771052934462急诊科1709 20508 1699 203902222 2444265340我们对以上部分病例进行了追踪调查,将疗效观察结果记录如下抗破伤风注射液疗效观察使用抗破伤风 接受调 观察时间内发病人数注射液人数查人数1个月 2个月 3个月 半年 1年 2年33700 6569 0 0 0 0 00注“观察时间内发病人数”指在2年内于不同时间破伤风发病。
在统计资料中未见有注射后因感染破伤风杆菌而发病的病例。
大量临床资料结果表明,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为防治破伤风的安全有效药物。


图1为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实施例取胆南星2000g,用蒸馏水洗净后,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取防风2000g,用蒸馏水洗净,加适量蒸馏水浸渍1小时,按水蒸汽蒸馏法收集蒸馏液12000ml,将蒸馏液进行重蒸馏,收集蒸馏液6000ml,药渣及药液留用。取浸泡过夜的胆南星,捣碎成小块,加入提取防风的药渣,分别加药材的8、4倍量蒸馏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小时,第二次0.5小时。将所得药液合并,加入上述提取防风的药液,该药液每ml应相当于1g生药。将该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15(50℃测)。依次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85%,每次加醇后室温放置24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加活性炭煮沸10分钟,过滤,加入蒸馏液、氯化钠、苯甲醇、吐温-80,搅拌溶解滤过,加注射用水至全量,调节PH值为7.0~8.0,冷藏过夜,次日抽滤后,用微孔滤膜(0.8μm)过滤至澄明,灌装入2ml/支的安瓿,熔封,100℃30min灭菌,即得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该品为深褐色澄明液体,每毫升本发明抗破伤风注射液相当于生药0.4g,临床人用量为一次4ml肌肉注射,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
权利要求
1.一种抗破伤风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防风、胆南星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和/或添加剂制成的药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破伤风药物,其中防风、胆南星的重量配比是1比1。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抗破伤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破伤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注射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抗破伤风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胆南星,用蒸馏水洗净后,加适量蒸馏水浸泡过夜;取防风,用蒸馏水洗净,加适量蒸馏水浸渍1小时,按水蒸汽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将馏液进行重蒸馏,收集蒸馏液,药渣及药液留用;取浸泡过夜的胆南星,捣碎成小块,加入提取防风的药渣,分别加药材的6~10、4~6倍量蒸馏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2小时,第二次0.5~1小时,将所得药液合并,加入上述提取防风的药液;将该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20(50℃测),依次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65%、70~75%、80~85%,每次加醇后室温放置24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药液加活性炭煮沸10~15分钟,过滤,加入蒸馏液、氯化钠、苯甲醇、吐温-80,搅拌溶解滤过,加注射水至全量,调节PH值为7.0~8.0,冷藏过夜,次日抽滤后,用微孔滤膜(0.6~1.0μm)过滤至澄明,灌装入2ml/支的安瓿,熔封,100℃30min灭菌,即得注射液。
全文摘要
一种抗破伤风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由防风、胆南星和药剂学上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和/或添加剂制组成,其中防风、胆南星的重量配比是1比1,其注射液为深褐色澄明液体,临床人用量为一次4ml肌肉注射,用于外伤后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不需要皮试,无过敏反应,无毒性,安全可靠,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对破伤风杆菌有抑制作用,体内实验表明对实验小鼠破伤风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4GK1371701SQ01106519
公开日2002年10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28日
发明者张介眉 申请人: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