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55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症的中药。
目前慢性皮肤溃疡(Chronic skin ulcer.CSU),又称难治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包括血管性溃疡、放射性溃疡及感染性溃疡等。在欧美,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率增加及其严重性近来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据英国皇家伦敦医院报道,压迫性溃疡在该地区的发病率为5.0%-8.8%。丹麦70年代的一项研究发现,压迫性溃疡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01%,而在住院病人则为3%。而在爱尔兰,公共人群中脊髓损伤病人压迫性溃疡的发生率同样高达5.8%。糖尿病溃疡发生率增加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创面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据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所有因糖尿病而住院的病人中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20%,因糖尿病截肢者占非创伤性截肢的50%。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因糖尿病足治疗的支出可高达3.2亿美元。此外,下肢静脉性溃疡以及创伤性溃疡的治疗也是欧美国家目前溃疡治疗中面临的确主要问题。在中国,目前尚缺乏大样本人群的调查结果,仅有1996年付小兵等完成的″中国住院病人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可供参。调查显示,我国慢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国外存在明显差别,在我国慢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学为创伤或创伤合并感染,占72.2%,其次为压迫性溃疡7.4%,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极为常见的糖尿病和下肢动静脉疾病所致溃疡在我国却相对少见,分别为4.6%和5.2%。从高发人群与部位来讲,青壮年等劳动人群和下肢的确发病率均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人口的增多,糖尿病性足部溃疡、血管性溃疡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慢性溃疡不仅从肉体和精神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溃疡分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由于手术治疗只是在控制和纠正病因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因此非手术治疗仍是临床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手段。非手术治疗主要分三种。1、生长因子药物国内外现代医学对CSU的研究与治疗大多从各种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方面着手研制生长因子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常用药物为贝复剂,其主要成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2、物理疗法各种皮肤溃疡物理治疗如紫外线照射治疗、激光疗法、空气负离子及高压氧疗法、超声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电刺激疗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疗效仍不稳定,应用于临床医疗有很大的局限性。3.常用中药国外未见用中药治疗CSU的报道,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此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报道。孙晋等人用FGF软膏治疗重症褥疮21例,取得满意疗效,邓汉成等人用百合纯粉治疗皮肤溃疡不愈合25例取得较好疗效。谭秋梅等用中药治疗皮肤溃疡41例取得一定疗效。徐寿香等人用金葱液软膏对家兔皮肤慢性溃疡促进愈合进行了实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纪辉等人采用复方维生素B12油剂治疗慢性皮肤溃疡93例,其镇痛效果确切,创面愈合快,瘢痕小,优于凡士林加抗菌素。魏振东等人选用红升丹、轻粉、冰片等疡科药物配物制成去腐生肌散1-5号,结合生肌玉红膏和生肌象皮膏辨证施治,用于实验性动物皮肤溃疡收到较好的效果。葛祖恺等人用大剂量山莨菪碱(654-2)治疗8例糖尿病患者伴严重皮肤足部感染及坏疽,均有明显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改变。取得一定的疗效。胡增石等人采用多种中药提炼成溃疡灵软膏,观察对皮肤急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证实溃疡灵能减少血管通透性,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可促进上皮细胞和皮肤附件的修改,未发现有毒副作用。彭玲辉等人用玉皮膏(生地、大黄、轻粉等)治疗慢性溃疡取得一定的疗效。徐伯平等人用中药蒲公英、半支莲、金银花清热解毒和黄芪、党参补益气血治愈放射性溃疡2例。刘家磊等人采用祛腐生肌、活血化瘀之法,自拟溃疡散(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等)外用治疗体表急慢性溃疡123例,总有效率为100%。马百芳等人应用糜蛋白酶湿敷与喷撒双料喉风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65例,疗效满意。刘秋葵等人应用胰岛素、庆大霉素液外敷治疗皮肤溃疡,取得较好的效果。彭明高采用自拟鱼鳞膏(鱼鳞粉、甘草粉、香油)外敷治疗慢性下肢溃疡32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王林扬根据″祛腐生肌″为原则所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大黄、鸡蛋黄、紫草、血竭、珍珠粉、龙骨),采用大鼠体表溃疡模型和小鼠耳廓进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复黄生肌愈创油膏具有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局部微循环以加速伤口良好愈合的作用。席建元等人制成苍耳虫喷雾剂,经药理学研究在体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的查阅及对中西医医院临床的调研,我们发现手术治疗作为控制和纠正病因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治疗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对于大量的老年性皮肤溃疡的患者,长期慢性皮肤溃疡的患者,手术治疗不能成为首选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生长因子药物因不能有效的抗菌、创造适合溃疡愈合的良好环境,对于难治性溃疡,如糖尿病性溃疡,炎性高的溃疡,放射性溃疡不能达到满意地疗效。用传统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溃疡是我国独有的特色的治疗方法,多年来在我国的临床和科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很多中医药学者以此为课题,在中药筛选、剂型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囿于中药应用中的特殊性,很难克服传统的膏药、散剂等外用模式。给临床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难以实现外用药物的接触全面、缓释、高效、操作简便等要求。很大程度限制了临床的使用和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方简单、缓释高效、充分覆盖、渗透性强、易于吸收、皮肤溃疡愈合快的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下个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紫草15%当归15%白芷10%血竭10%珍珠10%
壳聚糖 40%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采用五种中药制成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本药采用喷涂剂形式,在喷涂后药物自然成膜,具有缓释性、高渗透性、可吸收性、改药膜可促进皮肤溃疡的愈合。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做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选用紫草15克、当归15克、白芷10克、血竭10克、珍珠10克、壳聚糖40克。将上述药物经超微粉碎后在超高速剪切式溶出仪器中萃取溶出有效成分,并分离萃取液,提出有效成分;同时把珍珠经清洗、超微粉碎后,经物理化学与生理化学方法制成分子离子态水溶液。再用微乳化技术与微胶囊技术把四种中药有效提取成分和珍珠分子离子态水溶液成分在乳化仪器中制成具有定量释放功能的微胶囊药膜并依靠壳聚糖水溶液中成分的人体可吸收、多孔、半透膜性质,最终制成壳聚糖复合药膜。
本发明临床及动物实验临床观察从1997年我院开始临床应用治疗难治性溃疡60余例,收到了止痛效果显著,创面愈合良好等效果66例病人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均为发生在小腿部的溃疡,同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27例,病程最长者18年,最短者70天。面积最大的16×11×0.8cm,最小的2×2cm。按全国皮外科学会疮疡协作组会议制定的有关疮疡诊治三级标准(①痊愈外治后溃面完全愈合,其周围伴有的红、肿、热、痛炎性表现随之消失;②好转外治后溃疡面缩小2/3以上,其周围伴有的红、肿、热、痛基本消失或大部消失;③无效外治后溃疡面缩小1/3以下,红、肿、热、痛无明显改变者。)进行判断治疗效果,局部外用康愈膜膏后痊愈41例(占62%),好转23例(占35%),无效2例(占3%)。疗程最短14天,最长98天,平均44天。
动物实验清洁级ccv大鼠5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按照沈氏的方法制成动物体表创面的模型,各组大鼠创面分别涂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用药组)、生肌玉红膏(阳性对照组)和凡士林(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给药后第4天、7天、11天取创面肉芽组织,观察病理改变及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吞噬细胞(ED1)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用药组(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用药后4天、7天、11天炎性渗出层厚度、浸润炎细胞中的ED1的构成比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同时用药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
权利要求
1.一种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其特征在于以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紫草 15%当归 15%白芷 10%血竭 10%珍珠 10%壳聚糖40%
全文摘要
一种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的配方,它由紫草15%、当归15%、白芷10%、血竭10%、珍珠10%五种中药成分与壳聚糖相结合,制成壳聚糖中药复合药膜,它具有缓释性、高渗透性、可吸收性,具有降解产物亦可促进皮肤溃疡的愈合。
文档编号A61P17/02GK1393230SQ0111413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为, 李令根 申请人:李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