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228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特别提供了一种治疗肺癌的纯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花蛇舌草、猪苓、菌陈、甘草研成细粉;牛黄、麝香、藏红花、青黛研成极细粉,与上述细粉套研混匀,备用;其余木鳖子、穿山甲、半枝莲、香附米、冬虫夏草、桃仁、龙葵、石见穿、茯苓皮加水煎煮两次,分别加水六倍量、4倍量,煎煮4小时、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干燥,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混匀,装入胶囊。
本发明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采用传统中药配方,是几百年的经验总结,其清热解毒,软坚化结,可以去腹水,用于肝癌的辅助治疗。
以上十七味,白花蛇舌草、猪苓、菌陈、甘草研成细粉;牛黄、麝香、藏红花、青黛研成极细粉,与上述细粉套研混匀,备用;其余木鳖子、穿山甲、半枝莲、香附米、冬虫夏草、桃仁、龙葵、石见穿、茯苓皮加水煎煮两次,分别加水六倍量、4倍量,煎煮4小时、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干燥,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黄褐色粉末,气微,味苦。口服一日三次,一次4~6粒。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猪苓的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3~6μm。白花蛇舌草的叶表皮细胞灰黄色,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直式,长圆形。甘草的纤维束周围的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菌陈的非腺毛有两种,一种较长900~1500μm,另一种较短,长160~450μm。
取本品20粒内容物,加盐酸2ml,氯仿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结果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L)。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的有效成分配方为,重量份数白花蛇舌草90~110份、去油的木鳖子40~60份、穿山甲130~170份、半枝莲90~110份、麝香3~6份、香附米40~60份、冬虫夏草90~110份、猪苓50~60份、桃仁80~120份、藏红花20~30份、青黛20~40份、龙葵90~110份、石见穿40~60份、茯苓皮40~60份、牛黄15~25份、菌陈130~170份、甘草90~110份。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花蛇舌草、猪苓、菌陈、甘草研成细粉;牛黄、麝香、藏红花、青黛研成极细粉,与上述细粉套研混匀,备用;其余木鳖子、穿山甲、半枝莲、香附米、冬虫夏草、桃仁、龙葵、石见穿、茯苓皮加水煎煮两次,分别加水六倍量、4倍量,煎煮4小时、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干燥,研成细粉,与上述粉末混匀,装入胶囊。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的有效成分配方为,重量份数白花蛇舌草90~110份、去油的木鳖子40~60份、穿山甲130~170份、半枝莲90~110份、麝香3~6份、香附米40~60份、冬虫夏草90~110份、猪苓50~60份、桃仁80~120份、藏红花20~30份、青黛20~40份、龙葵90~110份、石见穿40~60份、茯苓皮40~60份、牛黄15~25份、茵陈130~170份、甘草90~110份。本发明治疗肝癌的纯中药制剂采用传统中药配方,是几百年的经验总结,其清热解毒,软坚化结,可以去腹水,用于肝癌的辅助治疗。
文档编号A61P35/00GK1424058SQ0113880
公开日2003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1日
发明者张丽 申请人:张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