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083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漏性能极佳、特别是能够防止在沿腿部区域周围发生的泄漏的一次性尿布。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不但具有极佳防漏性能、而且辅助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穿着性(穿着时的感觉性能和对穿着者的容易适应性)和/股间部的适应性极佳的一次性尿布。
迄今为止,如何防止腿部区域周围发生的泄漏对于一次性尿布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公平05-33630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吸收体是由宽度与人体相适应的中心吸收部和其外侧上设置的外层吸收部形成,以致于对穿着者在股间部的密切适应性得以提高,由此改进了防漏性能。然而,这个一次性尿布具有如下问题,在中心吸收部由于配置在该中心吸收部和外侧吸收部之间的可膨胀部件的收缩而易于发生折皱,且由此尿和排泄物能够容易地沿着折皱从中心吸收部泄漏出来。此外,该吸收体被设计成以使得通过提高在中心吸收部的适应性而防止泄漏,从中心吸收部的反面泄漏的尿和排泄物能够较容易地到达外侧吸收部,且特别是如果排泄物量是大的时,这些排泄物和尿容易地泄漏至外侧吸收部之外。
此外,因为外侧吸收部是难以随着穿着者的身体形状变形,穿着性和股间部的适应性是变差的。
日本特许2712044公开了一种其中在吸收体的外侧纵方向上设置有由吸收性材料制成的立体堰的一次性尿布。这个尿布也具有与上述一次性尿布同样的问题。
特公平5-33630号公报公开的一次性尿布的另一个问题是穿着者不易将其穿上,因为在穿着时这个尿布不变形成穿着者身体的曲线形状。
在特公平5-33630号公报公开的一次性尿布中,前述外侧吸收部是与穿着者的大腿内侧接触。然而,在这个一次性尿布中,在中心吸收部和外侧吸收部是以一平面状与穿着者接触的腹侧部和/或背侧部与外侧吸收部和中心吸收部是大大弯曲的股间部之间的边界区域附近,外侧吸收部是易于折叠的且通过在外侧吸收部和穿着者肌肤之间形成的间隙发生泄漏。另外,这个一次性尿布是难以用外侧吸收部与穿着者大腿内侧充分适应。简言之,在常规的一次性尿布中,即使对于在腿部配置吸收体的那类一次性尿布而言,也不能实现充分的防漏性能。
最近,为了降低在护理工作等等中的经济/劳动力负担,曾尝试将辅助性吸收物与一次性尿布结合使用。然而,常规的一次性尿布在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方面是差,由此希望加以改进。
还有,特开平1-119250号公报、实开平4-67427号公报和实开平2-18824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侧吸收体的一次性尿布。然而,甚至在这些一次性尿布中,侧吸收体不能与穿着者的腿部区域充分地适应。而且,即使在特开平3-121069和03-123553中公开的一次性尿布中,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防漏性能。
发明综述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性能极佳且能够确实地防止在腿部区域发生泄漏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漏性能极佳和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极佳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穿着时能够成顺应穿着者的身体的弯曲形状,且因此能够极容易地穿着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具有液体吸收保持性能的第二吸收体配设部能够紧密地顺应穿着者肌肤、对腹股沟部的适应性极佳且能够确实地防止在腿部周围发生泄漏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除了具有极佳的防漏性能之外,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极佳、且穿着性(对穿着者的容易顺应性)和在股间部的适应性也极佳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能一种穿着时够变成躯体形状、防漏性能和设计性能极佳且容易穿着或顺应穿着者的一次性尿布。
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一次性尿布而完成了上述的第一个目的,该尿布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是基本上以垂直延伸配置形成且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侧,其中一第二吸收体是在股间部沿尿布的纵向分别配置在前述吸收体的两侧缘的外侧,且一弹性部件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以下将这个发明称作为第一发明)。
而且,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一次性尿布而完成了上述的第二和第三个目的,该尿布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中心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是基本上按垂直延伸形状形成且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侧,其中一第二吸收体是在股间部沿尿布的纵向分别配置在前述中心吸收体的左右两侧缘的外侧,且配置在于前述中心吸收体和前述每个第二吸收体之间的中间部的吸收体的基重是低于在配置有该中心吸收体的区域和配置有该每个第二吸收体的区域的任一的基重,且有一对挠性轴分别在中心吸收体的两侧部沿纵向形成(以下将这个发明称作为第二发明)。
本发明通过提供如下的一种一次性尿布而完成了上述的第四个目的,该尿布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腿部弹性部件是以其伸长状态配置在围绕穿着者的腿部的一对腿部上,其中所述腿部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是分别位于所述吸收体的侧缘的横方向外方且腿部弹性部件被弯曲以使得在尿布的股间部的吸收体的侧缘的横方向内方通过,在尿布的股间部吸收体是通过一对腿部弹性部件分割成分别位于腿部弹性部件的横向外侧区域的一对第二吸收体且位于第二吸收体对之间的中心吸收体和所述的第二吸收体在穿着时是向底面膜弯曲(以下将这个发明称作为第三发明)。
图2是沿

图1中的X-X线截取的断面示意图。
图3是显示图1的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4是显示根据第一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部分剪断的平面图。
图5是沿图4中的X-X线截取的断面示意图。
图6是显示图4的一次性尿布的自然状态的平面图(俯瞰图),其中它的表面膜侧(面对穿着者肌肤的表面侧)是朝上。
图7是显示图4的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8是显示根据第一发明的又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部分剪断的平面图。
图9是沿图8中的X-X线截取的断面示意图。
图10是显示图8的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1是显示图8的一次性尿布的躯体状穿着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2是显示根据第二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部分剪断的平面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X-X线截取的断面示意图。
图14是显示图12的一次性尿布的自然状态的平面图(俯瞰图),其中它的表面膜侧(面对穿着者肌肤的表面侧)是朝上。
图15是显示图12的一次性尿布的使用状态的断面示意图。
图16是显示根据第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
图17是显示图16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状态的部分剪断的平面图。
图18是沿图17中的X-X线截取的断面示意图。
图19是显示图16的一次性尿布的穿着状态的示意图。和图20是显示根据第三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的要部的断面图。
优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如图1-3中所示,根据第一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2,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3和作为夹在该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的中心吸收体4,该一次性尿布1是以基本上垂直伸长的形状成形。
表面膜2和底面膜3各自的外形均等同于一次性尿布I的外部形状,其中长度方向上中心部的形状是压缩的。作为一个吸收体的中心吸收体4是夹在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且它具有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受到压缩的沙漏时针状形状。用于形成腰部褶裥的腰部弹性部件13是配置在穿着时沿着背侧腰缘部11(该部分在穿着时形成的腰开口部的背侧形成开口缘部)而位于穿着者的背侧的背侧部A。系紧带5,5是分别配置在背侧部A的两侧缘部。用于固定系紧带5,5的固着区(未示出)是配置在当穿着时贴着穿着者腹侧的腹侧部B的外表面上。
在一次性尿布1中的股间部C是在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股间的部分且是位于背侧部A和腹侧部B之间。液体保持性第二吸收体6,6是配置在股间部C中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41,41的外方上,且使得两侧缘41,41是分别相间隔的。第二吸收体6,6均具有带状形状且是沿尿布1的纵向设置的。更具体地说,第二吸收体6在股间部C中纵向上宽度是近似相等的且配置使得它的纵向是与尿布1的纵向一致。第二吸收体6,6是配置在背侧部A和腹侧部B之间且分别以其两端部6a,6b一体地连接至中心吸收体4上。
作为所述第二吸收体6,可使用在吸收体制品例如一次性尿布中用作吸收体的具有各种构成的常规吸收体而没有任何限制。例如,可以使用由天然材料例如尼龙,纤维素等等的组成的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通过对合成纤维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等进行表面处理得到的集合体等等,由此这些集合体的任一中均保持有吸水聚合物。
在第一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弹性部件8是配置在其中沿尿布1的纵向上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每个区域D上。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指的是当如图1所示展开一次性尿布和平面视图时,在其内侧设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中,如图2所示,各弹性部件是在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夹在第二吸收体6和底面膜3之间。各弹性部件8是在底面膜3和在该底面膜3上配置的固定用膜82之间以伸张状态夹持固定。
第二弹性部件81是沿一次性尿布1的横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外方,即在如图1所示当以尿布1的展开状态沿尿布1的纵向平视时,在其中沿尿布1的纵向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外方。每个第二弹性部件81是配置在左右两侧的缘部且如图2所示,是以伸张状态夹持固定在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
配置在区域D的弹性部件8和配置在该区域外部的第二弹性部件81是分别在背侧部A和腹侧部B之间沿长度方向排列并且相互平行。
现将描述用于形成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的各个部件的材料。作为形成表面膜2、底面膜3、中心吸收体4、系紧带5、腰部弹性部件13和固着区(landing zone,未示出)的材料,可没有任何限制地使用迄今曾用作一次性尿布的各类材料。作为形成弹性部件8和第二弹性部件81的原材料,可使用各类材料例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斯潘德克斯等等。它们的形状可以是线状、带状、薄膜状等等。
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是以通常的一次性尿布的相同方式穿着使用。根据本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因为弹性部件8是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的肤侧表面是极好地围绕穿着者M的腿部,如图3所示。由此,即使有尿等漏出至中心吸收体4的侧面,它们也肯定由第二吸收体6吸收而不允许它们到达尿布1的侧缘部。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沿腿部泄漏排泄物、特别是泄漏尿。
此外,因为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是在股间部C互相分开,即使弹性部件8收缩,中心吸收体4也几乎不发生折皱。这可能防止尿等沿着将另外在中心吸收体4中形成的折皱从横方向移动。另外,上述使得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中心吸收体4的吸收能力。因此,可更有效地防止尿等的泄漏。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中,因为第二弹性部件81是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6的区域D的外方上,可防止由所述第二吸收体6,6吸收的尿从侧缘漏出。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中,因为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是相互间隔的,当穿着时位于尿布1的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这些区域F,F是示于图3中,相对于穿着者的肌肤表面成一定角度起立且是用作防止从这些区域渗漏的立体障碍。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漏性能,特别是腿部周围的防漏性能。
另外,因为位于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区域F,F是起立的,具有能够容纳辅助性吸收物20的形状的收容空间S能够容易地在一次性尿布1的内表面上形成。因此,当辅助性吸收物20是配置在一次性尿布1的内表面上时,可有效地防止辅助性吸收物20发生位移。另外,辅助性吸收物20的配置或替换可极容易和快速地实施。
吸收体可配置在位于中心吸收体4和各个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区域F中。然而从提高该该区域F的起立性的观点看,区域F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是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单位面积的重量的2/3或更小。位于中心吸收体4和各个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区域F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和其中配置由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单位面积的重量可分别由如下得到。在一次性尿布中分别从区域F和区域D截取1厘米×1厘米的试验片。然后,测量这个试验片的重量。
图3和7的辅助性吸收物20是基本上垂直伸张的吸收垫(辅助性垫),其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22、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23和夹在该表面膜22和底面膜23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24。这个辅助性吸收物20是配置在尿布的内表面上以使得它的纵向是以一次性尿布的纵向一致。
从有效地显示至少一种上述效果的观点看,中心吸收体4的宽度L(参见图2)优选为5至25厘米,中心吸收体4和各个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距离L2优选是0.5-10厘米,第二吸收体6的宽度L3优选是1-10厘米,所有均是在一次性尿布1的股间部上。而且,基于相同的观点,中心吸收体4的宽度L1相对于一次性尿布1在股间部C的最小宽度L的比率(L1/L)优选是0.1-0.8,中心吸收体4和各个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距离L2相对于一次性尿布1的最小宽度L的比率(L2/L)优选是0.01-0.3且第二吸收体6的宽度L3相对于一次性尿布1在股间部C的最小宽度L的比率(L3/L)优选是0.02-0.3。各个部分的量度和比率是通过如图1所示的尿布在展开和平面伸张状态下进行测量而得到的量度和基于其的比率。
本发明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且可根据需要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下改变或修饰。例如,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是不相互隔开的且它们是通过一个槽相比邻。此外,第二吸收体6,6可以中心吸收体4完全分离体的形式形成。换句话说,第二吸收体6,6和中心吸收体4可在中心吸收体4的长度方向的整个部分分断开。
还可接受的是,比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具有更小的单位面积重量的吸收性材料是配置在中心吸收体4和各个第二吸收体6之间的区域F。例如,可接受的是,对于中心吸收体4和两个第二吸收体的,具有小宽度的吸收体是在具有大宽度的吸收体上横方向的中心一起层合且大宽度吸收体的两侧缘部分在其上层合有小宽度吸收体的大宽度吸收体的表面来回折叠,以致于一个预定的间隙是在小宽度吸收体和两侧缘部和大宽度吸收体的两侧缘部之间形成。
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的弹性部件8可沿区域的厚度方向配置在任何部分上。例如,弹性部件8可配置在表面膜2和第二吸收体6之间,或在第二吸收体6之中,或在底面膜3的外表面上。弹性部件8优选是配置在比第二吸收体6更外层的表面侧上。弹性部件8和第二吸收体81的数目是不特别限制的。该数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次性尿布的每个部件的形状、尺寸、构成材料等等可均根据需要改变。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特别适合用作成人尿布。当本发明应用于不使用辅助性吸收物的情况下,可得到相同的效果。
第一发明的一次性尿布防漏性能是极佳的且能够确实地防止特别是腿部周围的泄漏(侧漏)。
第一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将参照图4-7描述。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介绍将省去。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第二吸收体6,6通过比该第二吸收体6,6具有更低基重的吸收体(在中间区域F配置的吸收体)与中心吸收体4成为一整体。更详细地说,中心吸收体4和腿部吸收体6,6是由具有基重低于中心和腿部吸收体6,6和4的基重的吸收体的中间区域F,F隔开(参见图5)。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以下是称作为腿部吸收部D。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表面膜2和底面膜3是从第二吸收体6的外侧缘的位置处沿横向上向外延伸出,且缘翼部E,E是在尿布1A的两侧缘部通过表面膜2和底面膜3延伸出的部分形成。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多个弹性部件7a-7d是沿该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尿布1A的左右两侧上的缘翼部E和腿部吸收部D上。具体地说,两个弹性部件7a,7b是配置在各个缘翼部E上且两个弹性部件7c,7d是配置在各个腿部吸收部D上。弹性部件7a,7b是夹持固定在构成缘翼部E的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且弹性部件7c,7d是夹持固定在第二吸收体6和底面膜3之间。
在第二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中,在纵方向的左右两侧于股间部C处缘翼部E的纵方向的收缩率是大于腿部吸收部D的纵方向收缩率。在纵向上缘翼部的收缩率和腿部吸收部D的收缩率是分别按如下测量。测量收缩率的方法如图4所示,一次性尿布是保持在伸张状态(其中各部分的弹性部件是被伸长和平面状扩张)。在这个状态下,在股间部C分别在缘翼部E的外侧缘E1和在腿部吸收部D的内侧缘D2(与在第二吸收体6的内侧缘62上相同)上定义了两点。然后,在纵向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由a表示。然后,伸张状态被放松,且在其中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由b表示。
收缩率可使用下列方程式得到收缩率(%)={(a-b)/a}×100在缘翼部的外侧缘上的收缩率被称作为“缘翼部E的收缩率”且在腿部吸收部D的内侧缘上的收缩率被称作为“腿部吸收部的收缩率”。
在缘翼部E的外侧缘和在腿部吸收部D的内侧缘上使用的两点原则上是通过在股间部C和背侧部A之间的边界线上取一点和在股间部C和腹侧部B之间的边界线上取另一点而确定。在这个第二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中股间部C指的是通过在尿布的纵向上将该一次性尿布分成4等分而得到的四个区域的“两个内侧的区域”。
从提高防漏性能,穿着时的感觉、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在股间部的适应性均有赖于通过弯曲腿部吸收部D而形成的防漏层的成形性的提高和效果的观点看、缘翼部E的收缩率P相对于腿部吸收部D的收缩率Q的比率(P/Q)优选是1.1至3.0,且特别优选是1.3-2.0。而且,基于相同的观点,在缘翼部E的收缩率优选是20-70%,且特别优选是30-60%,且在腿部吸收部D的收缩率优选是5-55%,且特别优选是15-45%。
在一次性尿布1A中,由于缘翼部E在纵向的收缩率是大于腿部吸收部D在纵向的收缩率,所以如后所述腿部吸收部D在自然状态下呈弯曲形状。即使在缘翼部E上不配置弹性部件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在与其外侧缘相相靠的区域处施加高弹性和通过急剧地降低缘翼部E相比于腿部吸收部D的刚性,腿部吸收部D也能向内侧呈凸状弯曲。然而,从确保得到上述曲线、确保显示出防漏层的成形性、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等、腿部区域周围的适应性等等的提高和效果、和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的角度考虑,优选将弹性部件配置在缘翼部E上。在弹性部件是配置在缘翼部E上的情况下,弹性部件的收缩力不会由于腿部吸收部D的收缩而失去。
在图6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A的自然状态下,腿部吸收部D,D沿尿布的横向向内侧呈凸状弯曲。这里所用的自然状态是指其中一次性尿布是配置在水平平面上且保持本来状态(其中每个弹性部件的伸张状态被放松的状态)并使其表面膜侧(面对穿着者的肌肤的表面侧)向上配置。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腿部吸收部D,D是被弯曲以使得整体上形成弧形。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至少在股间部于中心吸收部(称之为具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和每个腿部吸收部D之间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收缩力缓冲区。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中间区域F,F是所述收缩力缓冲区。这里所用的收缩力缓冲区是指相比于所述区域是由腿部吸收部D组成区域的情况下它的长度方向的内侧缘收缩率小而它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缘收缩率大的区域。通过提供此种收缩力缓冲区,通过缓冲从腿部翼部(通过将腿部吸收部D与缘翼部E结合而得到的区域)传送的收缩力而防止在中心吸收部G发生卷曲。另外,通过将腿部吸收部D夹在具有大收缩率的缘翼部E和具有小收缩率的收缩力缓冲区,在股间部C处可确保得到腿部吸收部D的曲线。那就是说,腿部吸收部D,D能够确实地弯曲以致于在股间部C中的收缩力缓冲区的附近区域向内收缩,由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漏壁的成形性和辅助性吸收物等的容纳性/保持性。作为形成收缩力缓冲区的方法(手段),中心吸收部G和腿部吸收部D中间的区域可以是由(a)比腿部吸收部D(例如,比第二吸收体6具有更低基重的吸收体是夹在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或者其间没有吸收体)具有更低刚性的材料(也可使用多个部件)或(b)包合材料例如能够吸收收缩力的氨基甲酸乙酯(包合材料也可夹在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在这个实施方案,比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具有更低基重的吸收体是配置在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在收缩力缓冲区沿其纵向的收缩率是通过使用与上述用于测量在腿部吸收部D等处的收缩力的相同方法测量在收缩力缓冲区的内侧缘(与中心吸收部G的外侧缘G1相同)的收缩率而得到。
在具有收缩力缓冲区的情况下,可在该收缩力缓冲区配置弹性部件以使得弹性部件的收缩率是低于腿部吸收部D的收缩率。然而,从防止中心吸收部G发生的卷曲的观点看,优选的是,没有弹性部件是配置在收缩力缓冲区。
弹性部件7a-7d的材料优选是线状胶或者平片状胶且从腿部周围的可收缩性、可加工性和成本的观点看,特别优选平片状胶。
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是以与通常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相同的方式穿着于穿着者。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因为腿部吸收部D,D是沿尿布的横向向内呈凸状弯曲,当穿着时位于中心吸收部G和腿部吸收部D之间的中间部F,F是如图7中所示,相对于穿着者的肌肤表面成一定角度起立且是用作防漏壁(立体壁)。因此,这个一次性尿布1A的防漏性能、特别是在腿部周围的防漏性能是极佳的。
另外,因为位于中心吸收部G和腿部吸收部D之间的中间部F,F是起立的,具有凹形和能够稳定地保持辅助性吸收物20的槽S是在一次性尿布1A的内表面中。因此,当辅助性吸收物20是配置在一次性尿布1的内表面上以结合使用时,则可提高辅助性吸收物20的容纳性/保持性。例如,即使在辅助性吸收物20没有固定手段的情况下,穿着时也很难发生位移。另外,可极容易地和快速地配置或替换辅助性吸收物20。
另外,因为腿部吸收部D,D是在腿部周围顺应以使得其是沿尿布的横向向内呈凸状弯曲,该尿布是容易穿着或使用且在股间部顺应性是极佳的。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因为弹性部件7c,7d也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腿部吸收部D上,所以该腿部吸收部D的肌肤侧表面极好地围绕穿着者M的腿部顺应,如图7所示。由此,即使尿等泄漏至中心吸收体的侧面,它们也可确实地由腿部吸收部D吸收而不允许它们到达尿布1的侧缘部。另外,因为弹性部件7a,7b也配置在位于腿部吸收部D的外方的缘翼部E上,所以在股间部形成双重防漏手段。由此,可更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股间部泄漏。由于弹性部件7c,7d是配置在腿部吸收部D和收缩力缓冲区(中心区域F)是在腿部吸收部D和中心吸收部G之间形成,所以腿部吸收部D是在股间部收缩力缓冲区的周边区域更确实地向内弯曲且大大地提高了防漏壁的形成性和辅助性吸收物例如辅助性垫的保持性。
在弹性部件是配置在腿部吸收部D中的情况下,弹性部件可在所述区域沿厚度方向配置在任何部分。从使所述特定区域顺应股部的观点或从防止腿部吸收部D落向尿布的内表面侧的观点看,弹性部件优选是在厚度方向上比第二吸收体6更多地配置在外表面侧上。这时,从防止收缩力由于弹性部件的脱除而变差的观点看,优选的是,将一固定用膜(未示出)配置在第二吸收体的底面侧以使得其是与该第二吸收体相接合且弹性部件是夹持固定在所述固定用膜和底面侧膜之间。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A中,因为至少一对作为固定手段的系紧带是配置背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部且用于形成腰部褶裥的腰部弹性部件是配置在所述背侧部A中的腰部开口缘部11附近的区域,一次性尿布1A是极易穿着。那就是说,虽然担心当腿部吸收部D弯曲时,在其中配置有固定手段的背侧部形成左右两侧缘部的背侧翼根据弯曲的程度而向股间部倾斜,结果是可穿着性降低,通过在腰部开口缘部11附近的区域形成腰部褶裥而防止背侧翼向股间部C倾斜。另外,通过配置腰部褶裥,变得可能的是,不仅在腿部区域周围的防漏效果提高,而且更确实地防止了从腰部开口部的泄漏。从提高防漏效果的观点看,所述腰部弹性部件优选也是象在背侧部A中一样配置在腹侧部B上。
从有效地显示出至少一种上述各种效果的观点看,各个部分的宽度的优选范围和一次性尿布1A的股间部中的各个部分的宽度的比率优选是与第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中所述相同。
如果防漏性和辅助性吸收物是结合使用的情况下,根据这个第二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在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方面是极佳的。而且,根据该第二实施方案的尿布在股间部具有极佳的可穿着性和顺应性。
将在以下参照图8-11描述第一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根据这个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被设计成当在穿着时其特别是变成身体的形状。就第三实施方案没有具体描述或显示的那些方面,当必要时,相对于第一或第二实施方案进行的描述也是适用的。
在这个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的表面膜2和底面膜3是从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两侧缘部41,41沿横向向外延伸,且这些延伸的部分在尿布的纵向两侧部形成腿部翼部LF,LF。用于固定系紧带5,5的固着部9是配置在腹侧部的外表面上。
在这个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在占有通过将一次性尿布1沿该尿布的纵向分成四等份而得到所有四部分的两内侧部的股间部的最小宽度L4和所述一次性尿布的最大宽度L5之间的比率(L4/L5)是0.4-0.8且更优选是0.55-0.75。如果比率(L4/L5)是低于0.4,引起的不便之处是(a)其中配置有吸收体的区域是太小以致于难以得到充足的吸收性能且特别是当它试图将尿布制成身体的形状时,它变得难以实质上得到其中配置由吸收体的区域,且(b)侧翼的耳部是在加工过程中的搬送期间可能打开并铰链(加工性变差)。相反地,如果比率是大于0.8,可穿着性是不可避免地降低。
在图8中,点划线Q1,Q和Q2表示用于将一次性尿布1B纵向切分成四等份的线。R1至R4表示通过沿纵向将一次性尿布等分成四部分而得到的各个区域。股间部C是区域R2和区域R3的结合。各个部分的尺寸和在这个说明书中所述的比率是通过在如8所示将尿布平面化扩展的状态(受张力状态)和基于其的比率(除非另外提及)下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尺寸。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考虑到可穿着性,在背侧部A的最大宽度L5优选是大于在腹侧部B的最大宽度L9。
在一次性尿布1B中,多个腿部弹性部件7a-7d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位于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两侧缘41,41的外方的腿部翼部LF,LF上。在腿部弹性部件的最内缘71和腿部翼部LF的最外缘261之间的最短间距L6和股间部C的最短宽度L4之间的比率(L6/L4)优选是0.1-0.25。如果比率(L6/L4)是在上述范围之内,如图11所示,位于股间部C中的腿部弹性部件的内侧缘71的横向外方的部分变成的形状使得其以尿布穿着于穿着者的状态下其围绕穿着者的大腿部。由此,对于排泄物泄漏出的路径的距离变长且因此,提高了防漏效果。另外,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是就防漏性能而言能够给穿着者、受助者留下极好印象外观方面样式极佳。如果比率(L6/L4)低于0.1,该尿布变得不能变成身体的形状。相反地,如果比率(L6/L4)是大于0.25,一次性尿布变得难以穿着,因为腿部翼部在穿着该尿布时由穿着者的股下大腿部抓住。
这里使用的腿部弹性部件是指配置沿尿布的纵向在股间部C的两侧部上形成的腿部翼部LF上的弹性部件,且这里使用的腿部弹性部件的最内缘71是指,在仅仅一个腿部弹性部件是配置在腿部翼部的情况下,沿尿布的横向上的腿部翼部件的内缘部,且在由多个腿部弹性部件7a-7d是配置在作为这个一次性尿布1B的所述腿部翼部上,是指腿部弹性部件7a(其是在这些腿部弹性部件7a-7d之中沿尿布的横向上配置在尿布的最内侧)的内缘部。
在这个一次性尿布1B中,在股间部C中腿部翼部LF的外侧缘261的最外侧点P1和它的最内侧点P2之间的横向间距L7和股间部C的纵向L8之间的比率(L7/L8)是0-0.2。如果比率(L7/L8)是大于0.2,则所述一次性尿布变得难以穿着,因为腿部翼部在穿着该尿布时是由穿着者的股下大腿部抓住。
这里所使用的腿部翼部LF的外侧缘261的最外侧点P1是指在其中离将一次性尿布沿该尿布的横向上切分成两等份的中心线(未示出)的距离变得最长的外侧缘的点,且这里所使用的外侧缘261的最内侧点P2是指在其中离中心线的距离是变得最短的外侧缘上的点。在最外侧点P1和最内侧点P2之间的横向间距L7可通过由将一次性尿布沿该尿布的横向上切分成两等份的中心线至最外侧点P1的距离减去从中心线至最内侧点P2之间的距离而得到。比率(L7/L8)等于0是指其中腿部翼部LF在股间部C的外侧缘261是在股间部C的整个纵向区域内与尿布的纵向平行的一条直线。上述形式的尿布也是包括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
在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在股间部C的腿部翼部LF的外侧缘261的最外侧点P1是位于通过沿尿布的纵向将一次性尿布1B切分成两等份而得到的所有两个区域的背侧部(上述区域R1和R2)。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虽然使用了两对系紧带5,5,但也可使用一对,或三对或更多系紧带。然而,在使用一对系紧带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用于形成腰部褶裥(gather)的腰部弹性部件13是沿背侧腰缘部11配置以防止顺应性的变差。在测量一次性尿布1B的最大宽度时,如图8所示测量是在其中系紧带5是向内弯曲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具有预定宽度的各个第二吸收体6,6是配置在股间部C的腿部翼部LF的至少一部分上。更具体地说,液体保持性第二吸收体6,6是如下方式配置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41,41的外方上以致于分别与两侧缘41,41间隔开。第二吸收体6,6每个均具有带状形状且是沿尿布1的纵向配置。第二吸收体6在股间部C沿它的整个纵向上宽度近似相等且被配置成使得它的纵向是与尿布1的纵向一致。
第二吸收体6可以配置在腿部翼部LF的最少一部分上。然而,因为当尿布穿着者躺着排尿等时,沿中心吸收体4移动的排泄物是不仅达到在股间部C的腿部翼部LF,LF,而且也达到背侧部和腹侧部的翼部,第二吸收体6优选是从股间部C沿腹侧翼部(位于腹侧部B中的中心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缘的外方的部分)和背侧翼部(位于背侧部A中的中心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缘的外方的部分)的至少之一配置,且更优选从股间部C沿腹侧翼部和背侧翼部两者配置。
在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配置在中心吸收体4的表面膜2是从该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横向向外延伸出且该表面膜2的延伸出部分优选至少分别覆盖了第二吸收体6,6的内侧缘,且为了防止液体从第二吸收体6,6渗出,所述第二吸收体6,6的外侧缘优选是用不可透过液体的膜材覆盖。
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因为所述比率(L4/L5)、(L6/L4)和(L7/L8)分别是在上述特定的范围之内,如图11所示,在穿着该尿布时,该尿布能够变成身体形状。由此,可提高防漏效果和设计样式。此外,还不会引起象通常身体形状的尿布所经常碰见的难于穿着的不便。
在第三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B中,因为腿部弹性部件7a,7b未配置在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之间的区域F中,配置在区域F的横向外方上的腿部弹性部件的收缩力是由区域F吸收和缓冲。因此,这个吸收性尿布顺应性、吸收性是极佳的且在结合使用吸收垫的情况下,垫可储存性也是极佳的。
从更明显地显示出顺应性和防漏效果的提高的观点看,每个第二吸收体6的宽度L3优选是1-10厘米且特别优选是2-5厘米,且宽度L3和股间部C的最小宽度L4之间的比率(L3/L4)优选是0.02-0.3。而且,中心吸收体4的宽度L1优选是5-25厘米,且宽度L1和股间部C的最小宽度L4之间的比率(L3/L4)优选是0.1-0.8。
腿部翼部的层结构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中的那些。例如,除了表面膜2和/或底面膜3之外,所述腿部翼部的层结构可以由单个或多个其它膜组成,或者除了表面膜和底面膜2,3之外,也可使用其它膜和非膜。
作为在第一发明中形成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的方法,可以是(a)将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以单独体的形式供给,(b)在中心吸收体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或者至少在股间部于纵向上形成槽(slit)或凹凸压花(emboss),(c)每单位面积具有较小重量的区域是在中心吸收体上沿整个长度方向上或者至少在股间部在纵向上形成,(d)具有宽宽度的吸收材料的横向两端部是向面对尿布的内表面侧的表面折叠起来并层合,且然后,具有窄宽度的吸收材料是层合在两个层合部之间的中心部上以使得在层合部分的内缘部和吸收材料等之间形成预定的间隙。
第一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包括一尿布,其具有具有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相互一体化结合且通过沿尿布的纵向形成的凹凸压花线分离。
当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是按上述相同的方式成形时,区域F变成弯曲区且第二吸收体是确实地弯向大腿部侧,由此提高了在股下大腿部的顺应性、防漏性和身体状外观。在上述(d)方法中,由在中心部形成的两层吸收材料组成的部分构成中心吸收体,且由两层吸收材料组成的部分构成第二吸收体。
下面将描述第二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为第二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如图12-15所示,具有与上述一次性尿布1B相同的基本构造。因此,相同的组分是由相同的参考号表示且省去了对它们的说明。对于那些没有特别说明的点,如果必要,相对于一次性尿布1B所作的说明也是适用的。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C中,第二吸收体6,6是沿该尿布的纵向配置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41,41上。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第二吸收体6,6的配置方式是使其与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41,41分隔开。它们是以带状的形式且被夹持固定在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在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从两侧缘横向向外延伸出以使得它们的纵向是与尿布的纵向一致。
在这个第二发明中,虽然第二吸收体6是沿纵向提供至在股间部C的至少一部分上就够了,但它们优选是配置在从股间部至背侧部A和腹侧部B的至少之一上。更优选的是,正如在这个实施方案中,第二中心体6是在从股间部C至背侧部A和腹侧部B两者上配置。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C,分别位于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的中间区域F,F中的基重(吸收体每单位面积的基重)是低于在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中和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的吸收体的基重。中间区域F的基重可以是0(零)。此处,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和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是指当如图12所示在伸张状态(各个部分的弹性部件是伸张和平面化扩张的状态下平视尿布时,其中中心吸收体4或第二吸收体6在厚度方向上配置在一次性尿布的内部的区域。
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的每单位面积的基重,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每单位面积的基重,且位于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中间区域F的每单位吸收体的基重可分别通过如下方法得到。分别从区域G,D,F中切取1厘米×1厘米的试片。然后,测量试片的重量并换算成基重(g/cm2)。在这个发明中,“吸收体”是指适于吸收/保持液体的层,例如吸水聚合物,纸浆和衬纸板,且它不包括表面膜2和底面膜3。相应地,在中间区F是仅仅由表面膜2和底面膜3组成的情况下,在中间区域中的吸收体的基重是0(零)。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1C中,沿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在纵向上于尿布的至少一个部分上的吸收体的两侧部上形成一对挠性轴48,48,其在横向弯曲中心吸收体时用作弯曲部(弯曲线)。
在这个发明中,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上或在背侧部/或腹侧部中的中心吸收体上可形成一对挠性轴48,48。该对挠性轴48,48优选是在从股间部C至背侧部A和/或腹侧部B上形成,且更优选是在背侧部A,股间部C和腹侧部B所有之上形成。
在挠性轴48,48是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上形成的情况下,该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是沿着挠性轴48,48容易地起立且如图15所示,所述中心吸收体4是形成凹形。另外,因为具有大基重的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是起立的,比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具有更小的基重的中间区域F也是容易起立的。因为如上所述起立的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和与此相连的中间区域F是用作防漏壁(立体障碍),可得到的是一种具有极佳防漏性能的一次性尿布。
另外,因为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和中间区域F是起立的,能稳定地保持辅助性吸收物20例如辅助性垫的凹槽S是在一次性尿布1C的内表面上形成。因此,在其中辅助性吸收物20是配置在一次性尿布1C的内表面上并结合使用的情况下,可提高辅助性吸收物20的容纳性/保持性。由此,即使辅助性吸收物20不具有固定手段,在穿着该尿布期间,也没有位移发生。此外,辅助性吸收物20的配置或替换可极容易地和快速地进行。在图15中所示的辅助性吸收物20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吸收垫且配置在凹槽S中,且其纵向与一次性尿布的纵向一致。此外,因为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的区域D中的吸收体的基重是大于中间区域F中的吸收体的基重,所述第二吸收体在横向向外弯曲且没有产生第二吸收体在穿着该尿布时落向内侧的不便。
在一对挠性轴48,48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上形成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该对挠性轴48,48至少是在股间部C的中心部上形成且纵向上它们的长度基于股间部在纵向的整个长度是50%以上,且优选是80%以上。在挠性轴48,48未在股间部C的中心吸收体4上形成的情况下,中间区域F,F的保形性降低且防漏壁的可成形性降低。如果在中间区域F,F中吸收体的基重是大于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中的吸收体的基重,所述中心吸收体的侧缘部的起立性受到损坏,且通过中心吸收体形成凹槽和在中间区域形成防漏壁也受到损坏。
在一对挠性轴48,48在背侧部A和/或腹侧部B中的中心吸收体4上形成的情况下,该尿布的背侧部A和/或腹侧部B被制成弯曲形状以致于在穿着该尿布时极好地顺应穿着者的身体形状,且因此,该尿布是极易穿着。在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中,一对挠性轴48,48是在背侧部A,股间部C和腹侧部B所有之上形成,且各个挠性轴48是纵向的整个区域上在中心体4上形成。
第二发明的挠性轴可适当地选自于其中在没有外力施加至尿布上的自然状态下,中心吸收体是在挠性轴上弯曲且中心吸收体的两侧缘部是在中心吸收体的横向上位于中心部分上方的位置。至于用于形成它们的方法,可以是(a)一部分中心吸收体被压缩且该中心吸收体的被压缩部分用作挠性轴,(b)一部分中心吸收体是通过热处理而熔融和被熔融部分用作挠性轴,(c)一个槽是沿其横向的整个区域在中心吸收体上形成或一个切口是沿其横向的整个区域在中心吸收体上形成,且其中形成槽或切口的部分是用作挠性轴,(d)中心吸收体是折叠起来以将外层表面膜粘合在一起且在那时弯曲的部分用作挠性轴,(e)具有不同刚性的各个区域是在吸收体的横向上形成且不同刚性的界线是用作挠性轴等等。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中的挠性轴48,48是通过将中心吸收体的两侧缘部向尿布的内表面侧沿着尿布的纵向折叠起来且弯曲的部分是通过轧花机、压花机等等压缩。在这个压缩处理之前,对中心吸收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其纵向进行轧花处理或涂布一热熔型粘合剂以初步硬化中心吸收体的部分以使得至少一部分弯曲部占领了硬化部。据此,进一步提高了挠性轴的成形性、保持性。
挠性轴在整个纵向上向内离中心吸收体4优选为5-70毫米和更优选5-50毫米的位置上形成。其中配置有包括挠性轴的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的基重优选是550g/m2以下且更优选300g/m2。如果区域G的基重是低于300g/m2以下,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是易于实施且回复力降低。因此,折叠形状(在挠性轴处弯曲的形状)被容易地保持在中心吸收体上。如果其中配置有包括挠性轴的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的基重是550g/m2以下,挠性轴是易于形成且折叠形状是易于保持。因此,防漏壁的成形性被提高。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可以是单独体。然而,因为从加工工艺的简单性的角度看,优选的是,中心吸收体4和第二吸收体6,6是一体化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区域和区域C和D中间的边界是如下建立。
在吸收体的基重在其横向(与尿布的横向相同的方向)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在中间区域的吸收体和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边界是沿纵向延伸的线,其中吸收体的基重在横向是明显地改变。在吸收体的基重在其横向(与尿布的横向相同的方向)稍微变化的情况下,在中间区域的吸收体和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之间的边界是通过在其中沿纵向基重最小(当具有相同基重的部分在离内侧缘最近的平面、线上存在)的线和其中基重是最大的中心吸收体4的线(当具有相同基重的部分在离外侧缘最近的平面、线上存在)之间的横向中心的线,而在中间区域的吸收体和中心吸收体之间的边界是通过在其中沿纵向基重最小(当具有相同基重的部分在离内侧缘最近的平面、线上存在)的线和其中基重是最大的中心吸收体4的线(当具有相同基重的部分在离外侧缘最近的平面、线上存在)之间的横向中心的线。夹在以这种方式建立的两个边界之间的具有预定宽度的区域用作中间区域。
在第二发明中,在中间区域F中的吸收体的基重和在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中的吸收体的基重之间的比率(前者/后者)优选是0-0.5。而且,在中间区域F中的吸收体的基重和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的吸收体的基重之间的比率(前者/后者)优选是0-0.5。在区域G和中间区域F之间的吸收体的基重的差值和在区域D和中间区域F之间的吸收体的基重的差值优选至少是100g/m2以上且更优选是200g/m2。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弹性部件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和/或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且不存在吸收体的区域的横向外方上形成的缘翼部E中,且在中间区域F中的吸收体的基重优选是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的吸收体的基重的2/3以下。
两个弹性部件7a,7b是配置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中的各个缘翼部E上,且两个弹性部件7c,7d是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各个区域D上。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中,因为,弹性部件7c,7d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的各个区域D上,如图15所示,区域D的肌肤侧表面极好地围绕穿着者M的腿部区域顺应。因此,即使尿等泄漏至中心吸收体4的侧面,它们也会确实地被第二吸收体6俘获住而不允许其到达尿布的侧缘部。此外,因为弹性部件7a,7b也配置在位于其外方的缘翼部E上,所以双重防漏手段是在股间部形成和因此,可更确实地防止排泄物从股间部漏出。
在弹性部件7c,7d是配置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的各个区域D中且在中间区域F的吸收体的基重是设置为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中的吸收体的基重的2/3以下的情况下,中间区域是容易地起立以通过在第二吸收体6,6和/或腿部翼部E收缩时形成的收缩力形成防漏壁。因此,辅助性垫的容纳性/保持性和防漏性能是大大提高。在中间区域F的吸收体的基重和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中的吸收体的基重具有上述关系时,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是通过重量差确实地向外弯曲。因此,可确实地防止在穿着尿布时区域D落向内侧的不便。吸收体在中间区域的基重优选是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吸收体的基重的1/20以上。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中,如图12所述,挠性轴48,48是在通过将中心吸收体4沿横向分成四等份而得到的所有四个区域的两个外侧区H,H上形成。由于这个结构,即使在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是沿挠性轴48,48完全折叠至尿布的内表面上,也不会发生,其中配置有中心吸收体4的区域G的内表面是与折叠的部分阻塞,因为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是不相互叠合的。由此,不发生降低吸收性的问题。此外,通过防止中心吸收体的侧缘部相互叠合,在有尿压缩充入至储尿袋时,可降低充尿体积。
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C的挠性轴48,48是通过将中心吸收体4的两侧缘部41,41沿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向尿布的内表面侧折叠并压缩该折叠的部分而形成的。在中心吸收体4的纵向在整个长度上形成挠性轴48,48。由此,挠性轴可在中心吸收体的整个长度上容易地形成且不需要大量改造常规设备。此外,可将降低生产成本。
在第二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在纵向左右两侧中的股间部C中的缘翼部E的纵向收缩率优选是大于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腿部吸收部)D的纵向收缩率。缘翼部E和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腿部吸收部)D的纵向收缩率是通过上述方法测量的。
在具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腿部吸收部)D上的收缩率Q,缘翼部E的收缩率P和比率(P/Q)的优选范围基于相同的理由是与一次性尿布1A相同的。
通过使在股间部C中的缘翼部E的纵向收缩率大于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纵向的收缩率,在股间部C的第二吸收体6,6在自然状态下是容易地沿一次性尿布横向呈凸状向内弯曲且确保没有由于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的收缩(见图14)而失去配置在缘翼部E处的弹性部件7a,7b的收缩力。由于这个构造,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在防漏性、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方面是更佳且在股间部的顺应性也是极佳的。第一和第二发明也可适用于短裤型尿布。这样,在尿布的两侧部上侧面密封部分是被剥离且然后将尿布展开。各个部分的收缩率、尺寸等是在这种状态下测量,且第二吸收体的弯曲条件是在自然状态下确定。
从有效地表现出上述效果至少一种的观点看,在一次性尿布1C的股间部C的每个部分的宽度和每个部分的宽度的比率优选是与上述一次性尿布1,1A相同。
第一和第二发明是不限于上述各种实施方案且它们可根据需要和在不偏移每个发明的精神实质下进行改变和修饰。例如,作为第二吸收体6的一个设置形式和该第二吸收体6可通过一个槽相互比邻设置而不是相互隔开的情况下,或者第二吸收体6在背侧部A和/或腹侧部B中可以是一体连接至的中心吸收体4上。从进一步提高在背侧部A和/或腹侧部B中的防漏性能的角度看,第二个提及的形式是极佳的。
为了简化加工工艺,优选的是,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是一体化构成。作为一体化形成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的一种方法,优选的是,中心吸收体、收缩力缓冲区和第二吸收体是同时通过(a)在横向施加低密度区域,(b)在纵向形成槽等和(c)具有小宽度的吸收体在具有大宽度的吸收体的横向中心层合且大宽度吸收体的两侧缘部是向其上层合了小宽度吸收体的大宽度吸收体的表面侧折叠,以致于在小宽度吸收体的两侧缘部和大宽度吸收体的两侧缘部之间形成预定间隙。
中心吸收体和/第二吸收体优选是以平行于或倾斜于各个吸收体的纵向的凹凸压花施加于其上。通过施加压花至这些吸收体上,可有效地使用吸收体,因为可防止吸收体被卷曲和液体例如尿沿压花线分散在纵向中。
第二吸收体的外侧缘优选是用抗水膜覆盖以防止尿等从第二吸收体的外侧缘泄漏出。此外,为了提高防漏性能的效果,可设置立体褶裥。用于设置立体褶裥的位置是不特别限定的。优选的是,固定端是在中心吸收体4上形成和在尿布的横向比固定端更向外延伸出且易于形成的立体褶裥用的膜材不叠合第二吸收体。更优选的是,膜材不覆盖中心吸收体的外侧缘。在这个发明中,因为防漏壁是通过腿部吸收部弯曲和起拱形成,所以不是特别需要提供立体褶裥。在提供立体褶裥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可透过液体和不可透过液体的材料。为了防止在固定部等亲水区的降低,优选使用可透过液体的材料。
而且,优选的是将颜料施加至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的区域(腿部吸收部)D和/或沿纵向在区域D的邻近区域中,以致于可从夹在两个着色层之间的中心区域将这些区域肉眼分辨出来。相反地,中心区域可被着色。由此,在穿着尿布时的定位和穿着时辅助性吸收物的定位所需劳动可大大地改进。作为着色方法,例如可列举出(a)对表面膜的两侧部着色,(b)对吸收体的上层衬纸板的两侧部着色,(c)对吸收体的下层衬纸板着色且然后,固定件的两侧部是向外表面侧折叠等等。本发明一次性尿布特别适于用作成人的尿布。而且,它也可不需要结合使用辅助性吸收物。此外,这个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可以是辅助性吸收物。
在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6的区域D和/或在第二发明中的缘翼部E中没有配置弹性部件。分散在腿部吸收部D和/或缘翼部E中的弹性部件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三个或更多。一次性尿布各个部分的形状、尺寸、形成材料等等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根据第二个发明,可以提供防漏性能和辅助性吸收物的容纳性/保持性极佳的一次性尿布。而且,根据第二个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该尿布变成极好地顺应穿着者身体曲线且是极易穿着的曲线形状。
将在下面描述第三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作为第三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D是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如图16-18所示,该一次性尿布1D包含一包括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2、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3和夹在该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的液体保持吸收体40的吸收主体110,和位于该吸收主体110的外侧(尿布的外表面侧)的外层体120且吸收主体110固定连接至外层体120上。在穿着尿布时设置在穿着者腹侧上的腹侧部A的两侧缘A1,A2和在穿着尿布时设置在穿着者背侧上的背侧部B的两侧缘B1,B2是通过公知的连接手段例如热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等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一腰部开口部15和一对腿部开口部16,16。
吸收主体110具有垂直延伸的矩形形状。吸收主体110是连接至外层体120的横向中心部且它的纵向是与用于连接呈展开状态的一次性尿布1D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下文有时称作为尿布的纵向)一致。吸收体40具有与吸收主体110基本相同的垂直延伸的矩形形状的外形,且是固定夹持在表面膜2和底面膜3之间。
用于形成腰部褶裥的多个腰部弹性部件151是沿着其开口缘部以预定间隔设置,且基本连续的环状腰部褶裥是在腰部开口部15的整个外周上形成。
用于形成腿部褶裥的腿部弹性部件161是以伸张状态配置在围绕穿着者腿部区域设置的一对腿部60,60上。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包括从腹侧部A在股间部C上形成的第一弹性部件161a和从背侧部B在股间部C上形成的第二弹性部件161b。第一弹性部件161a和第二弹性部件161b在股间部C是相互叠合且功能基本上与连续弹性部件相同。
在尿布股间部(穿着时配置在穿着者股间的部分)C是在它的纵向的至少一部分上通过腿部弹性部件161,161腿部分割成位于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位置的横向的外方的一对第二吸收体143,143且位于该对第二吸收体143,143之间的中心吸收体142。中心吸收体142是位于尿布股间部C的横向中心,而第二吸收体143,143是位于中心吸收体142的左右两侧。
在这个实施方案中,在尿布股间部C的吸收体40包括一对在该吸收体40的纵向上与左右两侧缘141,141间隔开的且刚性比其它部分更低的低刚性区域4A,4A。该对低刚性区域4A,4A是沿着吸收体40的纵向形成的。由腿部弹性部件161分割的第二吸收体143在穿着尿布时在其表面膜2侧通过腿部弹性部件161的弹性收缩力沿尿布的横向向外弯曲。那就是说,如图19所示,第二吸收体143是弯向底面膜3侧且用腿部弹性部件161设置部分作为弯曲线。由此,因为液体保持性吸收体是沿穿着者的腿部配置,相比于常规的吸收体其防漏性能是高。
如图17所示,腿部弹性部件161是配置成基本上成弧形弯曲。位于腹侧部A上的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一个端部162和位于背侧部B上的另一个端部是在吸收体40的侧缘的横向外方上。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164穿过在尿布股间部C中的吸收体40的侧缘141的横向内方。更具体地说,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164穿过低刚性区域4A。术语“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164穿过低刚性区域4A”包括其中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164穿过吸收体40的厚度方向的外表面Q侧的情况,例如对于这个实施方案,低刚性区域4A穿过对应于外层体20之中的低刚性的部分。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164是指仅仅除去两端部162,163的腿部弹性部件的整个区域。足够的是,至少一部分中心部164穿过股间部C中的吸收体40的侧缘141的横向内方。
为了确保提高防漏性能,至少在将腿部弹性部件161的纵向分成两等份的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的附近的区域是位于低刚性区域4A中。穿过低刚性4A内侧的腿部弹性部件161的长度(沿尿布的纵向测量的长度)L10相对于吸收体40的整个长度L11优选是10-50%且更优选是20-40%,且相对于尿布1D的纵向长度L12优选是5-40%且特别优选是15-30%。各个值是基于在其中尿布的侧部连接是相互剥离且尿布是展开的且保持在张力状态(各个部分的弹性部件是伸展的,参见图17)下侧得的尺寸。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D中,因为腿部弹性部件是按上述的方式配置,甚至在腹侧部A和股间部C之间的边界的附近区域和在背侧部B和股间部C之间的边界的附近区域也几乎不在第二吸收体配置部111(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143)和穿着者肌肤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两个边界的附近区域没有发生排泄物的泄漏。此外,因为腿部弹性部件161是按上述的方式配置,如图19所示,尿布1D弯曲使腿部弹性部件161的设置部分作为弯曲线和在弯曲部的附近的区域极好地顺应腹股沟部。因此,即使排泄物在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分111的方向上从中心吸收体142上移动,它们也被弯曲部的附近区域禁止移动。即,这个一次性尿布在防漏性能是更佳的。
第二吸收体43的纵向长度L13优选是尿布的纵向长度的1/5-2/3。如果第二吸收体的长度处于这个范围之内,尿布容易弯曲以致于当尿布被穿上时足够长度的第二吸收体143是与穿着者的腿部接触。因此,在腿部区域和尿布之间形成间隙受到限制,且由此,防漏性能进一步提高。虽然最优选的是,对于这个实施方案,构成腿部弹性部件161的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161a,161b在股间部C是连续的,两个弹性部件161a,161b可以被稍微地间隔开以致于第二吸收体143是弯向底面膜3侧且在第二吸收体配置区域和穿着者肌肤之间不形成间隙。这样,可以接受的是,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161a,161b的端部是位于低刚性区域4A并相互间隔开。还可接受的是,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一弹性部件161a和在左右两侧上的第二弹性部件161b通过横切中心吸收体142的连络部可以是相互连续的。但应注意的是,在弹性部件161a,161b是相互间隔开的情况下,考虑到吸收体的刚性,它们之间的间隔距离应当是尽可能的小,因为弯曲形状可能受到穿着者穿着状态的负面影响。
在本发明中,因为低刚性区是配置在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且每个腿部弹性部件161的中心部通过低刚性区域4A,吸收体40可容易地被弯曲,且能够提高第二吸收体143对穿着者腿部区域的顺应性。由此,容易地显示出防漏性能。用于形成低刚性区域4A的方法是不特别限定,只要使得吸收体的一部分的刚性低于其余部分的刚性就行。例如,可列举出用于将吸收体40的一部分切割成给定形状的方法,用于使得吸收体40的一部分具有低于其余部分的基重的方法,用于使得吸收体40的一部分比其余部分更薄的方法,由比其余部分更柔性材料形成吸收体40的一部分的方法,上述方法的任意组合的方法等等。作为形成低刚性区域4A,4A的方法,如后所述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方法或用于切割一部分吸收体40的方法是优选的。
这个实施方案的尿布ID的低刚性区域4A,4A是通过使得吸收体在所述区域的基重(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低于在相邻部分的吸收体的基重。低刚性区域4A的基重和吸收体在与其内侧相邻的部分中的基重之间的比率(低刚性区域/内侧相邻部),和低刚性区域4A的基重和吸收体在与其外侧相邻的部分中的基重之间的比率(低刚性区域/外侧相邻部)优选是0-0.5。低刚性区域4A和内侧相邻部之间基重的差值和低刚性区域4A和外侧相邻部之间基重的差值优选是至少100g/m2以上且特别优选是200g/m2以上。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尿布1D中,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分弹性部件17是配置在第二吸收体143的尿布外表面Q侧上且更具体地,沿第二吸收体143的纵向在位于第二吸收体的低刚性区域4A的外侧缘44的外方上的部分的尿布外表面Q侧上。此外,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是沿吸收体40的两侧缘141,141配置在吸收体40的两侧缘部。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两个弹性部件17,18是配置在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
通过提供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17和/或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可进一步提高相对于腿部区域的顺应性,且由此,可以更确实地防止泄漏。然而,在提供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17和/或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的情况下,如果这些弹性部件的拉伸应力是大的情况下,担心的是,在除了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第二吸收体是不规则地弯曲且对穿着者腿部的顺应性降低。为了防止上述不便和确实地提高对腿部区域的顺应性,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17和/或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的抗张应力优选是比腿部弹性部件161的抗张应力更低。
在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17和/或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配置在尿布的两侧的情况下,或者在两个以上的弹性部件18配置在尿布的两侧的情况下,配置在尿布一侧的弹性部件17,18的总抗张应力优选是低于配置在同侧的腿部弹性部件161的抗张应力。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17,第二吸收体配置侧弹性部件18和腿部弹性部件161的抗张张力可按照如下测量。试片每个被剪切成在相对于第二吸收体配置部111和尿布1D的股间部C中的低刚性区A的收缩态下纵向长度为100毫米且使用抗张测试机(由Orientic Corp.生产,夹具间距为50毫米且测试速度为300毫米/分钟)对它们进行抗张测试且测量了在25%伸长下的应力。这些结果按试片宽度被转换以得到各个抗张应力。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尿布1D中的吸收体40的两侧缘141是用抗水侧膜19覆盖。每个侧面膜是按带状的形式形成。每个侧面膜的一个侧缘部是在吸收体40的肌肤接触表面P侧连接至表面膜2,且其它侧缘部是在非接触表面(与外表面相同的表面Q)侧处连接至底面膜3上。通过用侧面膜19覆盖而防止了从第二吸收体143中渗出液体。侧面膜19的其它侧缘部,如图20所示,可以连接至从吸收体40的侧缘141延伸出来的底面膜3的延伸部上。
这个一次性尿布包括一对立体褶裥112,112,其是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上形成。每个立体褶裥112在吸收主体10的横向内侧具有自由端113和在外侧具有固定端(基本端)。用于形成立体褶裥的弹性部件116是在其伸张状态下在每个立体褶裥弹性部件111的自由端上沿着该自由端113固定设置。每个立体固定褶裥112是通过固定形成具有弹性部件116的膜115的抗水褶裥至表面膜2上而提供。褶裥形成用膜115和侧膜19是相互隔开。在这些膜115和19之间,形成具有非抗水表面的侧吸收区117。因为根据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上述构造,即使尿等泄漏出腿部弹性部件161的设置部分,它们也可通过侧吸收区117吸收。由此,可更确实地防止泄漏发生。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D中,形成一对左右腿部弹性部件161之一的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161a,161b和形成其它部件的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161a,161b被分断开。这些弹性部件至少在股间部C的横向中心部上不存在。那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161a,161b包括从形成腿部弹性部件161的部分沿横向延伸向中心部的部分。延伸部分的端部是定位在中心吸收体142的侧缘部的稍内侧。
多个身体周围部弹性部件118是沿尿布的横向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B的身体周围部DS上。身体周围部DS是指位于其中配置有腰部弹性部件151的位置之下但在腿部开口部16,16以上的部分,其中腰部开口部15面朝上,如图16所示。身体周围弹性部件118是至少在吸收体的两侧缘141,141的外方上固定设置以致于可显示出弹性扩张性。至少在其中存在吸收体40的部分的横向中心部M处,不设置身体周围弹性部件118或未表现出弹性扩展性。术语“未表现出弹性扩展性”是指其中虽然设置有弹性部件,但在通过热处理例如热封等等的部分中失去了弹性扩展性或者是扩张状态被解除以致于没有表现出弹性扩展性。
在这个实施方案的尿布1D中,弹性部件151,161和181均是通过在构成外层体20的两膜材21,22,即内层膜121和用于形成外表面的外层膜122之间的粘合剂固定。
现在将介绍用于形成这个实施方案的一次性尿布1D的组成部件的材料。作为形成表面膜2、底面膜3、内层膜212和外层膜122等等的材料,可以使用迄今为止用作一次性尿布等等的那些材料而没有任何特定的限制。
作为各个部分的弹性部件,可使用迄今被用作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等等的各类弹性部件。作为形成弹性部件的原材料的实例,例如可列举出合成橡胶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新戊二烯等,天然橡胶,EVA,可膨胀聚烯烃、斯潘德克斯、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等等。作为各部分弹性部件的形式的例子,可使用各种形式。弹性部件151,161(161a,161b)的形式优选是具有预定宽度的带状的(平片状胶等)。弹性部件118的形状优选是线状(线状胶等等),而弹性部件17,18,116的形状,优选是线状(线状胶等等),具有预定宽度的线状(平片状胶等等)和膜状(氨基甲酸乙酯膜)。
作为侧面膜19和立体褶裥形成用膜115的材料,可使用迄今已用作短裤型尿布等等的各类抗水膜材。例如,优选纺粘无纺布和纺粘-熔喷-纺粘无纺布。
第三发明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且它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的情况下可根据需要改变和修饰。例如,本发明不仅可应用至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上而且也可应用至所谓的展开型一次性尿布,其中系紧带是配置在背侧部的两侧缘部上。本发明可应用于其中由表面膜和底面膜形成尿布的外层形状且不包括外层体的一次性尿布。对于这个实施方案,除了提供有低刚性的设置以使得尿布是在其中配置有腿部弹性部件的位置容易地弯曲之外,还可设计通过降低整个吸收体的刚性或通过初步提供折叠线而使得第二吸收体容易地弯曲。足够的是,低刚性区域至少在其一部分上与吸收体的侧缘分隔开。例如,也可接受的是,低刚性区域是呈弧形形状弯曲以使得低刚性区域在其中心部与吸收体的侧缘分隔开但是它的两端部到达侧缘。吸收体的外形是不限于矩形但是它可以梯形或沙漏时针状成形。低刚性区的形状可以纺锤状、矩形等等形成。腿部弹性部件是不限于由第一和第二弹性部件组成而且它可以是由单片弹性部件组成的那些。
在第三发明的一次性尿布中,具有液体吸收/保持性能的第二吸收体配置部可紧密地顺应于穿着者肌肤。这个尿布对穿着者的腹股沟部具有极佳的顺应性且能够确实地防止沿着腿部区域泄漏。
S4次以上A3次B2次C1次顺应性就是否对腿部的顺应性感到满意得到的回答并根据监控器回答满意的次数进行评价。
S9个以上监控器A7-8个监控器B5-6个监控器C4个以下监控器表1
从表1的结果所示,得知的是,实施例的尿布在穿着时是变成身体的形状,防漏性和可设计性是极佳的,且易于穿上。相反地,对比例的尿布不变成身体的形状,因为它们之中的一些的比率是不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或者它们即使变成身体的形状也是难于穿上。
由此介绍了本发明,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许多方式变化。此种变化不应视为是偏离了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且对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所有此种改进是意欲包括在后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是以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形状形成且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侧,其中一第二吸收体是在所述股间部沿所述尿布的纵向分别配置在吸所述收体的两侧缘的外侧,且一弹性部件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一第二弹性部件是沿所述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在所述一次性尿布的横向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的外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一其上未有吸收体的缘翼部,所述缘翼部是配置在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部件是配置在所述缘翼部上,所述缘翼部在纵向的收缩率是大于在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纵向上所述腿部吸收部的收缩率且在所述尿布的自然状态下,所述两个腿部吸收部是在所述尿布的横向向内呈凸状弯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腿部弹性部件是沿所述尿布的纵向配置在腿部翼部上,该腿部翼部是位于所述吸收体的纵向的两个侧缘的外方,在占有通过将一次性尿布1沿该尿布的纵向分割成四等份而得到所有四部分的两内侧部的股间部的最小宽度L4和所述一次性尿布的最大宽度L5之间的比率(L4/L5)是0.4-0.8,在腿部弹性部件的最内缘和腿部翼部的最外缘之间的最短间距L6和股间部C的最短宽度L4之间的比率(L6/L4)是0.1-0.25,和腿部翼部的外侧缘的最外侧点和它的最内侧点之间的横向间距和股间部C的纵向长度L8之间的比率(L7/L8)是0-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第二吸收体是相互分开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吸收体和各个第二吸收体之间的区域的每单位面积的重量优选是其中配置有第二吸收体的区域的单位面积的重量的2/3或更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第二吸收体是相互整合连接并通过沿着该尿布的纵向形成的压花线分开。
8.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中心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是基本上按垂直延伸的形状形成且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侧,其中一第二吸收体是在股间部沿尿布的纵向分别配置在前述中心吸收体的左右两缘的外侧,配置在于前述中心吸收体和前述每个第二吸收体之间的中间部的吸收体的基重是低于在配置有中心吸收体的区域和配置有所述每个第二吸收体的区域的任一的基重,且有一对挠性轴分别在中心吸收体的两侧部沿纵向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挠性轴是至少在所述股间部在所述中心吸收体上形成。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至少一个弹性部件是在具有各个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上沿所述尿布的纵向配置,且所述吸收体在中间区域的基重是比在具有各个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上所述吸收体的基重2/3或更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不具有吸收体的两缘翼部是从具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在横向上向外分别形成,且所述缘翼部是沿着所述尿布的纵向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部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挠性轴是分别在通过将所述中心吸收体横向切分成四等份而得到的所有四个区域的两个外侧区域。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挠性轴是通过向所述尿布的内表面沿着尿布的纵向折叠所述中心吸收体且然后压缩折叠的部分而形成的,且所述的挠性轴是在所述中心吸收体的整个长度上沿其纵向形成。
14.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腿部弹性部件是以其伸长状态配置在围绕穿着者的腿部的一对腿部上,其中所述腿部弹性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是分别位于所述吸收体的侧缘的横方向外方且腿部弹性部件被弯曲以使得在尿布的股间部的吸收体的侧缘的横方向内方通过,在尿布的股间部吸收体是通过一对腿部弹性部件分成分别位于腿部弹性部件的横向外侧区域的一对第二吸收体且位于第二吸收体对之间的中心吸收体和所述的第二吸收体在穿着时是向底面膜弯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第二吸收体的纵向长度是所述尿布的纵向的1/5-2/3。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是沿所述第二吸收体的纵向配置在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尿布外表面侧且所述吸收体配置部弹性部件的抗张应力比所述腿部弹性部件的抗张应力更低。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腿部翼侧弹性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尿布的股间部沿着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在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部,且所述腿部翼部侧弹性部件的抗张应力比所述腿部弹性部件的抗张应力更低。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尿布的股间部的所述吸收体包括比其余区域有更低刚性的一对区域,所述一对更低刚性区是与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分开排列,且配置所述腿部弹性部件以使得它们的中心部分别通过所述更低刚性区。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分别是用抗水侧膜覆盖,一对立体褶裥是在从腹侧部至背侧部上形成,每个所述立体褶裥是固定设置有具有弹性部件的抗水褶裥形成用膜,所述褶裥形成用膜和所述侧膜是相互分开,且在所述褶裥形成用膜和所述侧膜之间形成具有非抗水表面的侧吸收区。
全文摘要
一种一次性尿布包含:可透过液体的表面膜,不可透过液体的底面膜和夹在该表面膜和底面膜之间的液体保持性吸收体,该一次性尿布是以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形状形成且具有腹部侧、背部侧且位于在该腹部侧和背部侧之间的股间部侧,其中一第二吸收体是在所述股间部沿所述尿布的纵向分别配置在所述吸收体的两侧缘的外侧,且一弹性部件是沿尿布的纵向配置在其中配置有所述第二吸收体的区域。
文档编号A61F13/15GK1360883SQ0114032
公开日2002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小山贵夫, 伊藤英和, 根本研, 石黑健司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