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80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是一种新型的中医治疗器械,可以长时期的留针施治。
通过我们研究表明经气是一种高频生物电,是有序的物质结构所产生的,经气的走向就是生物电的走向,强烈的针灸效应的产生就是针灸针所刺及的经络的电位不同,产生的放电效应。如附加研究文章《自组织与生命的物理进化·气化与气功原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03050103)》中国海军总医院的冯理达教授开辟了气功免疫学的研究,气功师发放的外气作用于离体宫颈癌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作用于胃腺癌细胞,胃癌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明显增加,染色体结构出现单体互换、断裂、双着丝点等比例增加。引自曹主编.气功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第85页第4条。对癌细胞抑制分化和杀伤的作用明显,一些癌症患者通过习练气功达到有序的境界时,经络形成导电回路一段一段的生物电连通起来,产生高频生物电流,并辐射高频生物电磁波,也就是外气。这种高频生物电作用于癌细胞杀伤、分化癌细胞。如附加研究文章《自组织与生命的物理进化.气化与气功原理》所述。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的治病机理类似于中医气功的自我疗法,我们用该针把患者正常部位经络中生物电也就是经气导出,通过导线使生物电迭加增强,再回授到相关的治疗疾病的穴位,以治疗疑难绝症,中医针灸戒毒。
目前,公知的现代最常用的针灸针是毫针,其构成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当施针时,产生强烈刺激,这是由于经穴、皮下组织的电位不同,由于金属针灸针的导电连接,产生的放电效应,在针柄有时仅测得微弱的生物电,并且传统的针灸针不能长时期的留针施治。
为了减弱强烈的针灸放电刺激,保持生物电不流失、合理利用,并且能够长时期的留针施治,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灸针,该针可以减弱强烈的针灸放电刺激,导出比较强的生物电,用固定装置固定后,可长时期的留针施治,可以把经穴中导出的生物电,用导线连接,使之合理流动,以治疗疑难杂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针灸针的针身上热塑上一层薄而均匀并且质密对身体无毒的塑料或粘连固定上具有上述特征的其它的绝缘物质,只露出针尖少许,处理后使其表面光滑使针尖和针身绝缘层间滑利,如图所示。还有用塑料制成的针灸针的固定装置用类似与手表带的皮带固定在肢体上,使其紧贴皮肤,其上有一定厚度的塑料圆盘,其中央有孔,使针灸针能整体穿行,圆盘的侧面有螺丝孔,螺丝头略薄,以旋紧固定针身并能划破针身上的绝缘层为宜,螺丝上导线接口。施针略产生针感时,从孔中套入固定装置,然后适度剪断针灸针,留针,连接导线,最后把导出的经气——生物电,回授到相关的穴位,生物电有开关控制。经气导出针的数目为若干个偶数,相邻穴位的两个针为一组,根据电势的高低走向,各组进行连接,使经气也就是生物电增强并导出。经气回授针一般只有两个,在所选穴位的上一个相邻穴位和下一个相邻穴位施针,或者在所选穴位施针和在相邻的一个穴位施针。进行经气回授治疗时,根据补泻,可顺经气回授,也可逆经气回授。
该针能够导出经气也就是生物电,并且使之沿导线行走,加大了通经接气的力度,针身上的绝缘层确保生物电不流失。该针也可用于其它电针疗法。特别是模拟高频生物电。此外该针可用于科学研究,权威的科研机构以此对经络进行定向定位的研究,以揭示经络的本质及其机制,宏扬光大我们祖国传统的医学事业。
我认为实现实用新型的最好方式是先由权威医疗研究部门进行临床实验,颁发经气导出回授针灸疗法的证书,并推广这种新型的针灸针。
权利要求1.一种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其构成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五部分,其特征是针灸针的针身上,热塑上一层薄而均匀并且质密,对身体无害的塑料或者连固定上具有上述特征的其他的绝缘物质,只露针尖少许,处理后表面光滑,使针尖和针身绝缘层间保持滑利,经气导出针和经气回授针都有固定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其特征是用塑料盘制成的针灸针的固定装置,用类似手表带的皮带固定在肢体上,塑料盘中央有孔,使针灸针能够整体穿行,圆盘的侧面有螺丝孔,旋紧螺丝固定针身,并能划破针身上的绝缘层,针尖和螺丝形成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其特征是经气导出针和经气回授针由导线连接,其间有开关控制。
专利摘要经气导出回授新型中医针灸针是一种施针时,能够使经络和皮下组织相绝缘的针灸针,它在针灸针的针身上,热塑上一层薄而均匀并且质密,对身体无害的塑料或者粘连固定上具有上述特征的其他的绝缘物质。只露针尖少许,处理后表面光滑,使针尖和针身绝缘层间保持滑利,研究表明,经气就是一种生物电,用该针将生物电导出,通过导线连接,使生物电迭加增强,并回授到相关的治病穴位。施针时,以略产生针感为宜,绝缘层的目的是减弱经络和皮下组织之间的放电效应,保持生物不流失,以合理利用,在施针后,用固定装置加以固定后,可在适当位置铰断针灸针,留针施治。它用于治疗疑难绝症,用于中医针灸戒毒,也可用于一般的针灸疗法,电针疗法,用于科研,对经络进行定向定位的研究,以揭示经络的本质。
文档编号A61H39/08GK2540949SQ0122968
公开日2003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4日
发明者毕书海 申请人:毕书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