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用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06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耳用清洁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用清洁器,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微型电机带动离心式叶轮,产生真空负压的原理将耳内的积水和耳屎吸进的耳用清洁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耳用清洁器,包括清洁器壳体,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设有电机和电池,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一叶轮,位于叶轮前方的机壳开口处设一网罩,外罩一与壳体接合的盖子,盖子前部有一延伸部,与盖子内腔构成一喇叭状吸风口,延伸部上连接一硅质管嘴,壳体底部连接一底座。其中壳体与盖子和底座均可分离,底座与壳体采用卡入式连接,底座上有可供壳体底部卡入的卡槽,而底座的底部有一凹槽,内卡设一清洁刷,可清洁过滤网及周边上的耳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耳用清洁器利用动力来吸取耳内积水和耳屎,可避免一般人为排除这些时用力过猛或过频繁所造成的伤害,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清洁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本清洁器设计合理、造型小巧、可随身携带,非常适合居家生活、外出旅行及各种理发美容店的使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本耳用清洁器主要由机体、盖子9、底座1及硅质管嘴(图中未表示)组成,而机体又包含有壳体2、后盖4、电机5、叶轮7、电池14及网罩8等,其中壳体2为流线型设计,内由隔板3将内腔分成装置电机及电池空间的头部6和柄部13,电源开关12设在壳体的柄部13(握手部),两节1.5V干电池14安装在柄部13的电池腔内。电机6安装在壳体的头部6内,而壳体的头部前后开口,后开口藉后盖4盖合,后盖4上制有由栅格孔构成的出风口16。叶轮7固定在电机5的输出轴上,与叶轮正对的头部前开口处装与壳体2固定的网罩8,网罩8外罩与壳体旋合的盖子9,盖子9前部有一延伸部10,它与盖子9内腔构成一喇叭状吸风口11,硅质管嘴的根部与盖子的延伸部10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盖子9、网罩8与壳体2及硅质管嘴与盖子9均可拆卸,以方便盖子9、网罩8的清扫,保证每次使用时盖子、网罩及硅质管嘴保持清洁。
底座1位于机体底部,在底座的上部和底部均有一内凹部,分别形成可供壳体2底部卡插的卡槽15和卡设清洁刷的凹槽(图中未表示),清洁刷可清洁过滤网及周边上的耳屎。
本耳用清洁器使用时要先将电源打开,确认电机轻轻转动声音后将硅质管嘴拿到耳边,让它轻轻旋转,然后将硅质管嘴前部一点点插入耳中。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接通电源后,电机启动而带动离心式叶轮快速旋转,壳体内的空气快速从后盖的出风口排出,使机腔内形成局部真空,产生负压与壳体外的大气压形成压力差,由于壳体与硅质管嘴相联通,耳孔内的水及耳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入管嘴内,并由于网罩的阻挡而落入盖子内,从而达到清洁耳朵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耳用清洁器,包括清洁器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有电机(5)和电池(14),电机(5)的输出轴上固定一叶轮(7),位于叶轮(7)前方的机壳开口处设一网罩(8),外罩一与壳体接合的盖子(9),盖子(9)前部有一延伸部(10),与盖子内腔构成一喇叭状吸风口(110,延伸部(10)上连接一硅质管嘴,壳体底部连接一底座(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用清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与壳体(2)采用卡入式连接,底座(1)上有可供壳体底部卡入的卡槽(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用清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底部有一凹槽,内卡设一清洁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用清洁器,尤其是指一种利用微型电机带动离心式叶轮,产生真空负压的原理将耳内的积水和耳屎吸进的耳用清洁器。它包括清洁器壳体,壳体内设有电机和电池,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一叶轮,位于叶轮前方的机壳开口处设一网罩,外罩一与壳体接合的盖子,盖子前部有一延伸部,与盖子内腔构成一喇叭状吸风口,延伸部上连接一硅质管嘴,壳体底部连接一底座。本耳用清洁器利用动力来吸取耳内积水和耳屎,可避免一般人为排除这些时用力过猛或过频繁所造成的伤害,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清洁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本清洁器设计合理、造型小巧、可随身携带,非常适合居家生活、外出旅行及各种理发美容店的使用。
文档编号A61M1/00GK2507432SQ01254648
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21日
发明者王海儿 申请人:王海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