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减尿臭的方法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4992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减尿臭的方法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减尿臭的方法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消减尿布等体液吸收性物品尿臭的方法,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体液吸收性物品。
过去对消减尿臭进行了很多尝试,提出的方法有多孔性物质吸附法、杀菌剂法、以及用酸或碱中和臭气成分的法等。
大多数提出利用物理吸附技术,例如,有的用泡沸石(特开昭49-23493、实开昭55-75318等)、有的用二氧化硅(特表平11-512944等)、有的二氧化硅与泡沸石并用(特表平11-512946)、有的用活性炭(实开昭57-165126)等。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多孔性物质等的物理吸附,其吸附容量是有限度的,往往也可能可逆地放出臭气,而且除臭速度慢,吸收性物品在刚吸尿等之后湿润微孔的吸附能力也不能有效利用,因此其除臭效果实际上难以确认。
此外,作为对月经用卫生巾和纸尿布之类体液吸收性物品除臭功能的添加实验,特开昭61-272050中公开了吸收体层中含有乙醇的发明,特开平4-2345中公开了含有氯苄烷铵的发明。
尿臭的原因在于尿液中的尿素和氨基酸等由于微生物或其酶的分解作用发生的氨臭,这类发明认为使之含有抗菌剂和脲酶抑制剂是要抑制氨气的发生。
但是,本发明人等发现,在实际更换尿布时没有感到氨臭,以及尽管新鲜尿液中加了抗菌剂,尿臭仍不消失;因而认识到,就抑制生成氨、中和氨的方法而言,穿着、更换吸收性物品时的尿臭不快感是不能凭借此法消减的。
此外,以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除臭为目的,提出了有除臭效果的阳离子交换纤维(特开平5-212094)、含有来自焦木酸的除臭成分(特开平9-276330)等的提案,但现状是仍未找到消除不快臭气的有效对策。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等锐意研究的结果,查明尿臭的主因不是氨,那些对付氨的办法必然不能根本解决尿臭的不快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尿臭的起源物质是醛类,探索了那些具有消减醛类臭功能的物质,结果发现,如果使用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就能够使尿臭消减,从而完成本发明。
也就是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来消减尿臭的方法,以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存在与醛类起反应物质。
而且,本发明还涉及把与醛类反应的物质胺类、有机胺的盐、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的物质、酰胺类化合物,含巯基的化合物用于消减尿臭的方法及消减尿臭的物品。
本发明还涉及应用了上述消减尿臭方法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本发明的体液吸收性物品是由透液性表层、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以及不透液性底层组成,优选使那种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存在于表层内面或吸收体上层。
本发明人等首先研究了用抗菌剂抑制氨产生的过去技术是否能消减尿臭。
1)采取健康成人尿液100g,添加1g氯苄烷铵或氯化十六基吡啶鎓,使之溶解。
2)把上述1)的尿液由储尿普垫(pad regular)女用(UniCharm公司制)的中央部投入。
3)把2)放进1L烧杯中,用食品包装纸和绝缘带密封,在37℃下经时变化2小时后,用鼻子辨别气味,其强度用表1的六等级臭气强度表示法来表示。结果示于表2。[表1]6等级臭气强度表示法


从表2的结果可知,在添加和不添加抗菌剂氯苄烷铵或氯化十六基吡啶鎓的情况下,其臭气等级没有差别,因而证明抗菌剂没有消减尿臭的效果。
其次,为了精确测定尿臭中所含不快感起源物质,本发明人等进行了如下实验。
1)从6名20-50岁的成年男性采尿,把臭气采集到一个滤毒罐(不锈钢制的试样采集器)中。
2)借助MPT-GC/MS法进行峰值分析(peakology),精确测定物质,由面积比算出成分浓度。所需气体试样的采取分两次进行,刚采尿之后和采尿后于40℃下保管24小时。前者是分析初期臭气用的,后者是分析加温臭气用的。
3)按照文献中记载的人的嗅觉阈值的方法(例如《最新の消臭剂と消臭技术》工业技术会株式会社118~125页)进行调查,根据成分浓度将气味贡献率数值化。即使实际检出浓度低,如果嗅觉阈值浓度低,则其气味贡献率就高。
其结果,初期臭气贡献率为胺类33.8%、醛类43.1%、硫化物7.5%,烃类12.8%;40℃下保管24小时后的加温臭气贡献率变为醛类81.5%、硫化物14.3%。
由此实验结果可知,刚排尿之后徐徐增加的醛类臭气如不消减,就不可能产生消减尿臭的效果。
本发明人等基于以上实验认识到,对于消减尿臭,消减醛类是不可缺少的,使用与醛类反应的物质就能消减尿臭,从而完成本发明。
而且本发明人等探索了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结果发现,有机胺类、有机胺的盐类、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的物质(三者并称为有机胺类)、酰胺类化合物,含巯基的化合物具有消减尿臭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除这些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之外,还可与其它辅助臭气抑制剂并用。作为并用的辅助臭气抑制剂,可以使用臭气吸附材料、水溶性抗菌剂或中和剂。作为臭气吸附材料,熟知的泡沸石、二氧化硅、活性炭、硅藻土等周知的臭气吸附剂都可以使用,而泡沸石、活性炭、及硅藻土是特别优选的。作为水溶性抗菌化合物,可以使用例如氯化十六基吡啶鎓、氯化锌、铜盐、铜离子、洗必太(chlorohexidine)、季铵化合物、螯合剂、对羟苯甲酸酯类(parabens)、甲壳质等。
此外,可以并用有效量的pH缓冲剂。优选的pH缓冲剂是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等有机酸,柠檬酸是特别优选的。
下面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此说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所说的成为尿臭起源物质的醛类,是乙醛、丁醛、异丁醛、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己醛等。
作为与此等醛类起反应的物质的例子可以举出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等氨基醇类、二辛基胺等有机胺类;乙醇胺盐酸盐、乙醇胺碳酸盐等有机胺的盐类;乙醇胺的碳酸酯及磺酸酯等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类的物质;甲酰胺、乙酰胺、丙酰胺、丁酰胺等酰胺类;硫醇等含巯基的化合物等,二乙醇胺、单乙醇胺、乙酰胺是特别优选的。
这些化合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所说的醛类和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可以认为是按照下列反应机理起反应而使尿臭起源的醛类脱臭。1)与含氨基的化合物起反应 2)与含巯基的化合物起反应 (上述式中,R1及R2表示烃基)按照上述通式,例如3-甲基丁醛、乙醛、2-甲基丁醛与有机胺类的反应式如下1)3-甲基丁醛的反应 2)乙醛的反应 3)与2-甲基丁醛的反应 (上述式中,R表示烃基)适于作为由于与醛类起反应物质的存在而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可以举出体液吸收性物品、短裤、婴幼儿或高龄者用的内衣及衣服类等。
作为本发明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可以举出月经用卫生巾,妇婴裤衬,血液吸收材料等卫生医疗用品,新生儿、婴幼儿、高龄者穿用的一次性尿布,失禁裤,便溺练习用裤,尿布支架,布尿布衬,失禁衬垫,储尿床单等。
月经用卫生巾,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通常是由透液性表层、含有吸水性树脂的能吸收保持体液等的吸收体、以及不透液性底层三者组成。
一次性尿布既可以是裤式尿布也可以是用粘胶带组合穿著的开式尿布。
就吸收性物品而言,作为与穿著者皮肤接触的表层对体液的渗透性是必要的,按照JISL 1092(纤维制品防水性试验法耐水度试验A法(低水压法)的耐水压在300mm H2O以下是必要的。耐水压低则亲水性高、透液性好;而耐水压超过300mm H2O时则透液性差,液体在表层上滑动、引起漏液,因而不合乎需要。
目前可以用作此种表层的有无纺布和打孔薄膜。
对用作表层的无纺布没有特别限制,以1~5d纤维构成的目付10~50g/m2者为优选。无纺布的制法有热粘、纺丝粘合、充气、化学粘合、射流喷网等干式法以及湿式法,吸收性物品的表层一般多用干式法,特别优选的是强度和手感得到很好平衡的热粘及纺丝粘合无纺布。
作为无纺布的构成纤维,合成纤维有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纤维等;半合成纤维有人造丝等;天然纤维有棉、纸浆、丝等。
作为打孔薄膜,可以使用用热针、压纹、热风等开孔的透液性打孔薄膜,该薄膜是由热塑性树脂挤塑而成。
作为构成打孔薄膜的热塑性树脂,聚乙烯(密度0.86~1.1g/cm3)和聚丙烯(密度0.89~1.2g/cm3)既可单独使用又可混合使用。打孔薄膜也可使用同种树脂或者不同种树脂组合的多层化的。
对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没有特别限制,是由粉碎的纸浆、高吸收性树脂及薄纸等构成,具有液体吸收及保持性的材料。
必要时可根据吸收性能和因厚度、刚软度而构成的穿着感而适当改变其构成。
本发明的底层,若是不透液性层状物则可没有任何限制。
此外,为防止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漏液,也可在吸收体的边缘安装疏水性片。另外在垫式吸收性物品底层可涂上粘合剂以便固定到内衣等上。
在本发明吸收性物品上多种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除臭剂混合使用时,每件吸收性物品的添加量优选为0.002-5g。除臭剂存在的密度,可根据吸收性物品适当选择,如为储尿垫则为0.01-20g/m2,优选为0.1-5g/m2。在此范围内,吸收性物品的体液吸收性能既不会降低,对皮肤刺激性等安全性也无问题。但是,除臭剂的添加量是随着物品的形状,使用时的尿吸收量等而不同,当然不会局限于上述范围。
本发明中除臭剂与尿接触的位置可以配置在表层、吸收体、底层的任何位置,优选配置在表层内面或吸收体上层部分。这样配置,在排尿时由于在尿的吸收路线上有除臭剂,可以有除臭效果,而在更换吸收性物品时由于在吸收体放出的臭气的通过路线上有除臭剂,臭气物质与除臭剂发生接触,可以有除臭效果。
如除臭剂位于表层表面时,穿著时在排尿前紧挨着穿着者的皮肤,与尿的接触几率减小。除臭剂位于吸收体的中心部分或下层部分或在底层时,当尿吸收量少时与尿的接触几率减小,难以有效果。
此外,由于高吸收性树脂、透湿性防漏层(底层)的发明,现在的尿布可以在夜间使用和外出时长时间使用。在这种长时间使用物品的场合下,尿臭会通过透湿性防漏层的微孔,所以消臭剂的存在位置可以在表层的表、内面,吸收体的上、中、下部分,底层的吸收体侧的任何位置,特别当位于吸收体的中~下部分,或者底层的吸收体侧,除臭效果明显。
还有,为使除臭效果提高,可使除臭剂集中在穿着者的排尿部附近,即可以集中在男用吸收性物品的中央偏前侧,女用吸收性物品的中央部分。
除臭剂优选溶解或分散于水中,涂布在吸收性物品上。
溶于尿液的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可用作此时的粘结剂,但是水溶性高分子用于无纺布和吸收体表面,特别是纸浆时,涂布后干燥时,水溶性高分子就聚集在纤维交错点,使刚性增加、手感变坏,是不优选的。
从吸收性角度看,使涂布部分构成点状、线状、栅格状图形(patten)是优选的,作为构成图面的方法,可以考虑把不需涂布部分用蒙版喷雾法,用缝式涂布机的挤出涂布法,用辊涂机的转移涂布法等。此时优选的是不加粘结剂的除臭剂在水中溶解,分散后进行涂布。
除臭剂的涂布手段哪种都可,优选的是喷射喷雾、用缝式涂布机的挤出涂布、用辊涂机的转移涂布。
涂布图形何种都可以,可以举出全面、点状、线状、格子状等。涂布在表层和吸收体上层部分时,全面涂布有可能使尿等排泄物转移到吸收体中的移动性恶化,所以优选点状、线状、格子状等有非涂布部分的图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比较例来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会因此受到任何限制。[吸收性物品的制造][实施例1]1)把吸收性物品(储尿普垫女用(Uni Charm公司制)的表层剥下,该吸收性物品是由透液性表层、位于表面材料下部的含有吸收保持体液的纸浆和高吸收性树脂的吸收体、以及不透液性底层组成的;2)把宽1cm不透液性底层用薄膜以1cm的间隔放置在吸收体上面;3)调制水溶液,使涂布后二乙醇胺为0.5g/m2,柠檬酸为3.0g/m2,用手工喷雾法涂布;4)在25℃下干燥24小时;5)再次放好表层、制备吸收性物品。此处添加柠檬酸是为了调节pH,同时减少穿着者皮肤龟裂等毛病。[实施例2]~[实施例6]除用表3的组成替代除臭剂组合物喷雾在吸收体表面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储尿垫。[比较例1]除吸收体表面什么东西也不涂之外,其它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储尿垫。[表3]
(1)回收、混合来自4名成人试验小组刚起床后的尿液;(2)向上述储尿垫中央部分投入(1)的尿液200ml;(3)把带有尿液的储尿垫(2)放进1L烧杯中,用食品包装纸和绝缘带密封,在37℃下放置24小时;(4)去掉(3)的包装纸,供A~D的4名成人试验小组做感观试验。
(5)感观试验用与上述表l同样的六等级臭气强度表示法来表示。[结果]感观试验的结果示于表4。[表4]

从以上实施例1~6与比较例1的对比,由于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存在在吸收性物品中,就能消减对尿臭的不快感。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使用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就能消减尿臭。而且在本发明中,通过应用体液吸收性物品等,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本人或吸收性物品的更换者在穿着时或更换时也都消减了尿臭感觉,对吸尿后吸收性物品带来的尿臭不快感也得到明显消减。
权利要求
1.消减尿臭的方法,其中,使用一种以上的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
2.权利要求1记载的方法,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有机胺类、有机胺的盐类、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类的物质。
3.权利要求1记载的方法,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酰胺类化合物。
4.权利要求1记载的方法,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含巯基的化合物。
5.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其特征在于存在一种以上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
6.权利要求5记载的物品,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有机胺类、有机胺的盐类、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类的物质。
7.权利要求5记载的物品,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酰胺类化合物。
8.权利要求5记载的物品,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含巯基的化合物。
9.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存在一种以上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
10.体液吸收性物品,由透液性表层、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体及不透液性底层组成,其中,在表层内面或吸收体上层部分存在一种以上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
11.权利要求9或10记载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有机胺类、有机胺的盐类、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类的物质。
12.权利要求9或10记载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中,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酰胺类化合物。
13.权利要求9或10记载的体液吸收性物品,其中,与醛起反应的物质是含巯基的化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消减尿臭的方法,及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本发明涉及通过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来消减尿臭的方法。而且,本发明涉及通过与醛类起反应物质的存在而具有消减尿臭功能的物品,特别是体液吸收性物品。可用作与醛类起反应的物质是有机胺类、有机胺的盐类、与排泄物反应生成有机胺类的物质、酰胺类化合物,含巯基的化合物。
文档编号A61F13/15GK1466468SQ01816540
公开日2004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8日
发明者沼野一树, 宫泽清, 久中隆行, 山田洋三, 三, 行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