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2745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淋巴癌的中成药物——蛇毒胶囊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恶性淋巴瘤在世界上属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各地报道的癌症发病登记资料,近几十年恶性淋巴瘤呈上升趋势。近十年来,蛇毒细胞毒素作为抗癌试剂相继被人们重视和报道。蛇毒细胞毒素对体外培养的多种动物和人的肿瘤细胞溶解作用,能够强烈破坏游离细胞,尤其是恶性肿瘤细胞,并能在体内引起肿瘤缩小,延长患者存活时间。目前,人们将希望寄托在以毒攻毒的传统中成药物上。国内94112740.0、95118960.3、97105130.5号专利申请介绍了一些采用白花蛇、西洋参等中草药配制的治疗淋巴等癌症的胶囊或冲剂。本发明参考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蛇类利用之大成,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实验验证蛇毒具有抗癌作用的特点,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癌症患者康复之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制一种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制备方法。将眼镜蛇毒,金环蛇毒,银环蛇毒,乌梢蛇粉,蝮蛇粉等与几十味中草药按一定配比经煎煮、过滤、研磨、混合、搅拌、筛理等工序制成胶囊。利用蛇毒中的细胞毒素可直接杀死癌细胞、抑杀率高的特点,使肿块缩小或消失;利用中药具有整体性提高免疫功能的能力,间接抑杀癌细胞,通过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免疫活性细胞及免疫因子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拮抗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蔓延,达到抗癌的目的;使患者在服药后较短的治疗期内,扶正固本,全面提高病人体质,增强疗效,促进康复,延长生命;辅助放化疗,增效、减毒,防止复发和转移。蛇毒胶囊服药简便,无任何毒副作用,药源充足,采集方便,配制简单,经济实用,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淋巴癌、肝癌及软组织肿瘤且对肺癌、脑癌等淋巴转移也有较好疗效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淋巴癌蛇毒胶囊是由下列中草药配制而成眼镜蛇毒6mg/g,金环蛇毒6mg/g,银环蛇毒8mg/g,乌梢蛇粉100mg/g,蝮蛇粉120mg/g,黄精50mg/g,五灵脂40mg/g,桃仁30mg/g,黄芪45mg/g,丹参20mg/g,三七100mg/g,三棱45mg/g,赤芍35mg/g,郁金35mg/g,穿山甲10mg/g,大黄80mg/g,冬虫夏草10mg/g,益母草120mg/g,黄连25mg/g,黄芩25mg/g,人参20mg/g,土元40mg/g,白术30mg/g等。
淋巴癌蛇毒胶囊制作工艺流程1.蛇毒的制备将所需蛇毒液经两次层析分离,饱和硫酸铵沉淀、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精制蛇毒干粉末备用;2.蛇粉的制备将所需蛇洗净并除掉污物后,自然干燥成蛇干,经真空干至小于5%以下,用机械方法煅成约3.0-5.0cm长,粉碎过80目筛,在真空烘箱内干燥,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3.中药经鉴定符合处方要求,诸药按比例配料;1)将冬虫夏草、益母草、人参、黄精加水6-8倍,煎煮1-1.5小时,过滤,过滤液存放;再第二次加水4-6倍,煎煮1-1.5小时,过滤,将两次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干膏,制成细末备用;2)将大黄、丹参加入药物重量15%的黄酒,酒炒后研末备用;3)将白术、赤芍、三棱、五灵脂加入药物重量20-25%的醋,醋炒至干后研末备用;4)将穿山甲砂炙后研末备用;5)将黄连、黄芩、郁金、黄芪、土元、三七等中药分别粉碎成粉末状,互相混均后过100目筛备用;将1)-5)所备用中药粉末与蛇毒粉、蛇粉混均,在无菌条件下分装至1号胶囊中,每粒300mg。
淋巴癌蛇毒胶囊的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粒,一日3次;21天为一疗程,可与手术、放化疗联用。
规格300mg/粒。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使用说明淋巴癌蛇毒胶囊主要由蛇毒、蛇粉及中药配伍制成;经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具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滋阴益气功能,扶正与祛邪结合,功补兼施,标本兼治,抑制和杀伤癌细胞,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癌抗癌作用。
药理作用通过蛇毒抑制或杀灭癌细胞,吸取中药健脾扶正,防止祛瘀而伤正气,诸药主次分明,有机联系,达到益气活血,标本兼治,明显提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率,缓解症状,延长生命。
吸收、分布消除本药口服吸收快且完全,约为给药量的90%,且受食物影响小;吸收后广泛分布于体内组织和体液中,其中在肾、脾、肺、胆汁中浓度较高,并可进入骨组织内,其药物浓度与血浓度几乎相等。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5-60min,半衰期2.4-3h.肾功能减退者稍有延长。
本药经肾、胆汁和肠道排泄,其中24h由尿排出10%,约3.6%经粪便排出体外。
适应症主治淋巴癌,兼治肝癌及软组织肿瘤,且对肺癌、脑癌等淋巴转移也有较好疗效。
本药毒副作用低,服用较安全,一般反应有轻微腹泻、恶心等胃部不适,偶见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短暂性转氨酶升高,但停药后即迅速消失,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长期使用遵医嘱。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组方奇特、科学合理。寻找抗癌的中心环节,解开束缚癌症的双重死结。“因虚致病,因病治虚”,免疫功能低下是癌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患上癌症以后,癌细胞对人体免疫系统再次造成破坏,使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可见免疫功能状况不仅是癌症的发病原因,也是决定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研制蛇毒胶囊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仅有蛇毒抗癌是不够的,再以蛇毒抑制和杀伤癌细胞的同时,配以中药“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的特点,达到功补兼施,扶持正常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抗癌治癌的目的。诸药配伍,其药理作用大大提高,这是诸药优化组合配伍的结果。
2.不但治标,重在治本。吸取中医治病讲究整体,中药讲究配伍的精髓。治疗癌症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观念,而是辨证论治的整体观念。蛇毒胶囊在治疗癌症的整体观念上是既要抑杀癌细胞,又要补偏救弊,标本兼治,共奏扶正祛瘀消症之效,使患者主症缓解的同时,精神转佳,抵抗力增强,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根治肿瘤创造了条件。
3.既重抗癌,更重生命。“十瘤九虚”,中晚期癌症患者体质虚弱,无法经受手术创伤和放化疗的功伐,许多病人不死于瘤而死于“药功”。蛇毒胶囊的治疗理念是以正气为本,宁可带瘤生存,不可“瘤去人亡”。首先蓄积正气,提高免疫功能,为抗癌功瘤创造条件。凡用药病人普遍反应精神振作,食欲增加,睡眠好转,极大地增强了治愈信心。
4.服用安全,药效显著。蛇毒胶囊属中药制剂,药源充足,采集方便,制法简便,经济实用,成品采用胶囊装制,服用简单安全,吸收快,无明显副作用,药效显著。服用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呕吐、脱发等。治疗1-2个疗程使肿块缩小或消失,可使晚期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淋巴癌、肝癌及软组织肿瘤等癌症的理想药品。
淋巴癌蛇毒胶囊实验研究摘要蛇毒胶囊能使H22-1小鼠瘤延长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率,与丝裂霉素(MMC)联合治疗H22-1小鼠存活时间比单独应用MMC延长61.14%,以上结果显示,蛇毒胶囊有明显抑瘤作用,能提高MMC的抗癌效果。
关健词蛇毒胶囊抗肿瘤,实验研究。
蛇毒胶囊是依据中医有关抗肿瘤理论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而成,本药对淋巴瘤疗效显著。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动物试验角度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现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H22细胞小鼠瘤模型,由上海药物研究所提供,丝裂霉素(MMC),每瓶中含丝裂霉素C2mg(效价),由协合发酵工业株式会社提供。蛇毒胶囊(自拟方由蛇毒、蛇粉、冬虫夏草、益母草、桃仁、黄芪、人参、丹参、大黄等组成)。
2、实验方法及结果。
2.1、方法将H22瘤小鼠分为对照组,MMC组,蛇毒胶囊组,联合组。MMC组予H22小鼠腹腔内注射药液量2ml/只,接种后第1d,第8d各灌注1次,共2次;蛇毒胶囊组予H22小鼠每次口饲蛇毒胶囊22.5g/kg,1次/日,从接种第一天开始;联合组给予H22小鼠同时应用蛇毒胶囊和MMC,方法同前。
2.2、观察与检测指标。a、死亡率死亡率=每组小鼠死亡数/每组小鼠总数。b、小鼠瘤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按照各组小鼠的死亡时间,计算相应的平均生存天数,同时计算生命延长率。生命延长率=(T/C-1)×100%,T为治疗组平均生存天数,C为对照组平均生存天数。
2.3、死亡率对照组接种后17d内全部死亡,蛇毒胶囊组31d内全部死亡,MMC组在35d内全部死亡,前两实验组较对照组相对死亡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死亡率最低,最长存活时间为48d,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9)。
2.4、小鼠瘤生存时间与生命延长率各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生存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见下表1
表1各组生存时间(d)及生命延长率(%)(X±SD)组别对照组 蛇毒胶囊组 MMC组 联合组生存时间13.52±2.2124.18±3.52 30.16±3.82 37.95±5.76生存延长率 79.0 126.5 187.9评价 +++++++注评分标准±25%;+51%~80%;++80%~120%;+++120%~160%;++++>160%。
3、讨论结果表明,在体内蛇毒胶囊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能显著增强MMC的抑瘤效应,在MMC单用的基础上延长了小鼠瘤动物的存活时间,并能提高其存活质量,二药合用在体内效果大于二者单独应用之和,出现协同作用。这些事实说明蛇毒胶囊不仅能防癌、抗癌、而且能明显提高MMC的化疗疗效,并能减轻该药的毒性,这为淋巴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淋巴癌蛇毒胶囊联合方案治疗淋巴癌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比较单用蛇毒胶囊,ABVD(阿霉素A+博莱霉素B+长春花碱V+氮烯咪胺D)化疗方案以及蛇毒胶囊加ABVD方案治疗晚期淋巴癌的疗效。
方法68例晚期淋巴癌随机分成3组,蛇毒胶囊组24例,ABVD方案组20例,蛇毒胶囊+ABVD方案联合化疗组24例,结果显示三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60%,70.8%。
结论蛇毒胶囊或蛇毒胶囊加ABVD方案治疗晚期淋巴癌副作用小,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可能将成为治疗晚期淋巴癌较好的药物。
关键词淋巴肿瘤/中医药疗法;淋巴肿瘤/药物疗法;淋巴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
恶性淋巴瘤在世界上属常见恶性肿瘤,据世界各地报道的癌发病登记资料[23],近几十年里恶性淋巴瘤呈上升趋势,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尚可侵犯全身各部位。原发病变可见于淋巴结,也可见于淋巴结以外的组织器官[23]。自1995年1月-1997年6月作者用蛇毒胶囊和ABVD方案对68例患者作疗效比较,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共6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41岁,病人造血、肝、肾及心功能正常。
1.2、病例类型68例均有病理学证实,结节硬化型27例,混和细胞性19例,滤泡型18例,弥漫型4例。
1.3、确诊时临床特征见表2
本组收集68例病人中,除累及浅表,深部淋巴结外,有累及口鼻咽,扁桃体,支气管,肺,心包,肝脾,肾,皮肤等处。
2、治疗方法2.1、A组蛇毒胶囊组,口服,每次10粒,日3次,治疗21天后间歇1周后重复。
2.2、B组ABVD方案组,具体用法阿霉素A0.2~0.6mg/kg,静滴第1天,长春花碱V0.05~0.075mg/kg,静注第1~5天,氮烯咪胺D0.1~0.3mg/kg,静滴第1~5天,博莱霉素B0.1~0.3mg/kg,静注1~3天。
2.3、C组蛇毒胶囊加ABVD方案组,C组经蛇毒胶囊治疗15天后在症状体症改善的基础上给予ABVD方案化疗,每组每程治疗后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
2.4、病例分组A组24例,B组20例,C组24例,三组临床资料基本均衡。
3、评价标准3.1、近期疗效近期疗效评定按照WHO制定的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24],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NC),恶化(PD),按照通用标准CR+PR为有效。
3.2、症状疗效主要观察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发热,消瘦,盗汗等症状。
3.3、生存分析利用非成组资料队列寿命评估的。
Kaplan-Meire估计法计算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期规定为从用药结束之日起至死亡或本次随访时间。缓解期指CR和PR病例停药4周时起到肿瘤出现复发,局部进展或新的病灶出现为止这一段时间。
3.4、毒性反应采用WHO 1981年统一标准评价毒性。
4、结果4.1、近期疗效由表3可以看出,A组有效率66.7%,B组有效率60%,C组有效率70.8%,显示蛇毒胶囊组疗效优于ABVD组,蛇毒胶囊组联合ABVD组可以提高化疗效果,从而使化疗能顺利进行。
(见下页表3)
表3三组方案疗效比较
4.2、症状疗效A组与C组治疗后淋巴结无进行性肿大,皮肤损害减轻,其它症状较给药前明显减轻,效果优于B组。
4.3、生存期入组的病人均进行了生存的随访,A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B组为4个月,C组为12个月。
4.4、毒性反应A组毒性较低,副反应均较轻微,病人多能耐受;B组,C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脱发,便秘等。三组病例中血小板均有降低,但A组,C组发生率较低。其它的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心电图异常等,均为一过性。三组病例无一例由毒性而死亡。
讨论淋巴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4%,占恶性肿瘤的第八位。西医药治疗本病也有疗效,化疗方案日臻完善,疗效确实,但副作用较大。因此,发挥中西药治疗本病的各自优势,提高临床治愈率,乃是本病研究的方向。用蛇毒胶囊治疗本病已取得肯定的疗效,可以稳定病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在发挥放、化疗对肿瘤细胞直接杀伤作用的同时,配合蛇毒胶囊能明显改善患者低下的免疫机能,调整机体机能,扶植正气,使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降低,治疗得以顺利完成,近期疗效较高,生存期延长,生活质量改善。
综上所述,蛇毒胶囊疗效令人满意,切实可行。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蛇毒胶囊是由眼镜蛇毒,金环蛇毒,银环蛇毒,乌梢蛇粉,蝮蛇粉,黄精,五灵脂,桃仁,黄芪,丹参,三七,三棱,赤芍,郁金,穿山甲,大黄,冬虫夏草,益母草,黄连,黄芩,人参,土元,白术等中草药按比例配制而成;其配制工艺为a.蛇毒的制备将所需蛇毒液经分离,沉淀、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精制蛇毒干粉末备用;b.蛇粉的制备将所需蛇洗净并除掉污物后,自然干燥成蛇干,经真空干燥,粉碎,研成细粉,过筛备用;c.将冬虫夏草、益母草、人参、黄精加水,煎煮,过滤,过滤液存放;再第二次加水,煎煮,过滤,将两次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干膏,制成细末备用;d.将大黄、丹参加入黄酒,酒炒后研末备用;e.将白术、赤芍、三棱、五灵脂加入醋,醋炒至干后研末备用;f.将穿山甲砂炙后研末备用;g.将黄连、黄芩、郁金、黄芪、土元、三七等中药分别粉碎成粉末状,互相混均后备用;h.将上述c~g所备用中药粉末与蛇毒粉、蛇粉混均,在无菌条件下分装至胶囊中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蛇毒的制备,是将所需蛇毒液经两次层析分离,饱和硫酸铵沉淀、离心、透析、冷冻干燥后得到精制蛇毒干粉末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蛇粉的制备,是将所需蛇洗净并除掉污物后,自然干燥成蛇干,经真空干至小于5%以下,用机械方法煅成约3.0-5.0cm长,粉碎过80目筛,在真空烘箱内干燥,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将冬虫夏草、益母草、人参、黄精加水6-8倍,煎煮1-1.5小时,过滤,过滤液存放;再第二次加水4-6倍,煎煮1-1.5小时,过滤,将两次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干膏,制成细末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将大黄、丹参加入药物重量15%的黄酒,酒炒后研末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将白术、赤芍、三棱、五灵脂加入药物重量20-25%的醋,醋炒至干后研末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将黄连、黄芩、郁金、黄芪、土元、三七等中药分别粉碎成粉末状,互相混均后过100目筛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将所备用中药粉末与蛇毒粉、蛇粉混均,在无菌条件下分装至1号胶囊中,每粒300m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淋巴癌的蛇毒胶囊及制备方法。蛇毒胶囊是由眼镜蛇毒,金环蛇毒,银环蛇毒,乌梢蛇粉,蝮蛇粉,黄精,等几十味中草药按一定配比经煎煮、过滤、研磨、混合、搅拌、筛理、装胶囊等工序配制而成。药源充足,制法简便,经济实用,经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该药有使患者症状改善,肿块缩小或消失,生命延长等显著效果,同时保护全身各器官功能,增强组织血流量,增强放化疗疗效,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是治疗淋巴等癌症的理想药品。
文档编号A61P35/00GK1442154SQ0210429
公开日2003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4日
发明者石会苹, 李保林 申请人:石会苹, 李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