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7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急救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内嵌综合急救设备和器械的可移动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属于医疗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然而,当被救患者离救治中心较远时,患者往往在被运送到救治中心的途中就会丧命,野战条件下更是如此,由于受到各种条件限制,立即后送重症伤员往往变得不现实,若能在现场尽早开展急救并且维持后送途中的急救,无疑会大大提高救治率。
众所周知,对一个重症患者的急救,需要各种急救复苏器材,例如经常需要除颤/监护仪,呼吸复苏设备等。设想,如果用担架运送一名重症伤员,由于急救设备不能随行,往往不得不中断急救,若要连续,则需要几个人手持这些急救设备跟随担架运行,这样使救治工作非常难于进行。鉴于此,研制一种移动式综合救治系统显得非常必要。移动式急救系统有多种,急救车、急救飞机即是其典型。20世纪80年代,美军就研制了Air Method急救飞机系统,由伤员装载系统、模块化医疗柜、重症伤员担架及多功能地板组成。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有三种后送重症救治单元,有近、中程(500-5000Km)、5000Km以上远途的。这些急救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将商用急救设备分散安装在运载工具内部,由于这些系统体大,有些地域仍不能及时到达,这样不可避免又增加重症伤员转运次数。随着仪器设备微型化、集成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满足重症伤病员急救要求的急救复苏设备、器械集成在担架上研制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末期,美军成功的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U.S.PAT.NO.5975081,NO.6175977,NO.5918331等均不同程度地表述了这方面的构思。
我国曾研制有直升机救护系统,整套装备装于两个1吨集装箱中,包含有医疗箱、心电图机、吸引器、氧气瓶...,但尚属散装方式,没有实现集成化,更没有集成在担架上,形成自撑式ICU。国内现有装备不能满足现代化战争卫勤保障的需要,国外设备也不适合我国国情,为了满足国内院前急救、野战急救的需要,我们研制了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
为提高未来战争中对重症伤病员的前沿现场急救处置能力和后送途中的连续救护能力,确保医疗救护的及时性和连续性,装备此医疗设备是有重要价值的,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降低伤死率。
集成式担架至少包括上部的担架和下部的容置腔,二者相互连接或拆分;容置腔内嵌必备急救医疗设备和电源供给设备,且按急救处置人体工效要求减震固定。必备急救医疗设备至少包括气动呼吸机,氧气瓶,电动吸引器,除颤/起搏/监护仪,综合急救处置箱;该综合急救处置箱中至少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器材,急救药品,加压快速输血输液器,照明灯。
容置腔由外框架和位于其上的平板组成,平板后半部和外框架固接,前半部与外框架无连接,前半部和后半部相互连接;该平板前半部通过锁定结构锁定为平躺体位和抗休克体位。
氧气瓶通过自锁定结构锁定在容置腔内,根据使用状态有拉出锁定和推入锁定状态;所述的除颤/起搏/监护仪和综合急救处置箱设置成抽屉与容置腔以滑轨连接,根据使用状态有部分和完全打开锁定及完全关闭锁定状态。
支撑转运装置至少包括支撑装置、转运装置和连接装置;转运装置固设在支撑装置上,连接装置可拆卸锁在支撑装置上,将整个支撑转运装置与集成式担架或其他运载工具相互系固或拆分。
转运装置为一横梁,横梁内设通轴,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车轮;支撑装置由轮架、承托梁组成,轮架固设在横梁接近两端车轮处,轮架末端固设承托梁,承托梁两端固设有支腿;连接装置为可拆卸螺锁在承托梁两端的系固旋手,其内端固设的定位块上方凸设倒“L”叉块与集成式担架预留的固定插槽相互插接。
轮架与横梁为铰接以便在不使用时完全收折;承托梁与支腿为铰接以便在该支撑转运装置推运集成式担架时部分收折。
电源供给设备为多输入多输出电源,它至少包括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第二初级供电电路、次级供电电路和蓄电瓶,其中交流电源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到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直流电源与第二初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第二初级供电电路的直流输出电平相同,且其输出并联后与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同时成为一路供电电源,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出为另一路供电电源,充电电路通过充电开关与蓄电瓶连接,蓄电瓶的输出经供电开关与具有相同输出电平的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接;其中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感电容平滑电路、全整流桥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
电源还设有充电监控电路,该充电监控电路包括CPU及模/数转换器,CPU的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蓄电瓶的输出,CPU的控制输出端与电子充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同时该充电监控电路还设有与CPU连接的电能显示器。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提供重症伤员现场和后送过程中急救和连续监护的必备医疗设备,提高了救护人员现场急救处置能力和后送途中连续监护救治能力,确保医疗救护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有效提高重症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伤死率。
2、本发明可快速机械固定,使用方便、支撑稳固、转运灵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本发明操控简便,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抗震动,抗电磁干扰,设备技术基础好,系固接口、电气接口兼容性好。
4、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全;使用灵活,可由现有的交流电或直流电提供设备的工作电源,同时对蓄电瓶充电;在无外界电源的情况下,可自动由蓄电瓶提供设备的工作电源。
5、本发明的快速系固接口能适用于各种运输工具,并不改变运输工具内部结构,结合牢靠,操作简单。
图2为本发明的容置腔内按人体急救处置工效要求内嵌的急救医疗设备和电源供给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综合急救集成担架局部展开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与地面或运输工具固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容置腔平板上部抗休克体位锁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内嵌氧气瓶自锁定装置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综合急救集成担架外框架的俯视图;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转运装置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支撑转运装置完全收折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完全安装状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未安装状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系固旋手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系固旋手与承托梁的连接关系示意15为本发明的电源供给设备的电源电路图;图16为本发明的电源供给设备对急救内嵌设备供电的连接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的电源供给设备的电源构成图。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的主要组成为支撑转运装置1、集成式担架2和内嵌于集成式担架的电源供给设备;集成式担架包括通用担架210和容置腔220,二者可相互连接和拆分,容置腔内嵌综合急救设备和器械。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的综合急救集成担架外框架2212的俯视图,其上部两侧固设四个和担架插接的插槽22120,使用时可将担架快速插入到外框架中,也可迅速从外框架中拔出抬走担架。这样,在本发明或集成式担架难以到达的现场,可迅速将通用担架拔出以便转运伤员或安装在容置腔上,争取救治时间。
如图2所示,为发明的容置腔220内按人体急救处置工效要求内嵌的急救医疗设备和电源供给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包括氧气瓶221,呼吸机222,电源供给设备223,吸引器224,除颤/起搏/监护仪225,综合急救处置箱226,其中综合急救处置箱226内对应的抽屉和格层内放置有喉镜、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导尿管、止血包扎、固定器材、急救药品、加压输血输液器、照明灯等,便于取用,保证急救需求。所有设备均以螺钉固定在外框架内并在底部衬以胶垫以抗震动,其中除颤/起搏/监护仪和综合急救处置箱设置成与容置腔以滑轨连接的抽屉且根据使用状态有部分和完全打开锁定及完全关闭锁定状态。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综合急救集成式担架局部展开时的立体示意图。容置腔22包括上部平板2211和下部外框架2212,平板2211的前半部和外框架2212固接,后半部和外框架2212无连接并在未锁定状态时可自由翻转,在锁定状态时可锁定为0度平躺体位或15度抗休克体位。平板2211的前半部和下半部为铰接。外框架2212通过拉置专用铝合金型材,然后焊接成型,框架外表面用铝合金板冲压成型,同时外框架用导线接地以有效地抗电磁干扰。在容置腔22的两端固设四个与容置腔铰接的高强度材料制成的可折收手柄2213,以方便把持抬起担架转移,不使用时可折起节省空间。
如图4所示,为发明的集成式担架与地面或运输工具固接时的立体示意图,在外框架2212的底部固设四个支点2214支撑起整个集成式担架,在外框架2212的上部两侧固设四个系固接口2216和接地皮带2215的一端固接,接地皮带的另一端和埋设在地面或运输工具上的固定座连接。该集成式担架还配备两对绑固伤员的固定带,用于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集成式担架容置腔平板上部抗休克体位锁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该锁定结构包括固定在外框架内部底部的支架41,固定在平板前半部底部的嵌片42和卡钩43以及固定在外框架侧壁的拉杆44,拉杆44上固定有弹簧45和螺钉46,螺钉46固定在外框架的外侧壁。将拉杆向外拉出即可抬起上板,当卡钩处于锁定状态时平板前半部被抬起,角度被限定为15度。当旋开锁紧螺钉,卡钩松开,可将平板前半部完全打开,便于检修内部各仪器。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内嵌氧气瓶自锁定装置平面示意图。该自锁定装置由外框架内侧壁31、挡片32、内框33、定位块34、把手35、外框36和右侧壁37组成。外框架内侧壁31和档片32紧贴氧气瓶两侧,挡片32、内框33、外框36、定位块34和把手35分布在右侧壁37的两侧,内框和外框相互嵌套,定位块紧贴侧壁,外框与右侧壁嵌接。使用时转动把手可推拉氧气瓶,不使用时向相反方向转动把手可锁定氧气瓶。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支撑转运装置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该装置的主要结构为一横梁5,其中央穿设有通轴6,通轴6的两端分别设有车轮4。上述部件组成了该装置的转运装置。
在横梁5的中间位置分别通过铰点51和52,铰接两支撑架7,支撑架7又通过端点的铰点71与两折叠架9铰接。折叠架9的另一端通过横杆11中部的铰点91与横杆11铰接。横杆11固设在两支腿10的近地端,两支腿10的顶端固设承托梁100,接近顶端承托梁100的部位还固设有架杆13,具有加固支腿10和支撑的作用。在横梁5接近车轮4的两端,铰接两轮架3。轮架3的另一端与承托梁100、支腿10相固设。同时在支腿10的两侧还固设有把手8,以方便把持。整体构架为该装置的支撑装置。
如图8所示,本发明在静止状态时支腿10为垂直着地的支撑状态。当需要转运移动时,踩踏踏板12,踏板12带动折叠架9和支撑架7以铰点71为圆心向内合拢,同时支撑架7也以铰点51为圆心运动,此时铰点71的位置上升。支腿10以铰点101为圆心向内下方合拢。此时支腿10处于收紧状态,如图1所示。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支撑转运装置在完全收折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本发明还可以根据运输和存放的需要,完全收折起来。收折时如上述支腿10的收拢步骤相同。在支腿10收拢的同时,握住把手8并向前上方用力,此时两侧轮架会在此推力的作用下以横梁5近两侧车轮处的铰点310为圆心,向中间合拢。最终的完全收折状态如图10所示。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系固旋手结构示意图。由图13可知,连接装置主要由系固旋手22、与其一体的丝杠21、倒“L”型叉块23和定位块24组成。
如图14所示,为本发明连接装置系固旋手与承托梁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在承托梁100的内部固设有与丝杠21相螺锁固定的紧固螺母,旋紧丝杠21使其由外向内与螺母拧紧。
如图11、12所示,分别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完全安装状态和未完全安装状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在集成式担架或可与本发明连接的其他运载工具上预留有固定插槽25,在完全安装状态下,连接装置上的倒“L”型叉块23恰好卡入固定插槽25中,且定位块24也与承托梁100的端部相互抵紧。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使用时的立体示意图,为可移动综合急救集成式担架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支撑转运装置采用可折收的支撑装置,直径为400mm充气车轮的转运装置组合而成。其中,支架高度不小于600mm,长2000mm,宽600mm,承重不小于600kg。能在粗糙路面推行,进行伤员转运接送。可实现快速系固,结合牢靠,能抗三级路面的运输震动或相应的振动要求。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抗振动,连接装置能适应在多种运载工具内系固,快速系固在不同的运输工具上,与需要系固的运输工具上预留的固定插槽配合,并不对运载工具内部结构做任何改动,方便快捷。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平面示意图。图示为本发明静止状态时集成式担架和支撑转运装置的转运装置、支撑装置和连接装置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将集成式担架转运到运输工具时,可旋开连接装置的系固旋手,拔出集成式担架通过快速系固接口与运输工具固接,同时完全收折支撑转运装置节约空间。
同时,本发明内配备伤员吊篮吊带用于将伤员从海面、地面吊入直升机内。
如图15-17所示,本发明的电源供给设备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电源。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第二初级供电电路和次级供电电路选用DC/DC电源变换器;充电电路采用三端稳压器;充电、供电开关为电子充电、供电开关;电源设有的充电监控电路,包括CPU、与CPU连接的电能显示器及模/数转换器,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蓄电瓶的输出,CPU的控制输出端与电子充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电子供电开关的供电继电器接于第一、第二初级供电电路并联的输出端与地之间。
该电源供给设备能将较宽范围的交流电和较宽范围的直流电转换为2种担架急救系统装备所需的直流电压,例如在集成式担架中按要求转换为18V和12V两种标称的直流电。当外界有电能输入时,它自动对内嵌蓄电瓶充电,同时输出12V直流和18V直流供急救系统内嵌的急救设备使用。当外界无电能输入时,利用内嵌蓄电瓶输出12V直流电供急救设备使用。具体电路工作原理说明如下外界交流电(实测交流电可在范围85-264V间变化)经电感L1、L2和电容C1、C2平滑,再经过整流桥整流、电容C3滤波形成波动较大的直流电,它作为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的DC/DC电源变换器DC/DC1的输入,DC/DC电源变换器DC/DC1将此波动较大的高压直流转换成为18V直流输出,在CPU控制下,充电继电器J2断电,充电开关JK2闭合,该18V输出经二极管D1、三端稳压器LM317和充电继电器J2的充电开关JK2向蓄电瓶恒流充电。同理,当外界有直流电能供应时(实测直流电可在范围10-42V间变化),例如汽车电瓶等,通过直流输入口经第二初级供电电路的DC/DC电源变换器DC/DC3,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为18V直流输出,经二极管D3、三端稳压器LM317和充电继电器J2的充电开关JK2向蓄电瓶恒流充电。DC/DC电源变换器DC/DC1或DC/DC3转换输出的18V直流再经次级供电电路的DC/DC电源变换器DC/DC2进一步转换成直流12V输出,供担架急救系统内嵌设备使用。当外界无电能供给时,供电继电器J1断电,供电开关JK1闭合,担架急救系统内嵌设备则由12V蓄电瓶供电。本实施例设计蓄电瓶充电为恒流方式,电瓶能量通过单片微机进行充电监测控制与显示,当充满电瓶后,由CPU控制充电继电器J2加电,充电开关JK2断开,自动切断充电回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至少包括集成式担架、支撑转运装置和电源供给设备;集成式担架与支撑转运装置相互系固或拆分,集成式担架内嵌固定必备的急救医疗设备、器械以及电源供给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式担架至少包括上部的担架和下部的容置腔,二者相互连接或拆分;容置腔内嵌必备的急救医疗设备、器械以及电源供给设备,且按急救处置人体工效要求减震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必备急救医疗设备至少包括气动呼吸机,氧气瓶,电动吸引器,除颤/起搏/监护仪,综合急救处置箱;该综合急救处置箱中至少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器材,急救药品,加压快速输血输液器,照明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由外框架和位于其上的平板组成,平板后半部和外框架固接,前半部与外框架无连接,前半部和后半部相互连接;该平板前半部通过锁定结构锁定为平躺体位或抗休克体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瓶通过自锁定结构锁定在容置腔内,根据使用状态有拉出锁定和推入锁定状态;所述的除颤/起搏/监护仪和综合急救处置箱设置成抽屉与容置腔以滑轨连接,根据使用状态有部分和完全打开锁定及完全关闭锁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转运装置至少包括支撑装置、转运装置和连接装置;转运装置固设在支撑装置上,连接装置可拆卸锁在支撑装置上,将整个支撑转运装置与集成式担架或其他运载工具相互系固或拆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运装置为一横梁,横梁内设通轴,通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车轮;所述的支撑装置由轮架、承托梁组成,轮架固设在横梁接近两端车轮处,轮架末端固设承托梁,承托梁两端固设有支腿;所述的连接装置将支撑转运装置与集成式担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架与横梁为铰接以便在不使用时完全收折;所述的承托梁与支腿为铰接以便在该支撑转运装置推运集成式担架时部分收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供给设备为多输入多输出电源,它至少包括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第二初级供电电路、次级供电电路和蓄电瓶,其中交流电源经过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到第一初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直流电源与第二初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第二初级供电电路的直流输出电平相同,且其输出并联后与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入端和充电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同时成为一路供电电源,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出为另一路供电电源,充电电路通过充电开关与蓄电瓶连接,蓄电瓶的输出经供电开关与具有相同输出电平的次级供电电路的输出端并接;其中该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感电容平滑电路、全整流桥整流电路和电容滤波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还设有充电监控电路,该充电监控电路包括CPU及模/数转换器,CPU的输入端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蓄电瓶的输出,CPU的控制输出端与电子充电开关的控制端连接;同时该充电监控电路还设有与CPU连接的电能显示器。
全文摘要
一种担架集成式综合急救系统,它至少包括集成式担架、支撑转运装置和电源供给设备;集成式担架与支撑转运装置相互系固或拆分,集成式担架内嵌固定必备急救设备和器械与电源供给设备。本发明实现对重症患者的现场抢救和后送监护,使用方便,支撑稳固,转运灵活,能快速进行现场急救和方便实施后送途中的抢救和监护,可在多种运载工具的运送过程中实现不间断的监护救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各设备操控简便,适用范围广,可靠性高,抗震动,抗电磁干扰,设备技术基础好,系固接口、电气接口兼容性好;配备的电源电路结构简单、功能全,适用各种工作条件;配备的快速系固接口适用于各种运输工具,并不改变运输工具内部结构,结合牢靠,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A61F17/00GK1457752SQ0211678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3日
发明者吴太虎, 王永烈, 王运斗, 罗金晖, 刘洋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