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2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编织向上侧突出地形成自由旋转的旋转球的多个旋转球单元而形成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
因此,人长时间坐的坐垫多使用通常由软的胶垫或编织竹子等种类形成。
但是,在所述胶垫坐垫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坐着时轻飘飘地而感到舒适,但在长时间坐着的情况下,由于不通风,存在容易出汗,脚部的血液循环不好等问题。另外,在所述编织竹子等形成的坐垫的情况下,由于通风好,所以不存在出汗的问题,但用户离开驾驶椅必需先活动一会才能容易地活动,因而妨碍了用户。
另一方面,现代人坐式生活的时间占绝对多数,但坐椅和坐垫不能很好地达到功能,血液不畅通,产生血栓等各种慢性疾病。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权利要求1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部外壳,具备壁体,以倒圆角的四边形较高地形成,在其下侧形成多个凹形装配槽,在每一个彼此相邻的面上交替地贯通形成各一对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天井部,从所述壁体的上侧鼓起地延伸形成,在其中央具备贯通形成圆形旋转孔;下部外壳,具备壁体,低于所述上部外壳的壁体形成,在其上侧突出形成对应于所述装配槽啮合的多个装配突起;和底部,从所述壁体下侧成直角延伸形成并封闭下部,在其中央贯通形成通风口;在装配所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时,在容纳于其内侧且一侧露出于所述旋转孔的状态下,通过分别之字形地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连接蓖麻来编织固定由旋转的球形旋转球构成并装配的多个旋转球单元。
如此形成的本发明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通过向上侧突出地内置自由旋转的旋转球,可帮助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按摩效果,并且可确保用户的活动。
本发明权利要求2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球30由放射远红外线的材料形成。
如此形成的本发明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通过放射远红外线来进一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
图2是本发明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上部外壳的底面透视图。
图3是本发明内置旋转球的坐垫的旋转球单元装配后的透视图。
图4是同一旋转球单元的部分切口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坐垫的透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坐垫的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发明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60包括多个上部外壳10、下部外壳20和由旋转球30构成并装配的旋转球单元40,将它们彼此用连接蓖麻50编织成坐垫。其详细结构如下。
首先,如

图1和图2所示,上述上部外壳10由以倒圆角的四边形较高地形成的壁体11和从所述壁体11的上侧鼓起地延伸形成的天井部12构成。其中,在所述壁体11的下侧形成多个向上侧凹的装配槽16,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侧面上,在每一个彼此相邻的面上交替地贯通形成各一对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15,但也可以在彼此相对的面上平行形成同样的连接槽。另外,在所述天井部12的中央贯通形成圆形旋转孔13。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为了使与后述的旋转球30的接触面最小,除弯曲部外,期望上述上部外壳10的内侧面全部形成直线型。
下部外壳20由壁体21和底部22构成。其中,形成的上述壁体21低于上部外壳10的壁体11,在其上侧突出形成对应于所述装配槽16啮合的多个装配突起24。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底部22从所述壁体21的下侧向内侧成直角延伸形成,并封闭下部,在其中央贯通形成通风口23。
下面,如上述附图所示,在装配所述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时,形成为球形的旋转球30在容纳于外壳内侧且一侧露出于所述旋转孔13的状态下可自由旋转。此时,因为使所述旋转球30的摩擦力最小,所以在直线形成的壁体11和底部22上点接触状态下可进行自由旋转。当然,即使在天井部12中也可期望最大限度地抑制面接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述的结构要素中,装配的旋转球单元40如图5所示,通过连接蓖麻50将多个单元40编织成坐垫形。此时,期望所述连接蓖麻50分别之字形地贯通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15。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坐垫60中,一部分通过旋转孔13而露出于上侧的旋转球30可通过用户活动而自由旋转,同时通过按摩来使血液循环通畅,在狭小的空间内可容易转换方向,可确保用户行动的灵活性。另外,如图6所示,若设计使用于乘车用的驾驶椅中,可顺利地上下车,特别是身穿裙子的女性驾驶者可容易便捷地上下车。此外,由于通气性非常好,不出汗,可经常维持舒适的状态,所以可有效地预防坐式生活中容易产生的各种慢性疾病。
另一方面,期望上述旋转球30由玉、麦饭石、锗等放射远红外线的材料形成,此时,通过放射远红外线来进一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进一步有效地恢复疲劳和预防慢性疾病。
如上所述形成的本发明除了坐垫用途外,还可代替床垫或按摩用铺板等来使用。
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内置向上侧突出的自由旋转的旋转球,可帮助下肢的血液循环,得到按摩效果,并且具有减少疲劳感,预防慢性疾病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自由旋转的旋转球由于确保了用户的活动,所以不会妨碍用户,在设计用于驾驶椅的情况下,存在驾驶者可容易便捷地上下车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旋转球的坐垫,其特征在于,该坐垫包括上部外壳10,具备壁体11,以倒圆角的四边形较高地形成,在其下侧形成多个凹形装配槽16,在每一个彼此相邻的面上交替地贯通形成各一对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15;天井部12,从所述壁体11的上侧鼓起地延伸形成,在其中央具备贯通形成的圆形旋转孔13;下部外壳20,具备壁体21,低于所述上部外壳10的壁体11形成,在其上侧突出形成对应于所述装配槽16啮合的多个装配突起24;和底部22,从所述壁体21下侧成直角延伸形成并封闭下部,在其中央贯通形成通风口23;在装配所述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时,在容纳于其内侧且一侧露出于所述旋转孔13的状态下,通过分别之字形地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15的连接蓖麻50来编织固定由旋转的球形旋转球30构成并装配的多个旋转球单元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旋转球的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球30由放射远红外线的材料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坐垫,可帮助下肢的血液循环,不仅得到按摩效果,还可确保用户的活动。形成有贯通旋转孔13的上部外壳10;低于该上部外壳10的壁体11形成的下部外壳20;和在装配上部外壳10和下部外壳20时,旋转的球形旋转球30在容纳于上、下外壳的内侧且一侧露出于旋转孔13的状态下装配形成旋转球单元40。通过将多个旋转球单元40之字形地连接在上部外壳10中形成的第一连接槽14和第二连接槽15中,编织内置旋转球30的坐垫。通过向上侧突出地内置自由旋转的旋转球30,可帮助下肢血液循环,得到按摩效果,除了预防各种慢性疾病,还可灵活地确保用户的活动。
文档编号A61H15/00GK1425342SQ0212198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3日
发明者权正义 申请人:株式会社伟革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