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371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特别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西药组合的药物胶囊制备新工艺。
背景技术
抗感宁胶囊临床主要用于感冒、咽炎等疾病的治疗,它由四季青叶、白英、前胡及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等组成,为一种中西药结合的药物。在该药物现有技术的制备工艺中,中药组分一直采用原药材入药,而原药材随产地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了成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使产品质量不稳定,疗效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抗感宁胶囊在治疗中存在上述缺陷,对该药物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改进,特别针对该药物制备工艺中的中药入药方式及组方中各组方之间比例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并对其它工艺部分进行优化,从而获得一种使抗感宁胶囊质量更加稳定的制备新工艺。
本发明抗感宁胶囊的制备工艺为1)提取、浓缩分别取四季青叶、白英、前胡,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0(热测80℃);2)醇沉分别将上述浓缩液加等量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3)再浓缩分别将上述醇沉液回收乙醇,然后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0(热测80℃)的清膏;4)干燥、粉碎分别将上述清膏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粉碎成细粉;5)混合制粒将上述浸膏粉与对乙酰氨基酚和适量淀粉混合,用60-8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用18目筛制粒;6)干燥、整粒;7)灌装胶囊。
本发明胶囊剂制备工艺优选为1)提取、浓缩分别将取四季青叶、白英、前胡,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热测80℃);2)醇沉分别将上述浓缩液加等量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3)再浓缩分别上述将醇沉液回收乙醇,然后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热测80℃)的清膏;4)干燥、粉碎分别将上述清膏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粉碎成细粉5)混合制粒将扑尔敏用等量递增法与20倍以上淀粉混匀,并与对乙酰氨基酚、上述浸膏粉和适量淀粉混合,用7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用18目筛制粒;6)干燥、整粒将湿颗粒铺于烘盘中,置烘箱中干燥,得干颗粒,用18目筛整粒;7)灌装胶囊将上述细粒用0号胶囊灌装,装量0.45g/粒,擦去粘附在胶囊外壳的药粉。
由于对不同产地的原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影响了原有药物的质量,本发明通过研究改变入药方式,并运用中药现代化技术将原药进行有效成分的提取,并对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改进,获得了水提、醇沉的最佳制备工艺;我们并对该胶囊药物各种药物之间的比例进行了再次研究,寻找到了各药物之间较佳的协同比例,其中在本发明抗感宁胶囊中四季青叶2500,白英2500,前胡1250和对乙酰氨基酚100(各组分按重量份计),其中中药以原药材的重量份计;本发明优选制备工艺中,该药物组方各组分之间比例为四季青叶2500,白英2500,前胡1250,对乙酰氨基酚100和扑尔敏1(各组分按重量份计)。
由于乙醇的浓度对提取中药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影响比较大,因此本发明工艺中2)醇沉步骤中的醇的浓度为80-100%;优选为90-100%;最佳为95%(重量百分比)。
通过本发明制备工艺获得的抗感宁胶囊质量更加稳定、可控,而且疗效可靠。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但并不受限于此。
实施例1分别取四季青叶2500g、白英2500g、前胡1250g、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分别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热测80℃),然后将上述浓缩液分别加等量95%的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将醇沉液回收乙醇,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热测80℃)的清膏,将上述清膏分别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粉碎成细粉;将马来酸氯苯那敏1g用等量递增法与20倍以上淀粉混匀,并与对乙酰氨基酚100g、上述浸膏粉和适量淀粉混合,用7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用18目筛制粒;将湿颗粒铺于烘盘中,置烘箱中干燥,得干颗粒,用18目筛整粒;将上述细粒用0号胶囊灌装,装量0.45g/粒。
实施例2、
分别取四季青叶250g、白英250g、前胡125g、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热测80℃),然后分别将上述浓缩液加等量80%的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将醇沉液回收乙醇,然后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热测80℃)的清膏,并将清膏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粉碎成细粉;将上述浸膏粉与对乙酰氨基酚10g和适量淀粉混合,用6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用18目筛制粒,将湿颗粒铺于烘盘中,置烘箱中干燥,得干颗粒,用18目筛整粒,将上述细粒用0号胶囊灌装,装量0.45g/粒。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风热感冒的抗感宁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为1)提取、浓缩分别取四季青叶、白英、前胡,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0(热测80℃);2)醇沉分别将上述浓缩液加等量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3)再浓缩分别将醇沉液回收乙醇,然后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0(热测80℃)的清膏;4)干燥、粉碎分别将清膏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粉碎成细粉;5)混合制粒将上述干浸膏粉与对乙酰氨基酚和适量淀粉混合,60-8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然后用18目筛制粒;6)干燥、整粒;7)灌装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为1)提取、浓缩分别取四季青叶、白英、前胡,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热测80℃);2)醇沉分别将上述浓缩液加等量乙醇搅拌放置,滤取上清液;3)再浓缩分别将上述醇沉液回收乙醇,然后置蒸发器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热测80℃)的清膏;4)干燥、粉碎分别将清膏置真空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粉碎成细粉5)混合制粒将扑尔敏用等量递增法与20倍以上淀粉混匀,并与对乙酰氨基酚、上述浸膏粉和适量淀粉混合,用70%的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用18目筛制粒;6)干燥、整粒将湿颗粒铺于烘盘中,置烘箱中干燥,得干颗粒,用18目筛整粒;7)灌装胶囊将上述细粒用0号胶囊灌装,装量0.45g/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感宁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为其中四季青叶2500、自英2500、前胡1250和对乙酰氨基酚10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感宁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为其中四季青叶2500、白英2500、前胡1250、对乙酰氨基酚100和扑尔敏1(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抗感宁胶囊制备工艺,其特征为其中2)醇沉中,使用醇的浓度为80%-100%(重量百分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药物胶囊制备工艺使药品质量不稳定的缺点,通过对该药物中的中药组分采用水提、醇沉工艺,改变原有药物中的中药入药方式,从而获得本发明,本发明制备工艺使该药物质量更加稳定,疗效更可靠。
文档编号A61P31/00GK1476848SQ0212890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1日
发明者毛德法 申请人:芜湖绿叶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